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汽車技師學院創建國家示範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邵陽新聞在線訊(通訊員 李鳳翔 朱漢紅 )2015年11月4日,教育部、人社部和財政部聯合發文《關於公布「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計劃」第二批項目學校驗收結果的通知》,湖南省汽車技師學院(原名湖南省機械工業技工學校)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成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作為省級扶貧定點機構的湖南省汽車技師學院在精準扶貧探索的道路上得到了肯定。

湖南省汽車技師學院從技工教育的跟隨者到技工教育的領跑者,從地方隊進入了國家隊。

認真學習,準確領會示範校戰略意圖和目標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要重視發揮技術工人隊伍作用,讓他們參與工藝改進和產品設計,使他們的創新才智充分涌流」,「作為一個製造大國,我們的人才基礎應該是技工」,「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我們要有很強的技術工人隊伍」。

李克強總理指出:「要最大限度釋放人才紅利」,「要依靠13億人的創造潛能和無窮智慧,通過深化改革挖掘人才資源富礦,使改革紅利與人才紅利疊加,推動中國經濟在發展中提質升級,躍上新台階」,「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要靠數億掌握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大軍」。

人社部尹蔚民部長對職業教育和職業能力建設十分重視,他認為「加強職業培訓是解決就業性矛盾的根本舉措」,「就業是民生之本,培訓是就業之基」,「職業培訓作為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促進和穩定就業的民生大事」。

經濟的發展,靠的是人才,靠的就是人才的培養,靠的就是勞動者知識和勞動技能的培訓和提高。

湖南省汽車技師學院有責任為千千萬萬的貧困孩子提供優質的技能教育與培訓,讓他們成為技能精湛的技能型人才,「授人以漁」,幫他們就好業,讓千千萬萬的貧困家庭脫離貧困走向富裕!

武陵山片區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綿延鄂湘渝黔4省市,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於一體,是國務院扶持發展的重點區域。

2011年10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出台了《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

2011年10月22日,國務院在《關於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的批覆》中指出「加快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加快扶貧攻堅力度,對於深入探索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新路子,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實現總體戰略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特別是《規劃》在第八章第一節中指出要「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

邵陽,又稱寶慶,五嶺為屏,雪峰為障,山川靈秀,物蘊人傑,為府為郡,已有2500多年歷史。

抗金名將楊再興、「師夷長技以制夷」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思想家魏源、兩江總督劉坤一、再造共和名將蔡鍔、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抗日名將廖耀湘、人民音樂家賀綠汀等大批傑出人物就孕育在這片土地上。

湖南省汽車技師學院就坐落在這敢為天下先的歷史文化名城。

院長廖哲智教授在凝鍊學院哲學時就提出,要打造學院發展四先新平台(辦學理念業內領先、辦學條件區域領先、辦學質量業內領先、辦學效益區域領先),高屋建瓴要把學院從職業教育的跟隨者帶向職業教育的領跑者!要辦出特色,辦出品牌!

湖南省汽車技師學院肩負著為湖南機械裝備製造業、湖南汽車產業,特別是為地處武陵山片區的邵陽經濟發展做貢獻的重任!

立體謀劃,周密部署

制定符合要求、切實可行的示範校建設方案

湖南機械裝備製造業的高速發展,為學校製造類專業提供了廣闊的產業前景,湖南汽車產業的強勁發展,為學校汽車類專業建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湖南中職教育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機械行業需要一所示範學校作為引領。

湖南需要大量的機械類、汽車類技能人才。

湖南省汽車技師學院依託行業優勢,服務於地方經濟發展,把邵陽的人口紅利轉化為行業產業發展的潛在資源,實現學生家庭脫貧,行業產業企業得到優秀員工的雙贏計劃應運而生。

2011年7月,學院成立校長廖哲智教授任組長、黨委書記李曉明任副組長、副校長王艾平、肖少偉、劉煬燁、謝賢和、劉靜文等任組員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下設李曉明書記任組長的項目建設監督小組、謝賢和任主任、劉靜文、胡清華、廖光中任副主任的項目建設辦公室。

項目建設辦公室挑選精兵強將組成六個建設項目小組:曾尚艮任組長、杜文寧任副組長的模具製造技術專業項目建設小組,龍清華任組長、劉紅忠任副組長的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項目建設小組,陳向雲任組長、朱志軍任副組長的數控技術項目建設小組,李東國任組長、羅金龍任副組長的焊工專業項目建設小組,黃鈞任組長、劉紫陽任副組長的電工專業項目建設小組,劉煬燁任組長、廖光中任副組長的創新學生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特色項目建設小組,重點打造5個品牌專業和1個特色項目,建設一所既能提供優質技能教育、培訓又起骨幹、示範、引領作用還能扶貧的技工院校,以推動邵陽經濟的快速發展。

領導小組制訂了強有力的獎懲制度和經費保障機制,制訂了科學嚴格的項目總體設計、方案論證、目標責任制、數據監控系統和驗收自評系統。

2011年12月完成了建設方案和任務書的編寫和報送,2012年元月完成答辯,3月對建設方案及任務書進行了網上修改,6月4日學校收到了「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計劃」立項批覆。

目標導向,協同推進

把示範校建設與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兩不誤兩促進

學院採用目標導向,重點打造5個品牌專業和1個特色項目,做到項目建設與發展兩不誤,項目建設與日常工作兩不誤,協同推進兩促進,並同步修訂了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

學院教職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示範校建設中,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和各項管理中來,主動展示自我「亮點」,高度樹立起主人翁意識。

建設的兩年間,學院成為「全國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單位」、「全國職業教育培訓示範點」、「全國機械行業文明單位」。

進一步完善了「產品導向型」人才培養模式,重構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更具針對性完善了「產品導向型」人才培養模式,砸碎三段式,重組兩大群。

構建了由公共課群和技術課群組成的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修訂了技術課課程標準,並編寫了與課程標準相匹配的校本教材17本,公開出版教材13本,建成了專業核心課程13門。

按照「四化」要求,建設了一體化課程教學環境,新建實訓室6個,擴建實訓室9個。

實訓設備的選型與企業對接。

到目前為止,學校所有實訓場地全面改造成一體化課程教學場地,擴建了49個一體化教學場地。

技術課程全面實施一體化教學,現已基本上形成了「做中學、學中做」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建立了以課程考核為基礎,職業技能鑑定為標準,企業評價為重要內容的學生評價體系和以學生評價為基礎、日常考核為主體、畢業生質量為支撐的教師評價體系,保證了教育教學質量。

緊跟時代步伐,加強信息化建設。

學校參與教育部信息化資源共建共享計劃,利用校園網搭建了學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教務管理平台、學籍管理平台和教學資源庫,完成了優秀教育方案的複製,用信息化技術助推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

保證了教育質量管理水平螺旋式不斷上升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辦學現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

2012年參加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湖南省選拔賽,學院7人參賽全部獲獎,其中謝述平、陳凱分別獲學生組、教師組數控銑第一名;參加國家數控技能大賽,獲數控銑學生組第10名的好成績。

2013年參加湖南省模具製造專業技能大賽,7人參賽6人獲獎,其中王威同學獲學生組一等獎。

加強校企合作機制建設,推進校企雙方深度融合,共建共贏日趨凸顯一直以來,學院重視產教融合。

通過與企業的訪談、溝通和下廠調研等方式,建立了學校與企業「資源共享,共建共贏」的校企合作新機制,實施了「體驗式→再現式→匹配式」三層循環的校企合作、工學交替新模式,規範化、常態化實施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活動。

按照「前店後校」模式,與江淮汽車合作建立了4S店;採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先後在深圳力頓、浙江嘉聯、邵陽神風動力,湖南省機械研究所建立了4個「技師工作流動站」;同時新增了18個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達44個,為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

同時,學校70%的畢業生依次進入合作企業工作。

真正實現了校企「共建共贏」的合作目標。

確立「兩個轉變」學生工作新目標,讓德育工作花紅果碩一直以來,學院推進學生教育。

2年中,學校創新了學生工作理念,確立了「兩個轉變」的學生工作目標;重構了以《職業道德與法律》為核心課程,《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社交禮儀》為主幹課程,《習慣成就人生》、《職業核心能力》、《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心理學》為基礎課程的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課程體系。

出版了《習慣成就人生》、《職業核心能力3項訓練教程》;開展了實訓課改革、實施「6S」管理;建成了校園文化長廊、文化牆;購置宣傳車一輛,建設了移動宣傳系統;建立了心理諮詢中心,職業行為習慣訓練平台和模擬職業環境;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職業素養文化活動。

2年中,學校德育工作花紅果碩,2012年12月,邵陽市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現場會在學校隆重舉行。

2013年湖南省技工院校學生德育素質測評工作中,我校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績。

校園文化建設在區域的示範引領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專業教學團隊快速成長,教學能力明顯提升一直以來,學院彰顯開放態度。

2年中,學院積極參與教育部資源共建共享計劃,建設數字化校園,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校際交流頻繁,與省內外兄弟學校的共同發展。

2年中,湖南工業職院、機電職院、廣東機械技校、等36所職業院校先後多次到我校考察交流。

2年中,學院按照「以德為先、崇尚技術、培養名師、打造團隊」的理念,先後從中南大學、天津職業師範大學等高校招聘專業教師9名,從企業引進能工巧匠和專業帶頭人10名,各專業教學團隊的實力進一步充實;同時對現有老師開展了多方式、多渠道的培養培訓和提升,一是與湖南大學合作開辦了研究生班,學院22名青年教師通過了入學考試;二是對新招聘、引進或專業重定向的青年教師實施「311」培養工程;三是根據教師的自身情況依次選派57名教師到高等院校、培訓基地學習培訓;四是所有技術課教師到合作企業實踐鍛鍊2個月以上,其中12名教師實踐鍛鍊達6個月。

2年來,培養與引進專業帶頭人8人、骨幹教師17人、雙師型教師39人。

教師的專業結構、年齡層次基本合理,教學能力明顯提升,能滿足各專業教學需要。

2年來,教師教改教研獲省級成果一等獎4人,二等獎8人;獲國家級成果一等獎1人,二等獎1人,三等獎2人;獲國家級技能大賽獎3人次;獲國家級綜合表彰3次。

示範校建設成效顯著,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2014年9月,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為期2年的示範校項目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理念導航,培育了新的校園文化秉承「幫助學生成功」的辦學理念,全面落實「兩個轉變」(實現學生向文明市民和現代企業員工轉變)的學生工作目標,形成了濃郁的「做事先做人,煉技先修德」和「厚德尚技,思圓行方」的技工教育校園文化。

目標引領,打造了「3宜」生態校園確立了打基礎、上台階、創品牌的「十二五」工作目標,實施了校園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建成了「宜業」、「宜學」、「宜居」的「3宜」生態校園。

實訓實習設備原值由1376萬元增加到4046萬元,固定資產由3012萬元增加到1億多元。

晉升技工教育的最高學府。

內涵發展,形成了「4化」辦學特色全面實施「產品導向型」人才培養模式,用教產品、學產品、做產品、維修產品、改進產品的能力來評價教學效果,實現了教學的「授人以漁」。

形成了「校企合一」——教學環境企業化、「產品導向」——人才培養實戰化、「會知一體」——教學過程工作化、「無縫對接」——習慣養成職業化的「4化」辦學特色;近三年,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獲獎學生56人,教師18人。

創新驅動,開發了校企合作新機制探索校企合作有效機制,首創技師工作流動站;與江淮汽車合作建立4S店;引廠入校、引校入廠,建立了校企合作新常態。

雙輪協同,創造了新的辦學效益學制教育與短期培訓並舉,招生年年創新高,每個畢業生就業崗位3個以上,成為全省技工院校招生就業先進單位;相繼成為國家高技能人才、省汽車高技能人才、退役士兵、扶貧等培訓基地,年短期培訓3000人次以上。

學院接受省級驗收,專家針對學校5+1項目建設情況進行全面認定,准予通過。

2015年11月,獲國家教育部、人社部和財政部聯合發文公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