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編輯] · 1971年. 夏威夷大學建立了無線分組資料網路ALOHAnet,該網路以UHF(超高頻)無線電波執行。
· 1985年. 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開放了無線頻譜的ISM(工業,科學 ...
Wi-Fi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關於與原聲高度相似的重放音質,請見「Hi-fi」。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12月6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Wi-Fi"—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Wi-Fi標誌
電腦網路類型(順序按覆蓋範圍)
奈米網絡
近場通訊(NFC)
藍牙
體域網
個人區域網絡(PAN)
無線個人網
區域網(LAN)
有線區域網
乙太網
令牌環
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
無線區域網(WLAN)
Wi-Fi
ZigBee
Thread
MMDS
SMDS
虛擬區域網(VLAN)
家庭區域網絡(英語:Homeareanetwork)
存儲區域網絡(SAN)
園區網絡(CAN)
骨幹網
城域網(MAN)
廣域網(WAN)
異步傳輸模式
幀中繼
同步數字體系(SDH)
企業專用網絡
虛擬私人網路(VPN)
雲端(英語:Internetareanetwork)(IAN)
網際網路
星際網際網路(IPN)
閱論編
網際網路協定套組
應用層
BGP
DHCP
DNS
FTP
HTTP
HTTPS
IMAP
LDAP
MGCP(英語:MediaGatewayControlProtocol)
MQTT
NNTP
NTP
POP
ONC/RPC
RTP
RTSP
SIP
SMTP
SNMP
Telnet
TLS/SSL
SSH
XMPP
更多...
傳輸層
TCP
UDP
DCCP
SCTP
RSVP
更多...
網路層
IP
IPv4
IPv6
ICMP
ICMPv6
ECN
IGMP
OSPF
IPsec
RIP
更多...
連結層
ARP
NDP
Tunnels
L2TP
PPP
MAC
Ethernet
DSL
ISDN
FDDI
更多...
閱論編
此條目介紹的是Wi-Fi。
關於IEEE802.11標準,請見「IEEE802.11」。
Wi-Fi(發音:/ˈwaɪfaɪ/[1][2][3]),又稱「無線熱點」或「無線網路」,是Wi-Fi聯盟的商標,一個基於IEEE802.11標準的無線區域網路技術。
「Wi-Fi」常被寫成「WiFi」或「Wifi」,但是這些寫法並沒有被Wi-Fi聯盟認可。
Wi-Fi產品經由Wi-Fi聯盟的一家獨立授權測試實驗室進行嚴格測試,產品成功通過測試後,授予製造商或銷售商使用Wi-Fi標誌、Wi-FiCERTIFIED標誌和相關商標,Wi-Fi聯盟使用術語「Wi-FiCERTIFIED」來稱呼這類通過認證的產品。
認證(Certification)意味著產品與在相同頻段內執行的其他Wi-FiCERTIFIED裝置具有互操作性。
[4]
目次
1由來
2歷史
3世代
3.1與IEEE802.11區別
4用途
4.1網路連接
4.2城市Wi-Fi覆蓋
4.3校園Wi-Fi覆蓋
4.4電腦對電腦直接通訊
5優勢和挑戰
5.1商業優勢
5.2限制
5.3傳遞的距離
6技術簡述
6.1網絡成員和結構
7運作原理
8讀音爭議
9參考文獻
10參見
由來[編輯]
Wi-Fi這個術語經常被誤以為是指無線傳真(WirelessFidelity)[5],類似歷史悠久的音響裝置分類:高傳真(1930年開始採用)或Hi-Fi(1950年開始採用)。
即便是Wi-Fi聯盟本身也經常在新聞稿和檔案中使用「WirelessFidelity」這個詞,Wi-Fi還出現在ITAA(英語:ITAA)的一個論文中。
事實上,Wi-Fi一詞是沒有任何意義,也沒有全寫的。
[5]
1999年,幾家富有遠見的公司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全球性非營利性協會——無線乙太網路相容性聯盟(WirelessEthernetCompatibilityAlliance,WECA),其目標是使用一種新的無線網路技術,無論品牌如何,都能帶來最佳的使用者體驗。
在2000年,該小組採用術語「Wi-Fi」作為其技術工作的專有名稱,並宣布了正式名稱:Wi-FiAlliance。
[6]
歷史[編輯]
1971年
夏威夷大學建立了無線分組資料網路ALOHAnet,該網路以UHF(超高頻)無線電波執行。
[7][8][9]
1985年
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開放了無線頻譜的ISM(工業,科學和醫學)頻段,開放的頻段包括:915MHz,2.4GHz和5.8GHz。
[7][8][10]
1988年
NCR開始基於直接序列擴頻的WLAN產品開發。
[8]
1990年
成立IEEE802.11工作群組。
[8]
NCR發布915MHz的WaveLAN,提供2Mbps速率。
[8][10]
1991年
WLAN標準要求在IEEE802.11工作群組中達成一致。
[8]
歐洲研究委員會(ERC)將2.4GHzISM頻段分配給WLAN使用。
[8]
1993年
AT&T發布2.4GHz的WaveLAN,提供2Mbps速率。
[8]
IEEE802.11從NCR,SymbolTechnologies和Xircom的提案中選擇了MAC協定的基礎。
[8]
AT&T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完成了WaveLAN的首次大規模安裝。
[10][11]
1994年
由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卡內基梅隆大學的AlexHills博士於1993年構思的無線研究計劃「WirelessAndrew」開始實施,最初覆蓋了校園內的7座建築物,後來擴充到了校園中所有的學術和行政大樓。
[10][11]
1995年
Wayport首次部署「熱點(hotspots)」。
[8]
1997年
IEEE802.11標準的第一個版本IEEE802.11-1997發布,提供最高2Mbps的連結速度。
[9][10][12]
1999年
六家技術公司成立了無線乙太網路相容性聯盟(WECA),致力於通用相容性和優質使用者體驗。
[7][9][12][13]
1999年-2000年
IEEE802.11的第一個修訂版IEEE802.11-1999於1999年8月10日發布,並成為ISO標準ISO/IEC8802–11:1999。
[8]兩個修正案IEEE802.11a-1999於1999年12月30日正式發布,IEEE802.11b-1999於2000年1月20日發布。
[14]802.11b在2.4GHz頻段上提供最高11Mbps的連結速度,取得了市場成功。
802.11a將正交頻分復用(OFDM)引入802.11,使用5GHz頻段提供最高54Mbps的速率,但由於工作頻段不同,新裝置想要利用802.11a提供的高速率又要與龐大的802.11b裝置基礎保持向下相容性會增加成本,且在1999年-2000年期間,美國非軍事使用的5GHz頻段僅限於部分信道,故而802.11a未能流行開來。
[9][12]
2000年
無線乙太網路相容性聯盟(WECA)更名Wi-Fi聯盟(Wi-FiAlliance,縮寫WFA),並引入術語「Wi-Fi」。
第一款Wi-FiCERTIFIED產品發布。
[7][13]
2003年
IEEE802.11g-2003修正案發布,將正交頻分復用(OFDM)應用到2.4GHz頻段上,提供最高54Mbps的速率,並與802.11b保持向下相容性和互操作性,802.11g在市場上取得了成功。
Broadcom在IEEE802.11g修正案發布之前發布了基於802.11g標準草案的晶片,為後來行業參與者基於標準草案搶先發布產品進入市場的行為開創了先例。
[7][12]
世界無線電大會在5GHz頻段為無線接入系統分配了額外的455MHz頻譜。
[7][8]
為應對Wi-Fi網路暴露出來的安全性問題,Wi-Fi聯盟基於IEEE802.11i標準草案推出Wi-FiProtectedAccess(WPA)認證作為過渡。
[12][15]
2004年
IEEE802.11i-2004修正案發布,Wi-Fi聯盟開啟Wi-FiCERTIFIEDWPA2認證以增強Wi-Fi安全性。
[12][13][15]
Wi-Fi聯盟基於IEEE802.11e標準草案推出Wi-FiCERTIFIEDWMM認證,在Wi‑Fi網路中增加了服務品質(QoS)功能。
[12][16]
2005年
IEEE802.11e-2005修正案發布,為802.11帶了服務品質(QoS)增強功能,Wi-Fi聯盟推出Wi-FiCERTIFIEDWMM-PowerSave認證,用以改善行動裝置的電池壽命並提高通過Wi-Fi網路傳輸語音呼叫的效率。
[12][16]
「Wi-Fi」被韋氏大學詞典(Merriam-Webster'sCollegiateDictionary)收錄。
[9][13]
2007年
鑑於2005年至2006年期間市場參與者搶先推出所謂「pre-n」或「draft-n」產品,IEEE採取非常規措施將2007年初形成的IEEE802.11n草案D2.0公開發布,Wi-Fi聯盟基於草案D2.0在2007年6月開啟Wi-FiCERTIFIED802.11ndraft2.0認證計劃,以確保在802.11n標準獲批之前發布的產品具有互操作性。
[7][12][13][17][18]
2009年
IEEE802.11n-2009修正案發布,為802.11引入MIMO技術,該技術允許更多的天線建立更多的資料流,最大傳輸速率可達600Mbps。
Wi-Fi聯盟開啟Wi-FiCERTIFIEDn認證計劃,更新了Wi-FiCERTIFIEDn標誌,以Wi-FiCERTIFIED標誌左邊字母的變化表明與802.11a/b/g產品的向下相容性。
[9][12][13][18][19]
2013年
Wi-FiCERTIFIEDac認證打破了千兆速率屏障。
[9][13]
2018年
Wi-Fi聯盟引入Wi-Fi6,Wi-Fi5和Wi-Fi4行業命名。
WPA3繼續Wi-Fi安全演進。
[13][15]
2019年
Wi-FiCERTIFIED6開創了Wi-Fi新時代。
[9][13]
世代[編輯]
參見:Wi-Fi聯盟§ Wi-Fi認證
Wi-Fi以IEEE802.11為標準,Wi-Fi聯盟在2018年發起「GenerationalWi-Fi」行銷計畫,基於主要的Wi-Fi技術(PHY)版本,引入了更容易讓消費者了解的「Wi-Fi世代名稱」(Wi-Figenerationnames),格式為「Wi-Fi」後跟一個整數,並鼓勵採用世代名稱作為行業術語。
世代名稱不影響以前的認證程式名稱,對於以前的認證程式(例如Wi-FiCERTIFIEDac或更早的程式),繼續使用原始認證程式名稱。
Wi-Fi聯盟沒有為Wi-Fi4之前的Wi-Fi世代分配新名稱。
[20][21][22]
第一代,以IEEE802.11原始標準為準,工作頻段為2.4GHz,最高速率半雙工2Mbit/s。
[23]
第二代,以IEEE802.11b為準,工作頻段為2.4GHz,最高速率半雙工11Mbit/s,認證計畫為「Wi-FiCERTIFIEDb」。
[23]
第三代,以IEEE802.11a為準,工作頻段為5GHz,最高速率54Mbit/s,認證計畫為「Wi-FiCERTIFIEDa」。
基於IEEE_802.11g、2.4GHz工作頻段、最高速率半雙工54Mbit/s,認證計畫為「Wi-FiCERTIFIEDg」。
[23]
第四代,以IEEE802.11n為準,世代名稱為「Wi-Fi4」,信道寬度20MHz、40MHz,工作頻段為2.4GHz和5GHz,最高4條空間流,最大副載波調製64-QAM,最高速率半雙工600Mbit/s,認證計畫為「Wi-FiCERTIFIEDn」。
[23][24]
第五代,以IEEE802.11ac為準,世代名稱為「Wi-Fi5」,信道寬度20MHz、40MHz、80MHz、80+80MHz、160MHz,工作頻段為5GHz,最高8條空間流,最大副載波調製256-QAM,最高速率半雙工6.9Gbit/s,認證計畫為「Wi-FiCERTIFIEDac」。
[23][25]
第六代,以IEEE802.11ax為準,世代名稱為「Wi-Fi6」,信道寬度20MHz、40MHz、80MHz、80+80MHz、160MHz,工作頻段為2.4GHz和5GHz,最高8條空間流,最大副載波調製1024-QAM,最高速率半雙工[26][27]9.6Gbit/s,認證計畫為「Wi-FiCERTIFIED6」。
[28][29]
與IEEE802.11區別[編輯]
參見:IEEE_802.11§ 現行標準
Wi-Fi與IEEE802.11常常被混淆,兩者的區別可以概述為IEEE802.11是一種無線區域網路標準,而Wi-Fi是IEEE802.11標準的一種實現。
IEEE802.11標準中制定了多個物理層(PHY)規範,產品實現除了Wi-Fi,還有WiGig,WiGig聯盟併入Wi-Fi聯盟後[30],被定義為Wi-Fi的擴展推出了Wi-FiCERTIFIEDWiGig認證計畫[31]。
在這兩類範圍以外還有兩個區別明顯的物理層規範TVHTPHY和S1GPHY,工作在1GHz以下頻段。
市場上有出自於TVHTPHY的「SuperWi-Fi」,工作在電視空白頻段。
Wi-Fi聯盟曾就此發表聲明,由於其無法與Wi-Fi裝置互操作,不鼓勵使用諸如「SuperWi-Fi」之類易於混淆的名稱,也還沒有工作於電視空白頻段的Wi-Fi技術[32]。
用途[編輯]
網路連接[編輯]
具Wi-Fi功能的裝置:如個人電腦,遊戲機,智慧型手機或數位音訊播放器可以從範圍內的無線網路連接到網路。
一個或多個(互聯)存取點–稱之為熱點-可以組成一個面積由幾間房間到數平方英里範圍的上網空間,覆蓋的面積大小可能取決於存取點的重疊範圍。
Wi-Fi技術已被用於無線網狀網路,例如,在倫敦、英國,除了家裡和辦公室使用外,Wi-Fi無線網路還可以提供免費使用的公開熱點和各種商業服務。
組織和企業:例如機場、飯店、餐廳等經常提供來訪者免費熱點,以吸引或協助客戶。
商家會依愛好者希望提供服務,有時也為在某些領域推銷企業而提供免費的Wi-Fi站點。
目前在中國大陸和台灣,許多大型飯店和商場的內部,都會提供免費Wi-Fi熱點供來訪者使用網際網路,一些城市或區域如北京市海淀區還提供了區域性的政府免費無線網「海淀區免費無線網路」[1]。
截至2008年為止,Wi-Fi的(Muni-Fi)的項目已超過300個城市參與。
2010年捷克共和國已有1150家Wi-Fi網路服務供應商。
路由器,結合了數據機和Wi-Fi存取點,通常設定在家裡房間、飯店客房或其他場所,可以提供網際網路連接以及和網際網路的所有裝置連接(無線或有線)。
但因為家用無線路由器的功率較小,所以其訊號覆蓋範圍、訊號強度也較小。
隨著MiFi和WiBro(攜帶式Wi-Fi路由器)的出現,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自己的Wi-Fi熱點,透過電信網路連接到網路。
現在,許多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也可充當小型無線路由器,供周圍的裝置連接網際網路。
也可以使用ad-hoc模式,不經路由器而是客戶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客戶端的Wi-Fi裝置。
Wi-Fi無線覆蓋範圍,也包含了浴室、廚房和花園等地,使網路無所不在。
城市Wi-Fi覆蓋[編輯]
戶外Wi-Fi熱點
戶外Wi-Fi熱點
主條目:市辦無線
21世紀初期,世界各地的許多城市都宣布計劃構建全市Wi-Fi網路。
但這比最初發起人設想的更為困難,結果這些項目大多被取消或無限期擱置。
但是有幾個是成功的,例如在2005年,美國加州森尼維爾成為在美國的第一個提供全市免費Wi-Fi的城市。
2010年5月,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承諾到2012年倫敦Wi-Fi普及,幾個自治市鎮包括威斯敏斯特和伊斯靈頓已經有了廣泛的Wi-Fi覆蓋。
全球已建和建造中的Wi-Fi城市已經超過500個,其中覆蓋率最高者為台北市,其已達到全市已有4000個無線存取點(AP,AccessPoint)[來源請求]未來將至10,000個,覆蓋率達到90%,全球主要的大都市的重要公共場所多已有Wi-Fi技術,如上海、台北、香港、新加坡、漢堡、巴黎、華盛頓、倫敦、紐約等。
校園Wi-Fi覆蓋[編輯]
卡內基美隆大學於1994年在其匹茲堡校區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線網路,比起源於1999年的Wi-Fi品牌還要早[33]。
2000年,費城德雷克塞爾大學創造了歷史,成為美國第一個提供全校園無線網路覆蓋的主要大學。
現在大多數校園已設定無線網路。
在臺灣的許多大學圖書館、教室、公共空間等地,也設有免費Wi-Fi熱點,提供學生使用。
在中國大陸,各大高等院校以及許多中學校園內覆蓋有免費或收費的教育網校園Wi-Fi,以及電信營運商架設的收費校園熱點(中國電信:ChinaNet,中國移動:CMCC,中國聯通:ChinaUnicom)。
在澳門,各大專院校各自提供該校專門的Wi-Fi供學生使用,多數需要以學生個人編號和密碼來登入。
另外,全世界許多科研和教育機構都提供教育網漫遊服務eduroam,加入該聯盟的機構成員可使用本機構的帳號,在各聯盟單位內實現無線網路存取的無障礙漫遊。
電腦對電腦直接通訊[編輯]
Wi-Fi無線通信也可以不需通過存取點,直接從一台電腦傳出到另一台。
這就是所謂Ad-hoc模式的Wi-Fi傳輸。
這種無線ad-hoc網路模式受到掌上遊戲機(如任天堂的3DS遊戲機)、數位相機和其它消費性電子裝置的歡迎。
Wi-Fi聯盟推動一個新的安全方法規範,稱為Wi-FiDirect,直接進行檔案傳輸和媒體共享。
優勢和挑戰[編輯]
商業優勢[編輯]
Wi-Fi部署區網(LAN)可讓客戶端裝置無需使用電線,降低網路部署和擴充的成本。
許多空間不能架設電纜,如戶外區和歷史建築,可運用無線區網來改善。
現在大多數筆記型電腦製造商已經內建無線網路裝置。
Wi-Fi的價位持續下跌,使之漸漸普及,已成為企業普遍的基礎設施。
根據Wi-Fi聯盟指定,「Wi-Fi認證」是向後相容的。
它指定一套全球統一標準:不同於行動電話,任何Wi–Fi標準裝置將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正確執行。
Wi-Fi已在22萬個以上公開熱點和幾千萬戶家庭、公司及世界各地的大學校園中使用。
2010年,Wi-Fi保護存取加密(WPA2)被認定安全,能讓使用者使用強大的密碼。
新協定的Wi-FiMultimedia(WMM)說明Wi-Fi更適合於延遲敏感型應用(如語音和影片),此外,WMM的省電機制能提高電池效率。
限制[編輯]
參見:WLAN信道列表
Wi-Fi在全球各地的頻率分配和操作限制並不相同。
台灣、美國所用的標準在2.4GHz頻帶有11個頻道,而在歐洲大部份地區有另外的2個頻道,即13個頻道(1-11v.s1-13),日本還要追加一個(1-14)。
這造成混亂現象:一個Wi-Fi訊號在2.4GHz頻段實際上佔用五個頻道,兩個頻道編號之差大於5的頻道,如2和7,不會發生頻道重疊,因此在美國只有3個非重疊頻道:1、6、11。
在歐洲有三個或四個非重疊頻道:1、6、13或1、5、9、13。
EffectiveIsotropicRadiatedPower(EIRP)在歐盟被限制為20dBm的(100mW)。
傳遞的距離[編輯]
傳輸速度和行動性:Wi-Fi,HSPA、UMTS、GSM
Wi-Fi網路範圍有限。
一個使用802.11b或802.11g的典型無線路由器和天線,802.11n可到達超過這個範圍兩倍的距離,範圍隨頻率的波段調整。
Wi-Fi在2.4GHz的頻率傳遞範圍和距離比5GHz的頻率稍微好些,由於高頻譜(GHz)的關係。
越高的頻譜傳送範圍較小,速度較快。
越低的頻譜傳送範圍較遠,速度較慢。
通過使用定向天線,室外覆蓋範圍可提高數公里或以上。
在一般情況下一個Wi-Fi裝置的最高功率傳輸是受限於地方法規,如美國FCC第15條。
為達到無線區網的應用要求,和其他裝置相比Wi-Fi顯得相當耗電。
其他技術如藍牙(可支援無線PAN應用)提供了一個較小的傳播範圍(小於十公尺),因此耗電量較低。
其他低耗電技術,如ZigBee的有相當長的範圍,但傳輸速率卻很低。
Wi-Fi的高耗電特性使得電池壽命的問題漸受重視。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不須新線」的技術,試圖彌補Wi-Fi室內範圍不足的問題。
安裝新的電線(如cat-5)不具成本效益,ITU-TG.hn(英語:G.hn)標準的高速區域網路使用現有的家庭線路(同軸電纜,電話線和電源線)來達成。
雖然G.hn不具備一些Wi-Fi優勢(如可移動性或戶外使用),它的設計應用(如IPTV分配)仍在室內範圍發揮功能。
典型Wi-Fi的頻率由於電波傳播的複雜性,特別是樹和建築物影響訊號的反射,只能大約測出Wi-Fi有關地區的發射器的訊號強度。
但這不包括遠距離Wi-Fi,因為遠距離Wi-Fi是使用塔台或高建築頂上的天線所架設的。
基本上,Wi-Fi的實際應用範圍非常有限,例如;倉庫中或零售空間的盤點機、結帳條碼閱讀器、收發台。
市面上的無線路由器最低覆蓋率可達80平方公尺,蘋果公司的AirPort技術更可達100-140平方公尺。
技術簡述[編輯]
一個Wi-Fi基地台
Wi-Fi基地台內部
網路成員和結構[編輯]
站點(Station),網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基本服務單元(BasicServiceSet,BSS)。
網路最基本的服務單元。
最簡單的服務單元可以只由兩個站點組成。
站點可動態連結(associate)到基本服務單元中。
分配系統(DistributionSystem,DS)。
分配系統用於連結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
邏輯上,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Medium)和基本服務單元使用的媒介完全不同,儘管物理上它們可能會是同一個媒介,例如同一個無線頻段。
存取點(AccessPoint,AP)。
存取點即有普通站點的身分,又有連接到分配系統的功能。
擴充服務單元(ExtendedServiceSet,ESS)。
由分配系統和基本服務單元組合而成。
這種組合是邏輯上,並非物理上。
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遠。
分配系統也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
關口(Portal)。
也是一個邏輯成分,用於將無線區域網路和有線區域網路或其它網路聯絡起來。
這裡有3種媒介,站點使用的無線媒介,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以及和無線區域網路整合一起的其它區域網路使用的媒介。
物理上它們可能互相重疊。
IEEE802.11只負責在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上的定位(Addressing)。
分配系統和其它區域網路的定位不屬無線區域網路的範圍。
IEEE802.11沒有具體定義分配系統,只是定義了分配系統應該提供的服務(Service)。
整個無線區域網路定義了9種服務:
5種服務屬於分配系統的任務,分別為,連接(Association)、結束連接(Diassociation)、分配(Distribution)、整合(Integration)、再連接(Reassociation)。
4種服務屬於站點的任務,分別為,授權(Authentication)、結束授權(Deauthentication)、隱私(Privacy)、MAC資料傳輸(MSDUdelivery)。
運作原理[編輯]
Wi-Fi的設定至少需要一個存取點(AccessPoint,AP)和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客戶端使用者(client)。
無線AP每100ms都會將SSID(ServiceSetIdentifier)經由beacons(訊號台)封包廣播一次,beacons封包的傳輸速率是1Mbit/s,並且長度相當的短,所以這個廣播動作對網路效能的影響不大。
因此Wi-Fi規定其最低傳輸速率為1Mbit/s,以確保所有的Wi-Ficlient端都能收到這個SSID廣播封包,client可以藉此決定是否要和這一個SSID的AP連線。
使用者可以設定要連線到哪一個SSID。
Wi-Fi系統開放對客戶端的連接並支援漫遊,這就是Wi-Fi的好處。
但亦意味著,一個無線配接器有可能在效能上優於其他的配接器。
由於Wi-Fi通過空氣傳送訊號,所以和非交換乙太網路路有相同的特點。
近兩年,出現一種WIFIovercable的新方案。
此方案屬於EOC(ethernetovercable)中的一種技術。
通過將2.4Gwifi射頻降頻後在cable中傳輸。
此種方案已經在中國小範圍內測試商用。
讀音爭議[編輯]
2012年11月6日,《山東商報》參照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商務英語教研室主任溫顏的說法稱:「Wi-Fi的發音從語法角度來說,應該為『微費』,因為「這個詞是由『wireless』(無線電)和『fidelity』(保真度)這兩個英語單詞組成,但是發音又不能按照這個詞的發音來,因為『Wi-Fi』是一個合成詞,應該按照一個單詞的語法來發音。
這個詞中有兩個元音字母『i』,所以應該發短音,故從語法角度講,發音應是『微費』」。
這種說法一時在中國大陸網路上引起了很大爭議,有網友參照牛津字典中的/ˈwaɪfaɪ/音標和美劇《生活大爆炸》的相關片段來質疑。
但也有網友稱法國小羅伯特詞典(LePetitRobert)中Wi-Fi一詞法語發音的音標是/wifi/[34],發音接近漢語的「微費」[35]。
參考文獻[編輯]
^Wi-finoun-Definition,pictures,pronunciationandusagenotes.Oxford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atOxfordLearnersDictionaries.com(英語).
^wi-fiMeaningintheCambridgeEnglishDictionary.CambridgeFreeEnglishDictionaryandThesaurus(英語).
^wi-fidefinitionandsynonyms.MacmillanDictionary(英語).
^Certification.Wi-FiAlliance.[2020-03-18](中文).
^5.05.1WiFiisn'tshortfor"WirelessFidelity".[2014-05-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1).
^History.Wi-FiAlliance.[2020-03-18].
^7.07.17.27.37.47.57.6EldadPerahia;RobertStacey.Introduction.NextgenerationwirelessLANs :throughput,robustness,andreliabilityin802.11n.Cambridge,UK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8:1.ISBN 978-0-511-43823-3.OCLC 301547740.
^8.008.0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108.11WolterLemstra;VicHayes;JohnGroenewegen.Annex2:TimelineofmajoreventsrelatedtoWi-Fi.TheinnovationjourneyofWi-Fi :theroadtoglobalsuccess.Cambridge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1:393.ISBN 978-0-521-19971-1.OCLC 694850643.
^9.09.19.29.39.49.59.69.7Wi-Fiis20yearsold–Here's20milestonesinWi-Fi'shistory.CiscoNewsTheEMEARNetwork.2019-09-30[2020-03-23].
^10.010.110.210.310.4Timeline:TheWi-FiSuccessStory.WifiForward.2019-07-25[2020-03-26].
^11.011.1WolterLemstra;VicHayes;JohnGroenewegen.4.2.7CarnegieMellonUniversityproject‘WirelessAndrew’.TheinnovationjourneyofWi-Fi :theroadtoglobalsuccess.Cambridge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1:121.ISBN 978-0-521-19971-1.OCLC 694850643.
^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EldadPerahia;RobertStacey.Foreword.NextgenerationwirelessLANs :throughput,robustness,andreliabilityin802.11n.Cambridge,UK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8:xix.ISBN 978-0-511-43823-3.OCLC 301547740.
^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20YearsofWi-Fi.Wi-FiAlliance.[2020-03-25].
^WolterLemstra;VicHayes;JohnGroenewegen.3.6.1Approvalofthefirstextensions:IEEE802.11aand11b.TheinnovationjourneyofWi-Fi :theroadtoglobalsuccess.Cambridge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1:77.ISBN 978-0-521-19971-1.OCLC 694850643.
^15.015.115.2安全性.Wi-FiAlliance.[2020-03-20](中文).
^16.016.1Wi-FiCERTIFIEDWMMPrograms.Wi-FiAlliance.[2020-03-24].
^Wi-FiAllianceRevealsNewLogoandAnnouncesFirstWi-FiCERTIFIED802.11nDraft2.0ProductsandTestSuite.Wi-FiAlliance.2007-05-16[2020-03-25].
^18.018.1Wi-FiCERTIFIEDn:WhatRetailersNeedtoKnow(PDF).Wi-FiAlliance.2009-09-30[2020-03-25].
^Wi-FiAlliancelaunchesupdatedWi-FiCERTIFIEDnprogram.Wi-FiAlliance.2009-09-30[2020-03-25].
^Wi-FiAlliance推出Wi-Fi6.Wi-FiAlliance.2018-10-03[2020-03-19](中文).
^DiscoverWi-Fi.Wi-FiAlliance.[2020-03-18](中文).
^GenerationalWi-FiUserGuide(PDF).Wi-FiAlliance.2018-10-03[2020-03-18].
^23.023.123.223.323.4802.11ac:Wi-Fiforthenext-generationofwirelessconnectivity.Wi-FiAlliance.2013-10-02[2020-03-26].
^Wi-FiCERTIFIEDn.Wi-FiAlliance.[2020-03-20](中文).
^Wi-FiCERTIFIEDac.Wi-FiAlliance.[2020-03-18](中文).
^Whycan'tWiFiworkasfullduplexwhile3Gand4Gcan.community.meraki.com.2020-01-23[2020-09-19](英語).
^BadInfoIsNothingNewforWLAN-Don’tBelieve“FullDuplex”inWi-Fi6.Toolbox.[2020-09-19](美國英語).
^Wi-FiCERTIFIED6:Wi-Fi的新時代(PDF).Wi-FiAlliance.2019-09[2020-03-19].
^Wi-FiCERTIFIED6.Wi-FiAlliance.2020-03-03[2020-03-18](中文).
^Wi-FiAlliance與WirelessGigabitAlliance簽訂合作協議.Wi-FiAlliance.2013-03-05[2020-03-18](中文).
^Wi-FiCERTIFIEDWiGig.Wi-FiAlliance.[2020-03-18](中文).
^Wi-FiAlliancestatementregarding"SuperWi-Fi".Wi-FiAlliance.2012-01-27[2020-03-26].
^Wi-FiOrigins.CarnegieMellonUniversity.[2013-03-22].
^Définitions :wi-fi.小拉魯斯詞典(LePetitLarousse).[2015-10-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0)(法語). [與來源不符](並非小羅伯特詞典)
^网络热议WiFi发音专家称应念“微费”网友质疑.人民網.2012-11-08(中文(中國大陸)).
參見[編輯]
WiGig
Wi-FiDirect
WiMAX
Hi-Fi
Li-Fi
閱論編網際網路存取有線網路
線纜(英語:CableInternetaccess)
撥號
DOCSIS
DSL
乙太網路
FTTx
G.hn(英語:G.hn)
HD-PLC
HomePlug
HomePNA(英語:HomePNA)
IEEE1901(英語:IEEE1901)
ISDN
MoCA(英語:MultimediaoverCoaxAlliance)
PON
電力線
寬頻
無線個人區域網路
藍牙
Li-Fi
無線USB
無線區域網路
Wi-Fi
無線廣域網路
DECT
EV-DO
GPRS
HSPA
HSPA+
iBurst(英語:iBurst)
LTE
MMDS
MuniWi-Fi
WiMAX
WiBro
衛星上網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Wi-Fi&oldid=70482162」
分類:Wi-Fi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CS1美國英語來源(en-us)CS1法語來源(fr)陳述與來源不符的條目自2019年12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自2022年3月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مصرىঅসমীয়া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rezhonegBosanski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atinaLietuviųLatviešuMalagasy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ଓଡ଼ିଆਪੰਜਾਬੀ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Ikinyarwanda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తెలుగుTetun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Türkçe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網路發展史
現在的我們,已經無法習慣沒有網路、手機、無線寬頻的生活。 ※1999/9/12在UCLA舉辦了網際網路的30歲慶生會。 會議中,回顧三十 ...
- 2淺談無線網路-Wi-Fi
取自:http://www.gdtti.gov.mo/chi/IT/Wireless/1-wifi.html. 註九、同註八. 註十、網路發展史。取自:http://freefall.csie....
- 3無線網路發展史 - 非營利組織網
非營利組織網,網路發展過程,台灣網路發展史,無線網路應用,無線網路介紹,台灣網路發展現況,網際網路發展與應用,無線區域網路wifi,wifi原理.
- 4回顧WIFI發展史,誕生20年的技術如何改變了世界 - ITW01
- 5回顾WiFi发展史,诞生20年的技术如何改变了世界 - 大大通
导读:WiFi,您看不到,摸不到,也听不到,但它对当今世界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将持续进行。从我们家庭的无线网络到办公室和公共场所,无需依赖电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