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啟用 小學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根據教育部通知,今年9月起,全國小學和初中的起始年級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本」語文教材。

9月新學期一起啟用的還有歷史和道德與法治教材。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

此外,增加了古詩文篇幅,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

初中教材則減少課文篇目,增加了增加了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的「份量」。

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版」語文教材。

歷時5年編寫完成 新教材9月開學啟用

今年6月,教育部下發《關於2017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

通知指出,教育部組織編寫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教材(以下簡稱統編教材),義務教育一、二年級品德與生活和七、八年級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其中,義務教育六·三學制的地區,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下(法治教育專冊)統一使用統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歷史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

此次部編版教材可謂是「大有來頭」。

2012年3月部編版教材啟動編寫,歷時5年多編寫完成,由於是教育部直接領導編寫,因此業界稱為「部編版」教材。

教材編寫前後從全國調集五六十位專家、學者、作家、教研員、老師和編輯,組成編寫組,經過三十多輪評審,幾百名特級教師的審讀,以及多個省市幾十所學校的試教最終面世。

變化:入學先認字再學拼音 總課量有所減少

此次部編版教材更加強調4個標準,即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和時代性。

以變化較大的語文科目為例,據語文一年級上下冊、七年級上下冊主編、北大語文研究所所長溫儒敏介紹,一年級語文把拼音學習推後,先認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

入學教育以後,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個楷體大字,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雲對雨 ,雪對風」。

溫儒敏表示,這樣安排可以使孩子們對語文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漢字「天地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此外,部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人教版原來有41課,現在減少為32課。

其中漢語拼音的課量減少,識字課卻增加;一年級下冊人教版原有39課,現在也減少為29課。

傳統文化篇目增加 小學古詩文增八成

雖然課文課數減少了,但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古詩文篇目卻在增加。

據溫儒敏介紹,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占課文總數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加增幅達8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旨在激發讀書的興趣,讓孩子剛上學就喜歡語文,喜歡讀書。

這也是幼小銜接的學習方式。

從初中語文來看,部編版也遵循了課文減少,增加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傳統文化篇目增加等特點。

其中,初中原來七年級上冊和七年級下冊都是30篇課文,現在每一冊減為24篇。

此外,初中古詩文選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另外,部編版語文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也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影響:糾正死記硬背方法 更注重閱讀和寫作

教育專家分析,新學期使用部編版教材之後,將對教學帶來直接影響。

此外,新教材對一些家長過早引導低齡兒童學習拼音,以及死記硬背學習古詩詞都有「糾正」作用。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上午從北京多家中小學了解到,今年暑假開始,北京各區相關學科的老師陸續完成了新教材培訓。

學而思網校小學語文學科負責人程婧表示,一年級第一課就是學習「天、地、人、你、 我、他」這些基礎性的字,旨在幫助孩子建立對漢字的「原初感覺」。

這個順序的改變是別有意味的,它告訴我們,要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語文學習的目的。

對於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而言,一上來學拼音可能會讓這些孩子產生畏難情緒,覺得語文很複雜,相反地,對於識字而言,更能設計出一些趣味性。

學而思培優語文教研部負責人王乃中表示,針對古詩文內容增加,如果課堂教法不夠多樣,文言選段本身的內容太艱深晦澀,容易讓學生感覺枯燥。

而且文言文和詩詞本身也有難易層次區分,不過教材的編寫會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各年級安排適合學生理解程度的文段,不至於因為難度大而引發牴觸情緒。

此外,對於認字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小學要求低年級認識常用字1600左右,比以前減少200字,其中800字左右會寫。

到了初中將更注重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這將是「重頭戲」。

建議:學習古詩文可選多元方法切記「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部編本語文古詩文篇目的增多,說明國家也越來越關注到對國民文化培養的重要性。

那麼,對於學生而言,如何培養古詩文的興趣?

程婧表示,第一,學生要認清學什麼,才能有目標、有方向的去學習,並且在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這就需要一個科學的大綱體系來進行系統化學習,而不是走馬觀花的進行淺顯了解;第二,學生要知道怎麼去學。

有的學生覺得只要把古詩文背下來,對考試內容就能輕車熟路、手到擒來。

可是這樣,或許對短暫的考試有一定幫助,卻不能從根本上促使學生愛上語文或者文學。

程婧建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選擇多元化的學習方法,比如看一些與歷史相關的電影,參與一些古典文化的公開講座,或者聽一聽有趣的歷史故事來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

當然,這種學習方式要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針對先識字後學拼音這個問題,很多一年級的家長都比較擔心,孩子剛一上來,不會讀先識字會不會有畏難情緒?「其實不然,以前蒙學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讓孩子反覆誦讀,慢慢就會認字了。

」程婧表示,部編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講求「回歸傳統」。

記者訪談:

學而思培優語文教研部負責人王乃中

學而思網校小學語文學科負責人程婧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簡稱法晚·看法):此次新教材增加大量古詩詞,這對低齡學生來說如何來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王乃中:在小學低年級段開始接觸古詩文,有助於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古詩文感到習慣,對文言文和詩詞採取平常心看待。

如果學生太晚接觸古詩文,錯過語言習得黃金期,文言詞彙積累不足,將來學起來就會非常吃力。

因此,學文言和詩詞,要從詞彙積累開始,由積累詞彙到習慣文言的表達方式,培養對文言和詩詞的語感,進而得到讀懂陌生文段的成就感,是很重要的。

同時要注重文言的教授形式,適當引入文史動畫、翻譯遊戲等形式,避免死記硬背。

另外,文言和詩詞只是形式載體,它們的內容本可以是有趣的。

比如曹操和袁紹年輕時結伴去別人婚禮搗亂、韓愈爬華山被困在峰頂哭著寫遺書、蘇軾吹噓自己的釀酒秘方結果鄉親們喝完都腹瀉……這些富於生活趣味的材料本身也是用文言寫成的,但它給學生帶來的是新鮮感和親切感,他會覺得歷史人物和文言段子都離自己很近,而不是高高在上難以觸及。

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閱讀中,他們可以積累足夠的詞彙量,習慣文言的特殊句法,從而逐步閱讀較難的文本。

詩詞也一樣。

法晚·看法:教材改變後對教育者而言如何引導孩子提高對語文興趣?

程婧:對於教育者而言,需要通過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手段,讓孩子愛上語文,提高對古詩文學習的興趣。

比如,在課堂中,通過聲情並茂的故事講解,從文人生平激發孩子學習文學的好奇心;比如,設計多元化的講課方式,把講演結合、古今結合,會給課程增加更多的神秘感和新意。

古代和現代的區別有哪些?能否把課堂換成一種闖關遊戲的形式?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探索的。

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對學生的鼓勵是對他們學習成果最大的認可,尤其是在古文化學習培養的過程中,要多使用不同的方式來鼓勵和讚美學生,使得他們的興趣得到更大的提升。

法晚·看法:「和大人一起讀」是新教材的亮點之一。

可以給家長一些什麼樣的意見?

王乃中:我們認為,親子共讀是閱讀中很好的一種方式,對低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引導他們實現閱讀入門,另一方面也是用榜樣來培養習慣,家長們每天如果能按照計劃和孩子共讀一段時間,不用太久,就能有效開啟孩子的語言能力。

大人在陪伴孩子共讀時,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

首先,在孩子識字量不高、也不會拼音的時候,親子共讀要以指讀的方式進行,家長一邊指示書本上的漢字一邊連讀,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注意觀察,趁機把讀音和字形進行結合,幫助孩子學習新字。

等到孩子識字量有了進步,或學習了拼音後,就可以交換角色,由孩子來指讀認讀,家長在旁觀看,適時進行輔導和幫助,解決一些孩子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最後,家長可以完全成為聽眾,聽孩子為自己朗讀故事,逐漸進入孩子先讀、再給家長複述的階段,一步步開啟閱讀能力。

延伸 · 推薦

中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增幅80%:小學平均每年級20篇

今年9月份,中國新一批入學的中小學生將迎來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

去年新教材在一年級和七年級中發行並投入使用,新教材在一年級投入使用範圍達50%,七年級約60%。

從今年起,「部編本」教材將成為統編教材。

本文來源:法制晚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學生先識字後學拼音

記者上午從北京部分學校了解到,相應科目老師已經在暑假中完成了新教材使用培訓。那麼,面對新教材,學生應該如何學好語文?對此,教育專家表示,針對古詩文增加,建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選擇多元化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