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球特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但是,當時在英國傳統的BILLIARDS撞球佔據著主導地位,被認為是正統的和科學的玩法,一般高手及觀眾都熱衷於法式撞球。

SNOOKER撞球根本無法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只能是民間的 ...              撞球特色    1、 開侖(CAROM)     從十五世紀開始,當時玩的撞球,球檯上只有兩顆白球(母球 ),到1775年法國人又給加了一個紅球,英國人跟著倣傚,此時在球檯上便有了三個球。

並把這種玩法叫「開侖」(CAROM ),擊球人把對方的球頂進球袋,或同時擊中兩個球稱「雙著」,都可以得分。

這種玩法,就是我們現在玩的三球落袋式及開侖撞球的原始玩法,即英式撞球「比力」。

2、 司諾克(SNOOKER)撞球    司諾克撞球(SNOOKER )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它的起源故事則有2種不同版本的傳說。

必須追溯到公元1875年,是由駐紮在印度的一位英國軍官內維爾·鮑斯·張伯倫(Neville Chomberlain),和他的一幫戰友們首先發明的。

  其中一種說法是,尼維爾.張伯侖對於他們每天玩的三球撞球,感到乏味,於是便產生了改進的想法,便加了一個黑色球,經過一段時間,又有一位青年軍官建議,再加了一個粉色球,隨著球數的增加,不僅提高了玩的興趣,同時也豐富了玩球的方法,後來又連續增加幾種不同顏色綵球,球數共有二十二個,其中有十五個紅色球,六個不同顏色的彩色球和一個白色主球。

並且經過實踐摸打,制訂了一套比賽方法和規則。

  另一說法則是說當時已經有一種叫「黑球入袋」的玩法,只有1個白球,15個紅球和1個黑球。

有一天,張伯倫和他的戰友們覺得「黑球入袋」的玩法太簡單、乏味,便決定增加黃色、綠色、粉色三個綵球上去。

不久,又嫌不夠,於是再加上了棕色球和藍色球。

從此,便流傳下來 成了至今風行全球的22個球的司諾克撞球。

不過,不管是哪一個版本的說法,SNOOKER撞球的發明,肯定是和這個叫做張伯倫的英國軍官有關,這一點應該是無庸置疑的。

  據說,司諾克撞球的命名與發明人內維爾·鮑斯·張伯倫也有關係。

據說是有一次,內維爾·鮑斯·張伯倫跟一個夥伴在打這種由他們新發明的22個球的撞球遊戲時,一個很容易的進球,對方沒有打中。

他便順口戲謔對方是SNOOKER(SNOOKER是那時當地軍事院裡對一年級新生的流行稱法)。

  他這麼順口一叫,提醒了大家,使大家意識到,對於這種新的撞球玩法,大家都是新手,都是SNOOKER。

於是,司諾克的叫法便開始流行並固定下來。

而司諾克撞球也很快的在1880年,由英國人約翰.羅伯特從印度把SNOOKER打法和規則帶回了英國。

便被傳回了撞球的故鄉———英國。

  但是,當時在英國傳統的BILLIARDS撞球佔據著主導地位,被認為是正統的和科學的玩法,一般高手及觀眾都熱衷於法式撞球。

SNOOKER撞球根本無法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只能是民間的一種娛樂方式,難於登上大雅之堂。

  而在司諾克愛好者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直到20世紀30年代,英式撞球日漸衰落,許多高手逐漸轉向SNOOKER撞球,終於1916年,首次舉辦了英格蘭業餘SNOOKER錦標賽。

然而,一直到上世紀20年代出現了司諾克大明星喬·戴維斯(Joe Davis),司諾克撞球才真正開始在英國興盛而流行起來,成了英國的國球,直到現在。

3、 花式(美式)撞球   美國的撞球運動,是西班牙人於1504年經佛羅里達州傳入的。

1607年,英國人又把撞球帶到維吉尼亞洲。

1690年移居南卡羅來納的法國人也將撞球運動帶到美國。

當時雖然多方面把撞球運動傳入美國,但並沒有很快得到發展,直到1800年以後才開始盛行起來。

經過多年的研究發展,直到十九世紀中,對撞球的技術、比賽方法和規則等方面,做出重大的改進完善貢獻,直到在世界撞球運動中,獨創了"美式撞球"一大流派,與法式( CAROM)、英式撞球(SNOOKER)並駕齊驅,現已流行於東西方。

  現今世界上花式撞球最為普及的是美國,歷屆總統,如華盛頓、傑佛遜、亞當斯,都是此中好手,最熱衷者首推林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