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一半游泳場館救生員不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據蚌埠新聞網報導,夏日炎炎,游泳池成了眾多市民消暑的好去處,不少正在放暑假的學生也紛紛到泳池尋覓清涼。
與下河游泳相比,游泳池是相對安全的場所,不過游泳池是否有足夠的救生員應對突髮狀況呢?近日,記者與市衛生監督局、市體育局工作人員一起對市區部分游泳場館進行了實地調查。
安全警示標識缺失
在華光大道一家室內游泳場館,無論是兒童池還是成人池,均有很多人在游泳。
游泳池一端有一個高高的救生觀察台,但並沒有救生員坐在台子上,救生觀察台周邊也未見有救生杆、救生圈等救生設備。
記者看了一圈,在泳池周邊未發現有著裝明顯或穿著救生員服飾的救生人員在巡視,場館內也未見有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識。
同樣,在朝陽路一家室內游泳場館,記者未見有救生觀察台,兩名救生人員坐在游泳池旁邊的椅子上低頭玩手機,場館內未見張貼游泳安全須知及安全警示。
「要把救生杆、救生圈等救生設備準備齊全,還要有安全提醒,至少要張貼『飲酒後切勿下水』類的標識。
」市體育局工作人員說,游泳場所救生員上崗著裝應有明顯標誌,以便出現險情的時候泳客能夠第一時間辨認出救生員來。
游泳館應有安全管理制度,增強工作人員和游泳者的安全意識,對游泳者盡到安全提醒的義務。
救生員不夠「數」
按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體育場所開放條件與技術要求》規定,水面面積在250平方米以下的人工泳池,至少配備兩名固定水上救生員;水面面積在250平方米以上的,每增加250平方米,需相應增加一名。
救生員除了必須取得健康證外,還必須取得救生員證。
「我們游泳池有400平方米,有兩個救生員。
」該場館負責人拿出救生人員應聘表格,記者看到只有一個擁有救生員證。
「我們聘請不到有資質的救生員,想聘請有資質救生員做專職救生員就更難了。
」一位負責人倒苦水。
在張公山公園附近一家游泳場館,記者看到有6名身穿黃色上衣的救生人員在游泳池周邊巡查。
這些人除了著裝相同外,手上還都拿著撿垃圾的夾子,不時有人低頭撿垃圾,還有的坐在長椅上抽菸。
「我們泳池有1000平方米,有6個救生人員,其中4個人有救生員證。
」該場館負責人說。
記者看到有救生員證的4人中,至少有2人並不實地在游泳池旁巡邏擔任救生員,而是負責整個場館的管理工作。
記者走訪了幾家泳池,發現救生員的「角色」混亂不清,水質處理員、服務員、清掃員等工作也會涉及,有的泳池救生員很難與顧客真正區分」。
不少游泳場館救生員人數不夠,有的就算人數基本符合要求,但是救生員是否獲得相關資質,仍讓人「摸不著頭腦」。
一半場館救生員不足
記者走訪中發現,很多居民並不關心是否有合格的救生員在崗,大多數受訪者根本不清楚救生員是否有資格證,認為只需要有會游泳的人在岸上看著就行。
也有市民表示擔憂,「還是有資質的救生員好一些吧。
」市民程女士說,游泳的時候萬一發生意外,如果有資質的救生員就會懂得如何正確處置,為搶救贏得時間。
而一些沒有資質的救生員,並未經過專業技能培訓就上崗,萬一發生險情,可能還會幫倒忙。
「市區大概有一半的游泳場館救生員數量達不到標準。
」市體育局工作人員表示,救生員不足一方面是這幾年游泳場所急劇增多,救生員的市場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我市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
另一方面是游泳場所負責人安全意識不夠,不願花相對高一點的工資僱傭有資質的救生員。
游泳場館聘請無證救生員上崗,救生員對救生技能不熟悉等會埋下安全隱患。
「游泳場館如果不願高薪或是聘請不到有證書的救生員,就應鼓勵、激勵員工考取救生員證。
」(記者
陳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