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孩子英語啟蒙的媽媽,不會錯過這篇文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先英語啟蒙應該是個生動的啟蒙,因為孩子習得語言的方法跟我們成年人初始的學習不一樣,更何況孩子的心理素質還不佳,高壓的學習氛圍下只能適得其反,所以,我們需要的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的英語啟蒙。

其次,爸爸媽媽們要做的就是陪伴,這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

正如安妮鮮花所說,「英語啟蒙早晚的關鍵不在於學習多少單詞和句子,而在於聽力辨音能力的培養,從出生開始,越早輸入英語語音信號,孩子的聽力辨音能力,聽覺記憶能力就越強。

「英語語音是重要的。

我們中國的孩子從小就開始聽各種中文兒歌,英語國家的孩子也是這麼培養語感,其中原理都是一樣:首先讓孩子大腦中存儲足夠的語音信號,這些語音信號就是聽力的基礎,然後才能區分其中的不同,辨音能力就是這麼形成。

早期語言接觸的益處

早期語言接觸有許許多多的好處,包括了從社會意識到增強語言能力的方方面面。

雖然關於兒童時期何時接觸語言的爭論從未停止過,但是,專家認為兒童時期學習外語會更容易一些。

發音的精準性

關於第二語言在哪個時間點上可以達到和母語一樣的流利程度這個問題,雖然研究者們還沒有達成完全的一致,但是,他們普遍的共識是,在語音學範疇(發音方面),兒童幾乎是唯一可以將外語形成近似母語口音的群體。

雖然有些成人(比如接受優良訓練的音樂家)的發音也可以跟說母語的人一樣,即使是說母語的人也不易分辨,但兒童基本上就能全面地做到。

發音的準確性是辨別一個人學習外語是在青春期之前還是之後的最簡單的方法,在兒童時期就學習外語,發音就會更接近母語。

比如,媽媽和孩子一起看了一集有關水果的視頻,那麼媽媽可以拿出香蕉、蘋果等視頻中出現的水果演示給孩子:Apple, this is an apple。

然後媽媽可以用很慢的語速重複:apple。

孩子剛接觸英語時,可能會聽不懂,所以父母不要心急,但只要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反覆述說,並伴有相應的動作,孩子慢慢會把父母所說的話並和行動聯繫起來,同時在大腦中處理這些信息。

在不斷地積累過程中,把這些知識輸出,轉化成自己的話語而最終能夠毫不費力,自然地講出來了。

形態的精準性

除了便於學習正確的發音以外,兒童掌握的形態比成人更精準。

語言學中的形態指的是在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或者德語中的形容詞一致,或者是德語或拉丁語中的詞尾變化(語法中的格)。

成年的外語學習者經常會犯語法形態上的錯誤,而年輕的學習者通常能夠精準地掌握第二語言在語法上的各種形態。

提高學習成績

幼兒英語學習除了一個大環境的影響之外,最重要的是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的「語言敏感期」決定了每個孩子都有這方面的潛能,如果方法得當,那麼孩子在這個階段的語言潛就能被充分調動出來,同時培養了學習的興趣,做到「事半功倍」,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有研究表明,熟練掌握第二語言的兒童的學業表現全面優於單語言兒童的學業表現。

這一效果不光表現在對於母語和第二語言的掌握水平上,還體現在其他課程中,比如,數學。

有人將第二語言的學習比喻成大腦的體操運動,加強大腦聯想的能力,幫助推斷出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繫,記憶大量信息。

社會接受度和自我認識

單語言兒童面對其他文化或許會產生矛盾的心理,或者甚至是消極、敵對的態度。

然而,根據調查,兒童學習一門外語,自然要學習和外語相關的文化和人物,進而形成對這門語言和與之相關聯的文化的積極看法。

在現代社會,對於全球和全人類的接受和認同會讓孩子形成積極的世界觀,利於構建和平的社會。

作為父母,必須要明白的一點就是:不要為學一門外語而學,而是應該讓幼兒多一個渠道來獲得超越語言本身的各種能力,包括獨立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以及開闊視野、認知世界的能力!

雙語啟蒙的效果

雖然年輕的學習者相較於青春期後的學習者來說,通常熟練學習的都是語言本身,也許在學習成績上表現得會比較有優勢。

然而,除此之外,雙語言學習還有認知發育上的好處。

下面有讓你的孩子學習外語的幾個原因,但是這幾點只作用於功能性的雙語應用中(你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同時用到兩種語言)。

增加元語言知識

有很多調查研究的結果表明,其中包括加蘭博斯和白田在1988年的研究,掌握雙語言的兒童更能透徹地理解元語言學,元語言指的是從屬於一種語言體系的語言類別和語言事實。

雖然小朋友在學習第一語言的過程中,運用語言表達的時候會恰當地使用語言中所有的類別(名詞,動詞等等),但是他們對於語言並沒有什麼顯性知識。

單語言的兒童經常接觸語義知識,並且相當依賴語義的表達,他們知道如何分析一句話是否「有道理」或者沒有道理。

比如,「Cars run anxiously on clouds and the moon.」(「汽車焦急地在雲上和在月亮上跑。

」)這句話,單語言兒童會說這句話有語法錯誤,因為根本「講不通」;而雙語言的兒童會說,雖然這句話從語法上來說是正確的,但是這句話說得沒頭沒腦。

這就是元語言知識的表現;雙語兒童過人的元語言技巧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學好自己的母語,也可以幫助他們學好新的語言,更不要說養成批判性思維了。

提升認知控制

認知控制指的是一個人過濾,分類和選擇各類信息的能力,根據比亞韋斯托克等人的一項研究,使用雙語的人(包括成人和兒童)比單語言的人具有更好的認知控制。

這一說法的理論是,掌握並經常使用兩種不同的語言需要不停使用自己的認知技能,熟能生巧,經常使用便能有所提高。

研究者們曾進行過相關測試,測試中,參與者必須忽視不相關的信息,才能有選擇地抓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結果顯示,單語言者的表現明顯不如雙語言者。

這種認知控制上的優勢會讓孩子受益終身,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兩種語言之中有一種語言長期不用,對於認知控制的影響就會消失。

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英語視頻/動畫片,聽孩子喜歡的英文歌曲和童謠,同時陪孩子一起玩一些英文小遊戲。

父母和孩子的互動,讓孩子從小就在熟悉的兒歌和童謠中領會英語的語感,語音,語調,和基本詞彙;在英語的氛圍中,愉快,快樂的學習。

英語思維的建立

從上面的這些益處可以看出,學習一門第二語言對兒童來說不光是掌握了一項技能,也是有積極意義的過程。

不管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收穫學業上的進步、認知上的提高,還是希望他能夠意識到這個星球上還居住著許許多多其他的人,學習第二語言就是實現這些目標的一個好方法。

二語習得建立英語思維的方式,是讓生活場景在孩子記憶中「預熱」,以後孩子處於類似的環境中就能快速反應。

父母的應當儘量塑造語言環境,使孩子感覺到全英的語言環境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會自然而然地接受英語。

這種全英的氛圍不需要太久,每天能堅持一個小時左右即可。

建立齊備的英語對話情境。

孩子學習語言最重的目的是交流,在各種情境下的交流。

如果孩子能在真正交流之前在各種情境中做好預先準備,以後遇到類似的情境時,就能較為快速的做出反應。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平時我們的單詞背的並不少,但是交流起來還是會一下子想不起接下來該說什麼,這就是因為我們對情境的不熟悉,不知道外國人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說什麼、怎麼說。

給孩子搭建齊備的英語對話環境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讓孩子心中對未知的場景有儲備,減少慌亂。

保證大量的有趣的輸入。

孩子習得外語和習得母語是一樣的,都是在沉浸語境的狀態的學習。

回想一下孩子是怎麼學習母語的?最開始我們並沒有強制要求孩子認字、學拼音,我們只是在孩子身邊用母語對話,孩子也就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說「mama」的能力。

如果我們採用同樣的方式,在讓孩子聽到大量的英語,那麼隨著積累,孩子也能慢慢開口講英語。

當然,這個過程必須是自然的,或者至少是有趣的。

如果爸爸媽媽們太早強迫孩子們開口學習,很有可能消磨孩子的興趣,就無法達到習得的效果。

你的孩子可以通過幾個方法進行學習。

比如,使用嘰里呱啦APP進行英語啟蒙,在嘰里呱啦里你可以看原版動畫、上英文繪本課聽原汁原味的英文兒歌,當然嘰里呱啦社區還有定期的原版繪本免費送活動,各種福利也是沒sei了。

當然你也可以進入呱店,挑選幾本繪本大師的原版繪本,和孩子盡情享受親子閱讀的美好時光。

有些家長比較困惑要不要學習第二語言的問題,總擔心困擾著孩子的母語習得。

事實上,語言能力是人類基本的生存能力。

人一出生就開始了語言學習的過程。

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在基因中已經早就了早期掌握語言的功能。

有些研究表明,在主要語言上比單語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略慢,但這種區別以後就消失,留下的是雙語的優勢。

這一點在大部分孩子在學拼音和學字母的時候也有體現,孩子一定有混淆,但混淆的時間很短,之後還是會區分的很清楚。

不少家長有一天沒一天想起來就隨意找些資源給孩子聽,認為也算是英語啟蒙了,並一定要求孩子有長進,如果沒有就會很焦慮或給自己的孩子貼上「沒有天賦」等等這些標籤然後就輕言放棄,這其實只是家長的一種自我偷懶和自我解脫的最好藉口。

有效的啟蒙方式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篩選,對比和關注引導孩子的時間與心力,畢竟只有父母的耐心和堅持才有孩子的堅持。

其實不管你選擇何種課程,哪種語言,都是好處多多,而且很多孩子都十分享受外語學習的樂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