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若一把照妖鏡的〈一條日光大道〉 @ 從台灣聽世界-Xuite :: 隨意窩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條日光大道〉這首歌曲是由三毛填詞,李泰祥作曲。

根據「典藏臺灣」網站中的李泰祥自述: ... 若問河童要往哪裡去,也許他會回說在通往禁歌之路上。

從台灣聽世界-Xuite這裡記錄了我對世界音樂(WORLDMUSIC)及台灣原創音樂的聆賞心得!有吉普賽歌謠、地下音樂、跨界、老歌、童謠、民族音樂、電影原聲帶….等,在在都表達出對土地的敬畏、生命的尊重、人性的衝突以及某些世代共同的記憶。

區分為寶島之聲、寰宇天籟、一歌一故事等類別,請您聽一聽、看一看。

2013年9月搬遷至Xuite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2205081357宛若一把照妖鏡的〈一條日光大道〉?民歌回想曲宛若一把照妖鏡的〈一條日光大道〉 疫情嚴重,不敢四處趴趴走,紛紛擾嚷的新聞更加讓人心情鬱卒,那就來聽首陽光燦爛的〈一條日光大道〉吧!隨著這首看似振奮人心的歌曲,一探那烏托邦的河童國度。

且把那些世間妖孽與病毒一起曝曬在這條日光大道上,無所遁形。

一條日光的大道我奔走大道上一條日光的大道上我奔走在日光的大道上啊....KAPAKAPA上路吧這雨季永不再來一條日光的大道我奔走大道上一條日光的大道上我奔走在日光的大道上啊....KAPAKAPA上路吧這雨季永不再來拋下未乾的被褥睡芳香的稻草床陽光為我們烤金色的餅啊.....河童你要到哪裡去現在已經天晴陽光灑遍你的全身我只要在大道上奔走啊......KAPA上路吧雨季過去了啊......上路吧 〈一條日光大道〉的由來 〈一條日光大道〉這首歌曲是由三毛填詞,李泰祥作曲。

根據「典藏臺灣」網站中的李泰祥自述:「這首作品的開始非常有趣,是先有曲才有詞的,曲子完成時覺得不好也不成立,也就閒置在一旁,有一天作家三毛來訪要求聆聽〈橄欖樹〉,一時興起還想再聽於是就彈奏〈一條日光大道〉還未有歌詞,三毛驚訝認為是一首好作品,自己也非常喜歡。

但我認為這首作品沒有風格,因為此曲較屬於流行歌的曲式,旋律裡的切分音也太膚淺,但三毛獨具慧眼也堅持搭配上當時所寫的詩作〈一條日光大道〉一句一句的將歌詞對上音樂,為了配合曲子就變更詩句的順序,我同三毛也一起將音樂與詩句做了些更動,就這樣誤打誤撞誕生了此首作品,沒想到卻深受世人喜愛。

」另外還有人說,1973年,李泰祥赴美前就起草了三毛填詞這首〈一條日光大道〉的曲調,赴美後某一天,他覺得特別寂寞,拿起吉他唱歌,他邊唱邊哭,然後〈一條日光大道〉才完整浮現。

這個說法很感人,卻缺乏佐證且矛盾不可信。

〈一條日光大道〉的詞曲早在1973年就完成了,但是該曲真正大紅大紫卻要等到十年後李泰祥與齊豫的合作。

1982年,在齊豫赴美讀碩士前,拍譜唱片發行了李泰祥與齊豫合作的專輯《祝福》,採取難度甚高的人聲與樂隊同步收音錄製,獨特的李氏編曲風格,於鋼琴與貝斯唱和的頑固低音聲線上鋪陳著兩人高亢交融的歌聲。

此專輯後於1998年由友善的狗再版發行名為《天使之詩》。

請欣賞李泰祥與齊豫合唱〈一條日光大道〉的珍稀影片。

河童要往哪裡去? 錄音室版本中,年輕齊豫的歌聲高亢清亮,氣勢直衝雲霄,感覺歌裡的河童已被誘拐到這條日光大道上,昂首闊步地前進。

可是這歌中的Kappa與河童究竟為何呢?李泰祥說:「三毛的歌詞看似淺白,卻充滿哲理〈一條日光大道〉的Kapa指的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作品《河童》裡在黑暗世界的人。

三毛早悟出Kapa的軟弱,因此她期許『Kapa上路吧!雨季過去了』」。

〈一條日光大道〉當年送審時因審委認為歌名聯想對岸「文化大革命」時代的樣板小說「金光大道」,有「與匪唱和」之嫌。

另外,當年毛澤東在對岸是「人民群眾心中的紅太陽」,「太陽」在台灣因此變得很敏感,「陽光灑遍你的全身」也顯得可疑。

1982年,李泰祥重新編曲與齊豫重新錄製此歌,一送審就被新聞局禁止發行,禁唱理由為:「KAPA為日語河童發音,崇日媚日,缺乏積極激勵人心向善意義。

」時任新聞局局長為宋楚瑜。

若問河童要往哪裡去,也許他會回說在通往禁歌之路上。

Kapa其實就是河童的日語發音,是日本神話中的傳說生物,有鳥的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體及烏龜的殼,如同多種動物的綜合體。

傳說其弱點為頭頂的碟,只要誘騙河童彎身,讓他頭頂碟子裡裝的水流盡,他就會精力盡失。

小說《河童》寫於1927年,作者芥川龍之介在同年仰藥自殺,得年35,留下《羅生門》等多部經典之作。

河童群集的奇異國度是芥川自己心嚮往之的烏托邦或桃花源,在河童國境內,所有的觀念都在嘲諷著現實社會中的人們,河童甚至了解人類更甚於了解自己。

小說中他筆下的精神病患在走了一遭河童國度返回人間後、卻受不了人世裡的現實,因為他被人們視為不折不扣的瘋子,成就了小說悲悽地的結局。

而寫完小說後不久,芥川也把自己的生命結束了。

三毛歌詞中的「河童」或可解釋為她對作者芥川的印象:一個害羞、憂鬱、但暗自懷抱熱情的理想主義者。

三毛以河童做為歌詞的主角,要他拋下未乾的被褥、睡芳香的稻草床,還有被陽光烤熟地金色的餅,提醒他雨季過去了、趕快上路、讓陽光灑遍你的全身。

有人滿懷正能量的認為三毛拿河童當主角,是要鼓勵聽眾把握時機,踏上陽光之路。

但也或許三毛是藉〈一條日光大道〉中的河童向芥川龍之介與抑鬱患者傳達同理與致敬。

〈一條日光大道〉宛若烏托邦的河童國度,映照出人類於現實動盪社會中的種種怪相與醜惡。

三毛對於芥川的同理,遠遠超乎我們凡人的想像。

1991年,不到50歲的三毛就追隨芥川龍之介的腳步,自己畫下生命的休止符。

默默行善如〈一條日光大道〉的齊豫 2019年,在湖南衛視《歌手2019》第7期節目中,61歲的齊豫重新演繹〈一條日光大道〉,編曲跟她都變了,日光因此沒有當年滾燙炙熱到好像是在催人趕路,取而代之是滿滿的寬容與溫暖,宛若河童以從容節奏散步在日光大道,如陽光撫慰了觀眾的心靈。

在現實人生旅程上,歌手齊豫無疑是樂觀又滿懷愛心的代表人物。

就在《歌手2019》第7期節目中,揭露了齊豫多年來默默行善的故事。

〈一條日光大道〉的原唱與翻唱 最早將〈一條日光大道〉這首歌灌錄成唱片的歌手是李金玲小姐,收錄1973年由歌林唱片發行的專輯《不要告別》,專輯同名曲〈不要告別〉也是大師李泰祥的作品。

李金鈴是在1971年由洪小喬主持的中視《金曲獎》節目發跡的。

1974年,與歌林唱片有長期合作關係的日本哥倫比亞唱片公司(コロムビア)派員到台灣視察,發現李金鈴與蕭孋珠是可造之才,於是把二人送到日本深造。

後來李金玲她就退出歌壇下嫁給日本百貨大亨做少奶奶囉,在歌壇的時間也才5年而已。

很巧合地李金玲演唱過很多的歌曲,都是後來經由別的歌手重新翻唱詮釋才大紅的,例如:〈不要告別〉、〈你怎麼說〉、〈就這樣約定〉與這首〈一條日光大道〉等。

至於大師李泰祥將〈不要告別〉與〈一條日光大道〉版權賣給歌林唱片後的恩怨轉折,在馬世芳個人部落格「地下鄉愁藍調:告別,不要告別──兩首歌的曲折故事」中有詳盡的敘述。

劉文正翻唱〈一條日光大道〉,收錄在1980年《秋蟬》專輯。

陳永龍翻唱〈一條日光大道〉,收錄在2010年《日光.雨中》專輯。

最後,我們一起聆賞大師李泰祥詮釋自己譜曲的〈一條日光大道〉,和聲歌手有林文俊、徐芊君及李奕青,選自2001年《自彼次遇到妳》專輯。

2011年,罹患帕金森症的音樂大師李泰祥親臨觀賞《美麗的錯誤》音樂劇,謝幕時上台與眾人一起演唱〈一條日光大道〉的感人畫面。

誠如大師自己所說的:「遺憾,是最重的,比幸福還無法忘懷,與完美總差那麼一點。

」 參考連結: 三毛筆下的那條日光大道-方格子 地下鄉愁藍調:告別,不要告別──兩首歌的曲折故事 告別,不要告別李泰祥兩首歌的曲折故事-天下雜誌 典藏臺灣一條日光大道齊豫抄寫歌詞1971   django/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GeoVisitors 我的相簿 django.tw'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累積|今日loading...... 姓名:DjangoSu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