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早教,家長緣何糾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創設豐富的環境,避免一些重要元素在早期被剝奪
◆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與上早教班不能劃等號
◆ 比起看得見、可測量的教學效果,幼兒在遊戲活動中認知能力的提升和興趣的培養更加寶貴和重要
◆ 如果家長有給孩子上早教班的需求,須對早教機構加以科學分辨:
- 一是要判斷早教班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人腦發育規律,不能提前也不要推遲
- 二是要判斷早教班的教學方式是否適應人腦的發育狀況,特別要判斷教學過程是以能力和興趣發展為導向,還是以結果為導向
◆ 再專業的早教班也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角色,把早期教育寄望於早教班是捨本逐末
早教,家長緣何糾結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苗苗
周末的上午10點左右,北京一商場內的品牌早教機構門前,已經停靠了二三十輛嬰兒車,大人帶著幼兒在活動區玩耍,等待即將開始的「音樂課」「藝術課」「歡動課」等各類早教課程。
這樣的情景在北上廣乃至其他城市並不少見。
隨著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為更多人熟知,2011年我國已將「發展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加強兒童潛能開發」列入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新生兒數量增加,早期教育市場迎來了發展的良好契機。
但是面對觀點不一的育兒理念和良莠不齊的早教市場,要不要把孩子送到早教班,如何甄選早教機構,可否在家進行科學早教等一系列問題,成為新一代家長的困惑。
嬰幼兒家長的糾結
「我家寶寶都一歲多了,見人就躲,也不愛說話,可能跟老人帶孩子有關係,我總得想辦法讓她多接觸小朋友。
」北京的李女士,最近有點為女兒著急。
她告訴本刊記者,為了給孩子創造一些有助於性格培養的社交環境,她給孩子報了一家早教機構,購買了150節課,每周上兩節,能上18個月,學費達35000元。
抱著同樣願望的另一位受訪家長已帶孩子上了一年半的早教班,問及效果和滿意度,她無奈地笑了笑說,「就那樣吧,現在還看不出來明顯效果。
」
也有家長告訴本刊記者,上了早教課的孩子在初入幼兒園時會明顯更適應。
因為幼兒園入園的兩個禮拜,很多孩子或多或少要經歷一次「分離焦慮症」,連帶家長也會不適應,如果入園前上過早教班,焦慮症會大大減輕。
本刊記者以家長身份走訪了多個早教機構,其營銷人員說得最多的是,上早教班有助於孩子專注力、秩序感、情緒控制、語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有受訪家長質疑,很多未上早教班的孩子隨著月份和年齡的增長,也會出現早教班宣傳的「變化」和「效果」,不排除早教班的營銷有誇大宣傳的可能。
上述矛盾心理反映了多數家長之於早教班的無所適從。
一方面,家長迫切希望孩子接受專業的早期教育。
「我們平時工作太忙,陪孩子時間有限,孩子只能交由老人帶。
我們自己,都不太懂得怎麼給孩子早教。
」持這種觀點的家長不在少數,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市場需求。
另一方面,面對昂貴的早教費用和不確定的早教效果,家長又難免陷入觀望。
「一節45分鐘的課,要200元左右,也不過是讓孩子爬爬、跑跑、跳跳,這樣的早教我們在家也能做。
」一位家長參加了早教班的試聽課後對本刊記者說,雖然早教班能提供一定的社交環境,但是市面上的早教機構還是性價比太低。
記者走訪北京的多家早教機構了解到,一節45分鐘的早教課,通常的價格在200~400元。
除了體驗課以外,正常的課時實行捆綁式銷售,即一次性必須購買數十節課,買得越多享受的折扣越多。
如某機構最少以40節課計,顧客需一次性支付14280元;最多150節課需一次性支付35480元,對普通家庭而言這不是個小數額。
若中途不滿意要求退費,則要冒著被拖延和剋扣的風險。
儘管如此,有家長表示,「如果物有所值,花多少錢我也願意,畢竟孩子教育也要投入。
」還有家長擔憂,「如果早教班未來真有效果,我就把孩子耽誤了。
」
▲ 家長與孩子在早教中心參加「創意塗鴉」活動 薛玉斌攝
早教不應拔苗助長
有研究認為,0~6歲階段是興趣愛好、性格習慣養成及智慧發展的黃金時期。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人的大腦細胞約有70%~80%是在3歲以前形成的,智力水平也有一半是4歲前形成的。
但中國教育學會腦科學與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薛貴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時也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與上早教班不能劃等號。
如果家長有給孩子上早教班的需求,須對早教機構加以科學分辨。
分辨的方法,
- 一是要判斷早教班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人腦發育規律,不能提前也不要推遲;兒童早期的腦發育主要體現在感知運動和社會性的發展,目的是更好適應生存的環境,包括顏色、聲音、氣味、運動,以及與其關係重要的他人等;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創設豐富的環境,避免一些重要元素在早期被剝奪。
- 二是要判斷早教班的教學方式是否適應人腦的發育狀況,特別要判斷教學過程是以能力和興趣發展為導向,還是以結果為導向。
如果僅僅以結果為導向,迎合家長需求,則務必要慎重。
本刊記者調研了解到,目前市場上有一些早教機構,故意製造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誘導家長購買超出孩子認知規律的課程,或者迎合家長注重教育效果的心理,片面強化知識的灌輸記憶和看得見的有形結果。
記者在一家早教機構發現,一節45分鐘的藝術課結束後,多個用彩泥捏成的老鼠,被擺放在桌子上展示,實則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的產物。
在另一家早教班,記者看到老師用多種樣式,對2歲左右的孩子重複教讀著三四個英語單詞,孩子讀對了,家長和老師會共同給予「寶寶真棒」的讚許。
在受訪專家看來,這些看似「皆大歡喜」的有形教學效果,實則構成了對孩子探索過程和認知興趣的剝奪。
「比起看得見、可測量的教學效果,幼兒在遊戲活動中認知能力的提升和興趣的培養更加寶貴和重要。
」北京師範大學腦科院心理與學習評價中心副主任柯李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時介紹說,他們在做兒童發展的早期篩查過程中已有證據表明,孩子在認知能力發展上的短板會限制其長遠發展,而兒童興趣的缺失更會直接影響其後天學習行為。
家長若過早地把成人世界中的目標、競賽等觀念附加在對孩子的評價上,早教機構再做出迎合家長需求的選擇,孩子的興趣很可能遭到「好心辦壞事」的後果。
「我所在的公立幼兒園,注重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和興趣,而我們這裡的幾所私立幼兒園每天都是機械地教孩子背唐詩、識漢字和拼音,孩子升入小學後,小學老師普遍反映,綜合能力考核靠前的大部分是公立幼兒園的學生。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實驗幼兒園教師宮越說。
家庭教育才是早教關鍵
記者在採訪一家隸屬於國際蒙特梭利協會北京中心(AMI)的幼兒園時發現,這裡的教室設置很有特點,其分區陳設了多種多樣的教具。
透過門窗可以看到,不同年齡的孩子共處一室,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或畫畫,或玩玩具,互不打擾,井然有序,老師在進行一對一的示範,與在部分早教機構看到的老師主導下的遊戲教學很不一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稟賦和特質,孩子在探索感興趣的事物時,我們不主張去打擾,我們要做的是給孩子儘可能豐富的環境,尊重孩子的自由選擇,同時通過細緻的觀察,給予孩子適時的引導,讓孩子在活動中慢慢建立起終身發展必備的能力,比如秩序感、專注力、創造力等。
」該早教機構的Michelle老師說。
儘管如此,家長也不必為此焦慮。
柯李告訴記者,他們研究發現,3歲之前的幼兒發育水平具體到個人會呈現較大的差異,但是3歲以後兒童在各方面的能力發展差異相對較小。
上早教班的孩子可能與未上早教班的孩子在短期內有一些變化,但並不影響所有孩子最終發展的大趨勢。
「再專業的早教班也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角色,把早期教育寄望於早教班是捨本逐末。
」薛貴告訴本刊記者,如果家長未給孩子報早教班,重視並踐行科學的家庭教育,一樣能幫助孩子奠定良好的生命發展基礎。
「我們一般都建議3歲以前的幼兒最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由父母提供高效陪護,因為這是親子依戀關係形成的關鍵時期,而親子依戀關係又是孩子產生安全感的重要基礎,決定著人的長遠發展。
」薛貴說,「你很難想像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會敢於創新、會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很可能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
專家指出,家庭教育不是簡單地「放養」,而是要學習科學的育兒理念並用其指導日常的「在家帶孩子」。
國際上已有許多科學的早教研究成果,家長可通過多種渠道去學習和實踐,並注意防範一些不科學的早教方式。
本刊記者採訪時,恰逢從教15年的AMI 0~3歲和3~6歲的認證教師游騰鑒在對家長做公益講座。
他不緊不慢地演示著教孩子洗手的流程:拿瓶取水——倒水入盆——洗手——清洗水盆——倒水入槽——清潔台面,其中洗手環節就包括濕手——擦香皂——搓手背、手指、手縫、手心——沖洗等多個環節。
「不要小看洗手的動作,它是來自生活的教育。
」游騰鑒說,「每個動作背後都連接著大腦的活動,有手眼協調的控制力,有衛生習慣的養成,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程序,孩子如果日積月累地堅持和重複這樣的程序,會發展出更高程度的專注力和意志力。
」
他反覆向家長強調,兒童是喜歡探索和發現環境的,要相信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
如果用「化蛹成蝶」來比喻,孩子的成長必須完成「化蛹」的掙扎過程,這是為他「成蝶」飛翔練就有力翅膀的必備環節,家長若出於好心幫助孩子把蛹剝開,後果是孩子未來可能無力搏擊長空。
很多家長聽完講座後都陷入了「幫忙還是幫倒忙」的思考。
有位2歲孩子的家長對記者說,「看來以後要讓孩子自己吃飯、洗手,而不是害怕飯撒了、水灑了,不能把孩子這個特殊階段應有的學習機會剝奪了。
」
薛貴建議,家長要保持應有的定力和耐心,因為大腦的學習有自身的規律,欲速則不達。
早期教育切忌揠苗助長,過度的撫養可能會在無意間「剝奪」孩子自我探索、自我決策和自我成長的機會。
來源:瞭望
早教機構連鎖品牌聰明樹 獨特教育體系成就行業典範
3―6歲是幼兒發展的關鍵期,幼兒園環境及教育方式對幼兒的影響很大。在大中城市,一些白領媽媽,將注意點集中在孩子學外語、學琴、學畫、學舞蹈上了,她們為孩子選擇幼兒園主要看幼兒園是否有名氣,硬體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