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本人和日语到底是哪里来的 - 知乎专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日本人和日语到底是哪里来的. 6 年前· 来自专栏一般人不知道的“常识” ... 确实要准备大量的图片资料还有金嗓子喉宝),这次的内容主要就是日本的历史和日语的来源。
首发于一般人不知道的“常识”无障碍写文章登录/注册“徐福东渡”的故事流传的很远,这个传说导致很多人认为日本人其实是我们中国人的一批“流浪户”,日语也是和我们汉语关系很近的一种语言,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我在一个回答里专门说过日本人的起源问题(文尾附有链接),日本的原住民曾经是这个最早走出非洲的一批人类——矮黑人,日语发音极其简单,几乎所有的词汇都是由一个元音和一个辅音组成的音节拼出来的,就比如大家最常听说的ありがとう(arigato)、おはよう(ohayo)、よろしく(yoroshiku)、さようなら(sayonara),也就是说日语的发音系统和我们完全不同,也要简单得多。
而后来一批从中国东北到朝鲜半岛一带的住民迁移到日本(当然这批人和我们关系也不大),这批人的语言也很大的影响了日语,在现代语言学上,日语同源自西伯利亚、大兴安岭一带的“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语法非常类似(维吾尔语、蒙古语、满语都是这个语系),这种语言的特点是“主宾谓”,也就是这是一种动词放在最后的“我饭吃”的语法结构,而且这种语言是一种“黏着语”,也就是说决定句子的状态和时间的往往是句尾的动词上“黏着”一个玩意。
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来讲就是这样的两拨人形成了日本人的血统和语言(文尾有关于日本人来源的回答链接)我们知道中国强大起来之后,就特别的爱收小弟(羁縻制度),可是日本这个民族实在是太落后了,日本一直是个当小弟都不够格的国家,都到了东汉三国,中国才注意到这个小岛国。
所以日本也像其他很多落后的民族一样,什么东西都是口耳相传,完全没有文字(蒙古到了成吉思汗的时候才有了回鹘文的拼音文字),其实从全世界来看,有文字的民族都是天之骄子啊,尤其是使用表意文字而不是拼音文字就更是几乎没有了。
所以日本人就很悲催,如果他们生活在西亚欧洲,或许就能也搞一套拉丁字母拼写语言了,可是很不巧它旁边有文字的只有中国,也就是说在大和政权逐步形成的古坟时代,也就是大约我们三国到隋的时代,只会乌拉乌拉却没有文字的日本人受到朝鲜半岛的汉化渡来人(不一定是汉人)影响,逐渐使用了汉字记载文书,也就是说从本质上说最早时的汉字也好还是佛教也好都不是从中国直接传过去的。
所以其实这个是很悲凉的,对于古坟时代的所谓贵族(其实就是部落大酋长)们,除了少数的“渡来人”(百济新罗人)可以看得懂汉字,其他人看文书就像是外语,实际上也就是外语,这就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
日本逐渐随着姿势水平的增加开始有了国家的特性,开始在岛内扩张,但是话说回来日本还是很难脱离这种部落大酋长的管理模式,最后外戚苏我马子一顿专权,推古天皇(女)就让皇族圣德太子摄政,这货为了制约这种豪族,扶持了一个没什么势力的小野妹子当“遣隋使”希望能学习到中国的制度,这时候才开始真正的汉化,贵族也逐渐开始学习汉语汉字,上层社会开始有了文化,但是实际上,这个时代,汉字和汉语对于整个日本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外语,除了遣隋使和受过教育的贵族,大部分人没人看得懂这东西。
图圣德太子(圣德是仿汉制弄的“谥号”,本名叫umado)和小野妹子(男)但是太子死了之后苏我这个豪族一直执政,日本汉化道路一直也不平坦,随着“苏我入鹿”这个人被他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边缘贵族“中臣镰足”搞死了之后,中臣镰足扶持有着超兄贵名字的“中大兄皇子”成为“天智天皇”之后,日本才开始真正的彻底汉化——大化改新。
说句题外话,苏我豪族虽然灭掉了,这个中臣镰足就是后来被赐“藤原”的家族的始祖,藤原家族的摄关政治可要比苏我厉害多了。
日本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狂派遣隋使遣唐使,汉字才算在上层社会普及开来,并且日本人引入了大量的汉字词汇,比如官位制度,玄学,佛学里的词汇日本原来都没有,日语开始变得不纯,加入了大量的汉字词汇,就像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蹦出几个英文词一样。
不久之后的奈良时代,汉语(注意就是汉语)写成的“古事记”也出现了,但是民间的话还是不认得这东西,只是上层人的内部消遣而已。
图日本第一部史书《古事记》,估计你肯定能看懂,因为就是汉语写的,但是也有些“日本特色”,一些日本特有词会用汉字音译,一些地方也把我们“主谓宾”的依法换成了日语的“主宾谓”。
直到奈良时代后期,一部叫做《万叶集》的诗集出现了,这东西里面有好多都是一个叫做额田王的女性皇室成员写的,可是人家女性也不看中国那些东西,写出来的可是“和歌”,压根就没法拿汉语去写,所以日本人神奇的找出几百个汉字,直接当做拼音来用,日本人把这种诡异的书写模式称为“假名”,这也就是著名的“万叶假名”。
图万叶集,懂日语的同学可以看下第一句那个“雨布流、雪布流”其实就是“雨ふる(下雨)、雪ふる(下雪)。
”比如日语的樱花是“sakura”,万叶集就写成“散久良”,比如山是“yama”,日本人就写成“也末”。
你说这“散久良”和sakura哪里像了,其实唐代的中古汉语发音还真差不多是这个,再加上日本人天生自带舌头硬直技能,所以就变成这样了。
(汉语的演变非常的大,原始的汉语其实和原始的藏语差别不大,是一种被称为“原始汉藏语”的语言,我们的“官话”是直到明代才逐渐形成的,唐代的长安话和现在有相当大的区别。
)所以随着汉化的封建制度不断产生,日本民众也不能像原始人那样活着了,全民扫盲变得十分必要了,但是学汉字不太可能,不可能让全民都学一外语吧。
写万叶假名?一个汉字的东西你写三个汉字不累么,所以传奇性的片假名就产生了。
片假名在日本的说法是遣唐使吉备真备发明的,这货和李白的那个好基友阿倍仲麻吕算是同期留学生,他非常熟悉西方的那一套音乐体系,而当时唐朝最流行的乐谱就是“燕乐半字谱”,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利用汉字偏旁做一定音调标记的,我们来看一下。
图敦煌半字谱(慢曲子伊州)所以吉备真备茅塞顿开,突然发现了解救祖国的好东西,我干脆别用汉字表音了,还不如直接就搞个偏旁,樱花也别写成“散(sa)久(ku)良(ra)”了,直接写成“サ(sa)ク(ku)ラ(la)”,多好,就这样,日本最早的一套属于自己的拼音文字体系就这么出来了。
图偏旁部首组成的片假名(比如第一行是aiueo,第二行是kakikukeko)南方同学可以用自己的方言读一下这些汉字。
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东西实在是不怎么美观,单纯做个表音符号还好,要是用到日常写作实在是又长又没深度,所以片假名一直也不是正规的书写体系。
没过了多久,随着像鉴真这种怎么渡海都会跑偏的伟大僧人的不懈努力,中日的佛教交流也越来越深入了,一个叫做“空海”的僧人给日本带来一个更厉害的武器——平假名。
我们都知道高级的僧人的话一定是要通晓梵语的,空海的梵语水平也是非常的高,所以按照日本的说法,空海在梵语的书写体系中得到灵感,结合了唐中后期十分流行的草书,一个非常流畅美观的东西就出现了。
图藏语书法图以草书作基础以梵语作灵感的平假名所以从这之后日本就算有了一套非常合理的拼音书写体系了,虽然上层的人还是爱写汉语表现自己很有文化,但是女性和受过教育的平民就可以欢脱的用平假名来书写日语了。
但是毕竟日本引入了很多只有汉语才有的词汇,尤其是日本的很多文化已经很难脱离汉字成分了,所以光用假名来写(就比如韩国弃用汉字改用拼音“谚文”)实在是日本没法做到的,在日本上层眼里也是一种很没文化的行为,但是光用汉字毕竟是个完全不是一个体系的语言,总用汉语来写文书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日本还是逐渐出现了一套汉字夹杂假名的写法,但是因为汉字的简洁性,大部分的日本词汇也都有自己的汉字。
拿英语举例子就比如car这个词,我们硬是给写成“车”,那也不是不可以,或者drive这个词,我们硬写成“开ve”也不是不可以。
也就是说我开车就可以写成“I开vea车”,读音还是Idriveacar。
所以就是这样,日本的每个汉字基本都有“音読み,也叫作“音读”,也就是汉语发音。
还有訓読み,也叫“训读”,也就是日语发音这两个模式。
图日本独特的唐诗写法(旁边有假名注音),在汉字和假名中折衷了一下,基本的汉字全部保留,但是用假名把必要的句子成分写出来,语法也按照日语进行一定调整(比如“万里悲秋常客作、百年多病独台登”),而比如“百年”这种汉语词汇就使用古汉语发音的“音读”采用“ひゃくねん(hyakunen)”的读法,而“独”就采用了日语读法“训读”的“ひとり(hitori)”,也就是一个人的意思,而动词一般全部都是日语本来的读音,比如“作”(なり)、“登”(のぼる)。
这种写法在明治维新之后成为了日语书写的主流,平假名和汉字交替书写,用片假名来表示大量音译的外来语就成了日语的常态了。
二战之后,日本又取消了大量不必要的汉字,比如这里、那里从“此処、其処”写成了假名的“ここ、そこ”,表示结果的“成る”也写成了“なる”,表示同时发生、原因的“乍ら”也写成了“ながら”。
那么从这之后就是我们常见的日语了,我们开始日语的学习,相信前面说了这么多我就不需要多说怎么背假名了,我觉得通过上面的汉字联想加上平时背单词时候的查阅,不论谁都能够在一周之内较熟练的掌握平假名。
我们可以看出来日语虽然拥有和我们不一样的源头,却有大量和我们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优势,首先就可以从我们最熟悉的汉字出发,来进行日语的剖析,但是切忌先入为主的用汉语的思维,而是像前面所说的一样,用一种“受汉语影响的截然不同的语言”的角度来思考日语,才不至于陷入泥潭。
首先对我们最有利的就是前面说的汉语音的“音读”词汇,日语的音读一般都是成型的“二字词汇”,日语中最主要的音读主要是两种——“吴音”、“汉音”。
但是可不要认为吴音就是我们吴语的“吴音”,吴音可以说这是现在最早传入日本的一种读音了(除了很少出现的“古音”),这种读音的来源虽然没有定论,但是一般认为是从朝鲜半岛进入日本的二次加工的汉语,“吴音”的说法是源于当时一群学习“汉音”的遣唐使对日本这种最早的汉字读法的蔑称。
吴音带有很强的中古汉语的特性,本来就是一个单元辅音的日语为了学习吴音搞出了一套叫做“拗音”的东西,也就是我们看见假名表后面的“きゃ、きゅ、きょ”等等。
图拗音我们举几个例子,京、明、行、清、兵的吴音是,“きょうkyou,みょうmyou,ぎょうgyou,しょうshou,ひょうhyou(byou)”,好了一个规律出现了,我们发现吴音中,我们现代汉语的后鼻音(ang、eng、ing、ong)一般都是拗音加上一个长音,我们在背单词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单词都是这样。
在继续介绍“吴音”之前,我们再来说一下“入声”,那个时代的汉语有一个现在北方官话已经退化的发音——入声,入声的特性是用一个清辅音(p、t、k)作为单词的结尾。
举个栗子,比如1在广东话读成yat,8普遍读成bat,10在南方方言普遍读成sip。
再比如“学”在很多南方方言普遍读成“hok”或“hak”,“客”普遍读成“kak”,这种发音是很宝贵的一种中古汉语残留,再比如这个苏轼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miot]。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pëk]。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süët]。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griët]。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püat]。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miët]。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püat]。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ngüat]。
我们会发现在中古汉语发音里最后的发音基本都是入声成分,也能很好的表现这个豪放派的词,但是日本人学这个可就麻烦了,毕竟日本人现在也没法发出来单独的辅音(可以上网搜日本人说英语),所以日本就搞出了个神奇的方式。
1いちichi 8はちhachi 学がくgaku 客きゃくkyaku 日にちnichi 物もつmotsu 易えきeki我们发现日语在模仿入声的时候,都会把k变成ku或者ki,把t变成chi或者tsu,所以一般要是入声组成词的时候,都会出现“一緒いっしょissyo”(一起)“学校がっこうgakko”(学校)这样的“促音词”来表示入声。
而在古汉语中,我们现在官话辅音r的音,往往都是辅音n的,日语也很好的保留了这个特点(南方方言也是)比如二ni,人nin,如nyo,若nyaku(全部是吴音)好了这时再来介绍一下汉音,汉音是后来的遣隋使遣唐使带回来的日本化的“标准长安音”,当然了就像前面说的,当时的长安音和客家话的相似程度都要大于现在的普通话(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感觉日语很多单词发音类似南方方言),而汉音和吴音不同,我们可以发现拗音明显减少以及发音会更贴近汉语特点。
就比如花吴音げge 汉音ぐゎgua(现已变成ka)气(気)吴音けke 汉音きki图(図)吴音ずzu汉音とto下吴音げge 汉音かka客吴音きゃくkyaku汉音かくkaku金吴音こんkon汉音きんkin而上面说的吴音的拗音在汉音中也减少,还是那四个字的例子吴音京きょうkyou、明みょうmyou、行ぎょうgyou、清しょうshou、兵ひょうbyou汉音京けいkei、明めいmei、行こうkou、清せいsei、兵へいbei有没有发现简单多了,汉音一般表示后鼻音的时候,一般就是单纯的一个音节然后拉长音。
当然了,吴音和汉音还是有很多差别(比如清浊),但是较大的规律一般都是这些,吴音由于最早多用在诵经中,所以在日语的宗教用语、地名中一般比较常见,而其他时候用的汉音较多,尤其是这些高傲的留学生回国后大量排斥吴音,所以往往比较“正规”的词汇都是汉音发音,当然了这个还要在之后的学习中区分,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方向。
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于后鼻音,在音读中,前鼻音(an,en,un,in)一般都是使用拨音“んn”,这个和我们的发音模式是一样的,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也发现了,普通话中的j,在日语音读中一般都是k、g,普通话中的x,日语中一般都是g(南方方言一般都是h),普通话中的w,日语中一般都是m(吴音),b(汉音),(比如万まんman ばんban物もつmotu ぶつbutu)。
当然了日语的音读还有唐宋音、现代音,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多说了,说完音读这种模仿汉语发音的日语重要组成部分之后,我们就来看看比较麻烦的训读也就是日语固有词吧。
日语的训读一般都是出现在核心词汇中,也就是什么风雨雷电、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等,这里就不多说了,往往都是一个汉字进行训读,大多都是两个假名组成的单词,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不少“复合词汇”,就比如“雷”かみなりkaminari,其实就是神kami+形nari,“神形”也就是崇尚万物有灵的日本人眼中的雷,再比如“湖”みずうみmizuumi,其实就是水mizu+海umi,这样的还有很多就不多举例了。
其实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单词其实也是复合组成的,就比如刀かたなkatana,其实就是“片kata+刃na(ha的古语),一片的刃也就是刀,再比如鋼はがねhagane,其实就是“刃ha+金kane”,做刀的金属,自然就是钢。
这里说这个意思就是其实日语中有很多这样的“隐藏”的复合词汇,在我们背单词的时候好好琢磨一下,没准就有可喜的发现。
再说一下的就是动词了,日语的动词除了3类动词那种音读词加上个する(做也就是do)这种玩意之外,其他的都是训读的固有词,我们这里着重说下变化模式最多的1类动词。
1类动词简直是很多学日语学生的噩梦,因为黏着语的特性导致变形极多,其实我们发现1类动词仔细想一下并没有那么复杂,首先是日语动词结尾全都是u段的,而且结尾无非就是く、う、つ、る、む、ぶ、ぬ(ぬ这个还出现的极少,基本上就死ぬ,常用的貌似我还没见过别的)这么几个结尾,我们其实在里面还是可以找到规律,く结尾的动词往往都有一种朝向性,就比如“行く、向く、咲く、抜く、解く”,む结尾的往往有沉浸性动作的,比如“読む、沈む、病む”等等,つ、ぶ相对都较少,而う、る结尾比较多这里就不总结了。
当然了其实很多动词都是有自己的复合性的,就比如洗う あらう(洗) 改めるあらためる(改变、更换)表すあらわす(表达、表现)现す——あらわす(出现)这些词都有一个词根あら、这个词在日语中是新的意思,我们发现这些单词虽然写成不同的汉字,但是本质意思都脱离不了“新”这个核心,再比如偏る かたよる(偏向)傾く かたむく(倾倒),词根无非就是“方かた(一边)+寄る(靠近)或向く(朝向)”,向一边靠近就是偏,向一边朝向也就是倾倒,这样的词汇在日语动词里也很多,再比如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蘇る よみがえる(复活、复苏),其实这个词是“黄泉 よみ”+“返る かえる”组成的,也就是从黄泉归来,就是复活。
说了这么多就是让大家能保持一个在日语单词中找规律的心态,不要被训读单词的汉字“外衣”迷惑,而是能挖掘到这些单词的真正组成,才能更好地进步。
至于语法的问题,这里也就简单提一下,除了主干部分的“主宾谓”结构,在日语中还要分清动词性质的“用言”和名词性质的“体言”的差别,同时我们发现日语虽然语法极其复杂,但是却总是脱离不了は、が、に、で、と这几个助词的关系,往往在基础的时候找清楚这几个助词的特性,就比如は往往有赋予一个东西“格”或者下定义的感觉,有一种“硬点”的意味,而が往往有表述某性质的特性,に往往后面是外部的原因或者转折,で往往有自身内部的原因或者解释,と往往有单纯的对于某物来说的意味,如果能找到这些助词的共性,就可以很快的发现相关的很多语法的共性。
大家能看到这里已经不容易了,最后就再说一下怎么在生活中学习日语吧,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听歌,不得不说这个真的是重中之重,其实尤其对于很多从一开始不是多了解日本的人(比如我),就直接听了很多我们翻唱的日本歌曲的原曲,对照着歌词听着歌,不久就很容易跟唱出来,歌记住了,那些单词以及汉字的读法就记住了(虽然有个后遗症是调型不准,但是日语的音调没有汉语那么复杂和重要了。
)这里也就顺便说一嘴吧,比如日本有个国宝级歌星叫——中島みゆき(中岛美雪),你听完她的歌会发现基本上所有都是被我们翻唱的脍炙人口的歌曲,还有就是比如李克勤的红日、月半小夜曲也全部都是翻唱(それが大事、ハーフムーンセレナーデ),再比如刘若英这个翻唱专业户(几乎都是翻唱),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等,周华健的花心等,任贤齐的什么天涯、伤心太平洋啦,张学友的一路上有你等,邓丽君一大半的歌曲,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等一系列的数都数不过来的歌曲,基本上都是翻唱的日本歌曲,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熟悉的旋律来增加对日文的亲切感(当然了这也只算是个人爱好,不喜欢也可以去找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
)忘了说下,可以听下郭敬明打死都不承认是改编翻唱的“时间煮雨”的原曲——かざぐるま。
前面预告过的这次的讨论会将在本周5也就是4月15日晚8点举办,主要的内容就是“日本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如何入门日语,日语到底怎么学”。
当然了如果是讨论会和上次一样也是付费的(确实要准备大量的图片资料还有金嗓子喉宝),这次的内容主要就是日本的历史和日语的来源。
参加方式:申请——takeSaku微信号为好友,并注明“讨论会”三个字,通过微信群进行公开课,当然现在暂定限制人数150人,多出人数或时间不符合人数也将安排到这周六。
因为刚刚开办,所以单人费用也进行一定的折扣,初定是10元/人,可通过支付宝“18810666109”或微信支付。
(当然了下一篇一定会将讨论会截图反馈。
)内容预告:日本经历过什么样的过去。
日语学习有什么快捷的方法。
最后也是文章开头的链接。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安森垚的回答编辑于2016-08-2120:08日语日本历史赞同1575135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一般人不知道的“常识”如果真实就在眼前,那就拨开那片叶子。
延伸文章資訊
- 12.日本人和日语到底是哪里来的 - 知乎专栏
2.日本人和日语到底是哪里来的. 6 年前· 来自专栏一般人不知道的“常识” ... 确实要准备大量的图片资料还有金嗓子喉宝),这次的内容主要就是日本的历史和日语的来源。
- 2歷史假名遣簡介
現代日語的規範化其實歷史並不長久,基本上是二戰後固定下來的。 ... 經過了現代假名遣改革,日文假名的正字法深度降低了一些,但還是沒有達到 ...
- 3历史学习,日语的起源与发展 - 知乎专栏
日语的起源与发展日语是日本的官方语言,其文字被称为日文。对于这一点,我们都熟知。 但它是怎样诞生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你知道吗?
- 4日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在日語文法學界,如果無特別說明,「日語」(日語:日本語)這個詞彙,一般是指以 ...
- 5日本漢字歷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