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別院閱讀研討會《六祖壇經》主題論壇 - 佛光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研討會由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引言,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祕書長覺多法師導讀《六祖壇經》並擔任論壇主持人,論壇有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 ... 相關連結 【人間社記者王郁文、宋滌姬、鄭燕青高雄報導】為了增加信眾學習範疇,在法的增上更為廣闊,佛光山南屏別院9月27日舉行「2020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與人間佛教」。

400餘位愛書人從各面向研習《六祖壇經》,探討如何將經典的智慧落實於生活。

回家後還有作業:研讀《六祖壇經》及唱頌〈無相頌〉。

研討會由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引言,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祕書長覺多法師導讀《六祖壇經》並擔任論壇主持人,論壇有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人間福報社社長妙熙法師等人與談,並安排佛光青年張雅閔、陳彥霖、王志隆在台上和與談人問答互動。

「南屏青年歌詠隊」以阿卡貝拉版的〈師父頌〉、〈和諧〉等人間音緣歌曲揭開研討會序幕,展現了青年的活潑和「佛教靠青年」的奮發氣象。

妙樂法師讚歎此刻諸大善知識聚會一處,無論是台上的法師,或是依止的文本,都是這場論壇的老師,大眾與星雲大師正一同進行讀書會。

《六祖壇經講話》除了記載惠能大師的說法,星雲大師的解說,還有人間行者的行持,更包括信眾的行道,涵蓋了信、解、行、證。

妙樂法師轉述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對與會者的期許:「除了研讀《六祖壇經》,回家後唱一遍〈無相頌〉作為功課。

」覺多法師導讀經典,簡介禪宗法脈及「南頓北漸」的歷史脈絡。

引述古人所說:「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燈讀《壇經》」。

《六祖壇經》是中國佛教唯一由中國僧人著作,被稱為「經」的。

《壇經》的思想源於佛陀的心法,為中國禪宗典籍之王,主旨在「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因歷史因素,版本眾多,《六祖壇經講話》依據的是「宗寶本」,內容分為十品。

〈般若品第二〉主要講解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是全經最重要的一品。

〈無相頌〉在〈決疑品第三〉,是在家修行的法門。

「不思善,不思惡,什麼是我們本來面目?」主題論壇時,心保和尚說明「不思善,不思惡」指心中沒有對立,得到自在。

如果社會國家沒有對立,就不會有戰爭,因而獲得和平。

心保和尚強調「般若」就在生活裡,生活的本質就是生滅,從生滅知無常,從無常知無我,如此就能放下,熄滅「無明」火焰,心中不生貪瞋痴,解脫煩惱,歡喜自在。

又提醒大眾,對修行要起正見,禪是智慧方便門,在禪修時要觀照身、受、心、法,與智慧相應。

缺少慧的禪坐,與木石無異;若貪著禪悅,就是起了貪心,並非正見。

依空法師讚歎惠能大師的勇敢與自信,是中國禪法的改革者。

歸納《壇經》有三大中心思想:《金剛經》般若性空、《涅槃經》平等佛性、《維摩詰經》頓悟法門。

《壇經》具有十大特色:一、讀誦經典;二、重視大善知識;三、出家與在家;四、坐禪、禪定;五、定慧不二;六、無相戒;七、般若性空與佛性思想的會通;八、頓悟法門;九、無相、無住、無念;十、不落兩邊。

依空法師解說「般若」就是緣起法,「空」是恰到好處的距離美感,並幽默說道:「大家都是依空而住」。

法師提示大眾:世間雖然有各種相對與差別,但心中不起好惡。

雖然時時生起無數念頭,卻不執著,也就是「善知諸法性,不起分別心」。

妙熙法師最初因看到佛光山叢林學院招生海報中引用《壇經》裡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而發心進入佛學院;後又因參訪禪宗祖庭而扎下道根,發願要「明心見性」,並以偈語「時時勤拂拭」自勉,安住於工作及生活當中。

來自馬來西亞的佛光青年洪巧玉透過上台演出與大眾結緣,希望能帶來歡喜,展現佛光青年的熱情與未來。

國際佛光會檀講師郭明傳聆聽法師們的智慧法語,如同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又像享用清涼甘美的心靈饗宴,需要細細品味與回顧。

督導黃秀絹從《壇經》論壇中了解「般若」的重要性,雖然在日常生活中修持「定慧一體」是一大考驗,但「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他會時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努力修持。

督導李壽芳在這場論壇中釐清不少模糊的概念,將以《壇經》中的〈無相頌〉做為自己的座右銘。

相關圖片 觀看影片 相關連結: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