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薪水」2021 年上路!農民務農兼保育,代替全民良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為了維護生物多樣性,農委會林務局於今年起,給付生態薪水給符合條件、且友善管理土地的生產 ... 以水雉復育為例,至今已有71.58公頃、62戶農民受惠。
SkiptoContentSkiptoNavigation
mobilemenu
社企流|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searchbox
繁
简
En
Facebook
Moreoptions
PhotoCredit:特生中心
「生態薪水」2021年上路!農民務農兼保育,代替全民良善管理土地
環保政策新知
2020.12.30
FacebookLike
GooglePlusOne
瀏覽次數:
合作轉載
這段宅在家的日子,生活彷彿被按下暫停鍵,人類足不出戶,自然景點少了洶湧人潮。
我們不禁好奇,沒有人類的打擾,野生動植物目前過得如何?7月專題,社企流回應「SDG15陸域生命」,邀請大家一同探訪山林裡的豐富生命。
為了維護生物多樣性,農委會林務局於今年起,給付生態薪水給符合條件、且友善管理土地的生產者與在地居民,盼攜手大眾落實生態棲地的保護。
環境資訊中心/文:廖靜蕙
多年前因水稻播種方式的改變,引發水雉集體中毒事件,也帶來復育的契機。
累積多年官田水雉與菱角共生的經驗與「友善石虎生態服務給付試辦方案」後,農委會林務局推出更大範圍的生態給付辦法,未來將給付「生態薪水」給符合條件的友善生產者與在地居民,作為他們代全民良善管理土地,維護重要公益價值的報酬,2021年元旦上路實施。
「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將給付標的分為「瀕危物種生態服務給付」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兩大類別,瀕危物種指石虎、草鴞、水獺與水雉4種;後者則是針對水田、水梯田、陸上魚塭、私有保安林等,4個重要棲地型態。
生態效益化為貨幣農友生產兼代管生態系做工也有合理工資
農委會林務局長林華慶說,所謂的生態給付,是把生態效益轉化為貨幣;把農友當成代替全民管理土地的人,由政府來付薪水。
這樣的概念並非台灣首創,無論歐盟、英國和日本都有類似的案例。
20年前台灣就有零星的保育獎勵措施,例如:1998年水雉保育獎勵方案、2000年水雉度冬棲地改善補助方案、2011年貢寮水梯田生態勞務給付、2014年花蓮地區生產型友善棲地營造、2018年新南田董米田區生態薪水、都歷水梯田生態給付、友善農耕生態服務給付、石門三芝台北赤蛙、唐水蛇棲地保育、2019年季新錦眾魚塭友善水鳥計畫、友善石虎生態服務給付。
以水雉復育為例,至今已有71.58公頃、62戶農民受惠。
水稻田生態效益超過兩千億保育成本全民分攤
農友或民眾在兼顧農田生態系物種時,往往造成農產減收、土地利用方式受限等衍生的成本,導致珍稀的動植物成為負擔,而讓居民對保育卻步。
但是保育成果為全民共享,成本也應由全民共同分攤。
林華慶強調,當居民不再因野生動植物帶來的輿論關注及責任而產生負面連結時,才能以守護棲地與生物多樣性為傲,實踐人類與自然共存共榮的願景。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再度肯定,農業在生態、環境、文化、糧食安全的貢獻,若一一換算成貨幣,可達兩兆元,遠超過農業產值,「以水稻田來說,一年有28萬公頃,產值400億,可是水稻田對地下水的涵養,對生態景觀、糧食安全的影響,估計超過兩千億。
」
此次生態給付政策,預計投入兩億元預算、兩千公頃受惠。
貢寮水梯田經驗:生態給付當後盾活絡農村好光景
「插秧時,不小心踢到柴棺龜;收割時踩著滿地的紅皮書植物穀精;田埂上開滿了花草,有野蜂來採蜜、農民採野菜;田地上面還盛開著瀕臨滅絕的蘭花。
」這是真的!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資深經理方韻如描述著,位於新北市、無法使用機具、加倍勞力的貢寮水梯田,關鍵就是生態給付政策帶來的催化作用。
經過10年與農民搏感情,當地有15處散落當地的水梯田改變農耕方式,並串聯森林與溪流的地景,使得食蟹獴會從森林走到田裡吃田螺,大冠鷲夏天下來田區洗澡;已知有600多種生物與此共生。
方韻如解釋,水梯田是串連森林到溪流的緩衝地帶、會咁水,對水源涵養和調節有莫大的作用,條件是須終年湛水。
對農民代表著需投入一整年的時間管理水源,而且得在泥濘的田裡收割,使得重機械無法進入操作。
也就是為了負起維護生物多樣性的責任,必須花更多的勞力與時間。
有了生態給付制度的支持,不但使得這些付出得到合理的回饋,也意外地在農民插秧和收割勞力密集之際,重新活絡換工的傳統、召喚傳統挲草施肥的技術,並思考水梯田輕機械的運用;山邊的水梯田變成既可生產,又有生物隊員的棲地。
「生態系給付制度讓原本高成本、低收成的農業逆勢成長,並對農民釋放了一個清楚的訊息,就是有人雇用我來照顧生物多樣性。
」方韻如說。
方韻如指出,尤其與其他友善/有機農耕補助加疊的制度設計,也鼓勵農民扮演更多元專業的角色,農地慢慢演變成地方上的小型自然中心。
不僅如此,生態給付也促成一些不只在乎自己吃的健康,也希望照顧環境的消費者,得以參與保育行動,投入專長協助產品及保育行銷。
其次,也鼓勵二代農、外地來的新農,以及學徒農民的加入,一起學習兼顧生態的農法。
另外,在地方網絡上,無論長期照顧、生態旅遊的發展、文化的傳承,都有正面效益。
農田、水池、雞舍不使用化學資材入侵繁殖立即通報都有獎勵
林務局說明,友善農地生態服務給付標的為石虎、草鴞及水雉,單一土地面積需達0.1公頃以上,水雉田區滿足度冬期於作物收成後維持蓄水狀態且不灑播含農藥稻穀條件者,每公頃核發8千元獎勵金。
若能進一步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獸鋏,並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條件,這些有石虎、草鴞、水雉活動、棲息的田區,每公頃可核發最高兩萬元的獎勵金;其中願意配合架設自動相機監測且拍攝到石虎出沒者,每個案區域再核發一萬元獎勵金,每年限領一次。
「自主通報給付」則包括「入侵通報」及「繁殖通報」兩大類。
地主於私人水塘或家禽場域發現疑似水獺危害水塘或石虎入侵,在不危及動物生存的條件下,立即通報縣市政府勘查確認,可獲得3千元獎勵金。
繁殖通報以水雉為對象,農友主動通報農地範圍內發現水雉繁殖巢位,每巢成功孵化幼鳥1至3隻核發獎勵金兩千元,4隻以上核發獎勵金3千元。
「巡護監測給付」提供在地社區或團體成立的巡守隊,巡護石虎、草鴞、水獺及水雉棲地,並協助通報及拆除違法獵具、配合辦理相關保育宣導工作,每年每隊核發6萬元獎勵金;若巡守範圍內以自動相機拍到石虎、水獺影像,每次發給最高5萬元獎勵金,每年以兩次為限。
水田魚塭湛水、私有保安林維持林相也有生態服務給付
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對象為水梯田、水田、陸上魚塭及國有林事業區外私有保安林地,單一土地面積皆需達0.1公頃以上,依不同棲地樣態及保育標的分別訂出維護管理規範及給付基準。
棲地維護部分,「水梯田」若能維持終年蓄(湛)水狀態,且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獸鋏、毒餌、非友善的防治網,並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條件,每公頃土地最高可核發3萬元。
「水田」維護條件亦同,差別在於休耕期間維持蓄(湛)水狀態,不須全年;符合者每公頃土地最高可核發兩萬元;
「陸上魚塭」收穫後,於10月至翌年3月期間,至少維持連續一個月可供水鳥利用覓食之適當水位,且滿足周圍塭堤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獸鋏、毒餌、非友善的防治網等條件,每公頃土地最高可核發一萬元;
「國有林事業區外私有保安林」能維持保安林林相完整,或配合政策改正造林,同樣不使用毒鼠藥、獸鋏、毒餌、非友善的防治網,並定期清除垃圾、廢棄物者,每公頃土地最高可核發兩萬元。
政策鼓勵棲地營造、生態觀察保護農地上的瀕危動植物
農友落實草生田埂、生態溝、田埂加寬、補植適地原生種複層林等棲地改善的「生產地景保全」,或進行棲地動植物生態觀察紀錄的「自然資源活用」最高各可加發一萬元營造獎勵金。
棲地成效部分,農友配合棲地營造執行生態觀察紀錄,經專業鑑識於農地上發現3種國家易危等級以上之瀕危植物,或是3種以上保育類野生動物,每案最高加發一萬元成效獎勵金,同時滿足動、植物保育成效者,可累加申請至高兩萬元。
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是保育也是務農「生態薪水」給付2021年上路農地常見4物種受益
延伸閱讀
>> 把外來種變成美味佳餚!日籍廚師用特色料理守護生態
>> 這款app成保護大象的功臣!肯亞研究中心:盜獵行為幾乎消失
>> 大豆接班人?未來作物「樹豆」耐旱又營養,台大開發農產品為部落點亮新商機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社會企業如何加速轉型,掌握新成長動能?現在加入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即可參與贊助者限定線上座談,邀請您一同了解後疫情時代的社會企業最新趨勢>>> 瞭解更多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動物保育友善農業農委會生態保育瀕危物種給付
前往完整專欄
SDG15陸域生命/當人類都待在家,野外生命過得好嗎?
這段宅在家的日子,生活彷彿被按下暫停鍵,人類足不出戶,自然景點少了洶湧人潮。
我們不禁好奇,沒有人類的打擾,野生動植物目前過得如何?7月專題,社企流回應「SDG15陸域生命」,邀請大家一同探訪山林裡的豐富生命。
環保好點子,創新綠經濟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是一個為環境大小事發聲的獨立媒體,不隸屬任何黨派、企業或個人。
我們相信提供真實而全面的資訊、創新且富建設性的行動方案,人們必能運用天賦的理性,展現其具體作為。
我們用文字、聲音、影像…等各種媒材和媒介,為環境發聲,只為喚起更多關懷,凝聚更多力量,共同為我們下一代留住這片美麗的風景,與安身立命的家園。
網址:http://e-info.org.tw
你可能也喜歡
愛上猛禽的15歲男孩——擔任學會調查志工,讓全村一同保護候鳥
打開手機,加入保育動物行列——4項你我可參與的公民科技
保護印尼最後80隻伊河海豚——這項創新計畫助海豚遠離危險、更為居民提高4成漁獲量
當企鵝在馬路上漫步、山羌在阿里山自在穿梭——認識SDG15陸域生命,讓地球生生不息
這款app成保護大象的功臣!肯亞研究中心:盜獵行為幾乎消失
從阻違法盜採砂石,到發起全國藻礁公投——他長年守護環境,力邀公民齊心關懷鄉土
從濫墾濫伐到守護土地——柬埔寨友善契作「大䴉米」,號召上千名農友讓稻田變回森林
當一個「有種」的山國人民——瑞士基金會蒐羅上千個原生植物種子,保存千年不變的原味風貌
PhotoCredit:吳欣穎
還原記憶中的美麗海洋——為珊瑚找新家,「珊瑚媽媽」立志讓海洋生態永續發展
環保教育案例
2020.12.29
合作轉載
倡議家/文:陳怡臻
「我相信,所有的生命都是建構在可永續生存的基礎上。
」現任「臺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祕書長的陳映伶說。
近年來,她為了守護海洋,同時身兼多項海洋保育工作,凡事親力親為,終於復育了珊瑚及海洋生物,朝她「讓海洋生態永續發展」的心願邁進。
原本就熱愛海洋活動的陳映伶,多年前首次挑戰潛水時,就對眼前所見的海底美景為之驚嘆,但當時教練卻對她說,「20年前的海底比現在更美。
」從那一刻起,陳映伶就立志要為海洋盡一份心力,還原教練記憶中的那個「美麗海底」。
珊瑚,是孕育海底生物的重要關鍵
身為全職媽媽的陳映伶,先是成為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志工,在博物館的專業人員身上習得了豐富的海洋生態知識,更讓她理解珊瑚之於海洋復育的重要性。
她說,「珊瑚能夠在海裡形成陸地,也就是珊瑚礁,讓魚群和海洋生物在其中棲息、活動,所以重現海洋生態之美的第一步就是培育珊瑚。
」
於是,陳映伶開始四處尋找適合復育珊瑚的地點,終於在2013年,她有機會前往新北市貢寮區一處廢棄多年的九孔池進行海洋教育,幾經考察後發現,九孔池中珊瑚密布,有各種不同的魚群優游,也有許多海底生物寄居,正好就是個完整的海地生態圈。
回憶起當時所見景象,陳映伶說,「九孔池就像一個迷你海洋,平常在海裡都不見得能夠看到這麼美、這麼完整的珊瑚生態。
」
與這樣珍貴的海底美景相遇,就像如獲至寶,陳映伶立即請海科館的專家到九孔池進行觀察,並將珊瑚搬運至海科館繼續培育,但因為該處的珊瑚實在太多,搬都搬不完,也讓她重新思考「是不是有可能找到一座九孔池,直接在池中栽培珊瑚,再將珊瑚野放回受汙染的大海的可能?」
被嘲笑的夢想,愈有被實現的價值
想清楚要這麼做後,執行力過人的陳映伶,即開始尋找可租借的九孔池,但卻常被取笑,「九孔池是用來養殖九孔的,怎麼可能培育珊瑚?」幸好有家人、志工、潛水教練、海科館的老師的鼓勵,讓她繼續堅持下去。
除了繼續尋找可租借的九孔池,同時,陳映伶也以「給我一口九孔池」的企劃申請「Keep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最後終於順利通過申請,而她也在2015年遇到一位願意出租位於貢寮龍洞灣九孔池的阿伯,甚至成立了「台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與協會成員、教練和專家一同合作,開啟了她在九孔池中復育珊瑚的人生。
然而,有了資源只是第一步,著手進行改造才是真正的開始。
為了重整九孔池,必須先清除池中的淤泥,去除預防九孔傳染病藥物的成分,才能將珊瑚苗一支一支綁上鐵網。
但一切並非從此一帆風順,就在2015年夏天,九孔池遭多次強颱襲擊,導致海底垃圾大量灌入,原本種植的珊瑚苗都被破壞。
即便頻遭天災,陳映伶與協會的夥伴依舊沒放棄,就像守護自己的孩子一般,繼續研發各種更堅固的栽培方式,終於逐漸撐過強風駭浪,種下的珊瑚苗開始慢慢在池中茁壯。
「我不會太在意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我相信只要是做對的事,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意志堅定的陳映伶這麼說。
路要繼續走下去,推珊瑚復育產業化
「我們大量掠奪海洋資源,還大量傾倒廢棄物到海中,珊瑚礁不會一夕長成,被人類汙染的海洋也不會馬上復原,又因為問題深藏在海裡,很少人會關注海面下的危機,總是視而不見。
」陳映伶說,相較他國,台灣的海洋教育起步則晚了近20年,代表台灣人對海洋還是很陌生。
陳映伶感嘆地說,珊瑚要經過幾百萬年成長,問題不只是保育那麼簡單,還關係到海洋教育的問題,復育珊瑚這件事,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她說,未來希望能擴大復育珊瑚的規模,並成立海洋教育中心,雙管齊下,推動珊瑚復育產業化。
無獨有偶,就在今年9月,位在新北市貢寮區、港型完整的和美漁港,因建港後少有使用,為了活化漁港,陳映伶的「台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終於有機會和新北市農業局合作,在漁港港灣內進行珊瑚復育,附近的和美國小也正在重整,未來將有機會成為協會活動的工作空間。
珊瑚復育路遙長,對自己為海洋所付出的努力和點滴成果,樂觀又積極的陳映伶說,「一開始也沒想到會就這樣走這麼多年,過程只知道專心把每件事好好完成」她的故事,也許正驗證了皇天不負苦心人,而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全文轉載自倡議家,原文標題:栽種「永續海洋」-珊瑚媽媽陳映伶,幫珊瑚找家
邀請你成為電力小兵,讓社企流網站發電量更高、續航力更久!
→了解更多
延伸閱讀
>>吃一個壽司,拯救整片海藻林——加州新創將破壞生態的海膽化為商機
>>從識魚、吃魚到學會煮魚:小學生化身海洋大使,讓漁村更永續
>>「洄遊」到花蓮海邊創業!她視海洋永續為一生志業,要讓友善漁業好吃、好懂又好玩
現在加入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即可免費參與「2021電力小兵感恩小聚」,一起回顧今年的社會創新大小事,並開箱社企流明年新計畫!
>>>點此了解活動詳情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永續海洋海洋復育珊瑚海洋生態
你可能也喜歡
下海無意破壞了生態?3項低污染指南,還給大海一片生機
大洋裡的故事,365天都說不完——《漫遊者號》日曆將海洋知識融入生活儀式感
4招挑魚原則,讓未來餐桌年年有魚
認識SDG14水下生命,掌握永續海洋的關鍵目標
這裡不只教潛水,還教你認識大海!台灣潛水發展度假村、恆春慢遊,要將海洋帶進大眾生活
「洄遊」到花蓮海邊創業!她視海洋永續為一生志業,要讓友善漁業好吃、好懂又好玩
科技農業的生態應用:他們發明「智慧水族箱」,用雲端監控成功復育珊瑚
好好鮮生 把現撈魚送到你家
《倡議+》一人加一點,世界好一點
世界從不缺看見問題的人,而是少了動手提出解方的人。
作為媒體,《倡議家》不只點出永續社會遇到的問題,更要攜手企業、社創夥伴、意見領袖,打造「倡議聯盟」,提出倡議,並且落地行動,共同解決問題。
承擔社會責任,不是企業的事,也非政府之責。
人人「+1」行動一點點,從《倡議家》到「倡議家們」,就能快轉台灣,讓社會變好多一點!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最後一頁»
本週熱門新知
1
全球新創生態系評比揭曉,有哪些台灣新創揚名國際?
創業
2
實行這十個好習慣不再發生食物浪費
環保
3
許一個不缺水的未來——5分鐘了解SDG6,讓人人享有乾淨、可負擔的水資源
科技
4
捐不了的破損舊衣只能丟棄?!6個取代送入垃圾場的處理方式
環保
5
全世界最小的睡眠偵測器:睡覺前套上這款僅重6g的「護身戒指」,再也不怕睡眠呼吸中止
科技
訂閱電子報文章新知
案例
評論
活動
徵才
資源好書推薦
社企檔案
支持網絡
專題
循環工作
永續素養大調查
訂閱電子報
站內搜尋
主題
關於社企流
新手必讀
專欄作者
聯絡我們
社會企業育成
NPO育成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看更多主題
回到最上方
延伸文章資訊
- 1青農年薪百萬? 可從農民學院著手 - 財訊
新世代農業工作者有別傳統農民,他們投入的是可以創業、具有高附加價值的行業。有些農夫甚至考慮參加農委會舉辦的農民學院,從基礎學習如何當一個百萬年薪的科技農夫。
- 2放棄400萬高年薪新農民計畫助他圓農夫夢
原本擔任製造業主管的巫武恭,為了圓年輕時務農的夢想,毅然放棄高達400萬元年薪,去年投入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舉辦的「新農民培育計畫」,歷經3個月課堂 ...
- 3青年農民百萬薪-青年從農之路,邁向農業未來(農委會)
來到嘉義縣水上鄉的「豐碩果園」,有位笑容燦爛的青年農民正在田裡忙著,他是沈朝富 ... 承接父母親的農場,因此決定離開吃人頭路,領固定薪水的職場,回到家鄉務農。
- 4農場見習 - 農民學院-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為加強新進農民之農業經營實務能力,辦理農場見習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建立農場見習甄選及管理查核機制,確保農場見習品質,並保障 ...
- 5「農民」找工作職缺-2021年12月|104人力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