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之前被各大跑鞋品牌看不起的機械緩震,現在突然又火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機械減震,也叫結構減震,是目前跑鞋中最流行的兩種減震方式之一。

但是到前幾年為止,機械減震一直處於被「遺忘」的邊緣,各大品牌都致力於開發更好的材料減震,唯獨一家美津濃還在這個領域上耕耘。

隨著新型材料的不斷開發和發展,機械減震一度成為了跑鞋減震方式中的最冷門存在。

但是最近這一段時間,機械減震似乎又有了抬頭的趨勢。

什麼是機械(結構)減震?

說得簡單點,就是利用較硬的材料構成獨特的中底結構,以此吸收運動中出現的衝擊力,來達到緩震的效果。

比如車輛上避震器,也屬於機械減震。

最常見的跑鞋機械減震技術,當屬美津濃的Wave,還有李寧的李寧弓、李寧弜以及Adidas的刀鋒戰士系列。

相對於傳統的材料減震,機械減震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比如緩震極限,機械減震的極限要遠高於材料減震,而且不容易因為使用時長,而出現變形、衰退、耐久度等問題。

總的來說,機械減震最突出的優點就是「耐久穩定」和「緩震極限高」。

但是人無完人、物無完物,機械減震的缺陷也很明顯。

首先就是穩定性問題,在早期機械減震跑鞋的開發中,就出現過這樣的問題。

Nike的ShoX就是因為穩定性不高,所以才退出了Nike的跑鞋矩陣。

另外,很多機械減震跑鞋因為結構設計得太「奔放」了,以至於適用場地很少(Adidas 刀鋒),或者是「過硬」、「踩不動」(李寧弓),所以讓很多消費者敬而遠之。

這麼多年下來,專業做機械減震的品牌,唯獨一家美津濃活了下來。

不過機械減震要是真這麼雞肋,也不可能近段時間裡被各大品牌重新重視起來。

因為材料緩震是有極限的,現在開發的新材料已經很多了,甚至已經進入了瓶頸期。

一味地追求腳感的boost,缺乏支撐能力。

而一味追求緩震的GEL,卻毫無反饋。

全掌boost的跑鞋,體驗是災難性的,它特別容易讓足弓提前疲勞,穿上boost想提速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全掌GEL,Asics即便有Quantum,也沒敢取消Flytefoam,因為全部都是GEL的話,這雙跑鞋絕對只會成為累贅。

對於機械減震重心不穩、腳感不適的問題,其實美津濃很早就給出了答案和它的未來——即,利用傳統中底材料,彌補機械結構的腳感問題,同時解決重心不穩的情況。

這一做法是可行的,比如李寧今年推出的絕影跑鞋,就是這麼一個思路。

䨻來解決穩定和腳感,弜來負責最主要的緩震。

除此以外,其實還有另一個新思路。

通過新型中底材料,將其設計成特殊結構,同樣達到材料+機械雙重減震合二為一的功效。

比如Adidas的那雙4D,還有PUMA的XETIC,就是走這個路線的。

不過目前來說,這個思路的可操作前景還沒那麼大,4D的也早就有很多人體驗過了。

比起美津濃式的路線,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有人說碳板也算機械減震,其實這句話老魏是不認同的。

現在的碳板跑鞋,緩震依舊交給材料解決。

像Nike的Next%,它的碳板起到的作用是「反饋」而不是「減震」;Asics的MetaRacer,它的碳板是屬於偏穩定類的,用於強化前掌的動能弧,也和緩震沒有關係。

我是老魏,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還請點讚關注多多支持。

有什麼想要了解的,請評論留言,老魏一定會看的。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