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自來水為何不能直接生飲? - PanSci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國外的電影、影集當中,常常會有打開水龍頭、盛滿一杯水就直接生飲的橋段;但你有想過為何生在台灣的我們,都是把水煮開,或是用淨水器過濾之後才喝呢? 01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繁|简010來自台灣社會群體科學傳播科技能源醫療健康在台灣,自來水為何不能直接生飲?活躍星系核・2017/09/21・2780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576・九年級+追蹤相關標籤:SDGs目標6|乾淨水源及衛生管線自來水飲用水水質標準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文/水知識生活家陳安莃|在這資訊碎片時代,我們只提供最真實的水知識,大家最需要的水知識,讓人人都能當水知識生活家。

在國外的電影、影集當中,常常會有打開水龍頭、盛滿一杯水就直接生飲的橋段;但你有想過為何生在台灣的我們,都是把水煮開,或是用淨水器過濾之後才喝呢?其實並不是台灣的水比較髒,因為台灣的自來水也都有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也就是自來水其實皆可生飲。

但為何連台灣自來水公司也不建議直接生飲自來水呢?台灣的水為什麼不能生飲?圖/BY作者提供為何在台灣,不建議生飲自來水呢?很多民眾都會直覺認為是台灣的自來水比較髒、自來水公司不認真,然而台灣自來水公司早已表示:「供水皆經取得環保署認證之各區處檢驗室定期及不定期檢驗,及環保單位不定期抽驗,均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也就是說所有的自來水皆可生飲,但因國內時有開挖馬路挖斷管線,修理管線之情形,且用戶多裝有蓄水池或水塔,如沒有定期清洗,恐有被污染之虞,故本公司並不鼓勵生飲。

」[1]歷年臺灣地區自來水水質抽驗檢驗結果(按檢驗件數統計)。

台灣自來水公司也不是隨便說說,數據會講話,近幾年來不合格率都非常低,甚至在105年不合格率僅僅只有0.08%,也就是在106,45件中只有8件不合格。

圖/BY環保署飲用水水質監測資訊網。

既然如此,又為什麼我們的自來水不適合生飲呢?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一、自來水的必經之路路迢迢:管線老舊、破管率高管線老舊需要分成兩部分來解釋:一個是公家自來水管線老舊,另一個是居家自來水管線老舊。

1.公家機關的管線問題:台灣環境特殊、地震頻繁,地形起伏的變化也相當大,這些因素都提高了管線毀壞的機率。

例如台中、南投等地的輸水管線,就因十幾年前的921地震而嚴重受損,漏水率至今仍居高不下。

而山坡地占80%的基隆,則因地勢崎嶇,必須倚靠數十座的加壓站將水往上送,才能確保高地住戶用水無虞,以致管線常因水壓負荷過大而破管。

台灣各地自來水管網設備逐漸老化,道路長期受重車行駛輾壓與各項工程不斷挖修,致管線漏水嚴重,依據台水公司97-101年修漏案件統計分析發現,老化腐蝕、荷重振動及材質不良,佔漏水件數之83.97%,塑膠管類佔漏水管種比例高達92.87%。

由此可知,管線老舊及塑膠管材比例高,是管線漏水主要原因。

台灣自來水公司總經理胡南澤指出,台灣漏水率偏高,背後主因是施工因素、地震侵害、交通車輛超載負荷、管線陳舊等所致。

據估計,現在每年實質漏水量約6億立方公尺,相當漏掉 3座石門水庫。

[2]其實政府也聽到了這部分的聲音,近年來也制定相關政策;然而台灣自來水公司對此回應:長年因經費不足、技術人才不足,再加上部分縣市禁挖時間長 ,而導致汰換水管的進度不甚理想。

不過台北自來水事業處表示:預計3年內全面汰換成不銹鋼優良管材;且已在105年年底更換進度更達73%,進度大幅超前。

 106年預計累計完成90%,107年完成全部汰換作業。

台灣各地自來水管網設備逐漸老化,道路長期受重車行駛輾壓與各項工程不斷挖修,致管線漏水嚴重。

圖/BYterimakasih0 @Pixabay2.居家自來水管老舊:相信還是有部分民眾不太清楚,自來水公司所必須保障的好水,僅在水錶前;水錶過後,並不是水公司的業務範圍,民眾需自行處理;然而大多數的水污染事件,也常是水錶過後。

台灣目前大多數的住宅屬於公寓大廈,老舊的公寓大廈眾多,若發現自來水管有問題,想更換也很麻煩,耗費的資金也常令人望之卻步。

目前也有專門在清洗水管的業者可供選擇,不然就是使用淨水器、濾水壺、等等來避免喝到不好的水質。

[3]二、你家的大樓,水塔有洗嗎?台灣地區的居住型態,愈來愈趨向於集合式住宅,為因應集中人口的用水,許多公寓大樓都使用蓄水池與水塔作為穩定供水的設備。

當符合飲水標準的水進入蓄水池與水塔後,經過蓄水池與水塔的儲存,水質可能產生變化,因此蓄水池與水塔的定期清洗與維護,是維護自來水水質的重要工作。

相關文獻也指出在整個自來水系統中,供水管線和貯水設施所扮演的角色至為關鍵,其重要性並不亞於自來水廠,甚至有研究發現自來水的異味問題通常皆與輸送系統有關。

[4] [5]根據環保署調查報告:僅46.4%的民眾知道「7成以上的自來水用戶水質汙染事件是因為疏於清洗水塔所致」,略低於不知道的民眾。

僅52.7%家中有蓄水池、水塔的民眾會定期清洗,顯示民眾依舊沒有了解到蓄水池、水塔定期清洗的重要性。

[6]由以上數據我們了解到清洗家中的貯水設施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但往往這也是影響我們飲用水品質的關鍵。

不過,有關於蓄水池與水塔清洗的頻率如何訂定,才能發揮最大的清洗效益,其實會隨著各個地區的水質好壞、氣候因素等因素而有所變動,若是有定期檢測家中水質的習慣,才能精準的說明何時該清洗才正確,若是無此習慣,可以先按照目前環保署與自來水公司的建議,至少半年清洗一次。

提升飲水品質建議。

圖/BY作者提供。

沒事多喝水,更要注意水從哪裡來管線老舊及破管率高會影響供水的品質與穩定度,而貯水設施容易因通氣孔及溢水管處沒有加裝細網以及人孔蓋沒有緊閉與上鎖導致塵埃、昆蟲、雜物、雨水進入,進而汙染水質。

 根據環保機關執行自來水水質抽驗結果顯示,自來水水質合格率高達99%以上,因此我們應注意的是用水設備如水塔、水池、管線的清潔維護管理及配置,以維持自來水品質,來保障自己喝下肚的水是乾淨無虞的。

資料來源[1]台灣自來水公司常見問答[2]蘇意淳。

103年度自來水漏水防治之探討。

台灣自來水公司。

[3]黃仕強。

自來水管網汰管啟發式篩選程序與優選模式(2009)。

國立交通大學。

[4]陳識文。

97年度如何建立用戶對自來水水質之滿意度。

台灣自來水公司。

[5]陳志堅。

微生物於用水設備中再生長與水塔清洗效益之評估(2005)。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6]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103年度家庭飲用水概況調查報告。

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活躍星系核754篇文章・ 93位粉絲+追蹤活躍星系核(activegalacticnucleus,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

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

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email protected]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皮卡丘的警告,對好奇到欠電的人有用嗎?214小時前用「光」就可以治療癌症?人類一百多年前就發現,讓不正常的細胞通通炸掉的療法——淺談光動力治療PDT215小時前高音唱不上去可以降KEY,高頻聽不清楚可以……?──談助聽器降頻技術12天前在被澳洲喜鵲猛烈攻擊前,跪求交友!13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3天前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急急如「氯」令!先斬後奏的水庫消毒之戰──《我們如何走到今天》台灣流感疫情也可以問問Google大神!滑iPhone也能研究科學?-蘋果的臨床研究App你的世界我來扛!拯救世界的無名英雄:認識「植物健康年」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台灣流感疫情也可以問問Google大神!miss9・2016/04/20・2780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592・九年級+追蹤相關標籤:google傳染病大數據流感紙牌屋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今(2016)年年初,台灣各地出現流感病例,疫情在春節期間達到高峰,急診就醫的民眾超過上萬人,併發重症者將近兩千人。

面對瞬息萬變的疫情,除了仰賴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每週的疫情報導,難道沒有更快速的評估方法嗎?用Google評估疫情研究登 Nature 期刊現代人喜歡任何事都問問看Google,甚至連生病了也會用Google查查症狀。

因此當感冒的人多了,使用Google查詢「發燒」或「咳嗽」的民眾也跟著變多,讓特定關鍵字的搜尋熱門度,成了疫情變化的指標。

2009年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以上述理論為基礎的評估系統,並且對照2008年真實爆發的流感病例,該系統的表現令人激賞,預測的數值和真實的病情呈現超高度的正相關(請參考表1。

該系統在評估2008年疫情的表現上,相關係數高達0.85)[1]!表1:相關係數等級[2]正相關係數(介於1~0之間)等級≧0.8超高度相關(excellentcorrelation)0.8~0.6高度相關(goodcorrelation)0.6~0.4中度相關(moderatecorrelation)<0.4低度或無相關(poorcorrelation)為什麼要用Google協助評估疫情?圖/wikipedia,由U.S.NavyphotobyMassCommunicationSpecialist3rdClassJakeBerenguer,公有領域。

正式的疫情統計方式,是由醫院採集患者檢體,再送交實驗室檢驗,確診後再回報給疾管署,最後再由政府每週公佈上週的確診病例數。

可以預料的是,這套系統雖然可靠,但作業時間曠時費日(如PCR等檢驗需數日的時間),面對發展迅速的流行病,難免會有慢半拍的疑慮。

而Google利用群眾的行為模式進行評估,不但隨時都是最新的資訊(GoogleTrend每分鐘更新一次),並且所有人都能使用,更重要的是省卻了曠時費日的檢驗、公文流程,在面對瞬息萬變的疫情時,提供了另一種角度的疫情參考。

因此Google設立了專門的流感統計系統—— GoogleFluTrend,用來協助各國預警可能襲來的全球大流感。

但GoogleFluTrend的評估規模是如美國、澳洲等大國,台灣是個相對小型的國家,並且GoogleFluTrend也沒有提供中文關鍵字的資訊,難道台灣不能用google來協助評估疾病了嗎?讓我們改用Google趨勢(GoogleTrend)的關鍵字搜尋熱門度,來分析看看今年的流感疫情!(J編註:目前 GoogleFluTrend已經停止服務,但舊的資料依舊可以查詢喔!)實際用在台灣,也有評估能力嗎?首先針對今年的流感進行分析,條件如下:表2:2016年流感分析條件時間範圍:2016年1月至4月初(第1~13週)疾病別每週流感重症確診人數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疾管署的統計資料正體中文關鍵字A感冒正體中文關鍵字B發燒正體中文關鍵字C咳嗽資料來源:Google趨勢(GoogleTrend)我們得到圖1的趨勢圖,其中直條圖為疾管署每週公佈的病例數,曲線圖為關鍵字每週的搜尋熱門度。

圖1:台灣2016年每週流感重症人數和關鍵字搜尋熱門度關係圖。

圖/作者製圖。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疾管署、GoogleTrend。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疫情感覺上和關鍵字有正相關。

但「感覺上」、「看起來」還不夠,我們實際來計算相關係數的表現如何。

圖2:「感冒」每週搜尋熱門度和當週病例數作相關分析。

根據圖2,「感冒」的搜尋熱門度和病例數產生的交點,有很高的線性關係,相關係數高達0.9326,屬超高度相關!而從表3中可以看出,「感冒」、「發燒」和「咳嗽」的當週搜尋熱門度,都和當週的疫情數字有高度相關!顯示用Google來幫助評估流感疫情是很有潛力的方式!表3:關鍵字和流感重症人數的相關程度關鍵字相關程度(相關係數)感冒超高度相關(0.9326)發燒超高度相關(0.8378)咳嗽高度相關(0.7279)所以真的能用Google預測下週疫情嗎?用當週的數值比較只能算是「評估」系統,接下來我們以「當週」的Google數值和「下週」的病例數做計算[2],來看看Google能不能幫我們「提前猜到趨勢」,替未來的疫情做一個猜測呢?從圖3可以發現到,當週的Google數值和「下週」的實際病例數依然有線性關係,並且呈現高度相關!圖3:以感冒每週搜尋熱門度和「下一週」實際病例數作相關分析。

而表4的結果裡可以發現到,以「感冒」的預警效果最好,屬高度相關,而「發燒」和「咳嗽」的表現也不錯,屬中度相關!雖然未達神預測的地步,但在時刻必爭的疫情控制上,也是另一種值得參考的角度!表4:以「當週」的Google數據對照「下週」的確診病例,觀察預警的效果 疫情「評估」效果疫情「預警」效果關鍵字相關程度(相關係數)相關程度(相關係數)感冒超高度相關(0.9326)高度相關(0.7534)發燒超高度相關(0.8378)中度相關(0.5184)咳嗽高度相關(0.7279)中度相關(0.5919)群眾的行為模式就是趨勢近年來在商業界裡,以觀察群眾行為作出未來趨勢判斷的例子越來越多(如:Netflix打造熱門影視「紙牌屋」),而利用群眾行為模式在公衛防疫上的應用更在最近興起(如:利用飛航記錄預測茲卡病毒的流行[3]),而利用群眾的活動模式來協助我國疫情的評估,將能有快速、預警的優勢,並且提供不同角度的觀點。

未來在面對腸病毒、登革熱,甚至於是明年的流感威脅,何不聚集群眾的智慧來替我國的防疫多一層把關呢?本文感謝台東部立醫院醫檢師張昱維(Yu-WeiChang)和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站長羅佩琪協助註釋:筆者尚有以2012年的腸病毒疫情,以及2015年的登革熱疫情作評估的數據,若有興趣者歡迎一起來討論。

用Google評估疫情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如媒體大量報導時,因個人興趣而查詢特定關鍵字的民眾會變多,導致搜尋熱門度趨勢受到影響。

因此群眾行為模式並不能完全取代現行的機制。

所以本文著重於提供「不同面向的參考」。

參考文獻:JeremyGinsberg,MatthewH.Mohebbi,RajanS.Patel,LynnetteBrammer,MarkS.Smolinski&LarryBrilliant(2009)Detectinginfluenzaepidemicsusingsearchenginequerydata.Nature,457,1012-1014AndreaFreyerDugas,Yu-HsiangHsieh,ScottR.Levin,JesseM.Pines,DarrenP.Mareiniss,AmirMohareb,CharlotteA.Gaydos,TrishM.Perl,andRichardE.Rothman(2012)GoogleFluTrends:CorrelationWithEmergencyDepartmentInfluenzaRatesandCrowdingMetrics.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54,463-469IsaacIBogoch,OliverJBrady,MoritzUGKraemer,MatthewGerman,MarisaICreatore,ManishaAKulkarni,JohnSBrownstein,SumikoRMekaru,SimonIHay,EmilyGroot,AlexanderWatts,KamranKhan(2016)AnticipatingtheinternationalspreadofZikavirusfromBrazil.TheLancet,387,335-336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miss9169篇文章・ 599位粉絲+追蹤蔣維倫。

很喜歡貓貓。

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

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email protected]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皮卡丘的警告,對好奇到欠電的人有用嗎?214小時前用「光」就可以治療癌症?人類一百多年前就發現,讓不正常的細胞通通炸掉的療法——淺談光動力治療PDT215小時前高音唱不上去可以降KEY,高頻聽不清楚可以……?──談助聽器降頻技術12天前在被澳洲喜鵲猛烈攻擊前,跪求交友!13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3天前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用Google預警茲卡病毒疫情?流感來了,幼稚園可以停班,大學呢?用風險值來決定吧!滑iPhone也能研究科學?-蘋果的臨床研究App「麻疹」是什麼?在台灣會大流行嗎?哪些人該打疫苗?──〈科學月刊〉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急急如「氯」令!先斬後奏的水庫消毒之戰──《我們如何走到今天》PanSci・2017/04/05・4142字・閱讀時間約8分鐘・SR值538・八年級+追蹤相關標籤:SDGs目標6|乾淨水源及衛生公共衛生次氯酸鈣氯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科愛看書】從印刷機到自拍神器、從罐頭到室內空調,我們的生活因著各種創新發明而越顯便利,然而,這些發展根本不在發明者原先的構想之內,人類到底是如何接力進行創新,才造就今天的世界?在《我們如何走到今天?印刷術促成細胞的發現到製冷技術形塑城市樣貌,一段你不知道卻影響人類兩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作者從「玻璃、製冷、聲音、乾淨、時間與光」這六項主題切入,帶你看見跨領域的發明脈絡,讓人不禁驚呼:「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氯革命顯微鏡和測量方法兩者迅即在打擊細菌上開闢一個新戰線:藉由替廢棄物安排好輸送路線,使其遠離飲用水,人類可用新化學物質來直接打擊細菌,而非間接予以打擊。

在這個第二戰線上,美國紐澤西州醫生約翰.李爾(JohnLeal)是關鍵戰士之一。

一如他之前的約翰.斯諾,李爾是個既替人治病的醫生,也對更廣泛的公共衛生問題非常關注,特別是與受污染的供水有關的問題。

他的關注源於切身之痛:內戰期間他父親喝了充斥細菌的水,而在痛苦煎熬中慢慢死去。

他父親的戰時遭遇,為受污染的水和其他健康風險在那個期間所造成的威脅,提供了有力的統計數據說明。

第一四四團有十九人戰死,但有一百七十八人於戰時病死。

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死於衛生環境的士兵比戰死的還多,約翰.李爾的父親就是受害者之一。

圖/ByThuredeThulstrup,PublicDomain,wikimediacommons李爾嘗試用多種方法來殺菌,但早在1898年,就有種毒物特別引他關注:次氯酸鈣。

那是種具有潛在致命性的化學物質,較為人知的名稱是氯,但當時也被稱作「漂白粉」(chlorideoflime)。

這個化學物質當時已作為公共衛生藥品廣為流通:爆發傷寒或霍亂疫情的房子和鄰里常用此化學物質殺菌。

但此舉完全未能壓制住靠水傳播的病,因為把氯投入水中的觀念,此時尚未獲普遍認可。

歐美各地的城市居民,一想到漂白粉的刺鼻味,就必然聯想起傳染病。

那肯定不是人希望在自己的飲用水裡聞到的氣味。

大部分醫生和公衛當局不接受這一作法。

有個著名化學家說:「化學殺菌這想法本身就讓人很反感。

」但有了工具讓李爾既可看到傷寒、痢疾之類疾病的病原體,又可測量病原體在水中的多寡,他始相信氯在用量得當的情況下,能比其他任何方法更有效地除去水中的危險細菌,且不會對飲水的人帶來任何威脅。

李爾後來在澤西市供水公司找到工作,負責監管帕塞伊克河(PassaicRiver)流域的七十億加侖飲用水。

這一新工作,為公共衛生史上最古怪、最大膽的干預行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1908年,該公司因為他們不久前完工的水庫、供水管承包工程(相當於今日價值數億美元的工程),陷入漫長的法律訴訟。

此案法官批評該公司未能供應「純淨無害」的水,命令他們另外建造昂貴的污水管,以將病原體阻絕在該市飲用水之外。

但李爾知道污水管效用有限,特別是在大暴雨時,於是他決定把他最近進行的氯實驗付諸最後測試。

在幾乎完全保密且未得到政府當局許可(和未知會一般大眾)的情況下,李爾決定把氯加入澤西市水庫。

在工程師喬治.華倫.富勒(GeorgeWarrenFuller)協助下,李爾在澤西市外的布恩頓水庫(BoontonReservoir)蓋了一個「漂白粉添加設施」。

這作法風險極大,因為當時一般大眾反對以化學物質過濾,但法庭的裁定沒給他充裕的時間,而且他知道實驗室測試對外行人來說毫無意義。

「李爾沒時間做試點研究。

他的確沒時間建造一個示範規格的設施來測試這項新技術,」麥可.麥圭爾(MichaelJ.McQuire)在《氯革命》(TheChlorineRevolution)中寫道:「李爾知道,如果漂白粉添加系統無法控制加入的化學物質的數量,輸送到澤西市的水裡殘留有大量高濃度的氯,這道工法就算失敗。

」李爾後來在澤西市供水公司找到工作,負責監管帕塞伊克河流域的七十億加侖飲用水。

這一新工作,為公共衛生史上最古怪、最大膽的干預行動創造了有利條件-把氯加入澤西市水庫。

圖/ByLithium6ion,PublicDomain,wikimediacommons氯化消毒的世界,成為孩子們的快樂天堂那是史上第一次將城市供水大規模氯化。

消息一傳出去,外界初步的反應似乎把李爾看成瘋子或某種恐怖分子,畢竟喝下數杯的次氯酸鈣會要人命。

但李爾做過夠多的實驗,知道少量的這種化合物對人體無害,卻能殺死許多種細菌。

這項實驗的三個月後,李爾被叫上法庭為他的作為辯護。

整個訊問過程中,他極力捍衛他的公共衛生創舉:問:醫生,你能舉出世上還有哪些地方,試過以同樣方式把漂白粉放進有二十萬城市居民的飲用水裡?答:二十萬居民?世上沒有這樣的地方,它從未被人這樣試過。

問:從未?答:它未曾在這樣的條件下或在這樣的情況下試過,但未來它會被使用許多次。

問:澤西市是第一個?答:受惠於它的第一個。

問:澤西市是第一個被用來證明你的實驗有益或有害的地方?答:不能這麼說,先生,是第一個受惠於它。

實驗已經結束。

問:你有告知市民你要做這個實驗?答:沒有。

問:你有喝這個水?答:有,先生。

問:你會毫不猶豫把它拿給你的妻子和家人喝?答:我認為它是世上最安全的水。

最後,這樁官司李爾幾乎全勝收場。

此案的法官特助寫道:「關於那個問題,我裁定並報告,這個裝置能使輸送到澤西市的水純淨無害……能有效除去水中的……危險細菌。

」支持李爾之大膽舉動的數據,幾年後即變得不容置疑:澤西市等享用加氯飲用水的城鎮,傷寒之類靠水傳播的疾病劇減。

李爾在澤西市法庭上接受反詰問時,控方檢察官一度指控他從其加氯創舉中牟取龐大金錢報酬。

檢察官不屑說道:「如果這個實驗結果良好,那你可就發大財了。

」李爾從證人席打斷他的發言,聳聳肩說:「我不知道哪裡可發財;對我來講沒有改變。

」與其他人不同的,李爾未想過替他在布恩頓水庫率先使用的氯化技術申請專利。

凡是想提供「純淨無害」水給自家客戶的水公司,都可無償採用他的構想。

沒有專利限制,不用繳使用許可費,於是,全美,最後全世界,市政當局迅即把氯化列為標準作業程序。

約十年前,大衛.卡特勒(DavidCutler)和格蘭特.米勒(GrantMiller)這兩位哈佛大學教授,著手查明1900至1930年氯化(和其他濾水技術)在全美各地施行期間所帶來的衝擊。

由於全美不同地方的疾病率,特別是嬰兒死亡率的現存資料非常廣泛,也由於當年氯化系統是以交錯方式啟用,卡特勒和米勒得以非常精確地掌握氯對公共衛生的影響。

他們發現乾淨的飲用水使美國一般城市的總死亡率下降了四成三。

更令人驚嘆的,氯與過濾系統使嬰兒死亡率降低了七成四,孩童死亡率也有幾乎一樣程度的降低。

在此應該停下來思考一下那些數據的意義,把它們抽離冷冰冰的公共衛生統計領域,放進實際生活經驗的領域。

一直到二十世紀,身為父母者都還得面臨一個無可逃避的事實,即生下的子女裡至少有一個早夭的機率非常高。

失去小孩很可能是今日我們最無法承受的悲痛,但在過去,那是稀鬆平常的人生遭遇。

一直到二十世紀,生下的子女裡至少有一個早夭的機率非常高。

如今那一稀鬆平常的遭遇已變成難得一見,保住性命―保護自己小孩免受傷害―比以往容易許多。

圖/Bymulan@flickr,CCBY-SA2.0如今,至少在已開發世界,那一稀鬆平常的遭遇已變成難得一見。

保住性命──保護自己小孩免受傷害──比以往容易許多,功臣之一是大規模工程的施行,另一個功臣則是次氯酸鈣化合物和微小細菌兩者看不見的互撞。

推動那場革命的人未致富,其中只有少數人出名。

但他們在我們生活裡留下的印記,從許多方面來看,比愛迪生或洛克斐勒或福特的影響還要深遠。

自由的比基尼美女?都是「小氯氯」的功勞!但氯化不只是為了挽救性命,還為了玩樂。

一次大戰後,萬座加氯的公共浴室和泳池在美國各地開張;游泳成為必學的技能。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新的戲水公共場所帶頭挑戰規範婦女端莊行為的舊規則。

市立泳池興起之前,戲水女人通常全身裹得像要去坐雪橇一般。

到了1920年代中期,女人開始露出小腿;低胸單件式泳衣於數年後出現。

不久後,1930年代,出現露背泳衣,接著出現兩件式泳衣。

「整個來講,1920至1940年,女人的大腿、臀形、肩膀、肚子、背部、乳形都開始公開暴露。

」史學家傑夫.維爾策(JeffWiltse)在其研究游泳的社會史著作《爭奪的水域》(ContestedWaters)中如此寫道。

我們能從單單物質的角度衡量這一轉變: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一般女人的泳衣需要十碼的布;到了1930年代底,一碼布就夠了。

我們往往把1960年代視為變動的文化態度促使日常時尚有了最劇烈改變的時期,但比起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女人身體愈露愈多一事,還是相形見絀。

的確,若沒有游泳池興起,女人的時尚可能還是會找到另一個裸露的門徑,但即使真是如此,似乎也不可能發生得那麼快。

但氯化不只是為了挽救性命,還為了玩樂。

一次大戰後,萬座加氯的公共浴室和泳池在美國各地開張;游泳成為必學的技能。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新的戲水公共場所帶頭挑戰規範婦女端莊行為的舊規則。

圖/IMDb約翰.李爾把氯倒進澤西市水庫時,當然未特別想到讓戲水女人裸露大腿,但一如蜂鳥的翅膀,某領域的改變,在另一個層次的存在引發看似不相干的改變:一兆隻細菌死在次氯酸鈣之手,二十年後,對女人露出身體一事的基本看法徹底改觀。

一如許許多多文化改變,並非氯化一事獨力改變了女人的時尚。

許多社會性、技術性因素合力使泳衣布料變少:各種早期的女權主義、好萊塢鏡頭戀物式的凝視,更別提那些穿著較暴露泳衣的明星。

但若非大眾共同將游泳視為休閒活動,那些時尚會少掉一個重要的展示場所。

此外,氯化之外的那些說法(同樣言之有理持之有故),通常奪走所有目光。

上街頭隨便找個人問什麼因素在推動女人的時尚,他們必然會指出好萊塢或印刷精美的通俗雜誌,但往往不會提到次氯酸鈣。

  本文摘自《我們如何走到今天?印刷術促成細胞的發現到製冷技術形塑城市樣貌,一段你不知道卻影響人類兩千年的文明發展史》,麥田出版。

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PanSci997篇文章・ 867位粉絲+追蹤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皮卡丘的警告,對好奇到欠電的人有用嗎?214小時前用「光」就可以治療癌症?人類一百多年前就發現,讓不正常的細胞通通炸掉的療法——淺談光動力治療PDT215小時前高音唱不上去可以降KEY,高頻聽不清楚可以……?──談助聽器降頻技術12天前在被澳洲喜鵲猛烈攻擊前,跪求交友!13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3天前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歷史上的霍亂(Cholera)為何霍亂總在暖季出現?在台灣,自來水為何不能直接生飲?養貓能根絕鼠患?別再相信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了--《我們為何成為貓奴?》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從科學人到副總統陳建仁怎麼看生技、教改、健保問題—《科學月刊》科學月刊・2016/05/20・11139字・閱讀時間約23分鐘・SR值579・九年級+追蹤相關標籤:教育生技醫療陳建仁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採訪、撰文/陳其暐|正努力在科學傳播領域裡掙出一道縫隙,《科學月刊》主編;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科學月刊》總編輯;黃向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2016年,蔡英文與陳建仁當選中華民國第十四任正副總統,也代表著臺灣新局面的開始。

然而,這次的副總統當選人很不一樣,在宣布參選之前,身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陳建仁,時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是一位十足的科學人。

在新任正副總統於五月即將上任之際,我們好奇一位這樣具有豐富科學資歷的副總統,對於生技產業、健保及教育有著什麼樣的看法?這些與科學密切相關的事務,新政府是否會有不一樣的做法?就請讀者和我們一同與陳建仁對談,找尋臺灣新的下一哩路。

讓科學家放眼應用與產業科學月刊(以下簡稱科):政府早期推了不少生技相關的國家型計畫,但是一般都認為不算成功,因為沒有創造出有高市場價值的產品。

新政府未來推動生技產業時,對於從基礎研究到產業的連結上,是否有別於以往的做法?陳建仁(以下簡稱陳):首先以1980年代臺灣推動肝炎防治與生物科技的連結說起。

B型肝炎的防治需要有診斷試劑與疫苗,當時希望臺灣能自己製造試劑與疫苗供應全國使用,這樣至少就有內需市場,產業可據以發展。

初始幾年確實如此,從帶原者血清做成的B型肝炎疫苗算是成功。

但幾年以後,國外知名製藥公司默克公司(Merck)發展出「基因重組疫苗」,因為有些學者認為重組疫苗比較安全,要求政府改用重組疫苗。

後續的追蹤研究發現臺灣因為疫苗的普遍施打,對於B型肝炎防治非常成功,大幅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發生率和死亡率;但在生技產業上來說卻是失敗的,因為本土生產診斷試劑和疫苗的公司全倒了!為什麼會倒呢?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產業的發展除了要有尖端研究外,產品開發的中間過程,包括動物模式、毒理學試驗、藥物動力學,以及之後的臨床一期、二期、三期試驗都是關鍵。

但是臺灣在2000年之前,這些開發階段的工作,並沒有準備好。

所以早期的生技類國家型計畫,就只能著重在上游的科學研究,例如找到分子標的,或頂多作到有希望的候選藥物而已。

我們沒有鼓勵公、私部門將研發工作推進到臨床試驗階段,所以生技製藥計畫也好,基因體醫學計畫也好,大多數都是進行「創新發現(noveldiscovery)」,並沒有進入「藥物發展(drugdevelopment)」的階段!這也是為什麼在2008年,我們決定把基因體醫學跟生技製藥合併,變成「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NationalResearchProgramforBiopharmaceuticals,NRPB)」。

NRPB的目標跟以往不同,著重於臨床應用潛力的開發。

申請計畫的學者必須把目標放在開發出新產品,包括診斷試劑、疫苗或藥物。

這中間有個重要的立法配套,就是在2007年所通過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

我們要求計畫申請者,最起碼要把研發目標放在將產品推進到新藥開發的第二、第三階段才行。

從那時起,有不少生技新藥研發公司開始成立。

目前臺灣的生技產業雖然市值不錯,但產值仍有大幅努力的空間。

目前的產值大多來自於學名藥、原料藥或是醫材,很少是新藥,所以臺灣的生技產業還算是在起步階段。

如何消彌學界與產業之間的落差,是新政府上任後的一大難題。

圖/pixel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目前的經濟已經進入對以效率為基礎的製造業不利的時代,我們在規劃政策的時候,會特別強調以創新為基礎的研發產業,應該培植成立的是生技醫藥創新研發中心,不是製造中心。

科:但當前的困難可能在於臺灣大多數學者並沒有實務經驗,不知從何著手?您認為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陳:我們在召開NRPB計畫說明會的時候,就跟學者們說清楚,藥物研發時程很長,是好幾棒的接力賽,我們歡迎從第一棒開始,從第二棒開始也歡迎,從第三棒開始更是歡迎。

但是設定的研發方向時,必須預先規劃要向前推展二至三棒。

如果只想做純科學的探索性研究,就不要申請國家型計畫,轉而申請其他的主題計畫。

從2011~2016年到現在的5年推動期間,我認為最大的成就便是改變數百位臺灣學者的觀念!臺灣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可能有數千人,我們已經讓數百位改變了研發的觀念,使他願意進入產品開發的嘗試。

觀念的改變很重要!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也要想辦法培養學生的創業家精神,將創業精神融入訓練課程當中,使得將來從事研究的年輕人有新的思維與作風。

政府當然應該鼓勵一些人去做很頂尖的純科學研究,但是不應該臺灣所有科學家都做純科學的研究,必須需要有適當的區隔。

很尖端的研究,可以一次給足五年的經費,讓他專心探討原創而嶄新的科學課題;除此之外,也要鼓勵大家進行應用研究,改變研究的目標,思考將科學研究成果,進一步發展成生技關鍵技術或商品,來加速臺灣的生技產業發展。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以前做了很多B型肝炎的基礎流行病學研究,但在2000年就有人問我:「你這些流行病學研究,對人類健康維護有什麼貢獻?」我們的團隊就開始發展出B型肝炎患者的肝癌風險評估指標,利用一些病毒學與臨床學參數就可以推算病人未來產生肝癌的風險,這些指標也被採納於許多國際肝臟學會的B型肝炎臨床指引。

我們把流行病學基礎研究的結果,變成臨床上的實用工具。

我想傳達一個理念:「科學家要有智慧去追求新知,也要有慈悲去發展對人類福祉有益的貢獻或產品。

」所以科學家可以在從事基礎研究時,多想想他的研究成果如何對人類帶來好處。

許多重要的科學發現也許現在看不到應用層面,但未來的發展可能不可限量,所以很有創意的基礎研究絕對值得鼓勵。

基礎三成,應用七成科:您認為基礎研究與產品導向研究的預算如何分配較恰當?陳:基礎三成,應用七成。

這裡的「基礎」指的是純科學的基礎生物學研究,而流行病學、農業跟醫學都應該算是應用研究。

我希望對於純科學的研究,應該一次給予五年的經費,鼓勵探討一個全新的、艱深的、冷門的,甚至從來沒有人有勇氣去研究的難題;更不能要求執行一年就要有成果。

我以前在當國科會副主委的時候,就推動過以「三年期計畫為原則、一年期計畫為例外」的補助方法。

像中研院現在給年輕學者的探索研究時間是八年,八年沒有做出成果才請他走路。

不要讓作純科學研究的學者,只追求「me-toostudy」以便多發表論文;我們要鼓勵的是困難、有風險、需要長期投入的開創性研究。

政府對於經費給予的眼光要更長遠,才能鼓勵科學家做出有挑戰性的研究。

科:大家認為臺灣生技產業會興起,所以相關系所陸續成立。

但生技公司能收納的就業人口其實不多,在人才供需上可能失調,您覺得該如何處理?陳:最近一家生技公司的總經理告訴我,他們要徵聘250個博士等級的人才。

但是他發現臺灣的畢業生有能力進入該公司的人並不多,因為大多數都沒有產業經驗。

生科系畢業生的所學無法在產業界立即可用,就應該鼓勵就學期間的產學合作,讓學生一面在校修課,一面在業界實習。

我37歲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做分子流行病學研究,需要用到冷凍切片,以進行致癌物大分子鍵結物的組織染色,因為20歲時我在動物系學過冷凍切片,那時跟我合作的病理學教授很好奇地說:「哇!我從來沒看過流行病學家可以做這麼好的切片。

」所學與所用未必即時銜接,很多基礎課程也是很必要的。

但是政府可以幫助及早開始吸收產業經驗。

例如,新科博士若想進入生技產業,政府可以給好的廠商博士後研究員的名額。

國家出錢的博士後研究員不一定只能留在學校或官方的研究機構。

如果每年有幾百位政府出資培育的博士後研究員進入產業,學術與實務的經驗落差就可以快速彌補起來了。

教學跟產業的連結甚至可以更早進行。

我最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看到的案例,學校一棟五層樓的建築,一到四樓是老師的實驗室,五樓是新創公司!因為公司就在樓上,所以學生在學期間就可以進入產業,產學之間有了更密切的連結。

要這樣做,得先破除「圖利廠商」的迷思。

很多官員都害怕被控圖利廠商,但實際上政府應該協助廠商的發展,以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就業機會。

我常開玩笑說:「科技部是最大的圖利廠商者。

」科技部主管的竹科、中科、南科,把科學園區的土地、道路、水電、廢棄物處理等基礎建設都整備完善了,就讓臺積電、友達等高科技廠商進駐發展。

每年幫助了產值高達兩兆的廠商!這是富國利民的作為,因為科技部從來都沒有意圖要圖利「特定」廠商。

勇於投資,失敗為成功之母科:這個公司在實驗室樓上的例子,臺灣可能推動嗎?陳:如果有很好的創新產品,為什麼不可以呢!那層樓不是學校免費給予的,而是由該新創公司付費,就像將來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建好以後,在園區內的育成中心就會有數十家新創公司進駐,這些公司跟中研院、臺北市各研究大學和醫學中心的研究單位都是距離很近,可以自然形成一個生技聚落。

新藥研發需時很長,如何讓業界願意先期投入,也是發展新藥很重要的關鍵。

臺灣通常都等到臨床一期、二期以後,才有廠商願意承接新藥的開發。

我們應該鼓勵廠商更勇敢些,去投資開發只在動物實驗成功,甚至才剛發現「標的分子」的新藥物。

生技研發業跟製造業不同,不是廠房蓋好生產線一開始就能賺錢。

新藥研發是一個高投資、高風險,但也是高報酬率的產業,雖然一家研發公司的新藥有九成的機率在三年之後會失敗,但如果投資了十種新藥,只要有一種新藥成功的話,所有投資的金額可能不到一年就可以全賺回了!這是和製造業不同的的投資思維,生技產業是燒錢的產業,燒錢的主因是研發容易失敗。

但是所有創新研發產業,一定要容許失敗,才會成功。

藥品試驗的投資,十次可能只有一次會成功,但只要一次成功或許就可以彌補所有虧損了。

不要說民間投資者,政府本身對失敗的容忍度也很少,因為一旦補助計畫失敗了,官員就擔心會被人冠上給特定對象好處的「圖利他人」罪名。

有位學者國內出身的美國新藥公司董事長告訴我,他的新藥研發計畫在臺灣申請不到任何補助,因為官員擔心風險太高。

但是以色列政府卻給他150萬美金補助,即便五年後研發失敗也沒關係,以色列政府就是著眼在成功後的高產值,以及從失敗中可以得到的知識和經驗,繼續改良研發新的藥物。

為什麼以色列政府敢,我們的政府不敢?關鍵就在於經濟部若把5000萬臺幣的科專經費給了這位科學家,要是研發失敗了,就會被砲轟利益輸送。

科:新政府敢容忍研究者的失敗嗎?陳:這就是我們要改變的,一定要學習在失敗中找到新出路。

以標靶藥物的治療為例,以前治療肺腺癌標靶藥物的臨床試驗之整體結果是無效的,但對於癌細胞有EGFR突變的病人,這藥的治療效果很好,但是對於沒有EGFR突變的肺癌就完全無效。

這新藥失敗了嗎?整體的臨床試驗雖然失敗了,但這個藥還是得到美國的藥物許可證而上市了,專門提供給有EGFR突變的肺癌病人使用。

我一直相信科學是在不斷的失敗中得到成功的。

以政策鼓勵疫苗研發科:像登革熱、腸病毒,這些每年在臺灣都會上演的戲碼,防治上我們也失敗了很多年。

就您的看法,我們有沒有可能終止這些每年循環的戲碼?陳:有可能啊!去年《刺絡針》(Lancet)期刊已發表了登革熱疫苗的論文,只是目前的效力大概只有六成,和目前常用疫苗的九成以上的保護力相較仍有差距。

臺灣現階段應不應該全面接種疫苗呢?我認為還要評估這個疫苗在臺灣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因為臺灣登革熱有四型,必需有本土的臨床試驗才能有效評估可行性。

在疫苗可以普遍接種之前,防治登革熱最重要的是病媒蚊的控制,這屬於公共衛生的層次。

我以前在衛生署的時候,病媒蚊的控制需要農委會、環保署加衛生署三個單位,一起鼓勵民眾配合做好孳生源清除。

那時設有聯繫會報的溝通機制,這種作業方式是有效率的。

公共衛生,特別是傳染病防治的工作一定要跨部會,SARS的防治也是一樣,當時二十幾個部會通通由防疫指揮中心來統籌指揮,政府展現出很強大的執行力。

但病媒蚊管控只是目前防治登革熱的做法,盼望臺灣未來在疫苗的研發上能夠順利成功,因為這是最好的防治方法。

每年暑假席捲南台的登革熱,是否也能有完全被根絕的一天?圖/wikipedia科:但是像腸病毒這種沒有病媒蚊的疾病該怎麼辦?陳:最好的對策是發展疫苗,在有效疫苗問世前,避免感染和早期發現是可行的方法。

目前大陸已有疫苗上市,臺灣的71型腸病毒疫苗也在發展中。

為了扶植本國生醫產業,很多國家像日本、韓國,在健保給付藥物或疫苗時,都是以國產藥物為優先。

生技產業界常見的抱怨是健保署核定的新藥價格,跟國外售價差了一大截。

國內一家新藥公司發展出的新抗生素,健保局核定的價格只有50~60元臺幣,但在國外卻可以賣到400元,最後逼得這個新藥無法在臺灣上市。

我國如果能夠像日、韓一樣立法規範國內研發製造的產品,在品質如等同於外來藥物的條件下,應該優先採用。

如果臺灣的法律規定,國產的藥物應該要回饋母國的研究補助,必須要給國人優惠的價格,這樣一來,臺灣廠商就可以對外國客戶說,在臺灣賣得比較便宜是因為法律規定的要求!澳洲的青少年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的價錢,就是用低於國外的價格由澳洲廠商提供。

合理的健保資源分配科:健保雖然造福很多人,但包括醫界與藥界對健保卻有非常多的反彈,請教您對健保的看法。

陳:我並不滿意臺灣的健保現狀,在很多方面都有待加強,如轉診制度。

我們沒做好分級轉診,使得醫學中心門診量很大,基層醫療卻衰微的現象。

在臺灣,教育跟醫療都屬於非營利事業,不應該用來獲利,很多國外的醫療機構都是慈善機構或教會捐助成立的,他們沒有要從醫院獲利。

因此醫院的盈餘應該用在兩方面,一是提高醫護人員的服務素質與工作品質,第二則是用來充實醫療儀器設備,保持最佳的服務狀況。

科:這些的確是民怨所在之處,新政府有什麼具體的做法來處理嗎?陳:健保確實需要深入檢討、逐步改進,但不宜在短時間內做大幅度變動。

目前可以先用試辦的方式測試新方案,例如,新北市就以金山醫院為中心,整合當地的醫護人員,建立了社區健康照護中心,提供妥善而有效的基層照護服務,成效相當良好。

未來可以擴大讓各地區的衛生所,轉變成社區健康照護中心,推動所謂的「健康社區」之基層保健、醫藥服務。

我們的全民健保應該是健康保險,而不只是醫療保險。

我們要繳費買健康,又不是繳費買醫療。

至少有一部分健保的保費應該用來促進健康及預防疾病,避免生病甚至惡化以後,再花費更多醫療資源。

偏鄉醫療的解決之道科:關於社區這一塊,在臺東、屏東等偏鄉地區,遇到的困境是醫師嚴重不足,醫療資源匱乏,該如何解決?陳:這是可以解決的。

無醫的偏鄉,可以給付合宜的偏鄉醫護獎勵金,讓醫護人員願意下鄉服務。

或是邀請熱心的醫師進行輪流巡迴支援醫療。

例如,以前阿里山沒有醫生,衛生署就請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的醫生,每星期輪流一人住在山上,其他三個星期可以下山回家。

有些偏鄉不一定非要有醫師固定駐診,這些小型社區需要有臨床經驗的護理人員。

她可能是社區的一份子,可以處理一般的健康問題,無能力處理也會知道如何請求支援。

我們常常說護理人員不夠,但真實狀況是很多護理人員當了媽媽以後,就無法全時任職。

很多長青中心、老人關懷據點的志工都是護理師,一次可以提供3~4小時的服務,這就是很好的資源。

讓在地的護理人員配合巡迴醫師,是目前最可能辦到的解決方法。

此外,現在的離島與偏鄉,也有自己的公費醫師養成計畫,甄試在地功課較好又有意願留鄉服務的年輕人到醫學院就讀,畢業之後返鄉服務。

政府有很多積極的政策工具,但卻太保守。

只要不是圖利特定對象,民意是會支持給偏遠地區的醫師比較高的薪資待遇。

將來會漲健保費嗎?健保的調漲與否,一到選前往往變成熱門話題。

圖/wikipedia科:未來新政府敢推動健保漲價嗎?陳:臺灣健保費佔GDP的比例,是所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偏低的,在2004年的一個審議式公民會議中,深入討論到健保要不要漲價時,二十位跟健保沒有業務關係、也沒有利益衝突的公民,參加了四週的課程,在清楚了解健保的狀況,充分討論健保收支資訊後,他們達成的結論是:如果健保能夠撙節不必要的支持黑洞,繼續維持不斷進步的醫療服務,應該可以合理調整保費。

這是審議式公民會議的結論,不是民粹的說詞。

健保費用不應該每次都是討價還價的調整,最好是經過審議式公民會議來好好討論。

漲價與否,也應該要按照GDP的成長、物價的指數等作通盤考量。

我們會往建立合理的費率公式去做努力。

健保費率的公式,會涵蓋人事、藥物、檢驗、住院及手術等成本,以更仔細的方式去精算費率,不要讓費率變成政治上討價還價的議題。

重新重視技職教育科:因為少子化所引起的一連串教育危機,包括大學過多的問題,該怎麼解決?陳:十二年國教一定要實施。

十二年國教是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以老師為主體的教育。

我們要訓練學生的是,能不能解決問題、懂不懂得生活,會不會關心別人,具不具備研發創新的能力,這些東西是十二年國教該給學生的,而不是去訓練只會考試的學生。

在高中階段,則應該按照學生的性向分流。

不是每個高中生就一定得進大學,而是可以按照性向、專長、興趣等方面,選擇先進入職場,等到有工作需要時再繼續進修。

重要的是,技職院校該教授的課程、實習的內容,必須考慮職場的需要。

這也牽涉到技職院校老師的聘任與升等標準,是不是一定都要發表學術論文?一位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廚師,能不能是餐旅大學的講師或助理教授?技職院校的發展沒有解決,臺灣的國教和高教的問題就很難解決!科:臺灣的技職教育以前的主體是五專,但現在幾乎不存在了?陳:現在還有四十餘所專科學校,不過較具特色的,大部分是醫護專科學校。

這裡有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麼只是醫護專校有特色呢?臺灣也可以擁有很多汽車修護、餐飲旅遊、各類服務業的特色專校啊!我姐夫從內思高工畢業後,不斷進修、工作,然後拿到博士學位,後來回去母校當校長。

那時他才發現,現在學生學習到的內容比他以前所學的更有差距!以前內思高工的老師,很多是專精實在的工業師傅,現在的老師雖有博士學位,但是不會實際操作,學生學習一堆學理之後,還是不會有用的實作。

科:這種技職體系內實務能力的消失,是大家憂心的,就像最近臺科大要跟政大合併,連技職的龍頭學校都要變成普通大學,這種趨勢要怎麼辦?陳:我也憂心忡忡!有一位我很敬佩長輩的小孩,唸的是餐飲學校,雖然只是高工畢業卻成為米其林二星廚師,相當有名氣。

我還認識兩位唸復興美工的青年朋友,他們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但是這兩位「走自己路」的年輕人,一位成了動畫界的佼佼者,另一位是承攬米蘭手繪襯衫的藝術家。

我們應該要讓年輕人有更多發展的空間,讓年輕人知道不一定要得博士、當教授。

若思維不改,父母一昧將小孩擠進高教窄門,在技職教育無法抬頭的情況下,許多孩子的天賦將會被浪費掉。

圖/flickr技職教育很重要的是,學生一入學的時候,就要讓他知道,來這裡並不是要去考碩士班、博士班,從事高深的學術研究;而是要成為一位很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

現在臺灣的廠商不是出不了較高的薪資,而是技職畢業生的技術沒有好到值得付給高薪。

技職院校的校長應常拜訪工廠,瞭解各工廠需要什麼樣的工人,邀請工廠的師傅去學校當老師,一個禮拜教兩節或三節課?技職學校應該與地區特色整合在一起,配合社區特色、文化、產業,營造出獨特的技職院校。

我不主張強迫大學合併。

應該先讓每所大學定位自己的角色,然後確實往設定的特色去努力,鼓勵這個學校的自我發展,學校評鑑也應該因校而異。

政府的經費應該以補助願意轉型、願意發展特色、願意把品質做好的技職院校為優先。

到產業界找師資科:雖然希望有實務經驗的師資,但現在的教育體系已經很難培養出這樣的師資,這要如何解決?陳:到產業界找師資。

產業界的專業人員,學校應給予尊重和禮遇,邀請他們擔任兼任老師。

注重應該他們的專業技能,而不看他們的學位和論文。

如果高工三年中,前兩年在學校就從這些業師身上學到基本功,第三年到工廠實習時,業師在高工已教過他們,就會很樂意讓學生來實習。

這樣的實習不是去參觀,也不是去做苦勞,而能真正學習到技術。

許多觀念跟制度都必須改變,技職院校的評鑑標準一定要跟普通大學不一樣,要從應用實務的觀點著手,請業界委原來評鑑,不一定要找中研院院士或名教授作評鑑委員,而且評鑑的內容與標準要按學校特色而異。

不適合用一套辦法加諸於所有院校。

教師聘用與升等的辦法,也應該因校制宜。

不是所有大學都要鼓勵發表高影響力的期刊論文,這是頂尖大學和中央研究院才需要的。

如果沒有把學生培育成有能力的公共衛生工作者,而只會發表ImpactFactor(期刊影響係數)高的論文,也不算是成功的老師!因為公衛系老師的任務不是發表高影響力的論文,更重要的,他應該讓學生了解公共衛生的實務,將來學生畢業後進入公衛體系,才有能力改善臺灣。

該退場的大學就退場科:但現狀是學生人數無法維持168所大專院校,這要如何解決?陳:如果有心要革新重整學校,不論是併校或退場,都應該讓學校按其特色去自行決定。

該退場的就退場,但是退場前應考慮現有師生的權益。

退場的重點有兩部分:第一是老師的就業保障,讓老師自己決定轉校或離職,學校一定要做好法律上規定遣散該有的所有補償。

第二是學生的受教權,是最困難也最重要的,需要周延的提供學生選擇進入其他學校的機會。

大學院校退場是很大的挑戰,也是政府要承擔的責任。

科:您認為大學數量要減到什麼程度才算合理?陳:我沒有一定的數字。

我以前問過法國高等教育與研究部的部長:法國有幾所培育廚師、服裝設計師等的學校?他大笑說在法國,我們教育部從來不管餐飲、美容、演藝等學校,教育部沒有人懂得這些具有文化或藝術的培育課程,這些學校有自己的協會組織和設置評鑑標準,他們有自己的專業評斷和師資評鑑。

我們讓專業歸專業,減少政府的過度管制和局限。

所以,每個行業的專業受到教育主管機構的尊重,才是最重要的!很可惜的,在臺灣的大專院學為了升格,就要拼湊學院。

為什麼一個餐飲大學,不可以只有餐飲學院?一個藝術大學,為什麼不可以只有藝術學院?做一套制服給所有大學院校來穿,是值得檢討的未來四年能改變多少?科:未來四年能改變多少?陳:現階段我無法預測,但我們會努力往這個方向努力。

最重要的還是全民都能尊重專業,讓各行各業的人士,都受到社會的重視和尊敬。

如果專業學會所核發的證書,比大學頒發的文憑還要來得被社會認可,臺灣就成功了。

如果沒辦法達到專業的尊重,我們就沒有辦法打破學位主義。

中央研究院就嘗試要打破學位主義的枷鎖,在中研院博士級的薪水不一定比碩士級還高。

各大學是否也能做得到?如果一位學士級老師很會教學,是不是可以比博士級的老師薪水還高呢?科:但這是現在法律的規定。

陳:是的,相關的法律和規定都是可以與時俱進啊!中央研究院就改了,學士級的專業技師的薪水也可以比博士級的研究人員高。

重點就在於主事者有多少膽識。

我們要看的是一個人的能力和經驗,不是看他的學位。

臺灣教育很大的病源在於學位導向,而非能力導向;還有另一個病源是追求明星學校,沒有讓孩子有全人的自由發展。

每一個人的天賦都不一樣,有人適合當運動家,有人適合當藝術家,也有人適合當美髮設計師,這些都是社會需要的好職業,都需要好的專業能力。

我反對明星學校的設置,尤其是以考試為唯一徵選標準的明星學校!明星學生,也應該想辦法給具有特殊天賦的學生特別的教育。

如果學生的天賦優秀到需要更好的專門學習環境,例如音樂天賦,那就可以進入音樂班或音樂學院。

不能說學生考試進入第一志願的學校,就叫做明星學校。

十二年國教不能為了明星學校的存在而破局。

我自己是建中人,建中不少優秀的同學沒有看到社會上有很多念書考試比我們差,可是在其他方面卻比我們好的人。

我認為公家辦的學校,就是要讓社區裡各式各樣的年輕人有機會一起相處,讓他們知道不管考試成績好不好,大家都可以在一起變成朋友。

更不是因為成績好,就可以高高在上,傲視別人。

高中社區化才是良策科:政府會用政策解決明星高中嗎?陳:我們不是要解決明星高中,而是要高中社區化。

社區高中可以按社區居民的特性發展自己的學校特色。

改革的過程一定要先溝通,取得社會共識!高中要社區化,十二年國教才能正常化。

十二年國教正常化這個議題,現在民眾聽到的都是少數人在媒體上發聲。

我覺得要更廣泛的溝通和瞭解,例如做民調,好好詢問家長的看法是必要的。

高中社區化,將是未來政策推動的一大目標。

圖/Tzuhsun@flickr但重要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國民教育才是臺灣的孩子應該享有的?體育課的缺少或改來作考試課程之講授,因而造成學生體力、視力的衰退,是合理的嗎?在國民教育中,除了智育而外,體育、美育、群育、德育的修習不是更重要嗎?我們是否能教給孩子們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自主生活、保護生態、尊重生命、服務奉獻的能力呢?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我們,能夠尊重孩子,鼓勵他們尋找自我的道路嗎?我兩個女兒都很有主見,大女兒從事安寧療護,去照顧垂死和哀傷的病人和家屬;二女兒學習人道救援,去照顧八個被家暴的少女。

雖然她們沒有像我期望的得到博士學位,但她們可以發揮自己所長,找到奉獻自己的場域,讓作為父親的我更覺得喜樂!提升公部門效能的大挑戰科:最後請教您的是,前面提到的許多問題,大部分是政府效能的問題。

在您進入新政府之後,怎麼樣去激勵公務員跟上時代潮流,更願意創新?陳:要帶動公務員,有兩個重點:一是有合適的法規,讓公務員視服務為己任,努力為民謀福利。

圖利罪使得公務員畏首畏尾,不敢為民服務,而是在「管理」人民。

防弊重於與利的風氣,使得公務員被形容成酷吏。

譬如說,醫藥品查驗中心(CDE)人力不夠,那我們就修改藥事法和CDE設置條例,讓CDE變成公法人,充實其人力和提高效率。

第二,當然就是長官的企圖心以及合作協調的能力。

公部門最不容易做的,往往是需要跨部會協調的工作,所以跨部會的協調,就是展現政府執行力的時機。

很好的合作協調再加上很好的法規機制,就可以做很多創新的事情。

最後我想講的一句話就是,教宗方濟各所說的:「真正的權力,就是服務」。

今天的政務官,是要去服務人民,而不是以權力來享受榮華富貴。

 本文選自《科學月刊》2016年4月號延伸閱讀:地震災害誰來負責?臺灣自製電離層探測儀可望預測地震什麼?!你還不知道《科學月刊》,我們46 歲囉!入不惑之年還是可以當個科青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科學月刊228篇文章・ 1973位粉絲+追蹤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皮卡丘的警告,對好奇到欠電的人有用嗎?214小時前用「光」就可以治療癌症?人類一百多年前就發現,讓不正常的細胞通通炸掉的療法——淺談光動力治療PDT215小時前高音唱不上去可以降KEY,高頻聽不清楚可以……?──談助聽器降頻技術12天前在被澳洲喜鵲猛烈攻擊前,跪求交友!13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3天前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教育專輯】追求十年,但是可能從來未曾相見?給當年青梅竹馬的一篇追憶那些年,我們怎麼知道菸有害?(上)陳建仁和6國專家的COVID-19經驗與展望【教育專輯】科學,深刻學繁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