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深度融合的探索與實踐——山西冶金技師學院工學中心建設探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校企合作產學研用作品展覽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之路是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戰略,也是職業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必然選擇。
近兩年來,山西冶金技師學院在示範校建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這兩種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中,以創建「工學中心」為核心,以深化產教融合為宗旨,進行了新的探索與實踐,並取得一定成效。
工學中心的基本特徵
工學中心是山西冶金技師學院在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基礎上,經過認真分析與深入思考下提出的,它不同於一般的實訓場所。
工學中心與實訓場所承載著不同的教學理念。
實訓場所服務於學科式課程體系,在實訓室,學生進行理論教學的實驗、模擬或某個技能點的訓練,與行業規範、企業工作要求脫節,僅僅關注了「學」而忽視了「工」。
在這種實訓場所里,學生所學到的只是某個技能點,而缺乏對系統工作過程的理解。
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經歷過完整的工作體驗,不能對工作形成完整的認識,只會機械地重複某些技能,缺乏綜合職業能力。
除此之外,實訓場所功能較為單一,學生只能就業後在崗位對建立對工作的整體認知。
工學中心將「工」與「學」結合起來,是服務於系統化工作的課程體系,以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校企合作貫穿於工學中心的環境創建與教學實施的全過程。
工學中心既是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共同生產產品、開展項目的合作教學場所,同時也是共同進行產品研發的合作辦公場所。
所以工學中心應該具備「產、學、研、用」四項功能,其體現並堅持以下三個特徵。
一是中心的運行堅持以企業需求為主導。
滿足企業崗位需求,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無論從專業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還是場所的建設與設施設備的配置,均要以企業需求為主導,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學校單一辦學帶來的不夠工廠化、市場化的弊端。
工學中心的運行,包括組織架構、工學內容、運行制度、考核評價等各方面,保證專業建設能夠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
複合材料焊接中心
二是中心的學習內容堅持以生產任務為導向,工作與學習相結合。
在工學中心,學生將體驗一個個真實的生產任務,經歷獲取信息、制訂計劃、作出決策、實施計劃、過程控制和評價反饋等工作過程,積累工作經驗,實現其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
三是中心的建設堅持產學研用功能四位一體。
工學中心的建設充分考慮了校企雙方的現實需求及產品、技術更新、專業建設長遠發展的需要,形成各項功能間的相互促進,推動工學中心在企業的技術進步和學校的教育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工學中心建設的背景和意義
國家於2011年開始實施由三部委批准的1000所學校進行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按照要求,學校的重點專業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師資隊伍、校企合作與辦學體制機制這三大任務的建設。
通過示範校建設,學校的辦學理念、發展思路進一步優化明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取得一定成效,規範化、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實現了教育教學質量、服務功能和社會影響力的整體提升。
但是由於兩年的建設周期較短,很多工作剛剛起步,未能深入實踐。
尤其是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和工學一體的教學內容的改革是否能真正有效實施、達到預期效果,需要在後示範校建設中繼續探索和實踐。
創建「產學研用」工學中心,賦予其全新的理念和內涵,使其不同於原有的實訓場所,成為實施校企雙制培養、工學一體課程的重要支撐,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通合一、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學做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的目標。
造型藝術中心
工學中心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通過工學中心的建設,落實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實施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能力。
二是通過工學中心的建設,推動一體化課程改革的深入,創建既有企業生產、服務特徵、又滿足教學需求的一體化教學環境,採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實現真實工作情境下的「教、學、做」一體化,促進知識教育向能力培養轉變、課堂教學向生產教學轉變、書本教學向實踐教學轉變。
三是通過工學中心的建設,融專業知識、技能技術、設計和製作、項目或工程於一體,滿足學生跨學科、跨專業的學習和綜合性創新實踐需要。
學生將體驗完整的工作流程,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工匠精神和職業素養,未來更加適應崗位的需求和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
工學中心系統化建設的實踐探索
經過各專業與合作企業的系統策劃和共同努力,建立了技能人才認證、藝術、應用技術、加工製作、體驗、服務六大類若干個工學中心。
這六類工學中心通過與企業合作,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廣告製作中心
第一,技能人才認證中心服務於先進智能製造專業,建設目標是成為推廣先進技術和培養高端技能人才的基地,成為智能製造高技能人才認證區域中心。
這類中心除了服務於本校師生的教學、培訓外,還可以開展對外培訓、認證和服務,發揮區域性、行業性公共實訓基地的作用,提高社會服務能力,推廣先進的技術,培養高端人才。
第二,藝術中心主要服務於計算機廣告製作、裝潢設計和動漫專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意能力和設計能力外,同時還服務其他中心產品的造型設計,使製作加工的產品兼具優美的造型和精良的品質。
第三,應用技術中心著重於各專業相關技術的使用與推廣,除教學、生產外進行產品研發、技術升級也是這類中心的主要任務。
第四,加工製作中心是學校數量最多的中心,承擔著企業生產加工、學校工程建設等任務,是提升相關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主要場所。
第五,體驗中心服務於電子商務、智慧社區服務等商貿類專業的教學,通過中心的實境營造,開展線上、線下體驗,使學生有切身感受,提高專業學習效果。
第六,服務中心承擔著學校和企業的服務職能,酒店服務專業學生在真正的工作中學習服務技能,提升服務意識,滿足服務崗位要求。
六類中心在專業教學中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同時各中心通過相互合作、相互服務,使學校產教融合工作成為一個良性互動的系統,不僅高效完成各項教學和生產任務,而且拓展了各專業學習的範圍,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滿足於產品的生產加工,而且關注產品設計、生產的細節,「執著專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創新進取」的工匠精神培養貫穿於工學中心的教學和生產中。
工學中心在深度產教融合,提升辦學質量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詳見山西冶金技師學院工學中心列表1。
表1
校企合作機制的建立是工學中心建設和運行的重要基礎。
工學中心按照「共建課程、共建場所、共同培養、共同發展」的校企合作指導思想,合作企業全面參與學校工學中心的創建。
在合作中推行了「兩提供三引入四融合」方式,學校提供場所、提供資源,從企業引入技術、引入師資、引入任務,融工作學習一體,師傅教師一體,車間課堂一體,學生學徒一體,形成了企業與學校產教融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機制,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共建課程。
根據產品(項目)和專業建設項目,在確定合作企業後,各專業充分徵求企業技術人員的意見,通過多次的溝通、調研與共同研討,將企業典型的實際工作任務納入專業課程體系,以產品(項目)為工作與學習載體,在完成企業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進行學習。
下圖為計算機廣告專業的學習任務(部分)列表2。
表2 計算機廣告專業學習任務列表(部分)
一體化課程中的多數學習任務是在企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和參與下開展校本教材和實操指導書等教學資料的開發。
二是共建場所。
以企業為主導,學校為主體共建工學中心。
工學中心的建設在「融合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兼顧生產特徵和教學需求,體現專業特色和文化品位」的指導思想下進行規劃和建設。
從車間的區域劃分(生產區、學習區、展示區、休息區等)、設施設備擺放、工量具、材料等定置到標牌標識、色彩運用、產品(展品)展示等每個工學中心均由雙方共同策劃和實施,從平面圖、效果圖、施工圖到建設施工每個環節傾注了企業技術人員和專業骨幹教師大量的智慧與汗水。
建成後的工學中心充分體現了設計思想,為工學中心的運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下圖為數控技術技能人才認證中心(DMG MORI中國太原教育培訓認證中心)的平面布置圖。
三是共同培養。
共同培養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內容,在「產教融合」的模式下,在工學中心以產品(項目)為工學載體,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密切配合,實施雙導師項目教學,將行業規範、企業生產要求、質量標準貫穿於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實現「四個一體」和「四個轉變」,即「工作學習一體,師傅教師一體,車間課堂一體,學生學徒一體」「學習目標由知識和崗位技能轉變為職業能力,課程內容由如何操作轉變為如何工作,實施情境由課堂和實訓室轉變為工作情境,課程實施者由教師個體轉變為企業技術人員和教師團隊」。
廣告製作中心
以焊接加工專業為例,2015年太原聚賢公司承攬了學院不鏽鋼複合板焊接中心改造項目。
接受任務後,雙方商定將該任務作為一體化課程《鋼結構的焊接》的學習任務,採取產教融合的方式完成。
首先按照項目具體要求和焊接中心圖紙,企業技術人員和教師共同指導學生了解工程概況、施工流程和質量要求,進而分析圖紙、制訂焊接工藝和進行材料的預算。
施工前將學生分為材料組、下料組、裝配組、焊接組和質檢組,各組按照職責開展工作。
材料組由學校實訓管理教師指導,學習內容為材料出入庫管理;下料組由學校教師指導,學習內容為工程圖紙的識讀、畫線及放樣工具的使用;裝配組和焊接組由企業技術人員和教師共同指導,主要學習內容為裝配圖的識讀、工件的組對和定位焊接,以及各種位置的焊接操作、焊接應力和變形的預防措施等;質檢組由企業技術人員指導,主要內容為各種測量工具的使用及檢測,教師配合指導完成檢驗報告的書寫。
整個項目歷時兩個多月,項目完成後由企業技術人員、教師和學生對工作和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評價,並對項目中出現的關鍵技術問題進行講評。
四是共同發展。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雙方最終目標是實現共同促進,共同發展。
在產教融合的實踐中,企業為學校提供了專業建設發展的需求和意見,提供了真實任務的學習內容,提供了技術和師資,提升了師生實踐水平和專業素養,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從企業來說,學校無償提供場地和資源條件,師生參與生產和研發,培養的畢業生優先供合作企業選用,為企業提供了優質的技能人才資源,使合作企業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促進了企業生產、技術的進步。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在合作初期會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但從長遠來看,一定是共同促進,共同發展的。
工學中心建設的初步成效
工學中心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實踐,取得初步成效。
數控技術技能人才認證中心
一是推動了工學一體課程的改革。
近年來工學一體課改學院一直在不斷推進,但由於場地、任務等條件的限制,很多開發設計的學習任務得不到有效實施,多數採用模擬、仿真等教學方式,項目教學開展有限,教學效果不理想,工學中心的建設引入了真實生產任務,創造了實施的條件,保障了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
二是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得到培養。
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做中學,學中做,學生學到了原來單純學校課堂上學不到的工作過程知識和質量意識、安全意識、效率意識,職業素養得到提高,極大地縮短了學生上崗後的培訓期,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合作企業非常滿意。
三是教師的「雙師」素質和能力得到提升。
教師通過工學中心的項目實施,一方面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真實生產任務,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實踐能力得到培養,為學院造就一支高素質,懂理論、能實踐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創造了條件。
四是工學中心的創建,一方面在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上進行了深入的改革創新,另一方面也為技工院校的自主生存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工學中心不僅發揮了人才培養的應有作用,而且還為學校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技工教育與企業生產、行業產業發展之間與生俱來的天然聯繫,產學研用工學中心辦學模式的探索,為我們提供了可持續發展既客觀又現實的空間。
梁建青副校長(中)在學校藝術設計中心指導學生
山西冶金技師學院高度重視教育教學改革。
近年來,在廣大教師的積極工作和艱苦努力下,工學中心的創建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與「產教融合,工學一體」的教學模式已初步建立。
然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一個龐大、複雜和全面的系統工程,目前的工學中心在運行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必須付出更大的心血和更加艱辛的努力。
同時我們也有信心,站在新的起點上,秉承「厚德辦學、依法治校、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朝著「培養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的奮鬥目標、開拓進取,為職業教育事業發揮我們更大的作用。
(文:梁建青,作者單位:山西冶金技師學院,
來源:《職業》雜誌2016年10月中旬刊)
湖南城市學院堅持「產教融合」探索應用型大學建設
高校轉型發展要「跳起來摘桃子」前不久發布的《湖南高校畢業生畢業5年薪酬排行榜》顯示,湖南城市學院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為6950元,連續三年位居湖南高校第三位。數據顯示,該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3年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