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00後遇上《形勢與政策》,各大高校出奇招課堂留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00後的形勢與政策教育
隨著00後逐漸步入大學,如何在這一喜歡二次元的群體中進行形勢與政策的教育,成了高校教師頭疼的事兒。
最近,各大高校紛紛頒布課程改革措施,向這種挑戰進行了「正面回應」。
課程現狀
「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對課程的定位和認知不清晰,導致學生對該課程評價不高。
」
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鬍寶國對全國各大高校的《形勢與政策》課進行了研究。
他發現,從組織管理上來看,有的學校比較重視,課堂教學學時較多;有的學校不夠重視,僅僅是幾場講座;有的學校只在新生或低年級中開設;有的學校能夠覆蓋4個年級;有的學校課程安排進了課表,有的學校僅僅是臨時性的第二課堂內容。
湖北科技學院的「新措施」
教學內容大創新
國際「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著重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
(一)把握大國關係發展方向。
(二)關注國際熱點問題動向。
(三)認清世界經濟調整變化。
(四)了解「一帶一路」倡議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的「新措施」
打造課堂教學閉環
-
課程改革後,華東理工大學的《形勢與政策》課不再是1個教師的課堂,而是成立教研組,進行集體備課;
-
不再只是45分鐘的課堂,要有課前預習和課後思考;
-
不再是1個學生的課堂,要實現交流分享和課堂互動;
-
不再是兩個學分的課堂,要通過複課、評價、分析,達到預期效果;
-
不再是1門課的問題,要建立課程大數據分析,確保《形勢與政策》課與其他思政課和各類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建設線上「微課堂」
「網際網路+」也被用到思政課上。
學校開發了「愛思政」網上授課平台,實現簽到、互動、輔助資料、作業提交等功能;成立專題教研組。
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搭配,共同制訂教學大綱,提供預習資料,設計統一教案,製作統一課件,校領導、各院系書記和院長均納入到相應教研組,建設「微課堂」,形成一批《形勢與政策》示範課。
在「愛思政」網上授課平台,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實現課程即時互動,整個過程包括建立班群、課前預習、教師分析、掃碼簽到、互動答題、課後考核、數據採集、教師複課等,同時還有愛國學堂課程,並逐步形成《形勢與政策》課的特聘教授資源庫。
上海理工大學的「新措施」
創新課程效果評價機制
在上海理工大學,學校對《形勢與政治》課「是否有效」的評價,由學生進行直接評價。
具體措施有:
-
每一堂課結束,會隨機抽取學生填寫《學生評價表》,對課程內容、上課形式、教師語言表達等,進行全方位考評。
-
一些非思政課教師,也會成為教學督導員。
他們組成教學督導團,不定時抽查教師上課情況,並做督查記錄。
他們不僅聽課,聽完課還會對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形成《教師上課情況督查報告》。
一次考評不合格,要談話整改;兩次考評不合格,則取消上課資格。 -
除了上述兩個報告外,課程質量考核還需要老師進行一次答辯。
教師要對教學效果、活動開展情況等進行「路演」,現場回答評委提出的「刁鑽」問題。
教學與實踐並重
在上海理工大學,《形勢與政策》課遠不止是坐在教室聽講、回答教師提問這麼簡單。
這門必修課由課堂教學和學生實踐兩部分內容組成,課堂出勤率和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50%,實踐項目占50%。
「實踐環節要求每名學生交調研報告,暑期根據教師布置的選題,組團進行調研,學工口對學生情況掌握全面,更容易指導和把關。
」上海理工大學形勢與政策教研室副主任郭紅保告訴記者,每年學校有四五千名學生要參與調研,僅依靠思政課教師這一專業力量很難實現對全局質量的把控,「輔導員老師必須全程參與。
」
編輯:陳慧玲
基於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索
混合式教學已成為當前信息化教學背景下的主流教學模式。在對教學模式要素分析的基礎上,本研究對基於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了設計,並在「網站設計與開發」課程實施中開展了兩年多的教學實踐,隨後結合...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職業院校課程中的應用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簡介混合式教學是傳統學習方式與網絡學習的有機結合,是教學理念的提升。在分析學生需求、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的基礎上,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充分利用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優勢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