全國首創!常州14所中小學試點每天一節體育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引導學生終身鍛鍊的習慣養成,本學期,常州14所中小學試點每天上一節體育。

昨天,來自常州市教育部門的信息,常州市積極深化體育課程改革,讓體育課可「私人訂製」。

如此整體系統變革體育課,全國首創。

市教育局體衛藝處處長甘亦農介紹,基於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深化學校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市大膽創新體育課,要求試點校在不突破總課時的前提下,根據自身場地、師資條件創造適合學校的體育課程,給學生提供多樣選擇,滿足其個性化需求。

經過申報,國英小學、湖塘橋實驗小學、田家炳初中、田家炳高中等學校成為首批14所試點校。

經過2~3輪的修訂,14所學校均已形成比較完善的課改方案,於本學期逐步開展。

為了紮實推進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教育部門提出「六一」目標:每一所學校建設適合的學校體育課程,讓體育課程成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私人訂製」;每一所學校每天開設一節體育課,確保每一個學生在校每天鍛鍊一小時得到有效落實;每一所學校至少創建一個體育特色項目,搭建優秀體育人才培養的專業舞台;每一個年級至少創設一項品牌體育活動,引導學生形成一項體育愛好;每一個班級至少創建一個體育社團或俱樂部,為學生個性化發展創設機會;每一個學生至少掌握一到二項體育運動技能,引導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鍊的良好習慣。

此前,根據學段不同,中小學體育課一周課時為2~4節不等,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安排一節體活課。

但,存在體活課時被占用的現象。

市教科院副院長潘小福說,體育課改,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技能訓練的課程內容,取而代之的是全員參與各項運動,從而讓孩子們真正感受運動的快樂。

甘亦農表示,目前,體育課改穩步推進中, 除了14所試點校,鐘樓區率先成為試驗區,全區18所學校將於明年試水。

今後待條件成熟,還會有更多學校加入。

記者了解到,未來三年,《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工程》將作為市教育局重點工程紮實推進,而「深化學校體育改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是這一工程的首要行動。

【一所小學的實踐】

體育課走班教學,兩課連上啦!

國英小學還將體育課排到上午一二節

本周二,國英小學下午第二節課,校園內一片歡騰。

這是六年級的體育選修課時段:這邊廂,輪滑小子們雙手別在背後不斷凹著造型;那邊廂,空竹組同學在老藝人的指導下,感受老遊戲的魅力;音樂教室里;又有20多名學生跟著瑜伽老師放空身體……

70分鐘的長課, 16個運動項目,每一個孩子都有一方「心頭所好」。

本學期開始,作為首批試點校之一,國英小學全校推行每天一節體育課。

低年級老師走班,中高年級學生走班

分管體育教學的老師徐葉介紹,5節體育課中,3節必修課,側重於基礎以及國家體質達標項目的練習,2節選修課連上,學生根據興趣選擇某一項目走班上課,3~6年級一個班不突破30人。

基於「低年級認知、體驗,中高年級發展、鞏固」的理念,國英體育課的走班「與眾不同」:低年級老師走班,學生兩年內體驗12個運動項目;中高年級學生走班,在前兩年選課的基礎上每學期挑一個項目「進修」。

而選修項目,根據學生基礎再細分為「啟蒙、提高」兩類,所以每次都有兩名老師同時上課。

全校46個班級,而今一周270節體育課,僅靠10名專職老師肯定不夠,除了其他學科老師兼職外,還外聘了7個項目「持證」老師,主要負責選修課的教學。

不僅讓學生動起來,還要看動得夠不夠

3~6年級,每個年級開15~16個項目,採取網報形式,每名學生選報1個。

「菜單式」的選擇激發了孩子踴躍參與的興趣,」報名系統剛一開通,很多項目就被『秒殺』」。

六(5)的丁震倫,沒「搶」到第一志願籃球,而選了羽毛球班。

上了5節課的他說,老師從握球拍教起,到發球、接球,都有技巧。

他學了後經常在家裡和爸媽過招呢。

六(6)班的王精,此前有過兩年的跆拳道學習史,這一次,如願進入跆拳道組,因為其腿法好,在課堂上經常當「助教」示範動作。

身為畢業生的他說,有些羨慕中低年級的學生,因為可以多選修幾年的體育課呀。

試點一個多月,徐葉最大的感觸是「所有孩子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大家都盼著上體育選修課」。

不僅讓學生動起來,還要看動得夠不夠。

學校操場上現已豎立起4根智慧球桿,足球課上便於採集學生的運動信息,包括距離、速度、強度等。

徐葉說,隨著體育課改,其評價系統也發生變化,「不僅僅是身體素質的評定,還要綜合考察學生參與體育項目的各種表現以及對體育文化的了解程度。

上午前兩節的「黃金時間」,也上體育課

事實上,這不是國英小學第一次試水體育課改。

上學年開始,原本作為「術科」的體育課,全天排課。

換句話說,被視為「黃金時間」的上午第一、第二節課,不再是語數英占據。

如,本學期,五(2)班周二第一節課就是體育。

校長顧菠說,之所以將體育課安排在「黃金檔」,出於兩點考慮,一是囿於學生多、場地小所限;二是受美國「零時體育計劃」啟發,該計劃要求學生到校後先跑步、做運動,再上課。

結果,課堂氛圍好了,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都增強了。

校方介紹,課表調整伊始,還是有些壓力。

不僅一些低年級家長有異議,語數英老師也有微辭,浪費早上的寶貴時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影響,是他們的擔心所在。

但一個學年推行下來,孩子們反響很好,家長的態度也有所轉變。

「這個學期,沒一個家長就此來校提意見。

」顧菠說,課表的變化,也倒逼學科老師提高課堂情趣、效率和品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惠州有個「巴學園」學生自主選課走班

第二篇【課堂創新】《窗邊的小豆豆》書中描述的巴學園,是一個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學校。在這裡,每個孩子沒有固定的課表,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課上;老師們疼愛學生,沒有一絲厭倦和不耐煩;學校重視孩子們知識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