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子宮收縮的原因 - A+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時候子宮體積沒有縮小是因為有長子宮肌瘤。

這些都需要再到醫院檢查,如果是真的子宮收縮不良,最主要的危險就是會造成產後大出血,這是真正需要 ... 產後子宮收縮 跳轉到:導航, 搜索 A+醫學百科>>產後子宮收縮 產後子宮收縮:子宮體積縮小、惡露減少至消失是子宮恢復的指標,多數產婦的子宮收縮正常;但如果在小腹部摸得到一團東西,就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了。

有時候子宮體積沒有縮小是因為有長子宮肌瘤。

這些都需要再到醫院檢查,如果是真的子宮收縮不良,最主要的危險就是會造成產後大出血,這是真正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

目錄 1產後子宮收縮的原因 2產後子宮收縮的診斷 3產後子宮收縮的鑒別診斷 4產後子宮收縮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5參看 產後子宮收縮的原因 懷孕時子宮變大,產後子宮體積縮小、惡露減少至消失是子宮恢復的指標 產後子宮收縮的診斷 前面提過,子宮體積縮小、惡露減少至消失是子宮恢復的指標,因而常有人將下腹部突出歸為子宮收縮不良。

事實上不然,產婦小腹無法消除,常常是因為懷孕時將小腹的皮膚撐到鬆弛,以至於無法縮小,其實多數產婦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但如果在小腹部仍然摸得到一團東西,就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了。

不過事實上還要看看惡露減少的情況,有時候子宮體積沒有縮小是因為有長子宮肌瘤。

這些都需要再到醫院檢查,如果是真的子宮收縮不良,最主要的危險就是會造成產後大出血,這是真正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

產後子宮收縮的鑒別診斷 1、子宮收縮乏力,子宮收縮乏力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在臨產一開始即表現出子宮收縮強度不夠為原發性;而在產程進展到某一階段出現子宮收縮乏力則為繼發性。

臨床表現:臨產後正常情況下,子宮收縮一般間隔2~5分鐘,持續時間達40~50秒,子宮體較硬。

而收縮乏力者間隔時間延長至6~7分鐘或更長,持續時間縮短,不超過30秒,且收縮力減弱,觸摸宮體硬度不夠。

2、子宮收縮過強可分為協調性與不協調性兩種。

協調性:如無頭盆不稱,可加速產程進展於3小時內結束,造成急產。

常發生軟產道損傷、產後出血、新生兒窒息等。

不協調性:因產婦過度緊張或陰道檢查過多,手法過重,或應用宮縮劑不當而導致子宮肌局部痙攣性收縮(也有普遍性強直性收縮)而在子宮上下段交界處或圍繞胎體狹窄處(如頸部)出現狹窄環。

此環宮縮時不上升,宮口不開大,胎頭不下降出現梗阻。

宮縮乏力:(一)腹部檢查:子宮收縮時指壓仍感覺強度弱、肌肉軟。

(二)肛診或陰道檢查:在一定時限內宮頸口不擴張或先露不下降。

宮縮過強:進行常規婦產科檢查。

陰道檢查可觸及較硬而元彈件的狹窄環。

前面提過,子宮體積縮小、惡露減少至消失是子宮恢復的指標,因而常有人將下腹部突出歸為子宮收縮不良。

事實上不然,產婦小腹無法消除,常常是因為懷孕時將小腹的皮膚撐到鬆弛,以至於無法縮小,其實多數產婦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但如果在小腹部仍然摸得到一團東西,就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了。

不過事實上還要看看惡露減少的情況,有時候子宮體積沒有縮小是因為有長子宮肌瘤。

這些都需要再到醫院檢查,如果是真的子宮收縮不良,最主要的危險就是會造成產後大出血,這是真正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

產後子宮收縮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在產後初期按摩子宮底,讓子宮肌肉受刺激收縮,是最自然的方式。

還有,讓寶寶吸吮母乳也會刺激子宮收縮。

但是沒有哺喂母乳的產婦怎麼辦呢?依照子宮收縮的生理原理,刺激乳頭都會讓人體產生子宮收縮素,所以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都會產生相同的效果,這就是用物理的方式來促進子宮收縮的方法。

參看 產力異常性難產 子宮收縮乏力 臀先露 女性生殖部位症状 出自A+醫學百科「產後子宮收縮」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4%BA%A7%E5%90%8E%E5%AD%90%E5%AE%AB%E6%94%B6%E7%BC%A9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產後子宮收縮」的留言: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1個分類:女性生殖部位症状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此頁由A+醫學百科用戶行医於2012年1月22日(星期日)15:30的最後更改。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

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

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

A+醫學百科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站的全部文本內容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隱私政策 關於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