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生代更care教練型管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全文共1679字,閱讀時間大約3分鐘
前幾日一篇關於新生代員工文章,文中在新生代員工的管理上給了很多觀點,雖然不是新的話題,但看完後感觸很深,文章中在具體的管理方法上多次提到「教練型管理者」的概念和教練型文化,那麼作為管理者,掌握什麼樣的教練工具可以快速,有效地管理新生代員工呢?
其中幾個好的觀點先分享一下:
1、新生代員工的鮮明特點就好比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發揮適當就是優點,使用過度就是缺點。
2、新生代員工離職和頻繁更換工作的兩個關鍵原因:一是本身注重實現自我目標,不願意為了企業目標犧牲自身利益。
二是50/60後管理者秉承的價值觀倡導以組織目標為核心,「犧牲小我,成就大我」,這已經不再符合新生代員工的需求。
3、在提到新生代員工最關心的激勵指標項:及時看到反饋,獎勵等被列入關鍵詞。
今天這篇文章索性切口小點,再落地些,結合上篇提到的傾聽技術,今天再來一輪反饋技術的科普文。
行動教練®️對於反饋技術的定義是:對被指導者的行動給予積極的、未來導向的反應,以此進行激勵的技術。
反饋技術分為兩種,積極性反饋和發展性反饋。
區分 |
積極性反饋 |
發展性反饋 |
定義 |
對正確的、達到預期目標的行為和結果的表態 |
對不正確的、未達標的行為和結果的表態 |
目的 |
強化理想的行為和結果 |
改善不理想的行為和結果 |
我們先從積極性反饋開始說起,3個步驟(見圖):
【積極性反饋的法則】
法則1、聚焦於對方的行為,要具體和簡潔,陳述對方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突出實現成果的關鍵行為;
法則2、不僅對結果表示認可,也要對過程和付出的努力表示認可;
法則3、提示從目前的行動可以獲得的未來的成果,以此賦予動機;
法則4、真誠地認可和支持,要求/激勵持續做同樣的行動。
我們再接著聊發展性反饋。
反饋的目的是對方的成長,發展性反饋有別於責難。
發展性反饋是指出具體的行為,提示改善的方向,幫助被指導者制定行動計劃。
形式上的關係和堅實的信賴關係為基礎的對話是不同的。
這取決於相互之間坦誠的程度!根據不同情況明確表明「對與錯」才可以贏得別人的信任。
你對凡事都說好的人,能有幾份信任感?
【發展性反饋的法則】
法則1、聚焦於對方的行為,陳述對方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
法則2、行為的影響不僅是針對他人和團隊,更要針對個人;
法則3、期待的結果一定要具體、可操作;
法則4、讓對方真正感覺到你確實站在他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關於知識點的部分到此結束!
關於反饋,其實我們過往接收到的教育和觀念里都很少強調這一塊,所以很多人在這塊的技巧和行為上是相對缺失的,既不擅長給反饋,不能足夠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反饋;更習慣的是什麼都不說,有想法不提,有要求不說,有抱怨也埋在心裏面,最後直接開干。
舉個例子:下屬最怕的就是很努力的做完,想要得到你鼓勵的時候,你輕飄飄的走過,那麼下屬就會心裡想:我是不是其它地方做的不好了?大部分管理者典型的管理誤區還不是反饋技巧,而是反饋意識,很多時候不做反饋,只有批鬥和直接的行政決策(晉升/開除)。
這對新生代員工而言,現實的管理衝突就會很明顯了。
其實作為管理者,你反饋一項,就等於在自己的猴子清單上減少了一項,這個工作從此以後我就不用再操心啦。
為什麼呢?因為在他的工作清單上又多了一件他該做的事兒,他知道做這件事你會高興,並且知道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而在你的工作清單上又少了一件需要你操心的事。
好的反饋可以讓員工收穫成長,業績翻倍;差的反饋可以讓員工隨時處於一種被隔離的狀態。
所謂的「被隔離」簡單點說,就是工作了n年,沒有成長進步,重複著經驗,可替代性強,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增加的是對於事務拖沓的理由藉口,而不是方法和流程的優化。
管理場景只是將這種影響放大了而已。
生活中其實也是一樣。
好的反饋可以讓家庭、婚姻充滿著愛和歡樂,差的反饋會挑起家庭戰火。
在任何行業中,若想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人們必須努力進取,接受各方反饋。
同樣作為管理者,如果希望下屬有更好的表現,也需要掌握反饋的技巧。
想像一下你身邊有一個人特別值得你肯定和認可,你準備怎麼對他進行積極性反饋,你會使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想像一下你身邊有一個人特別需要你批評指正,你準備對他進行發展性反饋,你會使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