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荨麻疹的英文“urticaria”源自拉丁文,urtica原意为“荨麻”。

... 引起,常见原因之一是身体对某些外来物质或刺激产生过敏反应,例如昆虫叮咬,或因冷、热、因风、日光等 ... 荨麻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维基百科中的医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详见医学声明。

如需医疗服务或可靠意见,请咨询专业人士。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10月2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荨麻疹"—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可靠的医学来源,或过于依赖第一手来源。

请协助补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麻疹或德国麻疹。

荨麻疹同义词Urticaria手臂上的荨麻疹症状发红、肿、痒[1]病程数日[1]肇因感染、过敏反应[2]风险因子干草热、哮喘[3]诊断方法根据症状、贴布试验[2]治疗抗组织胺药、皮质类固醇、白三烯素剂(英语:leukotrieneinhibitors)[2]盛行率~20%[2]分类和外部资源医学专科皮肤病学ICD-11EB05ICD-10L50ICD-9-CM708.8、708.9、708DiseasesDB13606MedlinePlus000845eMedicine762917PatientUK(英语:PatientUK)urticaria-pro荨麻疹[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荨麻疹(hives、urticaria)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俗称风团或风疹块[4],有的地区叫鬼风疙瘩,中医称瘾疹[5],客语称冷瘼,是一种皮肤过敏。

症状是局部皮肤忽然成块地红肿,发痒或刺痒[1]。

病灶时常会在身上其他区域轮流出现。

一般来说,荨麻疹会持续数日,且不会留下任何疤痕。

只有小于百分之五的案例会持续六周以上,荨麻疹的症状常会复发[2]。

荨麻疹常在患者罹患感染症时,或是对于药物、蚊虫叮咬(英语:insectbite),或食物过敏后出现。

心理压力、失温、或震动都有可能诱发[1]。

半数以上的荨麻疹病因都不明[2]。

过敏性鼻炎或气喘的病史,是重要危险因子[3]。

皮肤外观是主要的诊断依据。

贴布试验有时候对诊断过敏会有所帮助[2]。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最重要的方式。

主要的方式为使用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抗组织胺药。

较为严重的案例可能会使用皮质类固醇或白三烯素剂(英语:leukotrieneinhibitors)。

环境气温保持凉爽,也会有所帮助。

对于持续六周以上的症状,像是环孢灵等的免疫剂也许会有所帮助[2]。

约有五分之一的人都曾罹患过荨麻疹[2]。

对于短期的症状,性别并未造成差异,大多发生在小孩身上;但症状持续较久的案例,则大多为女性,发生在中年人身上[6]。

荨麻疹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典籍—“内经”一书中即有相关的记载[7],因症状来的快去得快疾如风故又俗称风疹块,后世用发作的感觉类比接触荨麻而得名[8]。

西方在希波克拉底时代也已有记载[6]。

荨麻疹的英文“urticaria”源自拉丁文,urtica原意为“荨麻”[9]。

目录 1成因 2症状 3治疗 4参考文献 5参见 6外部链接 成因[编辑] 荨麻疹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原因之一是身体对某些外来物质或刺激产生过敏反应,例如昆虫叮咬,或因冷、热、因风、日光等的物理性刺激,花粉、荨麻等植物性刺激,进食鱼、虾、蟹等敏感性食物,注射血清、青霉素等药物,病灶感染或肠寄生虫感染产生的毒性物质刺激,甚至灰尘、毛发及皮屑或霉菌等刺激等。

也有因营养不良或脑力消耗过度,影响身体对某些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的吸收与代谢,从而导致抵抗力降低有关。

治疗急性荨麻疹,现代医学会使用用抗组织胺或是类固醇。

中医“治疗”就是利用疏风清热的方法消退风疹块。

如:消风散。

有些荨麻疹的发生与过敏原是没有关系的,如在运动、流汗、高温的环境、情绪紧张、洗热水澡时出现的荨麻疹,这些称为胆素型荨麻疹(CholinergicUrticaria),或合并有焦虑症的人身上出现,成因与控制身体血压与心跳等功能的神经系统释放出来的某些化学物质有关。

也有可能是自律神经失调引起。

症状[编辑] 开始时全身各处皮肤出现红色斑点,多集中在面部,腿部与手臂。

然后红点形成凸起的疹块,面积逐渐加大,或者连成一片,一般都伴有剧烈的痒感。

若用指甲抓挠会在指甲经过的地方形成条状突起红斑,与周围疹块相连。

瘙痒一般持续一个小时左右,一般数个小时后红肿才基本消退,有些甚至长达24小时,然后会自行消退。

此后会在身体的另一部位或面部上再次出现类似的风团。

中医称之为风疹块或瘾疹,来得快去得快的,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皮肤肿胀是因为血管突然扩张,组织液渗透加上发炎所造成的,所以又称为“神经血管性水肿”,常见于嘴唇、眼皮和手脚掌。

治疗[编辑] 此章节的准确性有争议。

挂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对话页说明原因。

主要用口服或外用抗组织胺药减轻过敏反应。

口服盐酸西替利嗪 有穴位注射疗法 辅助治疗可以用盐水清洗出疹部位 荨麻疹初起皮肤局部发生瘙痒,抓后皮肤潮红,迅即发生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鲜红或白色风团,剧烈瘙痒,此起彼伏,一日之内可发作数次。

一般皮疹泛发全身,粘膜部位亦可受累,发生于胃肠道可伴有腹痛、腹泻,发生于喉头粘膜,则可引起喉头水肿产生呼吸困难,胸闷憋气,严重者可窒息死亡,这种情况可临时用一下激素类药物急救(但切忌用多,用多只会适得其反并给内分泌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损害)。

反复发作者,可迁延数月或数年。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

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损害肝脏和肾脏而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

参考文献[编辑] ^1.01.11.21.3Hives.[10August20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2.02.12.22.32.42.52.62.72.8Jafilan,Lena;James,Charis.UrticariaandAllergy-MediatedConditions.PrimaryCare.2015-12,42(4):473–483[2021-07-22].ISSN 1558-299X.PMID 26612369.doi:10.1016/j.pop.2015.08.0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6).  ^3.03.1Zuberbier,Torsten;Grattan,Clive;Maurer,Marcus.UrticariaandAngioedema.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2010-04-30:38[2017-05-19].ISBN 978-3-540-79048-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1)(英语).  ^蕁麻疹多為過敏源引起.[2014-03-08].(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2).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2012 ^6.06.1Griffiths,Christopher;Barker,Jonathan;Bleiker,TanyaO.;Chalmers,Robert;Creamer,Daniel.Rook'sTextbookofDermatology.JohnWiley&Sons.2016-02-29[2017-05-19].ISBN 978-1-118-44117-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9)(英语).  ^长庚医讯第二十六卷第十一期 ^《本草纲目.卷十七下》“荨麻生汗宁府山野中…触人如蜂虿螫。

“ ^ADictionaryofEntomology.CABI.2011:1430[2017-05-19].ISBN 978-1-84593-54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1)(英语).  参见[编辑] 过敏性鼻炎 皮肤划痕症 外部链接[编辑] MedlinePlusMedicalEncyclopedia:Hiv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过敏呼吸系统 过敏性鼻炎(干草热) 哮喘(气喘) 过敏性肺炎(英语:Hypersensitivitypneumonitis) 嗜伊红性肺炎(英语:Eosinophilicpneumonia) 查格-施特劳斯氏综合征 过敏性支气管肺部麹菌症(英语: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 农夫肺症(英语:Farmer'slung) 实验动物过敏(英语:Laboratoryanimalallergy) 表皮系统 血管性水肿 荨麻疹 异位性皮肤炎 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血管炎(英语:Cutaneoussmall-vesselvasculitis) 血液及免疫系统 血清病 循环系统 过敏性休克 消化系统 乳糜泻 嗜伊红性肠胃炎(英语: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 嗜伊红性食道炎(英语:Eosinophilicesophagitis) 食物过敏 蛋过敏(英语:Eggallergy) 牛奶过敏 神经系统 嗜伊红性脑膜炎 泌尿系统 急性间质性肾炎 其它状况 药物过敏 过敏性结膜炎 乳胶过敏(英语:Latexallergy) 查论编超敏反应(过敏)及自体免疫性疾病(279.5–6)I型/过敏/特异性(IgE)外源性 异位性皮肤炎 荨麻疹 过敏性鼻炎(干草热) 哮喘(气喘) 过敏性休克 食物过敏 常见过敏原包括:牛奶 蛋(英语:Eggallergy) 花生 树坚果 海鲜 大豆(英语:Soyallergy) 小麦(英语:Wheatallergy) 青霉素过敏 自免性 嗜伊红性食道炎(英语:Eosinophilicesophagitis) II型/ADCC作用 IgM IgG外源性 新生儿溶血症 自免性细胞毒性 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英语:Autoimmunehemolyticanemi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疱性类天疱疮(英语:Bullouspemphigoid) 寻常性天疱疮(英语:Pemphigusvulgaris) 风湿热 古巴斯捷氏症候群 格林-巴利综合征 "V型"/受体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重症肌无力 恶性贫血 III型(英语:TypeIIIhypersensitivity)免疫复合体(英语:Immunecomplex)外源性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血管炎(英语:Cutaneoussmall-vesselvasculitis) 反应性关节炎 农夫肺症(英语:Farmer'slung)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血清病 阿瑟氏反应(英语:Arthusreaction) 自免性 全身性红斑狼疮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英语:Subacutebacterialendocarditis) 类风湿性关节炎 IV型/细胞介导免疫(T细胞)外源性 过敏性接触性皮肤炎(英语:Allergiccontactdermatitis) 结核菌素试验 自免性 1型糖尿病 桥本氏甲状腺炎 多发性硬化症 乳糜泻 巨细胞动脉炎 性高潮后病情症候群 反应性关节炎 移植物对抗宿主疾病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未知/多种原因外源性 过敏性肺炎(英语:Hypersensitivitypneumonitis) 过敏性支气管肺部麹菌症(英语: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 移植排斥 乳胶过敏(英语:Latexallergy)(I+IV) 自免性 干燥症 自体免疫肝炎(英语:Autoimmunehepatitis) 自体免疫多腺体症候群(Autoimmunepolyendocrinesyndrome,APS)(英语:Autoimmunepolyendocrinesyndrome) APS1(英语:Autoimmunepolyendocrinesyndrometype1) APS2(英语:Autoimmunepolyendocrinesyndrometype2) 自体免疫肾上腺炎 全身性自体免疫疾病 规范控制 GND:4075291-4 LCCN:sh85141474 LNB:000280724 NDL:00574800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荨麻疹&oldid=70090124” 分类:第一型超敏反应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隐藏分类:CS1英语来源(en)包含医学声明的条目自2015年10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需要更多医学可靠来源的条目所有还需要参考资料的条目所有需要可靠的医学来源证明的章节Infoboxmedicalcondition准确性有争议的作品使用小型讯息框的页面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NB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新加坡简体 已展开 已折叠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查看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Acèh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Българскиবাংলা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doItaliano日本語Қазақша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ëtzebuergeschLietuviųLatviešuമലയാളംNederlandsNorskbokmålଓଡ଼ିଆ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سنڌي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undaSvenska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吴语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