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5000公里後,我想說說這幾雙跑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前言

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我雖不如聖人,但隔一段時間的自省總結還是有在做的。

前陣子,看到達人任務周熱文活動有個選題是運動鞋選購,想想自己跑馬拉松4年來,穿過的跑鞋種類也挺多了,涉及的價位領域也算是有梯度了,所以來個總結總歸也是不錯的。

不過,我自己一般比較信奉「真人體驗,絕不瞎吹」,所以我沒穿過的鞋子我是不會大肆誇讚的。

除了對自己穿過的鞋子做個歸納總結,文章末尾也會提到幾款自己想穿的鞋。

總體而言,這算是個經驗貼(即便出自我這個跑渣),希望對有興趣開始跑步或正在跑步的你有所幫助。

▲先來張圖鎮樓,不是為了吹牛(確實也沒啥可牛的),只是想說明我不是標題黨,哈哈哈...

話不多說,我們進入正文。

2.15km及以下距離跑鞋

(1)匹克律動二代

▲這雙鞋現在買不到了,估摸著廠商覺得這鞋也不是很棒吧~但是像這種定位的跑鞋選擇其實還是很多的,選擇原則基本上瞎選就行了。

因為像這種大底不耐磨,依靠EVA底物理回彈的跑鞋,一般定位都在短距離,而在我們日常跑步中,短距離其實對跑鞋的要求不高,又彈又輕就可以了,跑步的人可能還會因為跑鞋自重小而感覺很輕鬆。

(2)Adidas Falcon Elite 5

▲當然了,這種短距離,對跑鞋穩定性沒有太高要求的情況,我個人是很喜歡Adidas的,比如上面這雙Adidas Falcon Elite 5,我曾經穿著來跑了銀川馬拉松和蘭州馬拉松,然後創造了自己的第一差和第二差成績。

可見,作為馬拉松鞋,它是不合適的。

但是,它的穿著包裹很好,穿著很舒服,作為短距離輕跑鞋,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因為鞋頭沒有貼片,所以下雨天會進水哈~

(3)Adidas Climacool


▲Adidas Climacool則把清爽貫徹到底,科技層面說是透氣材料,肉眼觀感上是到處開孔。

這種做法使得穿著它在夏天跑步挺清爽的,但下雨天就很坑了,有網友吐槽下雨天穿著去過水的衛生間上廁所,然後...而且Climacool也沒有防水鞋頭的,所以我很納悶,Adidas的設計師下雨天都不出門麼?

(4)AMAZFIT羚羊輕跑

▲AMAZFIT羚羊輕跑值得說道的是固特異輪胎大底和智能晶片,我們知道,跑鞋的壽命一般是600-800公里,這裡主要是針對緩震單元的中底,但是,如果大底像上面提到的匹克律動二代一樣不耐磨,你的跑鞋可能還沒達到中底的完全損耗,大底就已經磨完,然後開始磨中底,這無疑是一種浪費。

當然,話分兩頭,大底太好其實用處也不是特別大,中底損耗完了,大底再牛也是個擺設不是?

智能晶片有所稱道的是,華米本身具備比較不錯的運動手環和手錶的開發能力,所以結合智能晶片,可以對跑姿等參數進行監測,這點挺不錯;但是呢,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羚羊輕跑的晶片計距離不是很準確,所以幾乎也就是個擺設。

智能晶片的使用功能上,我覺得App的集成和數據的準確程度,華米都不如咕咚。

(5)R2 Real Run無極跑鞋

▲聽起來很像國外的牌子有沒有?其實這是個國產品牌啦~無極整體有點國潮的意味,但可能也有小夥伴會覺得這跟某某鞋是不是有點像?呃...天下設計是一家,巧合巧合。

無極給我的感受是,作為15公里及以下距離的跑鞋時,鞋重和抓地能力都比較不錯,緩震也到位,不過再往上,可能就會有支撐乏力的情況。

3.半馬(21.0975km)跑鞋

(1)必邁21K

▲必邁21K,是我第二雙跑鞋,雖然定位是半馬鞋,但我穿著它跑了楊凌馬拉松,表現也還可以。

必邁21K自重比較大,有300多g,鞋頭有防水貼片,穩定性能不錯,但有個缺點是大底是橫紋,防滑性能堪憂。

▲之前去新疆旅遊時就穿著必邁21K,穿了很久的鞋,防滑性能反而變好了,真是耐人尋味的一雙性價比不錯的鞋子。

(2)361° Kg M2 2


▲361° Kg M2 2是361°國際線系列跑鞋中的一款,設計團隊為台灣團隊。

單只鞋重230g,鞋面很輕薄,支撐性可能會差一些,比較適合自身素質較高的跑者。

(3)咕咚21K

▲咕咚21K的綜合品質我覺得是遜色於必邁21K的,我穿著它跑了南京.江寧春牛首馬拉松,跑到後面穩定性有點不足。

不過咕咚21K有個特色是咕咚智能晶片,可以測跑姿和腳的內外翻,從而利用這些參數來提升跑步表現,減少受傷可能。

4.全馬(42.195km)跑鞋

(1)Salomon Sonic

▲Salomon做戶外裝備發家,越野鞋做得很棒,Salomon作為他們少有的公路跑鞋,大底的Contagrip防滑技術、3D Profeel Film抗扭轉系統和大底齒功能和做工都不錯。

Vibe EVA中底很厚實,網面的抗刮擦性能和支撐性、鞋背的TPU撐都有其特點。

總而言之,這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雙馬拉松鞋,我穿著它完成了自己絕大多數的馬拉松賽事。

由於支撐、緩震、防滑這些功能上都花了真材實料,Salomon Sonic的自重也比較大,但對於馬拉松表現提升還是明顯的,符合當初其slogan「贏在後半程」。

也許你會擔心鞋重影響成績,其實不會,我就是穿著它創造了自己的PB,成功跑進四小時。

(2)必邁42K

▲必邁42K相比前文提到的必邁21K比較明顯的變化是中底的誠意和大底紋路的重新設計,以及抗扭轉TPU的採用。

這種變化當然都是為了在更長的距離上為跑者提供更穩定的支撐、防滑和緩震性能。

實測中,必邁42K表現中規中矩,成績基本上在我個人跑馬拉松成績的中上游,後半段也沒有出現卸力等不良反饋。

(3)ASICS GT-2000 6、ASICS GT-2000 7

▲ASICS GT-2000系列作為穩定性跑鞋,用來跑全程馬拉松自然是沒什麼問題。

亞瑟士這幾年也是被吐槽跑鞋科技沒什麼更新,如圖所見,除了鞋網面的設計風格有所變化外,中底和大底的設計風格完全一致。

當然,GT-2000 6之前的風評是鞋面容易爛(我還沒穿爛,所以先引用這個結論),GT-2000 7在網面上編織得更細密了些,感官上應該會有所改善(GT-2000 7我也還沒穿爛。

所以也只能感官上判斷一下)。

作為穩定跑鞋,鞋重也有330g左右,所以支撐還是可以的,也可以輕防水。

我在亞馬遜退出中國市場時的打折活動中搶的,每雙都只要320塊,你說還要啥自行車?當然是買買買嘍~

(4)Saucony Triumph iSO 5

▲Saucony Triumph iSO 5是去年下半年推出的新品,打響了索康尼重返中國市場的第三槍,作為一雙緩震系跑鞋,可以看出,everun中底誠意很足,實測下確實回彈也很不錯,鞋面編織粗疏,透氣不錯,支撐性相對弱一些,水晶大底相比前代的橡膠底,可能會更硬一些,如果膝蓋有舊傷的小夥伴謹慎選擇。

▲我在去年柏林馬拉松上,穿的就是Saucony Triumph iSO 5,在這條「世界最快賽道(馬拉松世界紀錄仍在此處由基普喬格保持)」上,我跑了四個多小時,這一方面與我自己是個跑渣有關,另一方面,在後半程支撐有所不足。

可能我終究還是更喜歡穩定性跑鞋,哈哈哈...

5.YY跑鞋

有一些跑鞋,是我一直挺想試試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沒有買(一是手頭還有的穿,二是「家境貧寒」)。

不過念著還是會念著的,也許哪一天就剁手了也未可知。

(1)Nike Zoom Vaporfly NEXT%


▲雖然嚴格意義上這是馬拉松精英選手用來破紀錄、爭獎金用的,但誰說我沒有一顆冠軍的心呢?哈哈哈哈哈...沒有啦,只是因為一個朋友在西安馬拉松穿著它將PB提高了30分鐘,成功進四,這讓我心生「幻想」,如果給我一雙穿穿,我能不能刷新自己「塵封兩年」的PB呢?

(2)Mizuno Prophecy

▲每當我想起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里,譯者把美津濃翻譯成「水野」牌時,我就覺得莫名喜感。

我聽說美津濃有年月了,一直對它的機械減震挺有興趣的。

美津濃的跑鞋往往作風粗獷,而被很多跑者認為是丑的,但功能和性價比其實一直很好,我也想整一個...

(3)New Balance 1080V10

▲我的第一雙跑鞋就是New Balance 860V4,當時穿著它完成了福州馬拉松,即便處於跑鞋壽命末期,仍然感覺不錯。

但這些年,New Balance似乎賣復古潮鞋上癮,讓我頗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感。

我相信我的情懷也是很正常的,畢竟第一次嘛~所以有機會還是想試試New Balance家的1080V10,找回跑步的初心?

(4)其他

沒有不尊重的意思,只是一個馬拉松跑渣,對於跑鞋的興趣是持久的,所以任何一款跑鞋,只要有機會,我都是願意且想要試一試的。

「其他」代表著不可知的未來和未來無限的可能性,所以並不是敷衍。

6.總結

雖然咋咋呼呼說自己已經跑了5000多公里了,但其實自己也知道,這在馬拉松圈實在是不足掛齒的小數字,所以我也沒有多驕傲。

熟悉我的小夥伴們知道,其實我這人特別不喜歡裝X的,從來都覺得馬拉松只是個愛好。

這篇文章的初心也是與對跑步或馬拉松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分享下我自己穿過的跑鞋和心水跑鞋的一些個人看法和認知。

當然不一定全面和正確,更多的需要留到評論區朋友們熱情的交流中。

我總是喜歡與人交流,幾乎每條評論必回,看在我這麼誠懇的份上,小夥伴們快來評論區「騷擾」我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