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覽簡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展覽以「時代」作為單元,分為「臺灣,交會之島」、「最初的抵岸」、「倚海而生的島與人」、「山海之間的共存與競逐」、「新秩序下的苦悶與夢想」、「邁向民主這條 ... ::: 展覽與活動 常設展 展覽簡介 人氣路線 展覽 特展 展覽回顧 活動 活動回顧 兒童廳 VR再現製造所 線上博物館 ::: 首頁 展覽與活動 常設展 展覽簡介 人氣路線 小 中 大 print 分享 fb tw qrcode 展覽簡介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陪伴我們的臺灣島嶼,一起穿越數百年的記憶流轉吧!在這裡,你會從神秘的起源傳說開始,跟著這塊土地,一次次歷經時代的更迭與鉅變,看見大歷史之下人群的樣貌、聲音與故事。

展覽以「時代」作為單元,分為「臺灣,交會之島」、「最初的抵岸」、「倚海而生的島與人」、「山海之間的共存與競逐」、「新秩序下的苦悶與夢想」、「邁向民主這條路」、「大家的博物館」7大單元;從史前到當代,相異的時空情境中,是否喚起你似曾相似的共鳴?臺灣,交會之島最初的抵岸倚海而生的島與人山海之間的共存與競逐新秩序下的苦悶與夢想走向民主這條路大家的博物館臺灣,交會之島臺灣,要從「交會」開始說起。

這是一段不同人群,碰撞、摸索,共有同一塊土地的故事。

最初的抵岸史前時代的故事裡,誰是最古老的臺灣人?他們從哪裡來?又為何來到臺灣?在有文字紀錄以前,已經有一波又一波的人群來到臺灣。

當時的人群,往往是以小團體或小型聚落的型態前來,落地形成繽紛多樣的文化。

他們在島上彼此往來、交流,甚至以此為據點,前往其他世界。

倚海而生的島與人16世紀中期,臺灣逐漸成為東亞貿易的會合點與轉運點,東西方各大海權勢力在此競逐,臺灣的原住民社會開始面對一波波外來衝擊。

首先是中國及日本的私商、海盜,以臺灣為會合貿易的地點。

進入17世紀以後,又加入了來自歐洲的荷蘭人與西班牙人。

東西方文化在此交會,使臺灣成為東亞歷史舞臺上的要角。

山海之間的共存與競逐17世紀貿易開放環境中的臺灣,於1684年被隔海西鄰的清朝併入其版圖。

大量漢人移民持續渡海前來,在中央山脈以西的平原、丘陵、沿山等不同地形與區域,發展出各自的村落、產業及生活方式,逐漸形成了以漢人移民為主體的傳統地域社會,在地的原住民社會卻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在這片山與海之間的土地上,不同人群相互共存,也彼此競逐。

新秩序下的苦悶與夢想1894年,清國於清日戰爭中落敗,在1895年割讓臺灣予日本後,日本挾著強大軍力,征服並統治臺灣。

臺灣的新統治者與過去的統治者不同,致力於貫徹國家的統治權,掌控土地及個人人身,乃至對人民忠誠心的要求。

臺灣人在新的相遇中經驗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走向民主這條路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接收臺灣,臺灣人普遍抱著脫離殖民地、「回歸祖國」的心情,熱烈參政,隨後卻受228事件的影響而噤聲。

而後中央政府迫遷來臺,海峽兩岸軍事對峙,政府限縮人民自由權,實施長達38年戒嚴。

隨著世代輪替、社會力的躍升,這條曲折的民主路,是不同意見折衝摩擦的過程,也是近兩、三代臺灣人相互看顧、多元對話的生命經驗。

大家的博物館「未來」由各形各色的「我們」拼貼而成,因此充滿張力與不確定。

但也有了無窮可能。

在大家的博物館裡,我們同聲說話;將彼此的聲音,交織成未來的旋律。

經經典之物趣趣味互動網網美打卡聽「聽」的臺灣史摸「摸」的臺灣史挑挑戰者們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