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足齋·測評丨UltraFly3:直線突破一把好手,側向性能成為軟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上次我們提到,Ultra Fly 3雖然一直用有著不錯的性價比,但是在被代言人——吉米巴特勒——「嫌棄」的同時,對它的宣傳也越來越少。
即便市面上還是出現了所謂的Ultra Fly 3 Low,依舊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很好地讓消費者感受到Jordan對這雙鞋在推廣上的用心。
期初做完《開箱》之後,我也想過這雙鞋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畢竟配置和顏值都在線上,整體設計的合理度也很OK。
但是測評結束之後,我發現:也許Ultra Fly 3沒有這麼大熱度,是有一定原因的。
緩震配置展現高性價比
雖然至今我依舊沒有「品味」出這雙鞋究竟是前掌「口香糖」zoom還是扇形zoom(我估計是扇形,隔代簡配這種事其實發生機率還是比較小),但是前掌+後掌Hex Zoom依舊讓這雙鞋在同價位實戰鞋款里有著不錯的性價比(你想想,PG 3原價849還沒有後掌Zoom,而使節11原價則是999)。
測評流程結束之後總結下來,這雙鞋的緩震其實還是很夠用的。
前後Zoom的緩震腳感基本上走路一天就能完全踩開,雖然腳感不如Hyperdunk X明顯但是有存在感,再加上中底材料密度與adidas的Bounce有點接近,整體緩震效果在同價位可以說是處於一個中等偏上的水準。
支撐和包裹的優秀表現
Ultra Fly 3的鞋面配置其實在性能上是值得一吹的。
外部包覆層的厚度夠厚,材質更紮實也更有韌勁,即便不像Why Not Zer0.1一樣有熱貼在內側鞋身的設計,也起到了很好的前掌包裹和輔助支撐的作用。
除了前掌包裹有優勢之外,後跟的額外填充也讓球鞋的包裹和保護有了一定的保障。
後跟承接前掌內靴的填充區一定程度上也是前掌內靴部分的延伸,通過對於跟骨上部的壓迫穩定足跟,起到了基礎的環抱穩定作用。
直線動作的優秀穩定性
正因為有著不錯的鞋面性能,適中的球鞋緩震,再加上令人滿意的縱向抓地,自然使得球鞋在一些縱向動作中有著較優秀的實戰表現。
在有著幾乎90%面積的縱向紋路大底加持的情況下,你幾乎不用擔心縱向突破的速度會因為地滑而被限制。
側向動作的可能隱患
雖然球鞋在直線動作中的表現令人驚喜,但是橫向動作時,並不令人滿意的抓地和若有似無的腳踝支撐使得我們更難去把這雙鞋看作為一雙「後衛鞋」。
即便有著優秀的鞋面支撐和較好的包裹,腳踝保護的缺失和橫向抓地缺陷結合導致的橫向動作不穩,會使得球鞋本身在一些變向中出現問題。
(具體抓地表現參考鞋面支撐時的gif)
值得一提的是,防側翻上Ultra Fly 3並沒有太多建樹,只是稍稍加寬了中底寬度(加寬程度可能還沒超過Supreme Elevation……),使得這雙鞋的防側翻有點迷,無法對側向動作起到正向的防護作用。
鞋面壽命令人堪憂
值得注意的是,球鞋鞋身的外側鞋面是類似Mesh的材質,但是中間也有部分線編織的部分。
在經過了一周的實戰之後,鞋面也有可能在頂端縫線位置附近產生「爆線」的現象。
對於一雙中端實戰位置,購買時會考慮耐用性的球鞋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大家也發現了,雖然球鞋在縱向動作中的總體評價比較優秀,但是在橫向動作以及耐用性上的確有著不小的隱患。
即便這雙鞋總體看下來是優大於劣勢,總體實戰情況還是可以判定:即便之後這雙鞋可能會同樣以3-400的價格在奧萊出售,Ultra Fly 3作為實戰鞋的性價比並不會比2代高。
在這裡,我們見這雙Ultra Fly 3推薦給一些直線加速及突破動作較多,橫向動作頻率較小的球手。
雖然「偏科」,但這雙Ultra Fly 3依舊有著不錯的性能優勢,適合一些進攻套路不複雜,速度中等的突破型球手以及基礎的訓練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