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Jessica Lee 李佳潔 - IOH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系. 當每個人都說起故事,我們可以改變世界. 講座簡介. 我自13 歲移民美國,從MIT 建築系畢業後,進入上海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 & Hu 擔任專案建築師 ... IOH.tw大學面試技巧高職升學懶人包分科測驗衝刺心法新冠疫情相關科系選系先探索18學群全台校系總覽熱門專欄教授談科系碩博校系總覽海外留學海外各校系總覽海外升學指南僑外專區關於IOHIOH創辦初衷IOH團隊紀錄片:志氣為人才而戰贊助IOH參與IOH:成為講者/團隊聯絡我們全職招募校系總覽升學攻略選科系港澳僑外×About團隊成員Follow聯絡我們贊助我們追蹤我們×喜歡他/她的故事嗎?想看【麻省理工學院】的求學講座想看【建築學系】的求學講座想看海外各科系的求學講座總覽了解更多招生資訊【麻省理工學院】ExploreMore從電機跨域到建築,想像力才能創造最好的答案。

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系戴松青碩士台灣美國求學你不是比別人差,是自我要求還不夠!MIT震撼教育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系王映人學士台灣美國求學時尚管理系大解密,教你如何經營個人品牌。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時尚設計與管理系李菱學士台灣當個懂設計的程式人,未來有無限發展可能。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郭昀甄學士台灣想詢問學長姐更多校系經驗請到IOH臉書社團發問吧!GO~台灣求學港澳僑外海外留學工作職涯 關於講者JessicaLee 李佳潔,2014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MIT)的建築及規劃學院(SchoolofArchitecture+Planning,SA+P),取得建築碩士學位(MasterofArchitecture,MArch)。

在臺灣高雄出生長大,國一隨家人移民至美國加州。

在美國北加州舊金山灣區的郊區城市費力蒙(Fremont)度過國中與高中教育。

2002年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 UC-Berkeley)就讀建築系。

2006年畢業後,在舊金山一所大型建築事務所 Hellmuth,Obata+Kassabaum, HOK工作近三年。

於2009年秋季,開始在MIT就讀建築碩士學位。

就讀一年過後,因家裡經濟因素,休學一年於中國上海工作。

喜好旅行,到文化濃厚的國家或地區去體驗還未被新自由主義侵襲的地方文化與特質。

[此講座於2013年1月錄製]感謝此講座由JohnnieWalkerTheKeepWalkingFund夢想資助計畫所贊助講座製作由IOH志工AndyHsu、ChiruTsai協助責任編輯:方譽蓉核稿編輯:莊智越麻省理工學院JessicaLee李佳潔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分享此講座PART1:關於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讀建築碩士班的經驗分享講座章節開關自我介紹學校與科系課程介紹學習心得此講座於2017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MIT)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學校,包括五個學院:建築及規劃學院(SchoolofArchitectureandPlanning,SA+P)、工程學院(SchoolofEngineering)、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學院(SchoolofHumanities,Arts&SocialSciences)、阿爾佛雷德‧P‧斯隆管理學院(SloanSchoolofManagement)、理學院(SchoolofScience)。

校園中每個建築物都是相連結的,可見學院之間的相連性高,重視跨領域的發展。

建築學系是激發創意的園地MIT的建築系分為兩種,需要讀二年的MasterofScienceinArchitectureStudies(SMArchS)是給有建築背景,且大學念五年有專業建築學位的人就讀,另外需要讀三年半的MasterofArchitecture(MArch),即 Jessica所就讀的學位,是給沒有建築背景,或是大學只念四年的人就讀。

建築碩士的課程,分為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

核心課程為前三學期,由學校安排好必修課,分成設計課和非設計課,提供學生對當代建築議題深入探討與反思的機會。

必修課程同時包含學習新的建築設計工具,如3D繪圖軟體、程式語言、建築工程科技、歷史評論等。

Jessica分享其中一項設計課的內容,示範面對資訊時代的來臨時,設計師們如何以新的建築設計手法,詮釋當代的圖書館空間。

第四到第六學期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選修課,透過選修課,讓 Jessica可以到日本幫助東北海嘯侵襲的社區,與當地村民溝通,了解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也讓她去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加斯(Caracas),到荒廢的軍事機場,協助重劃。

以及貴州工作營,幫助當地政府突破傳統旅遊模式,重新思考不破壞當地自然生態的旅遊模式。

其他還有北京工作營、印度非營利基金會VastuShilpaFoundation的國際實習及獨立研究經驗。

突破思考框架在MIT充滿了多樣性,包括課程種類、教授、資源都非常多元,像是MITInternationalScience&TechnologyInitiatives(MISTI),提供學生國際實習或獨立研究的資金援助。

而MIT給 Jessica的啟發是讓她突破了以往的思考框架:她開始會質疑建築設計的價值,同時也對設計有新的了解;開始對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有興趣,發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體會建築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接觸到教育、電影學等跨領域範圍,也對旅遊有了不同的理解;抗壓力越來越強,能夠承受不同的批評指教等等。

透過這些新的體悟,讓 Jessica學到的不僅僅是建築系的觀念。

PART2: 關於申請研究所的準備分享此講座於2017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備審資料包括GRE成績、大學在校成績(UndergraduateGPA)、推薦信(LetterofRecommendation)、學習目的陳述文(StatementofPurpose,SOP)、作品集(Portfolio)。

因 Jessica國中時便與家人移民至美國,所以申請研究所時不需準備TOEFL成績,在此便不詳細分享。

備審資料中以推薦信、學習目的陳述文及作品集最為重要,Jessica分享了自己準備的過程。

學習目的陳述文目的是讓評審委員了解自己個人的特殊想法和經驗,從文字中突顯自己的個人特質,將特別經驗和故事寫出來。

Jessica建議陳述文中不用包括所有做過的事情,而是挑出幾個有互相關聯的經驗即可,例如她在自己的陳述文當中提到她在柬埔寨觀察到的景象,以此反思臺灣,希望可以透過建築來體現臺灣的當地文化。

作品集作品集相當重要,從作品集中可以顯現出個人的價值觀和設計思考模式。

Jessica建議作品集應有整體的主題,選擇能夠突顯自己一直在思考的建築問題,例如建築與都市的關係等。

也要注意作品與作品之間的連結是否敘述了自己對建築的看法或興趣,可包括學術、個人、實務上的多樣性經驗,也要盡量在作品中表達出自己的思考過程,若能展現出自己的不同技術,包括手繪、電腦、模型等能力則更佳,透過不同的工具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另外作品的順序及排版也要有整體的一致性,並且可以運用排版來說故事。

PART3:針對觀眾的提問進行答覆此講座於2017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Q1.MIT學生如何把握跨領域的優勢得到或是創造機會?Q2.非建築系學生,在接觸建築教育前,如何自學或是體驗建築設計的思考模式?Q3.MITMArchProgram所獨有的教學領域和各個研究單位所鑽研的研究項目等? 點我查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系觀看更多從電機跨域到建築,想像力才能創造最好的答案。

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系戴松青碩士台灣美國求學你不是比別人差,是自我要求還不夠!MIT震撼教育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系王映人學士台灣美國求學時尚管理系大解密,教你如何經營個人品牌。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時尚設計與管理系李菱學士台灣當個懂設計的程式人,未來有無限發展可能。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郭昀甄學士台灣分享此講座 回到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