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兵法》與美國〈搶救雷恩大兵〉 @ Spring 的 ...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魏公子兵法》與《孫吳兵法》 人類的歷史,可以說是戰鬥的歷史。

在戰國二百多年的時代,有記載的戰爭,就有二百三十次之多。

春秋時期以兵車作戰,列陣、撞擊, ... Spring的心絲路與墨水瓶遷移至此,尚在摸索、整理……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004031008《魏公子兵法》與美國〈搶救雷恩大兵〉?小論文     《魏公子兵法》與《孫吳兵法》   人類的歷史,可以說是戰鬥的歷史。

在戰國二百多年的時代,有記載的戰爭,就有二百三十次之多。

春秋時期以兵車作戰,列陣、撞擊,決定勝敗。

至戰國時,只憑技術、兵力已無法見勝,因此游說、離間、情報‧‧‧等等謀略,和統兵方法、思維理論就蓬勃而生。

《孫吳兵法》是孫武(春秋時代人。

其書後世稱為《孫子兵法》)和吳起(戰國初期人,其兵書稱為《吳子兵法》)二人併稱的兵書。

拿破崙將《孫子兵法》當作座右銘。

而引發第一次歐洲大戰的德意志皇帝維廉二世,在失敗之後,得知《孫子》曾感慨說:「如果我早二十年得到這本書‧‧‧」。

  《孫子》是百代談兵的始祖,兵法古奧精粹,影響極為廣泛。

《孫子》強調客觀的判斷,由現象分析本質的態度合乎科學。

而其思想卻與「老子」的思維相通,認為萬事不可能皆一成不變,要在變化中求發展。

進而主張不能只憑藉兵力,尚要利用各種策略,轉劣為優,以精寡勝多而掌握主導權。

此種「孫」「老」調合的兵法,在戰國時代,各國對立、猜忌、抗爭、興亡的實戰中,是極力的被推展運用。

  魏公子當然也將這種剛柔並濟的兵法,在其選才、識才、用才中,廣度善用。

《孫子》共有十三篇,首篇<始計>為謀略的跟本。

篇中論戰力的基本要素有五:道(理想、信念)、天(時機)、地(地利)、將(統帥)、法(紀律)。

而身為統帥,須具備智謀、信義、仁愛、勇敢、威嚴等武德。

司馬遷筆下的魏公子,雖大篇幅的描述他的「仁而下士」、「不恥下交」、「知人善用」的仁賢之德外,對其兵法只略點一筆。

但細細讀來,在整篇的傳記中,卻節節段段的透露出魏公子不僅將兵法熟滲運用於各戰役中,也融會於他的待人處事和生活思維當中。

如「公子與魏王博,‧‧‧」與「如姬盜符」兩段,是魏公子使用《孫子》第十三篇<用間>,即勝利的根本在於情報的蒐集。

因為情報正確,知己知彼,當然百戰不殆(第三篇<謀攻>),所以說「能以上智用間者,必成大功」。

  再觀魏公子之急急救趙,除了救其姐外,最大的原因乃是趙滅,魏亦必亡,即所謂的唇亡齒寒之地理因素。

故魏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善用了《孫子》第十一篇<九地>中之「死地」,也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漢之大將韓信的「背水之戰」,更將此兵法運用得爐火純青。

)   《吳子》與《孫子》的基礎不同,《吳子》比《孫子》更直截了當。

在「人生練達」的深度方面,不如《孫子》。

然而在奮鬥不懈的精神上,《吳子》則朝氣蓬勃。

《吳子》有六篇:<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

<圖國>篇中之「治兵、料人,固國之道」,即論選拔人才,適才適用。

  魏公子在見侯贏、朱亥、毛公、薛公時,將以心相交,以誠相待的求才態度,運用的淋漓盡致。

而後魏公子留趙十年,秦伐魏。

魏求公子,公子以死罪怒戒門下,和虛懷訥諫於毛、薛二公的事件中,將<論將>、<應變>靈活應用、收放自如。

而司馬遷所述求賢求才的篇文中,均為魏公子<勵士>之兵法。

如以「仁而下士」、「不恥下交」、「謙而禮之」、「不以其富貴驕士」等等態度、修為,激勵士氣,於是才有「士爭往歸之」、「公子傾平原君客」的局勢,且使侯贏、朱亥等人,均願為其死。

而士氣的高衰,在戰場上更是決定勝負的要素。

  總觀魏公子的「仁而下士」、「不恥下交」、「知人善用」、「泣晉鄙」的仁愛、賢能、修養,實讓司馬遷萬分仰慕、愛戴,以鍾情的態度,運用重筆寫侯生,輕筆寫公子,或詳筆敘述公子之為下士求賢,省筆寫戰事等等,特意彰顯公子的「仁」,輕略魏公子的人格缺失,而藝術化、完美化、理想化的撰寫《魏公子列傳》。

若說平常之待人接物以「仁」為中心思想、行為導向,除了生性殘暴者外,大部分士儒,在無利害關係下,皆能做到。

而在兩國交戰、國家存亡、人民生死之際,統帥者還能佈以「仁」者,實少,而魏無忌為其一。

請見「公子遂將晉鄙。

勒兵,下令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

』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

」此短短幾句,卻豐富的描述出魏公子果斷的將帥之風和<始計>、<勵士>、<治兵>的原則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愛之心。

此為無人獻計,魏公子獨立思考後的兵令。

他讓士兵無後顧之憂,香火得以傳繼。

士兵當然心存感激、心悅誠服而全力以赴。

士氣高昂,故能以少、以精擊破秦軍,救邯鄲而存趙,亦解除魏之危厄。

此是整篇篇文中最吸引我、最令人感動之處。

  魏公子將國家之大愛和家之小愛,不衝突、不矛盾的互依互存,充分的表現出他智、仁、勇,允文允武的大將風範。

魏公子選兵的原則,讓我想起湯母‧漢克主演的美國電影<搶救雷恩大兵>。

雷恩家父、兄長,均為國捐軀,而雷恩又被徵調戰場,家中只剩老母一人。

軍方得知雷恩家只剩他一子,於是不惜派將突破重重火網,潛至戰爭前線,將雷恩帶回他母親身邊,盡孝、重享天倫之樂。

電影的寓意與魏公子統兵的思考模式相同,也可視為魏公子仁心擴大、延續的表現。

所以將帥於統兵、治兵之術,並非只有剛猛,即如《吳子》<論將>篇所說:「夫總文武者。

軍之將也。

兼剛柔者,兵之事也。

」   縱觀《孫子兵法》、《吳子兵法》、《魏公子兵法》,這些遠在二千四五百年的兵書,在今社會制度、武器、戰爭形態、戰爭規模都大不相同的現代,依然歷久彌新。

而且由「民族獨立戰」、「選舉戰」到「商場經營謀略」,依然被廣泛應用,其理由為所寫並不只限於戰爭的技巧。

雖然所談的是「武」,但在基本上是以「人」為中心,所探究的是「思想」;是「人性」的分析。

而戰國時代的各國之間爭戰紛擾,游說之士的辯思說詞,常使各國互相不信任,以利己為首,也使各國君王猜忌心、懷疑心特強。

所以魏公子的仁、賢、德,和剛柔並濟的精妙兵法,終究也抵不過秦王「心戰攻略法」的「離間計」,而使魏公子絕望的「長夜飲」、「近婦女」,四年後竟病酒而卒。

  有人說:人生即戰鬥。

在茫茫的人海中,瞬息萬變的人生戰場,必須「先為不可勝」的充實自己,有備無患;然後「待敵之可勝」的把握機會,全力以赴。

而無論戰爭或人生,其成敗終在「人事而已」。

因不論武器如何發達,戰爭形態如何演變,人的本質卻是永遠不變。

所以由《魏公子列傳》中所透露的兵法;和《孫吳兵法》所探討的、啟示的也在於人的「本質」和人的「思想」。

故兵法中贏了人心;即贏了戰爭,亦即所謂的「帶兵待心」「待人以心」吧!        Spring/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關鍵字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累積|今日loading...... m899518's新文章金雀花河邊春夢13姬牽牛河邊春夢12最後一句話藍蝴蝶橘色野薑花河邊春夢11 m899518'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