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經驗職業:翡翠人深入淺出教你如何辨別翡翠種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什麼是翡翠種與水

翡翠種與水是既相連又獨立的兩個翡翠參數。

翡翠的種代表質地,翡翠的水行話叫水頭,通俗來說透明度勻稱度。

雖然種與水的概念不同,但種與水也存在一些必然聯繫。

質地好的翡翠,玉質細膩,它的透明度勻程度也相對會好一些,質地差的翡翠,內里結晶體顆粒粗大,則翡翠的水頭會差一些,但是也有些個別特例,質地很差的翡翠由於內里結晶體結合得比較緊密,透明度勻程度很好。

也有些是種很好,但內里結晶不夠細膩結合,導致水頭很差,行話說水短的現象。

大體來說翡翠的種與水是有相連關係的。

2、翡翠的種水之分

翡翠飾品大體分為玻璃種、高冰種、冰種、冰糯種、糯種、細豆、豆種、干青。

而水頭是指在自然光源下,石頭的透明度能達到肉眼看進去大概多少毫米就代表多少分水。

個別不良商家經常把很薄的糯種翡翠當冰種賣給消費者,屬於商業欺騙,如果想看真實種水反應,看側面最厚的地方來判斷翡翠種水。

下面用通俗說法解釋一下翡翠的種的評判:

1、玻璃種對應水頭:9~10分水,顧名思義表現和玻璃一樣純潔,表現帶玻璃鋼性光澤。

(如下圖)

玻璃種翡翠

2、高冰種對應水頭:8~10分水,大部分屬於玻璃種,部分起霧。

裡面純凈度越高,代表著裡面的水頭越高,高冰和玻璃種的區別就在水頭上。

(如下圖)

高冰種翡翠

3、冰種對應水頭:7~8分水錶現就像純凈水結成冰塊後,裡面有霧狀微棉,但是總體都是通透的。

(如下圖)

冰種翡翠

4、冰糯種對應水頭:5~7分水錶現像果凍,有點若隱若現的感覺,結構相對細膩(如下圖)

冰糯種翡翠

5、糯種對應水頭:4~5分水,表現就像糯米粥一樣,底子雖然細膩,但不通透。

(如下圖)

糯種翡翠

6、細豆種對應水頭:3~4分水膩,但是還是能看顆粒晶體結構,但是晶體未達到3MM。

(如下圖)

細豆種翡翠

7、豆種對應水頭:3分水頭,表現像綠豆粥,顆粒感較強,晶體能達到3MM。

(如下圖)

豆種翡翠

8、豆種以下的種水不具備收藏及日常佩戴的意義,這裡就不再說明了

可能有很多朋友說還有其他一些芙蓉種、馬牙種、鼻涕地等等我怎麼沒說,其實我從業多年以來也遇到很多專業的術語,一個地方一種詮釋,但是行業認可的種水就是上面7個種,涵蓋所有翡翠的種頭質地,我都把他們簡化掉,按照這個通俗的說法,大家都能明白。

更多翡翠相關資訊請關注翠琳閣頭條號,此文章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一律法律相關責任與今日頭條無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翡翠小常識:翡翠的種水

今天主要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翡翠原石的種水,因為有很多新手都不知道翡翠的種水有哪些以及怎麼分辨。而且翡翠原石種水是決定價值的關鍵,也是賭石的最重要的一點。豆種:"豆種"是翡翠家庭中一個很常見的品種。...

純乾貨 | 翡翠常見種頭以及如何區別?

種的概念是學習翡翠鑑賞知識時一個較複雜難理解的概念。「千種瑪瑙萬種玉」,也是指翡翠顏色、種份非常多樣,不能像鑽石一樣簡單分級。行內有句話「種好遮三丑」,指的是有種的翡翠不但可使顏色淺的翡翠顯得晶...

看翡翠的「種水」,其實很簡單!

翡翠有「三十六水、七十二豆(綠),一百零八藍」之說,常用來說明翡翠水底種色的變化十分複雜,種類繁多、較難鑑別。要想完全了解翡翠,得靠知識一點點的積累,今天就為大家介紹翡翠的種水。

什麼是翡翠的種水

一、什麼是翡翠的 種水在翡翠行內理解中,"翡翠的種水"包括翡翠的種頭和翡翠的水頭,兩者結合在一起簡稱為"翡翠的種水"。翡翠的種頭是指翡翠晶體顆粒粗細或晶體結合的緻密程(度翡翠行業內稱為玉肉的粗細...

外行看色,內行看種!你的翡翠買對了嗎?

買翡翠有這樣一句行話,那就是「外行看色,內行看種」。這個「色」就是指翡翠的「顏色」,這個是很容易的,外行人也能分辨出顏色的好壞,顏色濃郁的自然是好的,顏色寡淡的看著也不甚滿意。然而,懂行的人都知...

翡翠「種水」的區分

翡翠的種主要是翡翠的結構粗細和透明程度,綜合了翡翠內部礦物顆粒大小及礦物顆粒之間結合的緊密程度的關係。

翡翠的種水,不怕沒色,就帕沒種

翡翠的種水是翡翠的礦物組成,質地,透明度的總稱。種水在翡翠中占著很重要的地位。翡翠的質地包括結構和透明度兩部分,翡翠結構的細膩程度直接影響其質地、水頭、光澤和硬度。顆粒細小、結合緊密的翡翠則溫潤...

史上最形象的翡翠種水分類介紹~

翡翠有「三十六水、七十二豆(綠),一百零八藍」之說,一般是用來說明水底種色的變化十分複雜,種類繁多、較難鑑別。並不是真的要把翡翠的「三十六水、七十二豆(綠)、一百零八藍」,一一划分出來供我們鑑別...

內行人是這樣看翡翠的!

如今商場裡賣翡翠的櫃檯很多,翡翠絕對算得上是老百姓接觸得最多的珠寶之一了,平時逢年過節的,翡翠也時常被當作會親訪友時的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