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線上數化功能 -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另外,可以選擇輸出成KML檔案,在Google Earth中3D瀏覽或是匯入GIS軟體當中使用。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將數化成果匯出成KML. 圖3 選擇KML圖示 ...  技術新知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線上數化功能 撰文/廖泫銘圖/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本文主要介紹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簡稱GIS專題中心)所開發的「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html,其中的一項「線上數化」功能。

這裡所謂的數化是指圖形資料向量化(Vectorization),也就是根據歷史地圖掃瞄影像上的點、線、面符號(圖徵)資訊,建立成GIS資料格式,並可以另存成檔案(KML格式),以利後續研究上分析應用。

圖1「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的「線上數化」功能 使用方式進入系統後,首先選擇[圖層]->[一般],選擇感興趣的圖層,點選該圖後,便可見到右邊地圖視窗已將該圖層資料匯入地圖之中;接著,切換到[圖層]->[線上數化],數位類型可以分成點、線、面三種形式,按一下您想數化種類的按鈕圖示後,即可以在地圖上數化。

首先是針對數化的符號命名,完成後,單擊滑鼠左鍵新增節點,連續按兩次滑鼠左鍵就會停止畫線或多邊形;要編輯線或多邊形則直接在節點上面移動或拖曳節點;在節點上單點擊就可以刪除它。

數化點符號時會標註其經緯度座標、數化線符號時標註其線段長度、數化面符號時標註其面積;使用者可以同時數化多個不同的點、線、面符號。

圖2同時數化多個不同的點、線、面符號完成數化後,可以切換不同圖層,進行變遷分析。

另外,可以選擇輸出成KML檔案,在GoogleEarth中3D瀏覽或是匯入GIS軟體當中使用。

圖3選擇KML圖示將數化成果匯出成KML檔案圖4在GoogleEarth軟體中檢視數化成果圖5在QGIS軟體中檢視數化成果現瞭解線上數化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後,以下利用兩個使用案例來進一步該功能說明應用情境。

案例一:舊城牆與都市發展臺灣有很多城市在清朝末期都修築城牆,作為安全防禦之用,城牆內是主要官舍所在,透過城門與外界連通。

隨著日本統治臺灣,引進西方城市發展概念,施行都市計畫,逐漸將原本的城牆拆除,讓城內、城外更緊密的往來聯繫,擴大城市的發展範圍,而原本的城牆也都變成該城市的主要道路。

以下就舉臺北城牆的變遷為例:a.在[圖層]->[一般]點選[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圖層,嘗試使用透明度功能,比對百年以來地景變遷。

b.比對圖例與地圖圖面資訊,分析日治初期臺北都市與土地利用面貌。

c.利用[圖層]->[線上數化]工具,將臺北舊城牆範圍描繪出來d.切換不同圖層,研究一下城牆何時拆除?以及不同時期,都市道路轉變,可以進一步查詢基百科驗證。

(臺北城牆在1904年被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拆除絕大部分,僅留下四座城門)e.利用系統右上角選單切換到現在的衛星影像,看看舊臺北城內外現在的地景差異,是否發現臺北城牆的方位很特殊,整座城廓乃向東旋十三度。

f.利用系統右上角選單切換到現在的地圖,可以比對出原舊城牆的範圍,即現今的中山南路、愛國西路、中華路一段以及忠孝西路。

g.利用系統右上角選單切換到3D立體地球展示模式(需先安裝GoogleEarthPlugin),看看城牆的走向方位是否正對遠處的七星山,符合臺北城牆規劃受到風水之說影響。

案例二:舊河道變遷台灣有所謂的三大惡地景觀,分別是泥岩惡地、礫岩惡地及石灰岩惡地,其中又以西南部泥岩惡地所佔的面積最大,範圍從曾文溪以南涵蓋台南以及高雄丘陵地區地區,其中又以二仁溪上游、高雄市田寮區古亭里的「月世界」為著名。

臺灣泥岩惡地地形,因為多雨加上地質疏鬆,呈現曲流改道、牛軛湖等河川特有景觀,而當地居民也適應這樣的環境,將牛軛湖用於蓄水,灌溉、養殖等使用。



以下就舉高雄田寮的河道變遷為例:臺灣西南部a.在[圖層]->[一般]點選[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圖層。

b.利用「空間查詢」選單「行政區」定位功能,輸入高雄縣->田寮鄉->古亭村。

並適當調整比例尺,找到圖面上「大滾水」地名。

c.利用[圖層]->[線上數化]工具,以線符號方式將大滾水附近的「曲流」河道數化。

d.在[圖層]->[一般]點選[二萬五千分之一經建版地形圖(第三版)]圖層,相互比較後,就可看到日治時期以來該曲流截彎取直,被截斷的曲流河道則變成「牛軛湖」。

利用系統右上角選單切換到現在的衛星影像,可以瞭解該地屬於「泥岩惡地」地形,「牛軛湖」即是「泥岩惡地」地形的特點之一。

案例三:古道調查為了臺灣東、西部往來,清代曾經修築需多條東西向的聯絡道路,例如:淡蘭古道、八通關古道、浸水營古道,這些古道隨著現代公路發展而被人們所遺忘;所幸,古地圖保留的這些古道資訊,吾人可透過古地圖來追尋這些古道的路徑。

以下就舉從古地圖中找出臺灣南部的浸水營古道為案例:a.在[圖層]->[一般]點選[日治三十萬分之一台灣全圖(第三版)]圖層,並將圖面移到南臺灣。

利用[圖層]->[線上數化]工具,以線符號方式將「屏東.水底寮」往「臺東.大武」的道路(今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進行數化。

首先,輸入線段名稱。

b.沿著圖面上雙線道路符號,進行數化。

c.浸水營古道數化成果,另存成KML檔。

d.利用GoogleEarth開啟kml檔,可以在3DGIS環境中查看路線。

e.在GoogleEarth中顯示古道沿線的地形剖面。

f.在GoogleEarth中結合古道沿線的照片記錄。

參考資料: 洪致文(2008),《空中分列式的「統治之道」》,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台2008-10-1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2012),泥岩教育網,http://mudstone.swcb.gov.tw/。

林務局(2012),浸水營國家步道(南台灣國家步道系統)。

立即體驗:『臺灣堡圖影像檢索系統』(http://gis210.sinica.edu.tw/website/htwn/)『台灣新舊地圖比對-台灣堡圖(1898~1904)』(http://gissrv5.sinica.edu.tw/GoogleApp/JM20K1904_1.htm『台灣百年歷史地圖』(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相關網站: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分享文章... 典藏品快速搜尋... 相關專題文章... 【就是要APP】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活動訊息(ASDCNews)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APP介紹 數位典藏跨平台合作再創新-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與中國科普博覽網站互設鏡像正式開跑 數位典藏多媒體的神乎其技-專訪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廖弘源特聘研究員(下) 數位典藏多媒體的神乎其技-專訪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廖弘源特聘研究員(上) 閱讀更多 所有專題分類... 臺灣女性檔案 歷史文物 植物生態 海洋生態 技術新知 授權 數典巷子內 加值應用 看數典學英文 研究與應用 文學大賞 更多資料閱讀與查詢... 數位典藏技術發展組 中研院數位典藏資源庫 中研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引用資訊... 作者:廖泫銘提供單位: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計畫文章出處: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jsp?option_id=2621&index_info_id=736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