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國派團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親中華民國團體,泛稱泛藍派、民國派、親國民黨派(英語:Pro-Republic of China camp或Pro-Kuomintang camp),用以泛稱成立於香港、在政治立場上親近中華民國或臺灣 ... 香港民國派團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香港民國派團體Pro-RepublicofChinacamp香港民國派團體標誌支持政黨 中國國民黨香港民主派香港本土派反對政黨 中國共產黨香港建制派政黨成員港九工團聯合總會民主陣線(已解散)神州青年服務社蔣公中正崇德協會自由總會一二三民主聯盟(已解散)新界南海同鄉會香港崇正總會等成立1949年意識形態支持中華民國政府支持民主派及本土派中國民族主義憲政主義共和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反共主義反對建制派政治立場中間偏右至右翼香港立法會議席0/70香港區議會議席0/458 香港政治系列條目 政府 憲制文件 《英皇制誥》 《皇室訓令》 《中英聯合聲明》(有爭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行政長官辦公室 行政會議(成員) 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 政府部門 政府總部(所在地) 政治任命官員 主要官員 決策局 常任秘書長 公務員 立法會(現屆) 選舉委員會 功能界別 地區直選 立法會主席 司法機構 香港法律制度 香港法例 獨立法定機構 廉政公署 審計署 申訴專員公署 公務員敍用委員會 參見:香港公營機構 地方行政參見:香港行政區劃 新界鄉議局 市政局/區域市政局 區議會 民政事務處(專員) 地區管理委員會 榮譽制度 授勳及嘉獎制度 排名表 太平紳士 政治 選舉 選舉委員會選舉(上屆/下屆) 行政長官選舉(上屆/下屆) 提名委員會 立法會選舉(上屆/下屆) 區議會選舉(上屆/下屆) 政治派系 非建制派 民主派(組織和人士) 本土派 港獨派 自決派 修憲派 中間派 建制派(組織和人士) 商界 親共派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改革 對外事務 香港對外事務機構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香港駐京辦 香港經貿辦(內地) 香港經貿文辦(台灣)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香港經貿辦(海外) 香港貿易發展局 政府總部禮賓處 香港參與全國性事務人士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中央政府香港事務機構 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在港政治角色) 中央政府駐港國家安全公署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軍事:駐港英軍·駐港解放軍 其它香港系列條目 經濟 文化 歷史 地理 教育 香港主題首頁·圖集政治主題閱論編 親中華民國團體,泛稱泛藍派、民國派、親國民黨派(英語:Pro-RepublicofChinacamp或Pro-Kuomintangcamp),用以泛稱成立於香港、在政治立場上親近中華民國或臺灣的公民團體,反對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堅定支持一個中國(中華民國),立場貼近泛民主派,並以推動海峽兩岸自由民主及傳播臺灣經驗為信念。

早年香港的民國派團體的政治理念都均趨近中國國民黨的右派,緊隨當年總統蔣中正在台灣號召之光復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1]。

後來受到兩岸形勢的遽變,及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影響,使其理念有所變化,近年來的民國派團體以支持香港實行公民普選、維權運動、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為主。

除了關注臺港事務、兩岸四地民主發展及民族事業外,亦積極透過香港的地區服務,以爭取更多香港人認同。

目次 1概況 2政治立場及活動 3遭受打壓 4著名親中華民國團體 5著名親中華民國Telegram頻道 6選舉 6.1立法會選舉 6.2區議會選舉 6.3已停止舉辦的選舉 6.3.1立法局選舉 6.3.2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選舉 7參考文獻 8外部連結 9參見 概況[編輯] 自香港大學萌芽的革命思想產生了武昌起義後,1911年各省爆發獨立風潮。

其中有十五省獨立,依序為湖北、湖南、陝西、山西、雲南、江西、貴州、浙江、江蘇、廣西、安徽、福建、廣東、山東、四川。

武昌起義的革命黨人認為應推動各省獨立,香港以新亞書院為首的「反共與保存中華文化」的「中華民國派」認為「反共是應有之義」。

再者,滿清帝國政府簽訂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在國際法上應移交於中華民國,認為中共非法竊據香港主權,稱香港為「淪陷區」,而認為台灣繼承了「中華民國」,是唯一的合法政府。

中華民國派主張有三,分別是:「驅逐馬列,光復民國」「各省獨立,聯省自治」「團結中國人民反共、光復中華民國」。

成立於1948年的港九工團聯合總會是香港早期成立的親臺團體之一。

由於正值國民黨敗退,大量傾向國民黨的國軍移居香港,成為當時親臺團體的主要成員,並一度活躍於本土政治領域。

自1988年蔣經國去世及李登輝上台後,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出現改變,國民黨減少了對海外親臺團體的財政支持,導致香港方面的國民黨勢力逐漸消退;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出於北京政府的壓力及社會意識形態的轉變,親臺團體逐漸式微;到了2000年至今,臺北政府對港澳親臺團體的支持與關注更大大減低,使團體的發展能力受到嚴重打擊。

於是部份親臺團體改變策略,不再太過強調政治口號,反而多參與香港本地的民生議題,並融入社區,希望可以吸引新血投入,讓當地市民感受到他們對香港社會的貢獻[1]。

政治立場及活動[編輯]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中,親臺團體帶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參與遊行。

香港早期的親臺團體大約是在1940年代至1950年代時成立,當時由於有許多支持中國國民黨的人士來港,故早期的親臺團體大部分偏向右派,與親中國共產黨的左派相互抗衡[2]。

在當時社會上充斥反共及恐共氣氛,右派力量堅實,在文教新聞影劇、工商團體、同鄉宗親團體、工會、街坊會等都有不少影響力,尤以1950年代及左派六七暴動後,右派支持香港政府恢復社會秩序,曾經有過熱鬧的時期,然而1980年代開始,支持國民黨的勢力逐漸式微,香港泛民主派勢力崛起,因為南來香港的第二、三代土生土長的市民,開始認同香港核心價值,關注本地事務,逐漸遠離國共對抗的意識型態,加上1990年代以來,台北政府逐漸減少海峽兩岸對抗的意識形態和減少對海外親臺團體的財政支援,令親臺團體的政治立場基本上也產生了變化。

親臺團體一向反對臺獨,1999年,時任總統李登輝發表「兩國論」,臺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跌至谷底,2000年,臺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和陳水扁上台後,親臺團體要求李登輝辭去國民黨主席一職。

2008年,總統馬英九上任後兩岸關係有新突破。

親臺團體的立場至今仍支持中華民國,在參與集會遊行時,攜帶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及孫中山先生畫像亮相,為其重要特色之一,甚至還多次舉行紀念孫中山先生、中華民國國慶日(雙十節)及元旦開國紀念日等中華民國節慶的活動,亦多次表態支持中華民國加入國際組織,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及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七十年舉辦多項活動,以正視聽。

親臺團體對於香港政治的訴求,則多半支持民主及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並期待香港能及早和臺灣同樣實施公民普選。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特別是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後,為響應港人要求實施民主及實現普選的呼聲,香港親臺團體也多次透過遊行集會表達其對普選的訴求[3]。

除了爭取普選之外,親臺團體亦高度關注兩岸議題及臺灣相關事務,除了時常表達對中共打壓臺灣的強烈譴責之外,還多次發動反對《反分裂國家法》[4]、兩岸和平請願運動、支持中華民國參加世界衛生組織[5]等抗議中共措施的集會。

親臺團體反對台獨,公開抗議民進黨的去中國化政策及去蔣政策[6][7]。

此外亦積極參與總統選舉等助選、造勢後援會、赴臺觀摩等活動,籍此引起香港人對民主的關注。

對於中華民國主權事宜,也公開表達訴求,包括指南沙群島主權、釣魚台列嶼主權屬於中華民國,抗議菲律賓廣大興案,越南排華暴動,香港童軍總會月刊矮化臺灣童軍以至近期康文署去國立事件,友中華民國團體均會積極表達意見,亦對臺灣發生天災表達關懷及捐款賑濟,如九二一大地震,八八水災,高雄氣爆,高雄地震等。

香港親臺團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專制極權管治大都持反對態度,強烈譴責中共箝制媒體,以粗暴手段壓制國內一切異見聲音,毋視基本人權和社會公義。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後,親臺團體的政治生態有所改變,他們的政治地位全面被香港更為反共的泛民主派吸收。

2000年時,由留臺校友組成的香港親臺團體一二三民主聯盟,因資源問題解散,在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當中,親臺團體紛紛組成選舉聯盟,如荃灣選舉聯盟等在地方參選,其中如香港臺灣大專院校校友會總會長麥業成領軍的元朗天水圍民主陣線在元朗區議會一度成為除鄉事派以外第二大政治勢力,但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因為泛民主派的不協調,導致大規模敗陣,僅剩麥業成在元朗區一席,就連另一領袖人物梁漢華也在深水埗區因為選區重疊,要與民協的區議會副主席梁欐在同一選區對撼,而讓建制派漁翁得利。

之後,親臺團體大多投靠由國民黨背景深厚的黃毓民擔任主席的社會民主連線,例如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親臺團體曾組織「香港泛藍撐毓民、撐大舊(社民連新界西候選人陳偉業)大遊行」,當中梁漢華則是黃毓民、李偉儀(社民連九龍西候選團隊)中的主要輔選成員,而麥業成更當選社民連第三屆行政委員。

而後來黃毓民另組人民力量,頗多泛藍中人跟隨移轉,至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人民力量中的泛藍團體退出,而麥業成以藍營民主陣線(藍陣)名義參與立法。

因此親台團體也在產生變化,大多務實地支持臺港文化經貿交流,尊重民主選舉制度,而在香港的政治影響力已式微。

遭受打壓[編輯] 香港主權移交後,在香港展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變得有所困難。

港九工團聯合總會主席李國強指出,在1997年以前港英時期,每逢每年的雙十節,部分香港市民會在香港街道、建築物、住宅區、彌敦道掛上中華民國國旗和雙十節標誌。

回歸後展示國旗經常遇阻撓,批評主權移交後自由收窄,至近幾年兩岸關係好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被香港建制派支持者敵視情況才有所減少。

[8] 神州青年服務社亦指出在公眾場所活動中揮舞國旗常遭遇打壓,如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之時,團體在旺角行人專用區直播大選開票情況,但老社員事前被香港中聯辦施壓,表明不希望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連佈景板遣詞用字也欲知道,不太接受佈景板印有『中華民國』字眼。

」[9]目前,位於屯門的青山紅樓是香港少數仍可長時間公開展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地方,每逢雙十節慶、蔣公誕等中華民國節日,親臺團體皆會到該處舉行升旗活動,並唱中華民國國歌、國旗歌。

自2018年的雙十節,紅樓業主突然不准他們入內進行升旗禮,被批評受政治壓力,因為紅樓被中國大陸商人收購。

[10][11] 2020年,香港國安法正式頒布,港府出手干預民國派舉行的慶祝活動,與民國派關係良好的倫敦大酒樓受此影響宣布取消原定十月十日所舉辦的雙十節活動。

[12]不過,雙十節當天仍有神州青年服務社多位社員不顧觸法之虞前往屯門中山公園「青山紅樓」遺址慶祝[13]。

到2021年,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與親建制派報紙《大公報》認為慶祝雙十節是「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行為,違反港區國安法,警告市民不要參加違法活動,雙十節活動已經無人舉辦[14]。

每年的香港七一大遊行會有一些香港泛民主派支持者舉青天白日旗。

在香港反送中期間更是不時有香港泛民主派支持者舉港英旗、青天白日旗等旗幟以表達對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建制派的不滿。

著名親中華民國團體[編輯] 港九中山文教研究總會(中國國民黨港澳總支部) 莒光文化服務中心 香港榮光聯誼會 青鋒社 香港崇正總會 神州青年服務社 民主陣線(藍陣) 港九工團聯合總會 自由總會 新界南海同鄉會 中國文化協會 一二三民主聯盟(已解散) 香港藍天服務團 香港中山學會 港九自由文員會 香港同鄉會聯合總會 香港社團聯合總會 世界客屬總會香港分會 香港閩僑會館 香港德明校友會 香港知識青年學社 香港舜水學社 香港中國筆會 香港番禺同鄉總會 香港中華民會 僑港鮮花行總會 香港勵德會 香港青暉社 香港青鋒之友會 關心香港前途小組 民國時事協會 孫文大成學會 孫中山文化協會 台灣各大學香港校友會總會 旅港黃埔軍校同學會 香港華欣文教基金有限公司 香港宗親會聯合總會 香港自由青年協會 香港教師會 香港留臺校友會 蔣公中正崇德協會 香港泛藍聯盟 著名親中華民國Telegram頻道[編輯] 民國香港連綫 中國國民黨—香港屠共團隊KMTHongKongTeam 在台港生同盟 我係民國派(Facebook)(已解散) 選舉[編輯] 前述親臺團體多屬宗親聯誼與文化交流性質,亦有少部分團體曾參與選舉,包括港九工團聯合總會、民主陣線、神州青年服務社、一二三民主聯盟(已解散)等。

曾任議員者有麥業成(元朗區)、石景澄(元朗區)、鄭仲文(西貢區)、溫子眾(黃大仙區)、賴文輝(荃灣區)等等。

立法會選舉[編輯] 歷屆立法會選舉數字[需要解釋] 選舉 地區直選得票 地區直選得票比例 地區直選議席 功能界別議席 超級區議會議席 總議席 +/- 1998年 3,050━ 0.21%━ 0 0 不適用 0/60 0━ 2012年 2,896▼ 0.16%▼ 0 0 0 0/70 0━ 區議會選舉[編輯] 歷屆區議會選舉數字[需要解釋] 選舉 民選得票 民選得票比例 民選議席 當然議席 總議席 +/- 1991年 1,982━ 0.37%━ 1 0 1/272 1▲ 1994年 13,779▲ 2.01%▲ 5 0 5/346 4▲ 1999年 11,396▼ 1.41%▼ 6 0 6/390 1▲ 2003年 6,928▼ 0.66%▼ 3 0 3/400 3▼ 2007年 9,530▲ 0.84%▲ 1 0 1/405 2▼ 2011年 以人民力量名義 1 0 1/412 0━ 2015年 5,313▼ 0.37%▼ 1 0 1/431 0━ 2019年 18,604▲ 1.11%▲ 5 0 5/431 4▲ 已停止舉辦的選舉[編輯] 立法局選舉[編輯] 歷屆立法局選舉數字[需要解釋] 選舉 地區直選得票 地區直選得票比例 地區直選議席 功能界別議席 選舉委員會議席 總議席 +/- 1991年 3,393━ 0.25%━ 0 1 不適用 1/60 1▲ 1995年 − − 0 0 1 1/60 0━ 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選舉[編輯] 歷屆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選舉數字[需要解釋] 選舉 得票 得票比例 總議席 +/- 1995年 7,916━ 1.42%━ 0/59 0━ 參考文獻[編輯] ^1.01.1香港回歸10年/親台團體萎縮 部分轉型關注民生議題.2007-07-01[2007-10-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06).  ^從零開始:近代香港的誕生.(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30).  ^神州青年服務社參加318爭普選大遊行.[2007-10-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3).  ^反「反分裂國家法」公開信.[2007-10-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3).  ^香港多個團體抗議中共阻攔中華民國參加世衛大會.[2007-10-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蔣公中正香港協會等十二個團體示威強烈抗議民進黨政府廢止蔣公紀念日. [永久失效連結] ^要求教育部長杜正勝下台抗議行動.[2007-10-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3).  ^【黃安之亂】入台證有青天白日旗親台工會:不等如支持台獨.蘋果日報(香港).2016-01-16[2016-01-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9).  ^【黃安之亂】港親台團體揮青天白日旗也受干預商討反撃行動.蘋果日報(香港).2016-01-16[2016-01-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2).  ^孫中山香港遺址紅樓被陸商收購雙十升旗禮恐成絕響(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甄樹基,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18-01-20 ^香港孫中山革命遺址「紅樓」遭中國商收購強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自由時報,2017-02-17 ^香港酒樓突拒舉辦雙十活動港議員料與國安法有關.中時電子報.[2020-10-08].  ^香港国安法:取消纪念“双十”活动持续释放台港关系紧张信号.BBC中文.2020-10-10[2020-10-10].  ^香港国安法下遭遇禁令的辛亥革命纪念日.BBCNews中文.2021-10-09[2021-10-10].  外部連結[編輯] 香港神州青年服務社主頁 蔣公中正香港協會主頁 香港中山學會 參見[編輯] 親中華民國 香港政治 泛民主派 建制派,也稱「親北京派」 香港事務局(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臺灣駐香港最高機構,相當於領事館) 民生物產 台港關係 調景嶺:過去曾集中大量親國民黨人士的地方 閱論編香港政黨 立法會(2022-2025)(90)建制派(89)民主建港協進聯盟(19+23)·香港經濟民生聯盟(7+5)·香港工會聯合會(8+5)·自由黨(4+5)·新民黨(5)·新世紀論壇(1)·創建力量(2+6)·實政圓桌(1+1)·港九勞工社團聯會(2)·西九新動力(1+5)·九龍社團聯會(1+5)·專業動力(1+3)·香港島各界聯合會(1+3)·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2)·香港新方向(1)·新界關注大聯盟(1)中間派(1)新思維(1) 區議會(2020-2023)(202)民主派(48)民主黨(12)·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6)·大埔民主聯盟(2)·馬鞍山守護線(4)·西貢鄉民(1)·埔向晴天(1)·將軍澳民生關注組(1)本土派(12)北區連線(3)建制派(94)公屋聯會(3)·新界社團聯會(6)中間派(1)無黨籍 其他現存政黨或組織民主派溫和民主派:工黨·街坊工友服務處·南區萬事屋·秀達服務團隊·灣東願景·曉麗新動力·觀塘願景·公民自主力量·荃民議政·青衣島民·新蒲崗互助網絡·山民主義·環翠堂·鰂魚涌海濱關注組·炮台山活·西環飛躍動力·灣仔廣義·立言香港·葵青傳承激進民主派:進步會師·園境願景·思政築覺·藝界起動·前線科技人員·保險起動·IT-Voice·量心思政·青年重奪未來·大專政改關注組·保衞香港自由聯盟·公民聯合行動·四五行動·社會主義行動·中國革命共產黨·先驅社·左翼21·南方民主同盟·蒞地基督徒·專業議政·香港本土·議會陣線·人民力量·社會民主連線·源居民自決派:小麗民主教室民國派:港九工團聯合總會·神州青年服務社·公民黨本土派青年新政·本土民主前線·鍵盤戰線·八十後浪·月光抗爭支援·社區網絡聯盟·普羅政治學苑·調理農務蘭花系·富新一代·九龍角落·天水連線·動元十八·紅土家·將軍澳青年力量·深水埗社區陣線·東九龍社區關注組·柴灣起動·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將向天晴·荃灣社區網絡·龍門關注組修憲派香港復興會·香港市民黨中間派民主思路·全民在野黨·希望聯盟建制派傳統建制派:公民力量 商界和專業派系: 激進建制派:保衛香港運動·愛港之聲·香港政研會·愛護香港力量·幫幫香港出聲行動·香港青年關愛協會·珍惜群組·愛港行動·撐警大聯盟·守護香港大聯盟·香港本土力量在香港不公開活動: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員會·紫荊黨 已解散或停止活動的政黨或組織1945年以前建立香港憲法革新會·九龍居民協會1945年至1969年建立香港革新會·香港公民協會·香港民主自治黨·聯合國香港協會·香港社會民主黨·中國國際主義工人黨1970年至1979年建立香港觀察社·房屋政策評議會·革命國際主義同盟·復醒社·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1975年)·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1980年至1989年建立新香港學社·民主公義協會·匯點·太平山學會·香港勵進會·港人協會(英語:HongKongPeople'sAssociation)·新香港聯盟·香港民主促進會·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1990年至1999年建立香港民主同盟·香港協進聯盟·香港自由民主聯會·啟聯資源中心·前綫·穩定香港協會·一二三民主聯盟·民權黨·蟻聯(英語:UnitedAnts)·香港中外聯盟·早餐派/泛聯盟/專業會議·太平山學會·香港職工會聯盟2000年至2009年建立四十五條關注組·社會民主論壇·全民黨·中國無產者協會·社會聯合黨·經濟動力·民主動力·民間人權陣線·民主陣線2010年至2019年建立香港本土力量·學民思潮·學生前線·民主進步黨·香港歸英獨立聯盟·TParty·香港民族黨·港人自決、藍色起義·香港眾志·學生動源·學生獨立聯盟·香港民族陣綫·維多利亞社區協會·灣仔起步·朱凱廸新西團隊·沙田區政·新民主同盟·杏林覺醒·北炮同盟·小麗民主教室·興東東熹環境關注組·保障民生建設聯盟·熱血公民·思言財雋·良心理政·法政匯思·進步教師同盟·社工復興運動·慈雲山建設力量·社區前進·長沙灣社區發展力量·屯門社區關注組·屯門社區網絡備註:本模板列出香港政黨只包括在最高政治架構內而非兩者皆列,當中立法會與區議會議席數目以(A+B)形式展示,即A為立法會議席數目,B為區議會議席數目。

參見:香港政治、政治主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各國執政黨列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香港民國派團體&oldid=68887522」 分類:香港親台團體香港政治中華民國與香港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由派自由主義香港民主派隱藏分類:自2018年2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使用過時圖像語法的頁面在政治類模板使用過時參數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需要澄清文字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English日本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