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經驗摘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健康成長

雲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劉君

雲南各地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和文化特點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勞動技術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快樂成長,在勞動中健康發展。

統一安排必修課時,提供學生學習勞動技術時間。

雲南省編髮了勞動技術課的地方教材,免費提供學生使用,並適時組織相關教師培訓與研討活動。

建設校內勞動基地,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實踐活動。

雲南積極引導和鼓勵學校創造條件,建設不同形式的校內實踐活動或勞動技術活動基地。

有的農村中學就利用學校有種植用地的優勢,建設校內生產勞動基地。

利用校外社會資源,幫助學生拓展生產勞動項目。

雲南許多中小學,特別是城鎮學校,通過引進或與校外少年宮合作的形式,充分利用校外社會資源,開展更多的勞動技術項目。

開發勞動校本課程,引導學生了解民族特色技能。

雲南省州市之間、城鄉之間、民族區域之間的學校教育情況會有較大的不同。

雖然有省編髮的勞動技術教材,但還是不能滿足學校勞動技術教育的需要。

省教研部門通過教師培訓和校本教材成果的評選活動,鼓勵和指導學校結合實際需求,開發勞動校本教材。

開展綜合技能展示,激發學生增強勞動實踐興趣。

雲南把學校勞動技術教育的評價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和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主要由學校層面實施,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提出要求並督促檢查。

學校有對教師教學的評價,也有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分別制定了具體評價方案,突出學生技術素養的提高和教師教學理念與教學技能。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更加全面健康發展。

雲南加強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技術)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每年的「國培計劃」開設綜合實踐活動培訓班,每年有200名左右的教師參加3個月的培訓。

從2013年起,雲南省教育廳每年分學段舉辦青年教師基本功評比、教師優質課競賽、優秀成果評選「三項技能評選活動」。

「教師基本功評比活動」包括基礎知識考試、教學設計說課、勞動技能展示和教學經驗介紹等4項內容,以賽促訓引導勞動技術教師全面提高專業素質和教學技能,重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發展。

積極探索勞動教育辦學新模式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教育局楊海東

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途徑。

通過勞動教育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是中小學教育的基礎性目標。

哈爾濱市將結合實際,制定出台《哈爾濱市勞動教育管理辦法》,推動全市勞動教育工作蓬勃發展。

全面加強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的管理工作。

加強對勞動教育的組織領導,進一步明確具體管理職能部門,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把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基地的實踐與體驗學習納入學校常規工作。

科學設置勞動基地課程,與學校教育、現代科技、生活實際、當地產業發展、地方人文景觀、自然資源、校本教材和地方課程開發相結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社會實踐活動項目。

加強勞動教育教學常規檢查,將勞動教育工作納入督導評估範疇。

完善勞動教育辦學模式和教學模式。

積極探索新的辦學模式,逐步擴大現有基地的規模,增加學工、學農、拓展、生存能力訓練等項目。

鼓勵、支持各行各業投資合作建設勞動基地相關體驗(館)室,使勞動基地的育人功能和素質教育最大程度地適應需求。

建立《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對學生參加勞動次數、勞動態度、實際操作、勞動成果、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等幾方面進行評價,形成《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單》,納入畢業生檔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加強勞動教育與各學科的結合。

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團結協作,艱苦樸素,勤勞勇敢的良好品質。

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組織學生從身邊做起,學習勞動技術,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

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成立勞動教育課外活動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

同時,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抓好師資培訓,將勞動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納入中小學教師培訓範疇,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勞動教育的管理人員、任課教師進行培訓,提高勞動教育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作者: 編輯: 陳李育

實踐基地是勞動教育有力保障

山東省濰坊市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孫桂芳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增設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被削弱,勞動技術教育已降為4個學習領域的一個部分,課時只占1/4。

山東省濰坊市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大力發展勞動教育。

實踐基地以研究性學習為學生學習與活動的主要方式,以信息技術助推課程品質,通用技術與勞動技術相融合,開發並實施了豐富的勞動課程,並配套相關制度,制定課程標準,培養專業教師,有豐富的場地、設備和專門的經費等作為大力實施勞動教育的有力保障,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實踐基地勞動課程時間安排採取集中使用的方式。

初中生集中寄宿制活動一周,累計達40個課時,完成20個模塊;小學生集中寄宿制活動3天,累計達21個課時,完成12個模塊。

學生活動實行走班制,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需求,學生自主選擇課程。

學生來到實踐基地,重新進行組班,一般以30人為一個班,配備兩名生活德育指導教師,以班為單位進行實踐活動項目的實踐。

實踐基地除為學生準備了生活技能課外,還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勞動課程,需要學生去創新、實踐。

除了生活技能類課程外,實踐基地還給學生提供了手工勞動類、科技勞動類、創意勞動類、拓展勞動類、職業規劃類等勞動課程。

每年,濰坊市9個區100多所學校3.5萬多名中小學生輪流到實踐基地參加實踐,在校寄宿一周,迄今已有40多萬名中小學生在此實踐成長,學生對課程滿意度達98%以上,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實踐基地的勞動教育的課程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求知方法和路徑,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嘗試各種學習方式:調查、實驗、操作、探究、設計、製作……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積累和豐富經驗,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升個體勞動意識。

學生體驗了許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離開父母、第一次炒菜做飯、第一次了解自己的性格、第一次組裝機器人、第一次拓展訓練……這些對學生一生產生巨大影響,新的學習領域,給了學生新的體驗、新的感悟、新的成長。

在課改中提升勞動教育「技術含量」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蔡曉東

在中學階段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教育部也提出了抓好勞動教育的關鍵環節:落實相關課程、開展校內勞動、組織校外活動、鼓勵分擔家務等。

這些環節實施起來難度並不高,但在新課改中如何進一步提升勞動教育,使之更符合新時期發展的教育需求?我校在落實勞動教育的基礎上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成功的教育經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勞動教育根植於技術課程,要促進勞動教育的創新發展,就要推動技術課程的創新發展,給予課程建設的專業指導和大力支持。

我校的通用技術課程建設經歷了講技術、項目實踐教學模式、基於走班制的分類教學實踐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技術課程的創新發展帶動了勞動教育的創新發展,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學生的主動意識、勞動意識更強,在進行勞動時可以更好地使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要提高勞動教育的技術含量,還要創新發展勞動教育的形式。

我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避免簡單重複的體力勞動式教育。

其中的形式之一是將勞動實踐活動和創新教育結合起來,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提出一些「懸賞任務」。

如高一(5)班提出想解決教室內學生雨傘沒處放的問題,某個學生想解決電腦上下棋沒感覺的問題等。

學生可以自發地組成有主題的勞動小組來接這個任務,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創新的快樂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讓勞動變得有意思起來。

勞動不是一成不變的,勞動的發展保證了人類的延續和發展,因此勞動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應該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的全面發展,為學生適應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需求服務。

因此,勞動與技術教育應立足於學生的發展。

學生在勞動中養成了主人翁意識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十中學胡鈴冬

作為成都20中勞動教育課20年的參與者和現在的組織者,有必要將學校此門課程的發展過程、教育意義和文化影響等真實的材料呈現出來,期待接受指正,利於完善自我。

經過20年的建設,我校的勞動教育課已經成為一門課程要素齊備的校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高中、初中均制定了3年周期的勞動教育教學計劃,將分散的綜合實踐活動學時按學期集中使用,即高(初)一40學時,高(初)二30學時,高(初)三15學時,每個年級輪流循環安排。

學校確定並培訓了專職的教師專門從事勞動教育課的教學,教師編寫了專門的教材,經過不斷完善成為校本教材《勞動技能》。

學校還制訂了勞動教育對班級和學生個人的評價辦法及評價量表,高中學生評價合格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

隨著課改的深入,學校還將一些實踐性課程內容整合納入勞動教育課,如禮儀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成長指導、愛心慈善活動等。

通過勞動教育,逐漸使學生養成了校園主人翁意識。

「我參與了校園的建設,我是校園的主人,我愛我的學校」慢慢浸入學生心靈。

通過學生的實踐,使校園長期保持整潔美麗,從而認識到愛護環境的公民責任,進而升華到「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社會責任。

學生開始主動整理家中自己的房間、主動幫助父母承擔家務勞動。

實踐體驗、感悟遷移,應該是勞動教育最有價值的功能。

通過3年勞動教育的數次循環,學生不僅基本掌握了常用清掃工具和保潔工具的使用技能,更因為校園的劃分,學生的分工合作,使學生學會了規劃工作、協作共事、互幫互助的工作技巧。

如通過升降旗儀式,完全按照國家《國旗法》的規範要求完成升國旗儀式和降國旗儀式,使學生養成儀式感,逐漸生髮愛國情感。

強化勞技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北京師範大學天津附屬中學楊偉雲

從1958年開始,北京師範大學天津附屬中學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堅持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形成「堅持勞動教育,實現全面育人」的辦學特色。

近年來,我校在基礎教育現代化建設中,確立了新理念,採取了新措施,取得了新成果,實現了新發展。

校內校外相結合,勞動教育、技術課程相結合,保證多途徑實施勞動技術教育。

學校和家庭相結合的勞動習慣養成教育。

初中階段,七年級注重最基本的生活勞動教育,主要以家庭勞動為主,通過七年級學生手冊對家長進行指導;八年級開展學校社會勞動教育,分別在學校勞動基地和社會勞動基地進行;九年級注重勞動教育與勞技課教學相結合。

在高中,結合通用技術課的實施,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開設規範的勞動技術課和通用技術課程。

在七至九年級,我校開設多個項目的勞技課程,學校勞技中心的技術實踐教室為學生提供了規範、安全的動手實踐環境和條件。

高中開設通用技術課程,組織學生學習技術與設計知識和方法、學習具體技術領域選修模塊。

實施「技術立身、藝術修心」特色學校建設與研究。

學校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目的,以技術、藝術素養的培養為「龍頭」,以特色的教師隊伍建設為關鍵,以硬體建設和資金投入為保障,以多樣化的活動為渠道,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宗旨。

學校突出技術教育的引領作用。

強化對學生的技術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理自立意識、勞動觀念、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構建初高中相銜接的勞技教育課程體系。

我校的課程以國家課程、校本課程、拓展課程三個層面分層遞進,初中階段突出以項目為中心的思路,高中階段以「技術設計」為核心內容。

探索技術教育與藝術教育的融合。

「田園課程」為孩子播下熱愛勞動的種子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全興小學

幾年前,「開心農場」風靡網絡,令無數成年人和孩子著迷。

在成都市全興小學,孩子們人人都有自己最真實的「開心農場」。

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生產勞作,孩子們都在校園裡體驗、實踐、收穫,勞動教育的種子在小小的田園生根、發芽。

全興小學學生87%為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為了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城市生活,從2010年起,學校積極思考「構建圖書館中的田園學校」的辦學目標。

同時,著力於探索集「田園印象」「禮儀環保」「營養膳食」三課於一體的「田園實踐課程」,讓學生們在勞動實踐中親近自然,開拓創新,收穫幸福和自信。

學校制定了以「田園教育」為核心理念的發展規劃,「田園課程」將勞動教育滲入到各門學科中,結合語文、數學、美術、科學等學科教學,學生在此勞動、觀察、學習、測量、寫生、賞析。

「田園課程」散發泥土芬芳,具有生命氣息,富含著勞動的美,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孩子充分展現自己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特長。

學校里四季有花,四時有果;師生們雨讀晴耕,教學相長。

從翻土到播種再到除草、收穫,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一步步體驗種植和收穫的快樂。

教師們用「田園課程」在孩子們心田播下了美好的勞動種子。

「田園教育」是尊重兒童生命生長規律自然生長的教育,是勞動教育的體現方式。

在這裡,孩子們觀察樹木、花草、麥苗,還有蔬菜等的生長過程,在陽光照耀下,他們同小樹、麥苗和小動物們一起慢慢長大。

「田園課程」為孩子們提供了有勞動、有精神、有科學和有夢想的教育。

孩子們有田野的視野、有田園的幸福,每一顆「種子」都有生長的養分和時空。

優化環境促小學勞技課程綜合化實施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蛟川中心學校盛其仁

近幾年,我校對小學勞技課程綜合化實施進行了一些探索,通過整合有效資源的融入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以及實踐性活動,使綜合性的、有特色的勞技教育成為學生積累知識、鍛鍊能力和張揚個性的舞台,促進學生快樂健康成長。

學校打造了學校外環境與學校內環境兩大靜態勞技文化系統,構建起「五縱四橫」以勞技教育為支點的校園文化長廊。

「五縱」,即科技小天地板塊、各功能室介紹板塊、名人頭像板塊、勞技小知識板塊和文明古國發明創造板塊;「四橫」,即體現學校辦學理念的「快樂童年板塊」,體現科技教育的「科技博覽板快」,體現各功能室特點的「探索板塊」,體現課程教學成果的「動手創意板塊」。

因地制宜安排與落實勞技學科的專用教室及實踐場地,配備專用的教學設備和必要安全防護措施,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至關重要。

我校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建設了學校科技館、種植園地和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勞技教育和活動提供了平台。

同時根據課程標準,結合本校特點及校內外勞技課程資源的分布,整合發展其他教育資源和學習板塊,重新構建了勞技課程內容,單獨開設了吸管創意、木工金工、種植養殖等課程。

學校還開發了適合學生操作而富有童趣的木工課程。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勞技教育已由「封閉」走向「開放」,作為學校教育活動的一種嶄新的教學形式,充實並補充著學校教育的空白點,這一舉措越來越被教育界、社會各界所關注。

把勞技教育以綜合形態推出,積極添置勞技教育設施,不斷優化勞技教育環境,努力開發勞技教育課程,使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不斷提升,實現勞技教育價值的最大化,將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開發校本課程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

江蘇省新蘇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陶六一

如今在江蘇省新蘇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每個孩子都有烹飪做菜的本領,人人都會縫紉與手工的技能。

而「校園買賣活動」「今日我當家」「環保購物袋愛心拍賣」「端午包粽賽」……各類融入生活的主題實踐體驗活動以及刺繡、陶藝、剪紙、棕編、盆景藝術等傳統手工製作興趣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獲得了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更培養了他們勞動的合作技巧和計劃能力。

學校立足歷史文化名城中綠色學校校本課程建設,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域開發了勞動教育校本課程體系。

學校從三至六年級設置了包括家政和技術初步的兩大類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

同時,建立了與顯性課程相協調的隱性課程。

隱性課程分為三類,一是以校園生活為陣地的日常勞動行為習慣訓練課程,即貫穿於每日生活的校園晨掃、美廁服務、植物角養護、午餐服務、物品歸零等;二是由顯性課程內容拓展延伸的生活實踐性課程,如,「今日我當家」、環保購物袋愛心拍賣、端午包粽賽、社區敬老公益勞動等;三是依託傳統手工藝開設的興趣類選修課程,包括蘇州刺繡、盆景製作、太湖窯陶藝、剪紙、棕編等。

學校實施勞動教育的策略在於依據校情、學情開發的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注重通過開展勞技教學與生活零距離研究,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出發,在勞技教學中融合多學科知識技能,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實施開放的教學方法、開放的實施渠道、開放的教學評價,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的功能。

比如,「今日我當家」活動是學生畢業前結合烹飪課學習必須經歷的居家勞動生活體驗,其主題是為家庭晚餐配菜、買菜、做菜。

孩子們在活動中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在為家人的服務中學會關心他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