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顧明遠:教師應該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我國教育正處在一個轉變的時期,即從教育大國轉變到教育強國的關鍵時期;從傳統教育方式轉變到現代化教育方式的重要時刻。

在這轉變的時代,教育的環境正在改變,教育的方式正在改變,師生關係也在發生變化。

特別是網際網路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擴寬了學習的環境,改變了學習的方式,也改變了師生關係。

教師已經不是知識的載體,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

那麼教師應該發揮什麼作用呢?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教師節前夕在北京八一學校與教師座談時提出,教師是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這就為新時期的教師的定位和作用指明了方向。

唐代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教師歷來是知識的載體,是知識的權威。

但是,在新的時代里,教師的職能已經發生了變化。

教師已經不可能是知識的唯一載體。

當今信息社會,學生可以從各種媒體獲取知識。

而且正如2015年11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報告《反思教育:向「人類共同利益」轉變?》中說的,人的一生除了在學校正規學習外,更多地是非正式學習。

在網際網路時代,學生可以時時學、處處學。

所以教師不能只傳授知識,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傳統的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的體系,傳統的教育系統是由成年人設計、實施的系統,兒童只是被動的接受者。

而現代教育,兒童是中心,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引路人。

把教師視為學生的引路人,就需要樹立學生為本、學生是主體的觀念。

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相信學生的潛在能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認為學生是主體,那麼教師是什麼?教師的主導作用怎麼放揮?強調學生是主體,因為一切教育結果都要體現在學生身上。

學生不是被動的錄音機、留聲機,能夠把老師的講解什麼都記錄下來。

學生是主觀能動地吸取教師的講課和教誨的,只有通過學生自主的積極活動,才能把老師傳授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智慧。

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恰恰就在於啟發學生的主體性,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也就是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只有自覺的學習,才能有所收穫。

教師的作用就在於了解學生的需要,把他們引入知識的海洋。

在網際網路時代,學校是不是會消亡?教師是不是會消失呢?當然不會,只是改變了教育的形態、學習的方式,改變了教師的角色。

《反思教育》的報告認為:「學校教育的重要性並沒削弱。

學校教育是制度化學習和在家庭之外實現社會化的第一步,是社會學習(學會做人和學會生存)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習不應只是個人的事情,作為一種社會經驗,需要與他人共同學習,以及通過與同伴和老師進行討論及辯論的方式來學習。

」這一段話,既說明學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又說明當代學習方式的變化。

學習不是個人埋頭讀書,需要與同伴和老師共同學習。

教師應當成為「嚮導,引導學習者(從幼兒時期開始,貫穿整個學習軌跡)通過不斷擴大知識庫來實現發展與進步。

在網際網路時代,教師的任務更加艱巨、複雜。

教師不僅是拿著教科書,傳授現存的知識,而是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需要,為他們設計適合的學習方案;教師要指導學生獲取有益信息的策略和方法;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要幫助學生排除困難;同時需要與學生共同學習,互相討論學習中的問題。

因此,教師應該是學習的設計者、指導者、幫助者和共同學習的夥伴。

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引路人。

這個引路人主要是指引方向,不是指定具體的路徑。

因此,還需要學生髮揮主體作用,自主選擇發展的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說,教師要做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

錘鍊品格,首先要樹立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說:「教師要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教育和引導學生心中有國家和民族、意識到肩負的責任,牢固樹立為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立志成為黨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

」為此,教師首先要有理想信念,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也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在教育教學中切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到教育的全過程。

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中小學生要立志成才,必須勤奮學習,提高綜合素質。

為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從小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逐漸樹立起專業志向,並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發憤學習。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不斷翻新。

教師不是把現存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去探索新的知識,新的世界。

過去我們說,教師引導學生從未知到知、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

而現代教育是要引導學生從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教師要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

我們就要改革人才培養的模式,改變評價制度。

改變過去只重結果,特別是考試成績,不重視教學過程的狀態。

正如《反思教育》中所說的:以往的教學「主要關注的是教育過程的結果,而往往忽視了學習的過程。

關注結果,主要是指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於個人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

」面對當前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經濟社會的風雲變幻,沒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很難適應這種時代的變化。

因此,教育要幫助人們改變思維方式和世界觀。

現代課堂要提倡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採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去探索未知世界。

我們常常講要培養創新人才。

當然中小學是基礎教育階段,不可能直接培養出創新人才。

但中小學要打好創新人才的基礎,通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培養起創新思維。

這離不開老師的引導。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思考。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

學習而不思考,只能獲得死的知識,不能舉一反三。

只有培養學習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將來在工作中才能有所創造,才能應對今天瞬息萬變的世界。

教師要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習總書記反覆強調青少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實現兩個一百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最後衝刺是今天在學校學習的青少年。

因此教師要用心培養學生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責任感,把奉獻祖國的偉大事業作為人生最高價值追求。

總之,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引路人,就要不斷學習。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教師不能只埋頭教學,要關心國家大事,世界大事,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提高對形勢的正確判斷。

要不斷學習,學習教育理論、學科前沿,不斷提高教育的專業水平。

要把讀書學習作為生活的一部分,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

真正做到習總書記要術的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

責任編輯 | 寧小安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教師》總第272期)

(歡迎關注中國教師公眾號 ID zgjszz)

《中國教師》雜誌社官方網站:www.zgjszz.cn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期刊

·龍源期刊網收錄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來源期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