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巴別塔(上):芝加哥,世界第一座「摩天大樓」的誕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今對於什麼是「摩天大樓」(或稱高層建築)的定義,其實眾說紛紜,每個國家也有不同的官方定義。

但一般來說,今日的摩天大樓,通常是指約40層樓以上、 ... 全產品速覽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聯合報數位版 聯合70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新聞話題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橘世代 myBeauty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HBL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聯副70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udn / 轉角國際udnGlobal / 文化視角 WhatsApp twitter 美國巴別塔(上):芝加哥,世界第一座「摩天大樓」的誕生 2019/01/30李孟瑄 20世紀以降的現代都市,最具代表性、最顯目的景觀,非摩天大樓莫屬。

圖為芝加哥「船塢城」(MarinaCity)建築,樓高60層,因外型而被暱稱為「玉米大樓」。

圖/flickr@ThomasHawkfacebook 如果我們要定義20世紀之後,現代都市最具代表性、最顯目的景觀,那勢必是摩天大樓了。

在21世紀的當下,主導摩天大樓興建的地區,是新富的波灣石油國以及中國——目前世界最高樓是杜拜的哈里發塔(樓高828米),而沙烏地阿拉伯正在興建的吉達塔(預計樓高1,000米),預計在2020年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座高度超越1公里的建築。

在建築史中,如果要了解一個時代或社會是如何運作的,往往可以從其代表性的建築類型中看出端倪:如果要研究古代王權或是教權的話,就從宮殿或大教堂下手,要了解資本主義當道的現代社會的話,雀屏中選的無疑是摩天大樓。

究竟「摩天大樓」這個代表現代資本主義都會的建築形式是怎麼誕生的?要追溯這個的故事,必須先回到資本主義大本營——美國——的兩個城市:芝加哥與紐約。

「摩天大樓」這個代表現代資本主義都會的建築形式是怎麼誕生的?要追溯這個的故事,必須先回到資本主義大本營——美國。

圖為鳥瞰芝加哥河沿岸大樓,以及在聖派翠克節,被染綠的河水。

圖/美聯社facebook 搭著芝加哥高架捷運(TheL)穿梭在密度極高的摩天大樓之間,不禁感嘆能夠代表這座城市精神的大概就是摩天大樓了。

現今來到芝加哥或紐約遊玩的旅客,也勢必要搭電梯上西爾斯大樓(SearsTower,樓高442.3米)或帝國大廈(樓高443米)俯瞰這兩座高樓林立的城市。

當今對於什麼是「摩天大樓」(或稱高層建築)的定義,其實眾說紛紜,每個國家也有不同的官方定義。

但一般來說,今日的摩天大樓,通常是指約40層樓以上、高度超過150公尺的「可人居」建築(如簍空的艾菲爾鐵塔就不可以稱作摩天大樓)。

但較不為人知的是,今日隱身於日益增高的大樓之間,幾幢僅僅十來層樓,裝飾優雅的建築,正是今天全世界所有摩天大樓的原型——十幾層樓而已,稱得上是「摩天大樓」嗎? 在這些「大樓」誕生的1880–90年前後,這確是史無前例的。

當時的人們驚訝於這前所未見的高度,就稱呼它們為「摩天大樓」。

但原初的摩天大樓是怎麼誕生的呢?這要從芝加哥的一場大火講起。

摩天大樓的誕生要從19世紀芝加哥的一場大火講起。

在這場大火之後,芝加哥如同鳳凰浴火重生一般,快速重建,也打開了摩天大樓的建築新時代。

圖/維基共享facebook ▌摩天大樓誕生記:浴火重生後的芝加哥 1871年10月8日夜晚,芝加哥發生一場災難大火。

傳說一名叫奧利里(O’Leary)的太太,她在芝加哥穀倉裡養的一隻牛,踢翻了一盞燈籠因而引發大火。

雖然這個起火原因僅是廣為流傳的都市傳說、眾說紛紜,但大火的後果卻是再明確不過了: 大火一夜之間延燒到市中心,幾乎把密集的市區全部夷為平地,幾乎完全是木造與磚造的房屋,幾近全毀。

但在大火之後,芝加哥如同鳳凰浴火重生一般,快速重建。

在大火之前,芝加哥已經因為鐵路以及運河的興建,成為全美穀物交易、屠宰業以及運輸中心。

人口急速發展的芝加哥,1840年時還僅是全美第92名的小鎮,到大火前夕已經成為全美第二大城,並在大火之後的重建發展期,成為當時人類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大火幾乎把密集的市區全部夷為平地,幾乎全是木造與磚造的房屋,幾近全毀。

圖/ChicagoArchitectureFoundationfacebook 1870-1900年間,芝加哥人口從29萬9,000暴增了5倍多到170萬。

這樣史無前例的都市擴張之下,產生了對於土地的巨大需求。

在工業資本主義「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之下,地主以及建商擁抱了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革新,以「複製土地」。

什麼是「複製土地」呢?想像你有一塊土地,想出租這塊地來賺錢,如果只有地面層的話,你只能賺一層的錢。

在資本主義運作的邏輯之下,地主不意外地將腦筋動到了天上,將土地一層一層地往天「複製貼上」——這就是摩天大樓原初誕生的邏輯。

但是人類的體力有所極限,一般人爬樓梯最多爬個五、六樓就差不多累了,不管地主多想賺錢,大約五層樓以上就注定虧本,因此當時的建築樓層仍不算高。

直到電梯發明的應用,才讓大樓的高度突破人類體力上的限制,能蓋多高就多高。

人類體力有所極限,一般人爬樓梯最多爬個五、六樓就差不多累了,不管地主多想賺錢,大約五層樓以上就注定虧本,因此當時的建築樓層仍不算高。

直到電梯發明的應用,讓高樓建築得以突破限制。

圖描繪著19世紀中葉,美國實業家奧的斯(ElishaGravesOtis)在「水晶宮」展示其發明的當代電梯原型。

圖/維基共享facebook ▌鋼鐵、電梯,還有電話:新的建築形式 芝加哥在大火之後,雖然沒有馬上發展出摩天大樓,市區依舊是興建4-5層樓的商業辦公建築,但因大火引申出來的建築防火法規規定規定「市區禁止木造房屋」,卻意外地促使摩天大樓的誕生——1880年代,建築師創新使用了「鋼鐵結構」來建造大樓。

鋼鐵結構不僅防火,而且比以往石砌或磚砌的結構來的更輕盈,而且可以建得更快、更高,更適合拿來無限向上「複製土地」。

電梯加上鋼鐵結構的發明,使得土地得以無限向上「複製」。

就這樣,芝加哥因為驚人的都市發展速度、工業資本主義逐利的心態,以及大火之後被迫尋找新的建築技術與形式,成為了摩天大樓的誕生地。

紐約摩天大樓建築師吉爾伯特(CassGilbert)更形容摩天大樓是: 讓土地吐錢的機器。

「讓土地吐出錢來。

」電梯、鋼鐵結構、電話,使得土地得以無限向上「複製」。

芝加哥因為驚人的都市發展速度、工業資本主義逐利的心態,以及大火之後被迫尋找新的建築技術與形式,成為了摩天大樓的誕生地。

圖/美聯社facebook 1885年,使用鋼骨結構與電梯、十層樓高的「家庭保險大樓」(HomeInsuranceBuilding)於芝加哥落成,史稱「第一座摩天大樓」。

在1880-90年代之間,工業資本主義狂飆的芝加哥自此開始不斷把大樓高度向上推高,幾乎每幾年就翻新一次「最高大樓」的紀錄。

短短七年之間,樓高紀錄就翻倍,1892年落成的「共濟會大樓」(MasonicTemple)已達21層樓之高。

雖然在下一個世紀主宰美國天際線的是紐約,但在摩天大樓誕生之時,不管是樓高還是技術,都是由芝加哥完全主導,在芝加哥執業的眾多建築師與工程師,不斷創新的鋼鐵結構形式,例如從螺栓式(bolted)演變成更堅固的鉚釘式(riveted),不但樓高可以不斷推高,更可以不用依靠厚重、承重式的磚牆或石牆,讓窗戶可以開得更大、採光更好。

這種鋼鐵結構商業建築形式,因此被後世史家直接稱作「芝加哥建築學派」,甚至由這種鋼鐵結構支撐的大面窗戶,也被稱作「芝加哥式窗戶」。

芝加哥的「家庭保險大樓」(圖左),史稱「第一座摩天大樓」。

在19世紀末工業資本主義狂飆的芝加哥,幾乎每幾年「最高大樓」的紀錄就會翻新一次。

短短七年之間,1892年落成的「共濟會大樓」(圖右)已達21層樓之高。

圖/維基共享facebook 在芝加哥DearbornStreet歷史街區裡,一排保存完好的早期摩天大樓,都建於1880-90年代之間。

這些原本都是辦公大樓,依賴鋼鐵結構的大面「芝加哥式窗戶」(Chicagowindows)提供自然採光。

圖/作者拍攝facebook 這種商辦大樓的迅速興起,除了電梯與鋼鐵結構,還有賴電話的發明。

試想一個火車車廂製造商,在電話發明之前,辦公、管理階層的辦公室必須要依附於工廠周遭,方便就近管理。

但在電話發明之後,白領階級的辦公室只要靠電話就可以與工廠聯絡,於是辦公室可以遠離烏煙瘴氣的工廠,移到繁華的市中心,也進一步助長了摩天大樓建築的增生。

辦公摩天大樓的誕生,伴隨著都市化,也就見證了這種「白領」與「藍領」階級的區分過程。

從此,白領階級可以不用天天跑工廠,而在市區的明亮、華美的大樓裡辦公,而且所需要的一切服務就近在咫尺,搭個電梯就可以找會計、律師,甚至看個牙醫、找個裁縫,外地朋友來訪還可以在頂樓餐廳用餐,在瞭望台俯瞰市景。

辦公摩天大樓的誕生,伴隨著都市化,也就見證了這種「白領」與「藍領」階級的區分過程。

圖/維基共享facebook ▌踩煞車的高樓狂飆 但是這樣無限向上爭高的都市新光景,也引來了批評。

主要是因為這些高樓巨大的陰影,被認為讓市中心白天日照不足,而參差不齊的樓高以及紛雜的樣式,也引來許多嚮往歐式都市規劃的人的批評。

尤其在1893年於芝加哥舉辦的「哥倫布紀念博覽會」,引進了歐式整體規劃的概念,促使「都市美化運動」,部分民眾嚮往如巴黎一樣的都市規劃,擁有齊頭式的樓高與整齊劃一的建築美學,希望可以抑制毫無節制的高樓開發。

而同年的經濟蕭條大恐慌則成為芝加哥摩天大樓發展的重要轉捩點。

從1888年左右房地產景氣良好,芝加哥建商一窩蜂蓋起高樓,導致供給過剩,到了1893年經濟蕭條時,對於辦公空間的需求驟降,出現大量的空屋,芝加哥市政府於是決定限制新建築只能蓋到150呎(43公尺),以限制供給並平息抗議樓高的聲音。

不過這個法規既往不咎,所以反而像前述的共濟會大樓,這些較早期的大樓,在接下來20多年間反成為芝加哥天際線中的「巨人」。

當然,我們今天看到的芝加哥天際線絕不僅是150呎高而已。

1893年第一次實施樓高限制之後,在需求與逐利的聲音下,芝加哥政府被迫不斷陸續上修樓高限制。

到了1920年,市政府允許建築主體可以到達260呎(79公尺),加上主體上裝飾性的高塔則可以高達400呎(122公尺),於是產生了新一代像教堂高塔般的摩天大樓,如芝加哥著名地標「箭牌大樓」(WrigleyBuilding)就是代表作之一。

1893年美國經濟蕭條時,芝加哥市政府曾決定限制新建築只能蓋到150呎(43公尺),以限制供給並平息抗議樓高的聲音。

但在需求與逐利的聲音下,芝加哥政府之後被迫不斷陸續上修樓高限制。

圖為芝加哥著名地標「箭牌大樓」(WrigleyBuilding)。

圖/美聯社facebook 於是乎,獲利誘因、房地產價格、以及地皮面積限制成為了把摩天大樓推高的正面推力,而限制大樓高度的負面拉力則是建築法規以及建築技術;一旦建築法規放寬、建築技術創新,只要房市好、預期可以獲利,大樓高度一定往上推高到極限。

這也是為什麼在以資本主義邏輯運作的都會中心,早期的摩天大樓往往很難保存下來。

這些大樓佔有的土地往往比大樓本身更值錢,在古蹟保存法引介之前,地主只要覺得有利可圖,就毫不留戀地拆樓、蓋更高的大樓。

美國大都市在都市更新最「猖獗」的1970年代,許多寶貴的早期摩天大樓建築資產,就這樣非常諷刺地,葬身於原本滋養它們的資本主義之手下。

摩天大樓的誕生地芝加哥,也流失了許多摩天大樓的雛形。

像是建築大師路易斯・沙利文(LouisSullivan)的經典作品「證券交易大樓」(StockExchangeBuilding),就在都市更新的魔爪之下被迫拆除。

但與此同時,文資保存的意識也逐漸興起。

在芝加哥「證券交易大樓」要慘遭拆除時,知名攝影師與文資保存者尼克爾(RichardNickel)為了搶救大樓的建築殘骸而不幸跌落墜死。

不過尼克爾並沒有枉死。

他所搶救的部分殘骸被芝加哥美術館(ArtInstituteofChicago)收下,今天到芝加哥美術館參觀時,還是可以一睹用當時救回的殘骸還原的交易大廳,體驗「鍍金年代」(GildedAge)的狂飆風華。

地主只要覺得有利可圖,就毫不留戀地拆樓、蓋更高的大樓。

許多寶貴的早期摩天大樓建築資產,就這樣非常諷刺地,葬身於原本滋養它們的資本主義之手下。

圖為傾頹的證券交易大樓交易大廳。

圖/RichardNickel、RichardNickelCommitteefacebook ▌摩天大樓版的龜兔賽跑:紐約急起直追 1893年的樓高限制,為芝加哥的高樓瘋踩了煞車,雖然往後芝加哥陸續上修樓高限制,但這讓幾乎當時完全自由放任、沒有樓高限制的紐約,如龜兔賽跑一般即起直追,開始超越芝加哥,成為摩天大樓的重鎮。

於是芝加哥成為了「節制、管控」式發展的典範,而紐約則是幾乎全然的自由放任。

1895年,紐約的最高樓終於超越芝加哥最高樓「共濟會大樓」1呎;1902年,著名的「熨斗大廈」(FlatironBuilding)落成,因為街區形式形成的獨特的三角形造型,完全依靠的就是芝加哥學派的鋼骨結構;1908年,186公尺高的「勝家大樓」(SingerBuilding)落成,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一高樓。

就這樣,幾乎每幾年,世界最高樓的頭銜就會被同在紐約的另一棟大樓奪走。

至此之後65年間,紐約穩坐世界最高樓的寶座,走向「紐約高樓瘋」的年代。

——▌下篇待續... 芝加哥成為了「節制、管控」式發展的典範,而紐約則是幾乎全然的自由放任。

1902年落成的「熨斗大廈」(圖),完全依靠的就是芝加哥學派的鋼骨結構。

圖/維基共享facebook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東京鐵塔:偉大城市和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金閣寺喃喃自語:建築細縫中的政治語言 美國 WhatsApp twitter 李孟瑄 芝加哥大學人文碩士,目前正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藝術史博士。

喜歡在城市裡漫遊,更愛從建築與藝術看人類的大道理。

作者文章 凝視珍雅各:「反都更祖師母」的美國戰後城市保衛戰2020/01/16 暴力城市的誕生:芝加哥「超貧民窟化」的罪惡循環2019/12/27 一柱擎天GreatAgain?「川普大廈」的建築不美學2019/08/02 紐約哈德遜機廠開發案:全民買單的「富豪城中城」?2019/06/10 百年包浩斯:革命狂飆年代的「左派美學實驗」2019/04/08 美國巴別塔(下):征服天空的「紐約摩天樓狂潮」2019/01/31 最新文章 在人大討論安樂死?中國「好死醫療」的人間辯證2022/03/18 不平等的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組屋求生」的社會底層2022/03/17 哥薩克嘲諷沙皇普丁:烏克蘭傳奇的「現代抗俄名畫」?2022/03/14 美國校園禁書大戰:政治詛咒的「有害讀物黑名單」?2022/03/11 翻轉首爾:考試一輩子的韓國鷺梁津「考試村」2022/03/11 IQ69的運毒死刑犯:新加坡不容動搖的「死刑即正義」?2022/03/04 回應 最熱 烏克蘭戰報#21:俄軍告急「求中國軍援」的金錢與裝... 2022-03-1413:28 烏克蘭戰報#23:烏克蘭永久中立國?美國8億軍火痛... 2022-03-1713:38 烏克蘭戰報#22:逼北約出兵維和?駛入基輔戰場的「... 2022-03-1613:33 疫情下的一國兩制?深圳封城的香港「一體化衝擊」 2022-03-1511:43 「您收看的全是謊言!」在俄國官媒直播中反戰的造反編... 2022-03-1512:13 翻轉首爾:考試一輩子的韓國鷺梁津「考試村」 2022-03-1115:37 終結者的反戰人聲:阿諾史瓦辛格與他的「俄羅斯英雄」... 2022-03-1813:25 烏克蘭血饅頭:中國印度從「俄軍侵略」觀望什麼好處? 2022-03-0815:05 在俄軍轟炸婦幼醫院後:馬立波「母嬰之死」的淚水與證... 2022-03-1513:56 哥薩克嘲諷沙皇普丁:烏克蘭傳奇的「現代抗俄名畫」? 2022-03-1413:01 轉角國際臉書專頁 轉角國際udnGlobal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