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惡露多久會排乾淨?什麼狀況應就醫? | 嬰兒與母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產後4~10天排出的惡露稱為漿惡露(Lochia Serosa),呈現淡紅色或粉紅色,成分有蛻膜碎片、紅血球、白血球、細菌、子宮頸黏液,這時候的惡露量比較少。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說明。

我知道了 0% 首頁 懷孕 產後照護 產後惡露多久會排乾淨?什麼狀況應就醫? 作者: 林嬪嬙|發表日期:2017-08-22 收藏 關鍵字: 產後 、 惡露 、 出血 、 腹痛 媽咪生產後,除了要觀察傷口的恢復之外,也要留意惡露的排出情形。

到底什麼是惡露?產後惡露是否有分階段?該如何判斷是惡露或大出血?如果腹痛,是正常的嗎?媽咪又該如何做好自我照護,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產後惡露會持續4~6週 到底什麼是惡露?東元綜合醫院婦產科鄭永傳醫師表示,在胎兒娩出後,胎盤會接著娩出,這時候子宮藉著收縮,將含有血液、蛻膜(即子宮內膜)碎片以及白血球等物質由陰道排出,這些物質外觀看似經血,稱之為「惡露」(Lochia)。

產後惡露大約會持續分泌4~6週。

產後最初3天排出的惡露稱為紅惡露(LochiaRubra),量較多,外觀呈現深紅色並帶些腥味,裡頭成分包含大量血液、蛻膜碎片、紅血球、白血球,陰道上皮細胞,偶有胎便、胎脂、胎毛等。

產後4~10天排出的惡露稱為漿惡露(LochiaSerosa),呈現淡紅色或粉紅色,成分有蛻膜碎片、紅血球、白血球、細菌、子宮頸黏液,這時候的惡露量比較少。

產後10天到4~6週,惡露的量更少,呈現淡黃色或白色,無味,稱為白惡露(LochiaAlba),成分包含白血球、上皮細胞、細菌以及子宮頸黏液。

延伸閱讀:生完小孩,記得用這4招幫助產後子宮恢復! 是惡露?還是出血?什麼狀況應該就醫? 要如何判斷是惡露或是大出血呢?臨床上有一套評估惡露量多寡的法則,稱為「Jacobson評估法」,以每小時為評估單位: 微量:產墊滲濕範圍小於1吋/hr.(約2.5cm/hr.)。

小量:產墊滲濕範圍小於4吋/hr.(約10cm/hr.)。

中量:產墊滲濕範圍小於6吋/hr.(約15cm/hr.)。

大量:完全滲濕整塊產墊。

  假如在15分鐘內完全滲濕一整塊產墊,就要密切注意是否有產後出血的現象,應該趕緊就醫,因為這是產後大出血的徵兆,媽咪千萬不可輕忽。

剖腹生產的惡露會比陰道生產惡露少,因為進行剖腹產,醫師會用紗布清潔子宮內膜,此外,鄭永傳醫師也特別提醒產後媽咪要自我觀察,如果產後的惡露持續為鮮紅色惡露,有可能是子宮復舊不全,或遲發性產後出血,必須就醫檢查;而在白惡露之後卻轉為出現紅惡露,應懷疑有胎盤碎片殘留的可能,一樣盡快就醫比較保險;媽咪也要了解,惡露除了紅惡露有腥味之外,其餘應該是無味,若有惡臭,需就醫檢查是否有感染的可能。

  持續腹痛合併發燒、惡露多且惡臭,應盡快就醫 如果惡露排出過程出現腹痛,是正常現象嗎?產後內分泌系統中,腦下垂體後葉會分泌催產素(Oxytocin),可協助子宮收縮,幫助惡露的排出,這是人體的自然機制,若感到輕微腹痛,屬正常現象,大多是在哺餵母乳時,因為會刺激催產素分泌,而感受到子宮收縮的疼痛。

另外,經產婦會比初產婦常發生產後腹痛情形,可透過適當活動俯臥、深呼吸、喝些熱飲稍微緩解症狀,必要時可服用醫師開立的止痛劑。

鄭永傳醫師強調,若腹痛一直持續,而且合併發燒,體溫超過39°C,出現寒顫、全身軟弱無力、腹部壓痛、惡露深褐色且有惡臭、量多等現象,必須儘速回醫院診治,此為「子宮內膜炎」的症狀,子宮內膜炎如果延誤治療,將會造成骨盆腔器官進一步發炎,所以要特別小心。

  避免產後感染,媽咪要注意的事項 媽咪常擔心產後惡露還在排出階段,是否特別容易感染?又該注意哪些事項?產後照護就如同經期自我照護一樣,必須勤換產墊,保持清潔、乾燥,更換產墊前、後需洗淨雙手,以減少感染的風險。

並且要記住,飲食中生化湯、麻油、人參、酒都不可服用,以免造成惡露不止。

至於會陰的護理,建議每次排尿以及排便後,用溫開水沖洗外陰部,要由前往後沖洗,同時觀察惡露情形,移產墊時也需要由前往後,以防止肛門口細菌感染到外陰部。

延伸閱讀:3套拉筋伸展操,輕鬆和「媽媽手」說byebye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採訪撰文/林嬪嬙 企劃編輯/湯佳珮 諮詢/東元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鄭永傳 攝影/BabyPure寶寶專業攝影(02-25910038) 梳化/徐筑芳 model/湯羽蓉(※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熱門影音 防疫不可不知,兒科醫師分享全家抗菌重點 斜槓六寶媽《林叨囝仔》日夜不落拍就靠它 【影音】5種NG點心,寶寶想吃要控制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看更多 家庭關係 在傳統父權社會壓力下 台男... 孕期知識 「臍帶繞頸」媽咪別緊張!醫... 親子教育 為什麼要教孩子樂觀?樂觀的... 健康百寶箱 疼痛發作的魔鬼,藏在細節裡... 產後照護 【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活動... 親子教育 幼兒園2歲混齡政策將上路?家... 肺炎防疫懶人包 疫情期間拼命補充維他命C!... 家庭關係 「100分的媽媽、不及格的老婆... 肺炎防疫懶人包 你有疫情恐慌症特質嗎?精神...  看更多 1 當孩子認定你是朋友,才會願... 2 妳是那30%的高齡產婦嗎?免驚... 3 產後30天坐月子日程表→哺乳、... 4 上幼兒園前,先評估2點、做好... 5 學步兒必知!幫助寶寶正確跨... 6 新手媽咪,妳累了嗎?和產後... 7 寶寶頭髮長得少又慢,難道是... 8 堅持哺乳、堅持時尚一起... 9 鞏固「依附關係」,從寶寶的... 當期雜誌 看更多 ● 陳瑋薇快樂斜槓、育兒同行 ● 你可能遇到的生產狀況 超前部署 ● 解決居家照護看診問題如何掛號、領藥? ● 心動不如行「凍」?哪些人適合凍卵? ● 2至未滿5歲育兒津貼增名額減負擔加津貼 ● 恩怨放二旁 爭取監護權應該知道的事 雜誌訂閱 駐站醫生看更多 兒科醫師Dr.黃彥銘 專長:兒童生長評估、嬰幼兒飲食建議、一般兒科疾病、疫苗注射、健兒門診、過敏、氣... 李俊逸 專長:不孕症、試管、卵子冷凍、卵子捐贈、一般婦科 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專長:基因功能營養醫學、過敏疾病檢測及調理、代謝症候群調理體重管理、疾病預防策... 加入駐站醫生&專家 部落客看更多 家政夫的悄悄話 我們把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與創意搓揉成球,交給糞金龜往土壤裡推,經過雨水和陽... 香游氏 分享「香游事」,希望能帶給大家歡笑和共鳴。

雨立今 雨立今,大家習慣叫言言麻,育有邱先生+邱言言+邱吉吉。

是一個愛孩子的嚴母... 加入駐站部落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