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不離妙有(上) - 湛山精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世間一切相狀現象,這都是要靠因緣和合,所產生的假「有」,其本身則是「空」無自性。

由於相由緣現,緣起性空,換句話說,諸法實相不生不滅,因為「緣起」 ...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ContentonthispagerequiresanewerversionofAdobeFlashPlayer. 首页新闻中心湛山精舍佛教季刊加国五台山加国佛教四大名山学佛园地法物流通联系我们视频专栏您的位置:佛教季刊>>2011冬季>>法师开示佛教季刊2019夏季2019春季2018冬季2018秋季2018夏季2018春季2017冬季2017秋季2017夏季2017春季2016冬季2016秋季2016夏季2016春季2015冬季2015秋季2015夏季2015春季2014冬季2014秋2014夏2014春2013冬季2013秋季2013夏季2013春季2012冬季2012秋季2012夏季2012春季2011冬季2011秋季2011夏季2011春季2010冬季2010秋季2010夏季2010春季2009冬季2009秋季2009夏季2009春季海印遗风2008冬季2008秋季2008夏季2008春季真空不離妙有(上) 发布:2013-01-1316:31:10  作者:樂渡長老開示周秀蓮整理  来源:   樂渡長老開示周秀蓮整理      今天的講題是「真空不離妙有」。

「真空妙有」這四個字,相信大家都已聽過很多遍。

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影響中國大乘佛教最深遠的思想,皆不出「空」和「有」兩種義理。

在《楞嚴經疏》裡說:「聖教自淺至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兩字」。

因此,不論是空宗「中觀派」的思想,或是有宗「瑜伽派」的思想,可以說都是詮釋「緣起性空」根本教理,都是所作說教的方便。

 一、相由緣現緣起性空   若能從緣起法中,通達諸法的「空」性,即知緣起而「有」的一切法,皆是夢幻泡影,從而在虛幻不實當中,體悟到諸法的空性、空有不二、空有相融的道理。

懂得《心經》的人,相信也會背誦:「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段經文闡明「真空不離妙有,妙有不離真空;真空不礙妙有,妙有體現真空」的中道實相境界。

   「空」,梵語śũnya,意譯謂一切宇宙萬有之存在,皆因生、滅、變、異的因緣生滅關係,而暫有或暫滅,本體實我非有、空無自性。

一切世間有為法,皆無恆常性和獨立性,既非憑空而有,也不能單獨存在;所謂「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世間一切相狀現象,這都是要靠因緣和合,所產生的假「有」,其本身則是「空」無自性。

由於相由緣現,緣起性空,換句話說,諸法實相不生不滅,因為「緣起」暫時存在的現象,才能顯示「性空」本無自性的實相。

因為「性空」所以能夠「緣起」,「有」是依「空」而立。

所以龍樹菩薩在《中論》中提出:「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故,一切則不成」。

「空」是成就宇宙萬「有」的要因,因為「空」才是永恆的存在,才是真正的「不斷滅」。

佛教「空」的思想淵源早自佛陀時代,後尤以大乘佛教廣為顯揚,乃為般若經系統之根本思想。

「空」是佛法主要教義之一,也是佛教不共其他宗教或世間哲學的特質。

 二、空的種類   一般來講,空有五種不同的解釋含意:   1.第一種是「頑虛空」   「頑虛空」是我們眼前所見到的空;「頑」,就是頑固,是固執的意思。

這一種空,並不是佛法所講的「真空」,因為在這種頑虛空裡是含有地、水、火、風等四大成份。

為什麼這樣說呢?例如,早上陽光從窗門透進室內,在一道陽光中,我們可以看到無數微塵在飛上飛下的不停移動。

這例子證實:在我們眼前的虛空中,是蘊藏著許多平常肉眼所不易看見的物質存在。

由此可見,在這虛空中,不單是微塵,就是高山大海,森羅萬象,都是在這個虛無邊際的虛空當中。

所以說,我們眼前所見的虛空,只是頑空,而不是今天我所要講的「真空」。

   2.第二種是「斷滅空」   在古時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斷滅空」是其中一種外道的思想。

這種外道認為人死了之後,一切萬事萬物,都會隨著死亡而消逝,空無所有,絕不遺留下任何東西存在。

總而言之,就是一滅,便永斷滅了,稱之為斷滅空。

   上述這種外道因為不明白佛法的真理,而有「斷滅空」的謬誤見解和認知。

實際上,以佛法的觀點來說,人死了,只是心藏器官功能停止活動,色身軀殼死亡而已;然而,這個亡者的「業識」並沒有隨著肉體的死亡而滅掉。

「業識」一般通稱之為「靈魂」。

大家切要了了分明,清楚明白到「靈魂」和「身體」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現在讓我舉個例子來稍作解釋「靈魂」和「身體」這兩樣不同的東西。

例如,我們的身體就等如是我們居住的房子,而我們的業識(或稱靈魂)寄住在身體的房子裡。

身體一天一天的老化,直到八、九十歲,甚至一百歲以上的老人,眼矇耳聾、牙齒掉落、老態龍鍾,身體的各方面器官功能都衰弱退化,直到再沒有生命機能的時候就是死亡。

同樣地,譬如一間老屋,到處呈現裂隙,不是牆壁窗門走風,便是屋漏兼逢連夜雨,房子破舊不堪,面臨快要倒塌,不能久留再住的時候,怎麼辦呢?唯有把這個破舊的老房子放棄,再去尋找另一個牢固可靠的新房子,移居寄住下來。

所以,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我們的「業識」一輩子住在這個身體上。

當人的身體經過老、病的生命過程,在臨終的時候,「業識」不能隨著身體的死亡而同時毀滅,在這時刻,只有脫離這個不再健全而死去的房子——身體,去尋找另一個新的房子寄住;換句話說,我們的「業識」搬個新房子,在佛教的生死流轉十二因緣當中,這就是再「投生」的意思。

   又譬如一棵樹,在某種因緣條件下,雖然大樹枯死了,但事實上並沒有完全的斷滅。

為什麼呢?因為雖然樹已枯萎了,但是還有蘊涵著生機的種子存在於土壤裡,等待因緣時機成熟,種子萌芽能再生長出無數的新樹苗。

因此,雖然樹枯死了,但由於循環不息的繁殖生長,也並不是代表永遠的斷滅。

再者,樹木也可以作為製造家俱、器皿、用具或建築材料等用途,甚至可以把整棵枯樹的根、枝、葉、幹都全部被火燒毀化為灰燼,但仍不是完全的斷滅。

因為如果把這些灰燼撒散在虛空中,雖然可能我們的肉眼是看不見微細木灰的外相存在,但是灰燼微粒產生著許許多多的微塵,還是充滿在空中不斷的浮游,依然是寄存在宇宙虛空中。

   實際上,在宇宙森羅萬有當中,不斷滅而「妙有不離真空」的例子,多如恆河沙數。

現在我邀請大家再來思考一個有趣的話題,問題就是:「現代我們日常所吃的五穀雜糧,是否就是兩千年以前的那些米呢?」我相信很多人馬上非常肯定地說:「那當然不是的啦!」但是,我們是否細心思惟推究一下,如果說現在所吃的米,不是兩千前的米;但如果兩千年前根本沒有「米」這農產品的話,現世又何來會有米的存在,而供世人食用呢?從探討推究所得的結論,斷滅的說法是不對的,這簡單的例子,也足以是「不斷滅」的實證。

   從佛法的立場來看,以上所提及的「頑虛空」和「斷滅空」這兩種「空」思想,都不是佛教所談「空」之真諦妙理。

   3.第三種是「析法空」   「空」又可大致分為人空與法空兩者。

「人空」又稱為我空,意思是人的身體、有情眾生的生命,純是依賴因緣和合而生成,本身無有實體,只是假合的存在而已。

而「法空」又稱為法無我,意思是一切森羅萬象事物之存在,也是由因緣和合而產生、組合而成。

因此也無實體的存在。

例如說:若把一張桌子的組合材料各自分解開來,把其四條腿、桌面分拆,那麼這四條腿變成了四條獨立的木頭,桌子面變成一塊木板,把組合分拆的結果是化整為零,再沒有原來桌子實物的存在。

   又譬如說:人是由頭、四肢、身體器官組合而成;但假若把頭、手、腿、五藏六腑全部肢解後,人的身體便不再存在了,那麼原有的那個人究竟去哪裡了?由此可見,人的假我色身的生滅存亡,皆由因、緣、果,相依相待而存在,這正是「相由緣現,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最佳詮釋。

上述舉例將物與人存在的情況一一分析細節,從而觀察明白到暫有的本體,原是空無自性。

這就是佛教小乘聖人析空觀之智慧,稱為「析法空」。

   4.第四種是「體法空」   什麼叫做「體法空」呢?意思是以菩薩的大智慧觀一切法,便能了知通達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所產生的假相,其本身並無自性、自體;以佛教大乘菩薩的睿智,是不須透過分析,便悟到「當體即空」的境界,這稱為「體法空」。

   5.第五種是「妙有真空」   在《心經》上所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佛教對空與有之關係最究竟的如實詮釋。

不但在佛經典籍學習到「真空不離妙有」這種道理,就是現代的科學家,也在研究這種境界。

據科學研究結果顯示,所有的物質都可以最後推究到「真空不離妙有」這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上。

 三、現代科學證實了佛法的奧妙   在現代科學領域,科學家初期做研究時,發現把物質分析到最微細時,稱之為原子,這種原子不是人類肉眼所能見,除非是通過特別的儀器放大,肉眼才能看到;隨著科學的進步,科學家發現:原來原子並不是世界上最細的物體,而更細微的稱之為質子;後又再作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比質子更為細微的物體,稱之為中子。

隨著日新月異的先進科技的不斷研究,原子實際上包含了很多不同的亞原子粒子,它們分別是電子、質子、中子等等。

當把物質分析到微細到不可再微細的階段時,繼續深入研究下去,最後科學家們體驗到「小」的境界是不可以語言、思惟或文字所能詮釋的,而且不得不承認「小」的境界是不可思、不可說、不可議的。

   其實,早在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上已有提及過「真空不離妙有」的體驗;尤其是在《華嚴經》中有更詳盡的詮釋,這些佛法奧妙的道理,都得到現代不少科學家們的認同和讚歎。

   以上所講的不可思議之「小」境界,其實在「大」方面,也是不可思議的。

譬方說:人類認為地球是相當的大,但是在宇宙間還有無量的星球存在。

依據天文學家報告:五大行星之一的木星面積,就有一百三十多倍地球之大;而土星的體積則有地球之七百四十五倍之大。

因此,當晚上天空繁星點點閃爍時,以我們的肉眼去看,是無法知道星星的大小、遠近的。

總括來講,我們只知道星星是無量無邊際的,究竟地球以外的太空有多「大」?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對於以上的問題,目前的科學家和天文學家都沒有提供答案。

美國科學家曾登陸月球,他們從月球望向地球,發現地球的體積大小,比他們從地球仰望月亮的體積,只稍微大一點點而已。

登陸月球探險者在月球上舉頭仰望天空,同樣是滿天星斗,到底宇宙有多大?它是有邊際,還是無邊際?數量有多少?是可以思可以議,或是不可思議呢?同樣還是沒有答案。

   釋迦牟尼佛曾打個比喻,告訴我們地球以外的宇宙世界猶如恆河沙數一樣多。

這是無法用現代科學技術計算得到的。

由此可見,地球以外無邊無際的虛空宇宙世界,也是不可思議的「真空不離妙有」境界。

                     .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Copyright2010-2022.©chamshantemple.org,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