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關注丨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切實加強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要。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讓教師安心、熱心、舒心、靜心從教,始終牽掛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心。

面向未來,必須提高師範教育質量,增進教師培訓實效,改善教師管理服務,加強教師待遇保障,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切實以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托起國家的未來與希望。

一、牢記中央領導同志重託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教師節在北京市八一學校發表的重要講話,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深刻闡釋了推進國家繁榮、民族振興和時代發展必須更加重視教育事業,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夯實基礎教育奠基工程,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樹立強烈的人才觀念,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家、人民和時代需要的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強調了基礎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地位,明確提出了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是全社會的事業,要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支持力度;充分肯定了廣大教師的巨大貢獻,勉勵教師做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深情表達了對廣大中小學生的殷切關懷,鼓勵學生做心靈純潔、人格健全、品德高尚和有文化修養、有人文關懷、有責任擔當的人;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強化責任意識,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使各級各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

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應深刻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精髓要義,著力深化基礎教育改革,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辦好基礎教育的關鍵,充分發揮教師主體作用,將年輕一代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教師節的重要講話,是繼2014年教師節在北京師範大學發表重要講話後又一篇加強教育和教師工作的綱領性文獻,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廣大教師的親切關懷。

總書記在兩次教師節重要講話中均強調,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一大批好教師。

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應準確把握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科學論斷,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教師工作擺在教育事業重中之重和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明確工作方向和行動舉措;要將加強教育和教師工作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不負重託,不忘初心,按照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升質量、促進公平、優化結構、健全法制、加強黨建,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好關鍵支撐作用。

二、胸懷基礎教育事業大局

基礎教育是國民教育的根基、人才成長的搖籃。

各級教育部門、中小學校和廣大教師應當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在黨委、政府領導和相關部門支持下,乘勢而上、相時而動,因地制宜、身體力行,著力在實踐中立德樹人、推動公平、形成合力,不斷取得新的實效。

01

著力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教師的天職使命。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結合時代要求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

在德育方面,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全面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形,從小就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使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養成健康、樂觀、向上的品格。

在智育方面,要樹立全面發展、人人成才、終身學習、系統培育的觀念,遵循青少年成長特點和規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鼓勵和引導學生樂於學習、勇於創新、善於實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育奠基的核心素養。

在體育方面,要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大力發展校園足球,引導學生養成運動習慣、掌握運動技能、強健身心素質。

在美育方面,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讓學生能夠發現美、感受美和欣賞美,熟練掌握一件樂器。

在勞動方面,要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適當的科技活動、生產勞動、勤工儉學、志願服務、研學旅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提升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

02

著力推動公平

堅持把促進教育公平發展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使之成為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辦好學前教育,統籌謀劃、精心組織,落實好第二期、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完善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發展長效機制。

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區域、城鄉、學校之間在硬體、師資、管理、質量、品質以及群眾認可度等方面的明顯差距,努力辦好老百姓身邊的每一所學校。

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研究攻堅計劃,制訂傾斜政策,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

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確保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大體相當,著力增強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

推進教育精準扶貧,重點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基本辦學經費,完善資助幫扶體系。

特別關心貧困人口子女、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和殘障少年兒童等,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困難,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

03

著力形成合力

基礎教育是全社會共同的事業,辦好基礎教育全民有責。

要推動管辦評分離,建立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係,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學校組織、家長參與、社會支持的教育工作格局。

加快建立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中小學校制度,充分發揮教師辦學治校的關鍵作用。

學校要擔負主體責任,對學生負責,對學生家庭負責,同時積極爭取家庭、社會密切配合。

健全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和學校開放日等各種家校溝通渠道,聽取家長意見建議,引導家長尊重學校教育安排、尊重教師創造發揮,形成科學育人理念,配合學校搞好孩子的學習教育;同時,培育良好家風,給孩子以示範引導,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協調宣傳、文化、科技和體育等機構及企事業單位,積極為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實踐、鍛鍊提高提供條件,為城鄉不同年齡段學生及其家庭提供教育指導服務。

三、出台師範教育政策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一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不斷湧現一批又一批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

因此,各級教育部門、中小學校必須採取切實政策措施,讓好老師源源不斷、層出不窮。

近年來,國家在教師教育領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實施師範生免費教育、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深化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加強師範生教育實踐等,取得了顯著成效,培養造就了數以千萬計的合格教師,有力支撐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顯著提升了國民素質和我國人力資源開發水平。

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教師教育還存在著師範生生源質量有所下降、培養層次規格明顯落後、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相對陳舊、師範專業與師範師資建設較為薄弱、培養培訓體系不夠完善等突出問題,已滯後於教育事業發展對高素質、專業化師資的需求,成為我國教育進一步改革和發展的瓶頸。

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轉型升級和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教育需求,面對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新人口政策帶來的挑戰,教師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國家創新人才培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

振興當代師範教育,已成為我國面臨的緊迫任務。

01

提升培養層次

全面提高師範生的綜合素養與能力水平。

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為幼兒園培養、補充一大批學前教育專業本專科學歷新教師,為義務教育學校培養、補充更多接受過高質量教師教育的本科及以上學歷新教師,為普通高中培養、補充更多研究生層次新教師,為中等職業學校大幅增加培養、補充具有實踐技能的「雙師型」專業課教師,讓教師培養規格層次滿足保障國民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

02

提高生源質量

通過公費培養、設立師範生獎助學金等方式,吸引優質生源報考師範專業。

適應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新要求,鼓勵設立面試考核環節,關注未來教師綜合素質,擴大師範專業招生自主權。

鼓勵和引導高校採用「大類招生、二次選拔」的方式,選拔樂教、適教的優秀學生進入師範類專業。

鼓勵高水平綜合性大學設立教師教育專業。

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教師招聘辦法,暢通優秀師範畢業生就業渠道。

03

健全質量體系

建立教師培養、培訓質量監測機制,發布《中國教師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突出實踐環節,將認證結果作為師範類專業准入、質量評價和教師資格認定的重要依據。

明確教育實踐的目標任務,構建全方位教育實踐的內容體系,強化「三字一話」等師範生教學基本功訓練。

修訂《教師教育課程標準》,頒發《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標準》,組織編寫或推薦一些主幹課教材和精品課程資源。

鼓勵高校針對有從教意願的非師範類專業學生開設教師教育課程,協助其參加必要的教育實踐。

推動建設公益性教師教育在線學習中心,提供教師教育核心課程資源,供非師範類專業學生及社會人士修習。

04

建設優質基地

綜合考慮區域布局、層次結構、師範生招生規模、校內教師教育資源整合、辦學水平等因素,探索建設國家級師範生培養基地,發揮高水平、有特色教師教育院校的示範引領作用。

推動高校有效整合校內資源,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依託現有資源組建實體化的教師教育學院。

推動地方整合教師培訓機構、教研室、教科所(室)、電教館的職能和資源,建設研訓一體的縣級教師發展中心,更好地為區域教師專業發展服務。

引導高等院校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在優質中小學共同建設一批教育實踐基地,開展師範生見習實習、教師跟崗培訓和教研教改工作。

利用雲計算、大數據和虛擬現實等技術,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教學服務平台的建設和應用,推動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徵的學與教方式變革。

支持高等院校建設教師教育的在線開放課程,實現教師教育優質課程資源共建共享。

深入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師範生和在職教師信息化素養和應用能力。

加強師範生培養和在職教師培訓信息化管理,建設教師專業發展的「學分銀行」。

05

增進培訓實效

發揮「國培計劃」示範引領、促進改革和「雪中送炭」的作用,不斷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快培訓一大批「種子」骨幹教師。

建立健全面向全員、突出骨幹、傾斜鄉村、學用結合、協同治理的教師培訓制度體系。

實行按需培訓、分層培訓、專項特訓,鼓勵參與式、討論式、情景式培訓,讓基礎教育教師學有所得、研有所感、訓有所獲。

進而,使教師視野更加開闊,借鑑世界先進教育理念,取其精華,為我所用;文化上更加自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在教育教學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四、大力弘揚師德優化管理

01

弘揚師德師風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引路人」要求,體現了與「四有好老師」的一脈相承。

廣大教師應自覺肩負起黨、國家和人民的重託,切實擔負起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神聖使命,嚴格履行好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神聖職責。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潛心育人,甘當人梯。

既當好經師,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之門﹔又當好人師,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

熱愛學生、嚴慈相濟,辛勤耕耘、樂於奉獻,把全部精力和滿腔熱情獻給教育事業。

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式,踐行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注重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

推行崇德向善、以德施教,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

各地各校應加強師德宣傳,在廣大教師、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德,深入開展向優秀教師學習活動。

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構築覆蓋各級各類學校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推動師德建設走上常態化、規範化、法治化軌道,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提升教師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實績。

02

優化管理服務

樹立現代治理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面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註冊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教師選聘和任用制度,深入推進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逐步健全校長和教師流動機制,打通、拓寬教師職業發展通道,展現教師職業發展美好前景。

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校長和教師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導教育家辦學。

繼續改善教師待遇和工作、生活條件,讓教師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健全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進一步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

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拿出真招實招,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五、統籌城鄉教師均衡配置

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出台;2016年7月,《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2016年9月,全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

這些文件和會議對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推進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作出重要部署。

各地各部門都要按照要求,均衡配置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隊伍。

01

妥設編制崗位

統一編制標準和設計崗位結構比例,推進城鄉教師資源一體化配置。

首先,落實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針對城鎮學校大量接收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等情況,動態調整編制,針對村小、教學點學生規模小、生源分散等特點,按照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編制,著力解決城鎮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師資不足的問題。

其次,會同相關部門研究確定縣域統一的崗位結構比例,增加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中高級教師崗位數量,逐步實現縣域內同學段學校崗位結構總體平衡。

再次,建立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統籌配置和跨區域調整機制,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編制總額和崗位總量內,統籌分配各校教職工編制和崗位數量,一體化配置城鄉教師資源,努力破解教師隊伍的結構性矛盾。

02

推進交流輪崗

推動教師在縣域內城鄉之間的交流輪崗,實現城鄉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協同發展。

首先,推動地方採取定期交流、跨校競聘、學區一體化管理、教師走教等多種途徑,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縣域內重點推動縣城教師到鄉村學校交流輪崗,鄉鎮範圍內重點推動中心學校教師到村小、教學點交流輪崗, 補充和加強鄉村教師隊伍,改善鄉村教育質量。

其次,明確城鎮學校、優質學校每學年教師交流輪崗的比例不低於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幹教師交流輪崗不低於交流總數的20%。

再次,國家層面繼續開展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示範區建設,全面推進「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儘快破解制度瓶頸,為教師交流輪崗提供製度保障,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實現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的協同發展。

校長的交流也要合理開展,發揮關鍵少數的作用。

03

職稱評定傾斜

實行職稱待遇傾斜政策,提高鄉村教師崗位吸引力。

首先,推動各地切實做好深化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落實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的有關政策,確保鄉村學校教師職稱即評即聘,積極引導城鎮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

其次,健全長效聯動機制,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同步調整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總量,依法保障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再次,推動各地在收入分配中向鄉村教師傾斜,全面落實並完善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使鄉村教師實際收入水平不低於同職級縣鎮教師,不斷增強鄉村教師的崗位吸引力。

還要不斷改善鄉村教師生活條件,擴大邊遠艱苦地區鄉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規模,使更多鄉村教師受益。

最後,建立專門面向鄉村教師的榮譽制度,由國家、省、縣分別對鄉村學校從教30年、20年、10年以上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或給予鼓勵,力爭將好事辦好,讓廣大鄉村教師有更多獲得感。

04

開展能力建設

改革補充和培養培訓教師的方式,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提升其能力素質。

依據省級統籌、統一選拔原則,按照教師職業特點和崗位要求,完善教師招聘辦法。

擴大「特崗計劃」覆蓋面,使其成為中西部鄉村教師補充的主渠道。

改革教師教育,加強師範生本土化培養,結合鄉村教育實際,定向培養「一專多能」的鄉村教師或全科教師,讓他們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給教師提供參加研修培訓的機會,加強與國內同行的交流研討,幫助鄉村教師不斷獲得專業成長。

六、激勵廣大教師創新實踐

創新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創新教育需要創新教師。

廣大教師要立於創新前沿,以先進的教育思想引領學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讓學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以高超的教學藝術既授學生以「魚」,更授學生以「漁」,努力成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之隊」的「築夢人」。

01

樹立強烈創新意識

愛因斯坦曾說過,喚起對創造性表達和知識的喜悅是教師的最高藝術。

教師想「點燃」學生,首先要身有「火種」。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每個教學環節上,需要不拘一格,營造創新氛圍,設計創新情景,提供創新條件,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思考,啟迪學生創新靈感和創新思維。

教師需要精心呵護學生的冒險精神、求異思維,尊重學生個性特點,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樂見別出心裁,欣賞標新立異,善於因勢利導,使學生充滿求知慾望,激盪探究熱情,放飛想像翅膀,釋放創新潛能。

02

推進教學模式創新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教師需要著眼於教育啟蒙和奠基,致力於創造環境和土壤,聚焦於培養興趣和潛質,堅持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另闢創新人才培養蹊徑。

面向「網際網路+」,充分發揮翻轉課堂、慕課和微課的作用,促進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結合,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

改變應試教育的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學習方法和創新方法,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和實踐,主動去驗證已知、獲得新知、探索未知。

讓學生意識到創新是敢於質疑、批判求證的過程,是團結協作、獨立思考、升華認識的過程,是接受新事物、維護新觀點、迎接新挑戰的過程,而創新往往需要經歷曲折反覆、失敗重來,只有鍥而不捨、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最終成功。

03

練就過硬教學本領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資訊時代學習途徑多樣,知識來源豐富,教師面臨挑戰,故步自封終將被淘汰。

教師需要同學生一樣,共同面對世界瞬息變化,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始終處於學習狀態,站在教學發展前沿,刻苦鑽研、嚴謹篤學,不斷充實、拓展和提高自己。

教師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

廣大教師需要主動更新教育觀念,科學革新教學方法,熟練運用教學手段,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積極開展教育實踐,不斷增強教學本領。

04

積澱深厚人文素養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沒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將阻礙創新人才的誕生。

教師需要常讀經典,與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教育家對話,涵養人文底蘊,拓展博大胸襟,培育科學精神,把人文素養滲透到教學實踐,不限於知識傳授,不止於課堂教學;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志願服務、社會調查、自然探秘、勞動實踐等,帶領學生走進歷史長河,走進藝術長廊,走進先賢殿堂,使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接觸了解社會,讓學生觀察更加敏銳、視角更加獨特、思維更加活躍,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不斷激發創新動機,促進創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總之,未來一段時期,應該以提升教師教育質量為核心,以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為支撐,以教師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發展。

努力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統籌規劃,兼顧公平質量

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最終目的,著力培養面向未來的高素質教師;同時,將教育脫貧攻堅作為重點任務,堅持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為邊遠貧困地區鄉村學校培養、補充教師,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力推改革發展

針對師範教育體系、層次、機制、投入、生源、課程、教學、師資和質量評價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著力改革創新,明確破解難題的途徑和辦法,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三是堅持政府履責,提供有力保障。

科學確定教師培養規模層次,不斷優化教師教育布局結構,加大對師範院校支持力度,提升培養培訓基礎能力,建設高質量的教師教育體系。

回應教師關切,破解瓶頸問題,加大經費投入,努力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切實取得進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