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地理學科「一體兩翼四平台」信息化建設的實踐探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4年,在線教育成為最火爆的一個關鍵詞。
當許多教師對這一教育發展趨勢還未察覺之時,我們就注意並勇敢地進行了實踐,並在線教育領域和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可喜成績,逐漸形成「一體兩翼四平台」的發展格局。
由於我校地處海寧郊區長安鎮,環境較為封閉,信息化建設與城市學校有一定的差距,生源薄弱且主要來自農村。
儘管如此,學校現有電子白板等現代教學設備,建有「崇雅網校」等網絡授課平台,會定期開展技術培訓,信息化建設氛圍良好。
為此,我們以地理組為突破口,利用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
與語數外學科相比,地理學科對基礎的要求不高;與理化生學科相比,地理學科沒有煩瑣的計算和學習門檻。
因此,地理學科開展在線學習,對於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有著更大的可能性。
而且,地理組現有教師7名,3名教師的年齡在40歲上下,4名在30歲上下,既有教學經驗豐富的熟手,又有精通網絡和現代技術的新秀,這也為地理學科開展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人員保障。
一、學科組信息化建設的具體過程
1.網絡授課,讓學生可以在家學習
2014年,地理組孫月飛老師就嘗試在班級QQ群利用群視頻開展免費網絡直播授課,時尚且接地氣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充滿驚喜。
而後,面向學校全體學生的「海中地理大講堂」YY頻道(後改在QQ群視頻)建立,更是引起師生的關注。
「海中地理大講堂」網絡授課活動分為周五、周六兩天。
周五是提升型課程,內容是下周所授新課。
來自山東、湖州、嘉善、象山、溫州等的各地名師會走進「海中地理大講堂」,為學生傳播知識,拓展視野。
為了提高網絡授課效率,我們還會製作配套的「學習任務單」並錄像,將其通過微信平台分享給更多不能觀看直播的師生。
周六為改善型課程,內容為階段所學知識的複習。
這一時領了風氣之先,學校其他學科組相繼開始類似的網絡教學活動,「崇雅網校」、嘉興「空中課堂」等相繼出現。
2.微課,讓課堂實現翻轉
現在,「微課」可謂引爆教育界。
在許多教師處於迷惘、觀望之時,我們就已開始潛心研究和製作。
「微課製作系列化、專題化」被列入地理組的規劃中。
通過微課和微信平台,我們開始大膽嘗試翻轉課堂。
當前,由地理組製作的一系列創意微課更是引爆地理教學界,如歌曲地理、實驗地理、詩歌地理、電影地理、娛樂地理等。
大量的微課資源,被全國各地教研活動、公開課和日常教學所採用,尤其是地理歌曲的製作更是影響廣泛。
在孫月飛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分工合作,集體參與,先後創作出16首地理歌曲,刻錄成專輯《我的地理課》。
每首歌曲的視頻在微信平台推出後,都會引起全國各地師生的關注。
《時間煮雨》版《地殼物質循環》網絡點擊率過10萬次,和《匆匆那年》版《河流水文特徵》被浙江師範大學介紹給英國地理同行。
《時間都去哪了》版《青藏高原》經徐州教育局教研室推介,作為優質課程資源被全國教師繼續教育網採用。
唱歌學地理,被《海寧日報》《南湖晚報》、海寧電視台等媒體報導,浙江在線等新媒體也作為頭條新聞轉載。
3.「猿題庫」,讓練習智能化
「猿題庫」是智能在線手機APP軟體,提供歷年考試權威真題供考生練習。
2015年4月,「猿題庫」推出「老師版」,我們應邀到北京參加推薦會並作為首批用戶使用。
通過「老師版」,教師可以建立作業群,讓學生加入,並根據情況發布題目,學生端會收到相關作業。
在作業布置方面,「猿題庫」實現智能化分類,教師只需選擇教材版本、試題類型、試題章節等,就可輕鬆提取相關資源。
學生完成題目,會顯示作業用時、每題正誤、詳細解析,並建有鼓勵機制。
老師端,既可了解每位學生的具體答題情況,也可了解作業群內所有學生的答題情況,甚至可以掌握學生的選項。
這對了解學生的答題情況,十分便捷。
「猿題庫」軟體也實現了錯題收集的智能化,輕輕一點「收藏」即可實現。
教師還可將學生錯誤率高的題目進行「收藏」。
它還有試題導出功能,實現電子到紙質的轉換,將學生錯誤率高的題目導出紙質稿,進行二度訓練,極大提高練習的針對性。
4.微信平台、APP,把知識裝進口袋
2012年,我們開通新浪微博,新媒體對地理教學的拉動作用初顯成效。
2014年,海寧中學公眾微信平台建立,更是將地理組的信息化建設提到一個新的台階。
微信平台可以發布圖文、視頻、音頻等資源,關注的人數不受限制。
自海寧中學地理組微信平台成立以來,我們會定期發布各類微課、創意視頻、時事熱點解讀文章、學法指導、知識提綱等課程資源,已經吸引了超5萬的粉絲,有中學教師、大學教授、在校學生、學生家長等。
微信平台設置自動回復功能,用戶只需輸入關鍵詞就可獲得平台相關資源。
同時,建有菜單欄,用戶可以通過菜單便捷地搜尋所需資源。
2015年年底,我們研發的「HI 地理」手機APP推出,集合地理組的優質教學資源,設有地理歌曲、實驗地理、詩話地理、時事地理等欄目。
微信平台和APP軟體的開發,實現了將地理知識裝進口袋的目標。
二、「一體兩翼四平台」的構建
1.「一體」:以開放高效課堂為主體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
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每位教師的追求目標。
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
我們提出了「延伸課堂」的概念,將活動課堂、網絡課堂與實體課堂融為一體,形成開放的課堂形態。
「海中地理大講堂」網絡直播授課,可以滿足師生更為互動的學習交流,讓學生接觸各地名師的風采;利用微信平台的翻轉課堂,則可實現碎片化學習的需求;「學習任務單」把學習任務化,提升網絡學習的效率;網絡授課與實體課堂相聯繫,使學習從教室邁向更廣闊的空間,讓課堂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場所變為答疑解惑、互動交流的沃土;利用猿題庫軟體,讓練習從紙質變成電子,從課內走向課外,讓錯題實現「一鍵收藏」,還可「一鍵導出」為紙質習題。
開放的課堂,可以讓學生有更長遠、開闊的視野,讓教學有更豐富、靈動的素材,讓課堂向著更有效、高效的方向華麗變身。
2.「兩翼」:線上、線下為兩翼
如今,線上線下互動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線上教育,聚焦豐富資源,可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我們試圖在勇敢嘗試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打通線上線下的阻礙。
「海中地理大講堂」網絡直播授課、利用微信平台的翻轉課堂、基於猿題庫的智能電子作業,皆以「學習任務單」等形式與實體課堂相對接,線上課堂不再是簡單的點綴,成為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
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相輔相成,各自發揮著獨特的功能(見圖1)。
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我們不斷在實踐著混合學習。
它把面對面教學與在線學習整合起來,降低了教學成本,讓學習更容易、更便利,從而達成更好的學習效果。
3.「四平台」:微信平台、QQ群、猿題庫、APP
信息化建設離不開信息化平台的建設,而新媒體在教學資源的存儲、共享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經過兩年左右時間的運營,我們實現了微信平台、QQ群、猿題庫、「HI 地理」手機APP四大新媒體平台的建設(見圖2)。
地理組微信平台建有「地理微課」「課堂資源」等主幹欄目,下設歌曲地理、娛樂地理、實驗地理、電影地理、詩話地理、地理大講堂、時事地理、答疑解惑、知識提綱、網絡講座等小欄目,定期更新推送,訂閱人數超5萬,在全國中學地理教學界有較大影響。
海寧中學現有6個對外QQ群,均為千人大群,分別是面向全國地理教師的三個「海中地理聯盟」QQ群、面向學生的「地理答疑聯盟」QQ群、以本校學生為班底的網絡直播授課平台「海中地理大講堂」QQ群和以微課為研究對象的「創意微課聯盟」QQ群。
群內定期組織網絡講座、現場教學,活躍度高。
猿題庫軟體現在高一、高二兩個年級全面鋪開,各班建有班級作業群,以學號、姓名命名。
教師在周末和其他節假日定期布置作業,可十分直觀地了解學生的答題情況,並將錯題有意識地收集,在傳統課堂上列印後進行錯題重做。
「HI 地理」手機APP,將海寧中學地理組的優質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是一個教學資源庫,並在全國首屆教師精品APP大賽上喜獲一等獎。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地理學科信息化建設方面並沒有大投入和大技術,全是低成本甚至無成本,是小技術的集成。
現在,我們利用微信平台、QQ群、「猿題庫」軟體、「HI 地理」手機APP四大平台,已經基本實現了師生基於教室和網絡開展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正向開放高效的課堂堅實邁進,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地理的學習熱情和效率。
「海中地理」已經成為一種品牌標籤,從農村普通高中的小科組走向全國舞台。
以打造開放高效的課堂為主體,依託新媒體平台,開展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一體兩翼四平台」的地理組經驗已在學校得到廣泛推廣。
(作者孫月飛、徐水清、孫勤芸,皆為浙江省海寧中學教師)
微信編輯:孫建輝
(本文選自《中國教師》總第282期)
(歡迎關注中國教師公眾號 ID zgjszz)
《中國教師》雜誌社官方網站:www.zgjszz.cn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期刊
·龍源期刊網收錄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來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