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腫瘤易引起淋巴結腫大 -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淋巴結摸起來像一球一球的,在頸部、腋下、或是鼠蹊部最容易摸到。

... 淋巴結腫大雖然多半是正常的發炎反應,但若是觀察發現成為不痛的腫塊,一定要 ... 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淋巴結腫大若出現這三種症狀 最好儘速就醫檢查 2018-05-01 返回上一層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隨手一摸,竟在脖子、腋下或鼠蹊部摸到小腫塊。

這些腫塊要不要緊?什麼時候更要特別注意?《全民健康基金會》發行之【好健康】雜誌文章指出,人體循環系統,除了一般人熟知的血管,還有淋巴管系統。

面對細菌、病毒的入侵,從骨髓中製造的淋巴球,扮演著「抵禦外侮」的角色,能夠發揮消滅、防禦病菌的作用。

淋巴管系統中有「淋巴結」,就像是淋巴球的「休息站」,讓淋巴球能夠聚集在一起。

淋巴結摸起來像一球一球的,在頸部、腋下、或是鼠蹊部最容易摸到。

  感染、腫瘤易引起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腫大通常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當發生感染,淋巴球與細菌、病毒「開戰」,遇到毒素釋放、或是細菌量太高,引發更多淋巴球聚集,就會導致淋巴結的紅、腫、熱、痛,這屬於免疫系統運作的正常反應,此時不必太過擔憂。

一般人會發現,當自己感冒、口腔潰瘍、拔牙、牙痛時,或是熬夜、口腔破皮時就會出現淋巴結腫大;往往感冒痊癒,淋巴結腫大的現象也就跟著好轉。

反而是如愛滋感染者等因為後天免疫不全,免疫系統「不設防」,對外來者沒有反應,放任細菌、病毒入侵,這時就會導致生病。

  但另一個引起淋巴結腫大的因素則可能是腫瘤,也就是表皮、呼吸道黏膜等部位的癌細胞,循著淋巴管道,跑到淋巴結,導致淋巴結腫大。

這時雖然可以摸到硬塊,但是較不會引起紅腫熱痛,因此這種不會痛的淋巴結腫大,反而要格外當心。

  而且隨著癌細胞生長,一開始癌症僅在原發部位,但當癌細胞延著淋巴管擴散後,就可能蔓延到區域、甚至是轉移到遠端的淋巴結,也意味著癌症病情愈來愈惡化。

  正常免疫反應下的淋巴結腫大,遇到非特異性的細菌,例如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外來的「敵軍」,一般說來不需特別的治療,只要自我的免疫力不要太差,通常休息一陣子就好,約一到兩周腫大的現象也會緩解。

但如果是遇到特異性的細菌,例如台灣常見的結核菌,因為結核菌十分頑強,除了常見的肺結核,結核菌也會感染到人體其他部位,因此結核菌引起的淋巴結腫大,就需要服藥六個月治療。

  不痛淋巴結格外小心 特別是壓起來不痛的淋巴結腫大,更不能輕忽。

臨床上曾遇過因為腫塊不疼痛,讓患者降低戒心,有患者腫到直徑6~8公分,看起來「一個頭兩個大」,才慌忙來就醫,診斷發現是鼻咽癌。

  還有患者則是因為長出腫塊後,本來自己不以為意,直到被旁人提醒下巴看起來不大對稱,才警覺到不對勁。

有些患者因為太晚來就醫,已是癌症的第四期。

  淋巴結腫大的檢查,以頸部為例,先以肉眼觀察是否有不正常的地方,另外也可以作頸部的超音波檢查。

若懷疑是惡性的淋巴結腫大,可從原發部位作切片診斷。

如果找不到原發部位,則可以從頸部腫塊作「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以針頭刺入腫塊,疼痛度跟抽血差不多。

但如果檢查後還是沒有看到惡性細胞,再考慮打麻藥後,作頸部切開,取出一小塊組織作最後診斷。

  通常於上頸部的側面,出現兩公分長的不痛腫塊,大約有八成的機會是來自耳鼻喉領域的轉移癌症;若是中頸部的側面有不痛的大硬塊,則可能是喉癌、下咽癌、鼻咽癌等的頸部轉移。

還有於下頸部的腫塊,則可能是肺部、胃腸、泌尿系統、或婦科方面的腫瘤轉移等。

  另外,一樣是頸部腫塊,若出現於兒童身上,因為兒童發生表皮癌症的機率較低,因此可能是淋巴瘤,也就是頸部的淋巴球本身惡化;但如果是發生於成人身上,則表皮癌的機率較高。

  淋巴結腫大雖然多半是正常的發炎反應,但若是觀察發現成為不痛的腫塊,一定要特別提高警覺。

  淋巴結自我檢視的要點: 淋巴結遍佈全身,比較容易於頸部、腋下、鼠蹊部摸到。

從外觀上可以從淋巴結的大小、形狀、疼痛感等來觀察,出現以下情形要特別當心:當直徑大於兩公分,呈現球體壯、並且變硬,不會疼痛,最好就醫檢查。

你或許會有興趣… 燒、腫、癢、汗、咳、瘦 出現這6警訊小心淋巴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