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數學啟蒙第一課,只會數數是遠遠不夠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般幼兒三歲可正式開始數學啟蒙,但在啟蒙之前父母都應該了解關於幼兒數學的三個核心理念:
1. 數學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方式
2. 幼兒有其獨特的認知規律
3. 遊戲是兒童最好的學習方式
這三個理念在上篇文章掌握這三點,就能讓孩子的數學學習終身受益已有所概述。
簡而言之,數學啟蒙就是兒童在遊戲中逐漸建立起抽象思維的過程。
說到數字啟蒙,可能大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從1數到10,認識數字,這是孩子的本能,生活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物體,自然而然就想搞清楚物體的數量。
但可能大多人並不知道的是,我們常用的阿拉伯數字,其實在中國才有幾百年的使用歷史,以前使用的是算籌計數,發明於大約春秋戰國時期,還有羅馬數字等等。
在漫長的人類文明演中,世界上不同地區存在著多種計數方式,對於數字啟蒙,如果僅僅是記住數字,會數數,那就錯過了理解數字本質的含義,忽略了數字其實是經過兩層抽象才得來的,對數字的理解先是具象化,再是形象化,最後才是抽象化,這是一個逐漸建立抽象思維的過程。
所以,面對數學啟蒙的第一課——數字1到10,該如何學習才是合理的呢?
就像人類最開始接觸到數學時那樣,他們用石頭或者結繩來記錄一個數量,多了一隻羊就增加一個石頭,少了一隻就去掉一個,這裡面就包含了一一對應的概念和集合的概念,知道石頭跟羊是對應的,這堆石頭就是用來記錄羊的數量的,而不是將羊和牛混在一起。
又因為人類天生有十根手指,所以他們也會用手指來比劃物體的數量,從一根手指到十根手指,表示不同的物體數量。
再慢慢的,文字發明了,為了傳播的方便,就逐漸發明了不同的符號來表示數量,有羅馬數字、阿拉伯數字、中國的算籌計數等等。
不同的智慧民族不約而同的創造出了數字符號,而今天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只要看到符號3,我們就知道它是什麼意思。
所以,在掌握數字符號之前,涉及到的概念有分類、對應、符號演變、比較、排序等等;我們的數學啟蒙就是要重現這一系列過程,而非只是記憶數字。
數字的不同概念之間是層層遞進的,只有先理解了分類和配對的概念,才能建立起數數的概念。
同樣,掌握了數量概念之後,才能進行比較和排序。
這是人類對數學認知的演變過程,也是建立起兒童抽象思維的正確方式,只不過我們把這個認知過程在時間上大大壓縮了而已,但並不代表認知步驟可以省略。
所以我們根據這些理念設計的課程就體現了這樣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一共分為10個小節,(詳情關注公眾號:一點幼兒數學):
- 卡片分類
- 一一對應
- 記數符號
- 手指符號
- 數字符號
- 數量匹配遊戲之抽烏龜
- 數量匹配遊戲之接龍
- 比較數量
- 數字排序
- 序數
每一節課都是採用親子遊戲的方式開展,輕鬆上手,有趣有效。
一個小節針對一個核心概念,循序漸進,直到10節課全部完成之後,還有一個創造力練習,將前面的概念融匯貫通,運用所掌握的技能,以講故事或者塗鴉的方式輸出作品,來證明對本單元課程是真正的理解了,掌握了。
遊戲採用了卡牌桌遊的形式,一方面是為了從整個單元來考慮,而非針對每個小節單獨設計,這樣保證了概念進階的整體性,減少了父母的學習成本;另一方面採用紙牌也能降低購買成本和使用成本,讓更多的家庭使用這套課程。
相信每個父母拿到我們卡牌的遊戲指導時,都會會心一笑,因為這些遊戲都是我們8090後父母小時候玩過的,只不過結合兒童學習的特點和每個小節的主題進行了改進或整合,這樣的親子遊戲寓教於樂,不僅能啟蒙數學思維,還能增進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整個3-6歲幼兒階段的數學啟蒙,可以分為12個單元:
想了解更多,請關注公眾號一點幼兒數學
用遊戲做數學啟蒙,數學思維能力是孩子終身發展受益的關鍵所在
寶寶天生就有「數感"對數量的概念,實際上人類天生就有一點兒。科學家發現,不論是還沒學會說話的寶寶,還是完全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的大人,都有一種直覺,可以粗略地估計數量。神經科學的研究也為數感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