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丨眼神的重要性—給予舞蹈的神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眉目傳情的含義:
人 們常說:「眉目傳情」,因為眉毛對臉部的表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形容女性在展現嫵媚姿容時,少不了評價她們的眉毛:「眉似翠黛」, 「眉顰春山」之類,都是常見的描繪。
《詩經》中有一首歌頌莊姜之美的詩:「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所謂「蛾眉」,意指眉毛長得象蠹蛾的觸鬚一樣 細長而彎曲。
幾位英國科學家近日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陌生人在初次見面時往往會通過眉目傳情,是雙方建立愛情關係的第一個步驟。
科學家稱,只要兩個陌生人在初次會面時認為對方具有吸引力,那麼他們在相互交換眼神之後都會感到心跳加快,心中有一種愉悅的感覺。
研究顯示,兩個相互吸引對方的人在進行眼神交流時就會啟動大腦中的"獎勵中心",該中心又會刺激大腦產生高興的情緒。
以倫敦大學教授庫納特-卡姆佩為首的幾位科學家在試驗中對8名男性和8名女性志願者進行了測試,觀察他們對40張不同臉孔的反應。
測試中,上述40張臉孔 有 的直接面對受測者,有的則斜視受測者。
對受測者大腦進行掃描後發現,當受測者與照片上的人直視對方而且照片上的臉孔很吸引人時,受測者大腦中的"獎勵中
心"就會受到刺激而開始啟動。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當受測者與照片上的人只能側視對方,而且照片上的臉孔並不特別具有吸引力時,受測者大腦中的"獎勵中心" 則不會啟動。
因此,眉目傳情是人與人之間傳達感情的最直接方式。
1.1眼神—舞蹈藝術的精髓
作為一名觀眾,縱使無任何音樂,都可從舞者身 上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早在1862年, 法國的神經科學家G. B. Duchenne就做了一個先驅性的實驗:他先系統的研究了一組管理表情的頭部肌肉, 試圖搞明白這一組組肌肉收縮是不是和某些特定的表情狀態相關。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開創性地應用了控制經皮神經電刺激 (又稱法拉第電棒)去激發那些在臉上,
頭上和脖子上的肌肉細胞。
同時,他還應用了當時極為先進另一項技術來記錄他的實驗: 攝像技術。
他請實驗者坐在椅子上,任憑他用電極在他臉上觸來觸去,誘發出不同的表情。
有趣的是,實驗者並不感到任何的不適,而且一點兒也感覺不出自己臉上 是什麼樣子的表情。
在這個實驗里, Duchenne 得出的一項重要貢獻是發現了這樣一些肌肉群,它們是不能完全被意願所控制的。
Duchenne稱這些肌肉的活動是「真實的完全發自靈魂的表現」, 而不能人為所能愚弄出來的。
進而,他又發現那些在眼睛周圍的肌肉組,賦予了人們真心的高興,喜悅和狂笑表情。
在這以後,這種「內心流露」出來的笑就被後人 稱為」Duchenne笑」。
這種笑和我們平時說的「假笑」, 「苦笑」,「應酬似的微笑」 極為不同。
從解剖學上來講,它們由不同的臉部肌肉所控制,因為他們是由完全不同的神經迴路所控制的。
前者激發的是前額腦皮層和基底神經節, 從而通過多突觸的錐體束外路徑進入腦幹核心。
而後者則是從前腦中心區域到達腦幹的運動神經細胞,從而控制表情的。
和」Duchenne笑」對比, 後者稱為」錐體細胞笑」.「Duchenne笑」是靠收縮眼眶旁邊的小肌肉組實現的,「喜上眉梢」可謂是繪形繪色,「喜形於色」而不自覺,
「喜笑顏開」而不加掩飾,都是這個道理。
中國古典舞蹈中,有「一身的戲在臉上,一臉的戲在眼上」一說,中國古典舞蹈演員們十分講究眼部的傳神與內涵。
他們把常人的「看」藝術化,通過眼睛表達七情 六欲,向觀眾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若眼睛沒任何內容,想必一個再優美的舞蹈動作,
亦蒼白如紙,難以吸引觀眾。
《明心鑒》中說「凡作各種狀態,必須用眼先行。
昔人曰『眼靈睛用力,面狀心中生』」。
京劇大師梅蘭芳也說過:「……誰的臉上有 表情,誰的臉上不會做戲。
這中間的區別,就在眼睛的好壞……」。
眼睛作為身體器官的部分,其作用不只是作為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媒介,僅僅把外部的所有信息 反射入大腦,更重要的是反映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因此有「心靈窗戶」之稱。
感受到舞者所表達的情感。
而達到這種效果最直接的方式,是通過 舞者的面部表情,直接感受其中感情。
所謂「觀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鑒其貌。
」舞者在舞蹈過程中,面部表情始終貫穿其中,是整個舞蹈藝術形象動作美感凝聚 的焦點,舞者因此而根據舞蹈所表現的內容,進行春夏秋冬四季的面部表情更替。
然而,人們對舞蹈的感覺,只有舞蹈才能喚醒。
正如《文心雕龍.知音》中所說那樣:「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舞蹈亦然。
舞者只有完全投入舞蹈 當中,理解動作要領,對舞蹈的整體風格進行合理拿捏,把握分寸,揣摩角色特點,才能做到,它是舞者藝術修養與審美能力的集中體現。
現代研究發現:眼睛是大腦在眼眶裡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級神經元,就象大腦皮質細胞一樣,具有分析綜合能力,而瞳孔的變化,眼球的活動等,又直接受腦神 經的 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從眼睛中反映出來。
《人體秘語》作者莫里斯對人類的「眼睛」下這樣的定義——它直徑大約2.5厘米,但卻象是從石器時代以來就
有的最複雜的電視攝影機.在眼球後方感光靈敏的角膜含有1.37億個細胞,將收到的信息傳送至腦部。
這些感光細胞,在任何時間均可同時處理150萬個信 息。
民諺道:「一個目光表達了1000多句話。
」這就說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發射出千萬個信息,表達豐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處的秘密。
事
實上,通過眼神來傳情達意,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自然而然地運用眼神,來表達對周圍一切事物的複雜情感。
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會從微妙變化的眼神里真 實地流露。
眼神里的心理,是人類的一個廣闊領域。
對於舞蹈編導來 講體會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要學會在生活中尋找素,材在生活中提煉眼神語言。
需要仔細觀察不同的人物性格所呈現的不同眼神狀態,並且分析揣摩內在情感,關注 生活中的微小細節,關注生活中細膩的眼神變化,才能更好的刻畫你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才能使眼神語言更準確、更深刻的作用編舞。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藝術的美感是和視覺、聽覺不可分離的結合在一起的」。
這就是說眼神可以把作品的美麗與否直接傳達到觀者眼中,表演者同觀眾的眼神交流 也決定著作品美感程度。
關注眼神的語言,準確的運用才能更好的作用編舞。
對於眼神的初探淺薄至此.越是想深入越是感到自己如此浮淺,這只能作為一個起點, 不斷的追求與探索,追求更準確性、細膩性、深刻性、廣闊性的眼神語言,追求我們心中的作品之美.
1.2對於完整表達舞蹈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古典舞是一篇敘事詩兒單詩格律詩,它是單純明朗透亮的對話,在傳統的軌道上正常的運行。
古典舞是一則正規的有理數,表達的是各種顯意識。
古典舞是印象派,是寫實畫,是現實生活的介紹證明書。
她似南方的饅頭, 小巧而美觀,含蓄雅致是其精髓。
在古典舞中最重要的是韻律,而身韻的運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身韻」即「身法」與「韻律」的總稱。
「身法」屬於外部的技法範疇,「韻律」則屬於藝術 的內 涵神采,它們二者的有機結合和滲透,才能真正體現中國古典舞的風貌及審美的精髓。
換句話說「身韻」即「形神兼備,身心並用,內外統一」這是中國古典舞不
可缺少的標誌,是中國古典舞的藝術靈魂所在。
身韻,雖然風格源是明顯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戲曲舞蹈」之名,它的從戲至舞的蛻變已基本完成。
它已擺脫原戲 曲舞蹈對角色行當的千變萬化,然而不管怎樣變,又是萬變不離其宗,這個「一」和這個「變」都是一種藝術難得的性格,也是一門藝術的美學的要義。
一個成熟的民族舞演員在舞台上展現的動作之所以具有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是因為體現了「形、神、勁、律」的高度融合,這正是中國古典舞身 韻的重要表現手段。
「形、神、勁、律」作為身韻基本動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韻的全部內涵。
形,即外在動作,包含姿態及其動作連接的運動線路。
神,即神韻、
心意,是起主導支配作用的部分。
勁,就是力,包含著輕重、緩急、強弱、長短、剛柔等關係的藝術處理。
律,也就是動作本身的運動規律。
這四大動作要素的關 系,是經過勁與律達到形神兼備,內外統一。
其規律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
這都是精闢的概括與提煉。
而這些文字又與元素性動作高度 統一、諧調,構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美學理論。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
所謂
「心、意、氣」,正是「神韻」之具體化。
「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
」這一口訣形象的、準確的解釋了形和神的聯繫及關係。
對於舞台上的人物塑造似 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的不多,但任何動作都應充分展現出它的藝術表現力。
也就是說,在古典舞的訓練中,應注意動作的性格化、氣質上的感染力,在音樂、組合上的處理應注重訓練「剛武氣質」型、「柔韌舒展」型,以及靈巧敏捷、龍飛鳳舞等諸多方面的變化和要求。
20世紀初在西方興起的一種與古典芭蕾相對立的舞蹈派別。
它的最鮮明特 點是反映現代西方社會矛盾和人們的心理特徵,故稱為現代舞,亦有稱為「當代舞蹈」、「新興舞蹈」、「現代派舞蹈」等等。
現代舞是一首朦朧詩科幻詩自由詩, 朦朧詩即恍惚的心靈多義的話語說不盡的內涵, 它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思緒, 它在飛速的想像時空中瞬息變幻, 現代舞是一則無窮大的無理數, 豪放開放是現代舞獨特的風味。
現代舞似燧石,能撞擊出耀眼的火花。
古典舞似 珠貝,能發出閃亮的光澤。
看群仙之舞,看群魔之舞,看美神群舞,看水妖獨舞。
其中鄧肯的舞蹈在當時所以成為革命的舞蹈,首先體現於她的舞蹈崇尚自然。
浪漫 主義運動中有一個「回到自然」的口號,這個口號是對現代城市腐朽文化的詛 咒和對大自然的歌頌,這成為浪漫主義文藝的一個特點。
崇拜自然在當時還是一
種新風氣,鄧肯的舞蹈思想是在這種風氣影響下形成的。
她拋掉芭蕾舞鞋,脫去緊 裹著身體的芭蕾舞衣,赤足光腿,用自己的藝術實踐創造一種自由舞蹈的形式,為 現代的新型舞蹈探索出一條新路。
鄧肯雖然給現代舞蹈創造了 自由解放的精神並努力實踐她的「肉體的動作必須發展為靈魂的自然語言」的舞蹈理論,但這種新的舞蹈形式還沒有任何動作規律,所謂「自然的動作」,只是意味 著沒有拘束的動作。
鄧肯教學生跳舞也缺乏系統性的動作體系和規定的舞步。
這個不足,後來在瑞士音樂教育家E. 雅克達爾克羅茲 始創了「優律動」訓練體系和R.von
拉班建立了現代舞的理論之後才得到了彌補。
現代舞始源於鄧肯,拉班又進一步發展了它,並且在現代舞的理論建設方面作 出了重大貢獻。
他有許多理論著作,在舞蹈動作方 面全面地探討人的身心活動規 律,包括肌肉的鬆弛和收緊,動作的協調等等。
在舞台表演方面有著名的舞蹈空間 等理論。
這些理論與實踐,對現代舞起了奠基作用。
拉班的學生M. 維 格曼 又把拉班的理論和法則,通過實踐變成為舞蹈作品,使現代舞理
論更加具體化,對於世界各國舞蹈事業的發展起了極其巨大的促進作用。
以拉班為中心的這一派現代舞,被稱為「表現主義現代舞」。
表現主義現代 舞和其他表現主義的藝術主張一樣,宣揚感覺第一,把直覺看成是認識世界的唯一 方法。
維格曼是表現主義舞蹈的代表者,她的舞蹈還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企 圖切斷舞蹈從 屬於音樂的關係,使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而獨立存在。
她說:「首先必
須從傳統枷鎖中解放出來的現代舞蹈,在解放的同時對音樂的獨裁也進行反抗,因 此才變成了自由自主的舞蹈。
」因此表現派所謂在舞蹈上探索的新途徑就是取消 音樂對舞蹈的作用,確立沒有音樂的舞蹈。
現代舞的藝術現象是複雜的, M.坎寧安1979年的作品《現場》 各派都有自己的探索和追求。
其中出現的所謂表現主義、象徵主義、心 理派和抽象派等等,都是和現代主義相適應的流派。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
反對傳統觀念在藝術上的統治,以傳統的叛逆自居。
他們曾先是對傳統的寫實主 義表示挑戰,在現代派的舞蹈家們看來寫實主義方法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把世界和 人的複雜關係簡單化了。
因此在探索突破傳統表現方式的同時,傳統的時間次序 (開始、中間、結束)和空間觀念(遠近)被打破了;那種比例感和尺度感聯結在一 起的秩序概念亦被推翻了,而代之以一種按自由聯想重新組織的時間感和空間感
。
他們對動作規範也感到厭倦,而代之以一種人的隨意動作。
總之,現代舞總是保持著它的活躍、易變的特性。
而不管是現代舞還是古典舞,所有這些,都是通過「眼神」的藝術處理方法與舞蹈情節中心中潛藏的孤寂,苦悶,悲哀,彷徨,欣慰,熱狂,祈禱,憎恨,憤怒,寬容,嚮往,喜悅,冥想細細地與觀眾融合交流。
1.3對於完整表達舞蹈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舞蹈不僅能陶冶人的身心,舞蹈更能擴大人的眼界與見識,我們每一次民族舞的 學習,就好像經歷了一次難忘的旅行,因為我們都知道,學習一個舞蹈,光光模仿它的動作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要了解這個民族的風土人情,文化內涵等等,只有
這樣,我們對這個舞蹈的理解才會深刻,動作才會飽滿有靈性,比如我們學習蒙古舞蹈,學員在平時的訓練中應該自覺地體味蒙古人特有的「氣質」,去加強對蒙古 文化的熟悉和理解。
具體表演時一是要善於把握蒙族民間舞蹈中典型的動態形象鷹、大雁、馬之習性及它們的氣質神韻。
例如蒙古民族對鷹和大雁有特殊的感情,將
其視作吉祥、理想、生命的象徵。
那麼,我們可以通過書本上的知識了解到關於它們的某些生活習性,關注由這些生活習性出發的,與該民族的生存意識相關的東 西,如雙臂延伸動作的象徵意義,寬闊的胸懷、坦蕩的性格。
如「開」和「放」的基本形態的情感線索:熱情的靈魂,積極探索的精神;二是在肢體訓練的同時通過
觀賞錄相資料或者現場演出體驗「眼神」、「表情」所蘊含的文化意味。
在蒙族舞蹈中,腳步、眼神、面部表情的有機結合形成了視覺上的立體化,而這種「有機」源於生活的根基,具備著一定的文化內涵。
肩部的動律呈現出流動性質,而身體習慣於側向,眼睛時而極目遠眺,時而俯臨前方,表情明朗豁達而又堅毅,這一切體現出一個文化傳統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質。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蒙古族藝術家榮毅捷在加拿大表演的一場舞蹈。
1996 年11月20日夜8時。
在加拿大多倫多市莊嚴肅穆的聖約瑟大教堂禮堂內,當那道金紅色的絲絨大幕徐徐拉開的時候,觀眾立刻驚訝了,舞台背景出現了一幅好大 的寫意畫:一望無際碧綠的大草原,湛藍悠深的天空,一切是那麼簡練而和諧,純凈而安寧。
透明如水。
隨著燈光的變化,青青的牧草仿佛在微風中輕輕地搖拽,雲
兒從空闊的天幕邊慢慢來……剎那間,馬的嘶鳴一聲蓋過一聲地叫響,只見舞台正中的那匹俯首凝思的「黑駿馬」倏然間雙肩一抖,頭顱如同旗幟一樣揚起,鬃發像 瀑布一樣流淌。
與此同時,馬頭琴齊奏的樂曲《萬馬奔騰》激越奔放地響了起來,隨著主旋律的展開和節奏的運動,舞蹈家腳步所模擬的馬蹄聲如疾風、似潮水,騰
挪閃現,疾速飛躍,時而如流星貫月,時而如臥抱殘陽。
而琴弦一樣抖動的雙臂仿佛在默讀著苦難,在擁抱著幸福,在希冀著明天……
透過舞蹈家榮毅捷那嫻熟、奔放的形體語言,以及表情和眼神中流露的自信與意志,觀眾所感悟的是強烈的暴風驟雨般的現代蒙古族的民族精神,那種壯闊、那種剛毅、那種寧靜、那種追索,如一幅幅流水的圖騰,似一座座奔跑的雕塑,無不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昂揚奮發、挺拔向上、勇往直前……
這時,觀眾席上,無數隻幽藍的眼睛透出了驚喜與振奮,隨之而來的掌聲如奔流的江水一浪高過一浪。
劇場沸騰了! 這無疑是一場非常成功的演出。
試想,如果舞蹈演員眼 神蒼白無物,無論他的舞姿表現力如何到位,其舞台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更無法打動那些不太通曉中國文化的外國人。
比如令全國各地以及全世界非常關注的舞蹈
《千手觀音》,領舞邰麗華扮演的形象需要觀音的魂靈、觀音的情感、觀音的境界,在她的身上要表現出巨大的沉靜和安祥,而且在她身上要雨無聲處真精撼!這是 她在眼神的處理上做得非常到位:在前三四米的地方下垂,整個面目非常松馳,使我們想到了像山西的雲岡石窟、敦煌、西藏等等很多地方千手觀音的藝術形象。
如 果邰麗華的眼神過分游離或過於做作,那觀眾一定會覺得不倫不類,也不會有理想的藝術美感。
再比如傣族的舞蹈豐富多彩,孔雀舞、象腳鼓舞、 魚舞、刀舞、蠟條舞、長甲舞等,已為人們所熟知。
傣族民間舞的特點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體和手臂豐富多彩的三道彎造型,柔中帶剛的動作韻律,小腿的敏 捷運用,加上提氣、收腹、挺胸和頭部、眼神的巧妙配合,剛柔相濟、動靜配合的表演,使它具有濃郁而獨特的民族風格。
1.4眼神的運用在訓練場外的修煉尤為重要
舞蹈是一種文化,它能給人以崇高的想像與理解。
而眼神表現力對於完整表達舞蹈的意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中國舞蹈中,「神韻」是藝術高度的一種境界。
我 們知道,無論談詩、論畫、品評音樂、書法,都離不開神韻二字。
所謂」神韻「,古人說是一種「無跡可求,透徹玲瓏,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境中之
緣,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感覺,這種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然而」神韻「可以通過舞蹈中眼神的運用去藝術性地表現出來,舞蹈演員可以通過眼神的藝術表達形式去結合舞蹈的各種形體語言讓觀眾去認識舞蹈中的神韻、去感悟舞蹈中最精華的東西。
而且只有把所握住了這種「神」,「形」才有生命力。
著名京劇教育家錢寶琛先生有一句精闢的概括,他說:「開三,勁六,心意八,無形者十」。
在他看來,舞蹈動作中,
「形」只占三分,「勁」也只占三分,「勁」占六分,「心意」(即「神」)卻占八分。
我理解這並不是說「形」不重要,而是說「形」是可以通過模仿去做,而 「勁」和「心意」是必須通過潛心揣摩才能掌握的。
正因為有了動作的「勁」和「心意」,從而給予了「形」以生命力。
當形、勁、心意融匯貫通於一體之後,從而
進入到一個更深的藝術境界,即「無形者」,那即是真正的的「形神統一」、「無跡可尋」了。
這正是舞蹈訓練和藝術表現的真正目的所在。
「心意」或「神」正是 舞蹈者心態和內涵的表達,而眼神是最重要的表現手法。
它的真實涵義應該是指通過自覺的意識、意念、感覺來支配舞蹈動作,而不是盲目地、純功能地去完成動
作。
自覺的意識同時也包括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
所謂「心、意、氣」正是「神韻」的具體。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 靈的窗戶」,「眼睛是傳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並不是指眼球自身的運動,恰恰是受著內涵的支配和心理的節奏所表達的結果,這正是說明
神韻是支配一切的。
「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這一口訣形象地、準確地解釋了形和神的聯繫及關係,只有綜合運用好這些舞蹈中「神韻」的藝術技巧,才能產生台上、台下的情感交流和藝術互動,使舞蹈形成的放射形與觀眾形成對話,產生震撼的藝術效果。
舞 蹈是一種創造,也是一種藝術構思。
舞蹈藝術構思是舞蹈編導在孕育舞蹈作品過程中,所進行的舞蹈形象思維活動。
它包括醞釀、確定主題,選取、提煉題材,塑造 人物形象和考慮整個舞蹈結構的布局安排,探索和追求舞蹈藝術最適當的表現形式等。
概括起來講,從舞蹈的內容到表現形式如何作到完美的統一。
因此,舞蹈藝術 的構思,在舞蹈創作中是個極其重要的問題。
在舞蹈藝術構思過程中,舞蹈編導總是努力在深入生活的基礎上,直接和間接地尋找發現具有藝術表現力的、具有特徵意義的舞蹈的形象,用別具匠心的結構、方法、畫面,用具有鮮明色彩的舞蹈語 言,創造一種意境,抒發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表達人民的願望和理想。
精巧的舞蹈藝術構思,來自深厚的生活基礎。
生活的海洋無限廣闊,生活現象極其豐富,但生活
是繁雜的,也是沒有提煉的,它們都不能構成舞蹈藝術作品所創造的形象以及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不是一般的形象以及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不是一般的形象感 情,而是經過選擇的、集中了的、有概括意義的、有舞蹈藝術表現力的形象和思想感情。
舞蹈藝術是美的藝術,是善於抒情的藝術,舞蹈不善於表 現敘事和生活、勞動的過程,更不善於平鋪直敘。
而舞蹈要求在生活中抓住和尋求人的思想感情最集中、最凝鍊的、最動人的、最優美的思想感情之處,然後進行加 工、創造、提煉出舞蹈形象。
而舞蹈中優美的音樂、舞美和舞姿只有在相應的「眼神」中才能達到藝術的升華和超生活的境界。
也就是說,在精美的舞蹈藝術構思
中,「眼神」可以把思想感情,生動的形象、豐富的想像統一起來、融化起來,使塑造的形象舞蹈化,只有這樣才能喚起人們的美感,人們才能喜愛接受和欣賞。
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人類不同的眼神有不同程度的電波,不同個性的人對不同的電波有不同的感應力,平常說的「來電」、「不來電」,就是指彼此雙方眼神交會的一剎那的感覺。
在中國舞蹈中,表演藝術家能夠根據舞蹈中的情節,通過「眼神」細微而別致地向觀眾傳達出特有的「神韻」,即熱情的奔放的眼神、敦厚穩重的眼神、靈活機靈的眼神、善感的眼神、自信的眼神、優雅的眼神和朦朧的眼神等等。
中國舞蹈是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學生們必須接受中國舞蹈的正規訓練,並達到一定的水準。
作為一名素質全面的演員,除了舞蹈肢體的處理、把握民族氣質、恰到好 處 的處理動作節奏外,還要通過「眼神」的表現去達到藝術上的再升華。
從這個意義上說,「眼神」的基本功訓練和準確地表現形式是舞蹈訓練中重要的「要素」之
一。
學生只有通過這些不同環節的訓練,達到不同水準的藝術境界,才能將這種境界構築成層層遞進的邏輯關係,舞蹈演員才能「積跬步」致千里。
因此在中國舞蹈中,肢體訓練只可以視作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使演員具備表演中國舞蹈的基本素質,或者說是中國舞蹈的動態特徵。
在掌握了這些基本動態以後,作為一名舞蹈演員需要對此種只具備形式意義的外殼注入內涵。
就是對風格美的外部形態進行民族精神的美化。
中國民族的精神特徵是從生活的點點滴滴積澱而成的,主要表現為勇敢、熱情、爽直、含蓄、優雅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
應該要折射出舞蹈本身應該表現的特殊氣質。
演員要把握這種氣質,應該通過「眼神」恰到好處地把握情感。
因此一個學員應該從學習、關注直至體味中國文化開始 做起。
只有當中國的民族文化在演員的思維的內部紮根,演員們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現出應有的氣質來。
事實上,舞蹈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一
邊跳著某個民族的舞蹈,一邊也就在演繹著某個民族的文化,演繹的好壞直接與舞者對此民族文化的知識相關,並體現出該民族的情感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