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台灣產業數位轉型調查: 策略、數位經營人才決勝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談了幾年的數位轉型,2020年天下雜誌創新學院、IMD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合作發布台灣與歐洲的第一份數位轉型調查;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也 ... 「在我的領地中,你必須盡全力跑,才能維持在相同的位置;如果你想前進,就必須跑得比現在快兩倍。

」這段出自著名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名言,在這個變動的年代,對於台灣產業經營者可能有深刻體悟。

跑兩倍快只是基本,如何在變動的年代中勝出?策略與人才是關鍵! 貿易戰、科技戰再加上疫情,構成從2016年至2020年的政經主旋律,「變動」「無法預測」自然成為企業面對未來的普遍挑戰,由科技驅動的「數位轉型」一躍而為企業不得不正視的重要議題。

在2019年6月與陳昇瑋合著的《人工智慧在台灣》開宗明義談到,科技帶動的轉變,使得全球企業進入「紅皇后領地」,這個出於一百多年前著名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詞,具體描繪了台灣產業經營者的感受:「在我的領地中,你必須盡全力跑,才能維持在相同的位置;如果你想前進,就必須跑得比現在快兩倍。

」但跑兩倍快只是維持前進,要如何在變動的年代中勝出?《人工智慧在台灣》書中指出:「如果想要擺脫競爭對手,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或是調整前進的方向,或是改變跑法,才有超前的可能。

」導入「數位」科技只是必須,「轉型」更是企業必須即知即行的關鍵。

近四成企業啟動數位轉型僅4%達標談了幾年的數位轉型,2020年天下雜誌創新學院、IMD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合作發布台灣與歐洲的第一份數位轉型調查;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也參與這次調查,提供不同專家的洞察與分析(點我看文章),結合調查與深度訪談,描繪出台灣產業數位轉型現況,同時與歐洲的瑞士及瑞典兩國進行比較,以跨產業、跨國方式進行轉型現況定位。

天下雜誌創新學院總監江逸之指出,美中貿易戰與新冠肺炎,的確打亂企業運作的常規,卻也意外迫使大家加速數位轉型,「不轉型,就等死,」他說,雖然在調查中有接近四分之三的企業營收受疫情影響而減少,但是卻有38%台灣企業加速數位轉型,其中表現最突出是金融產業,有六成加速數位轉型,但較令人意外的是科技業只有38%、傳統製造業只有26.9%加速轉型。

不過,雖然數位轉型已成為熱門名詞,但調查中認為已經達成數位轉型目標的企業只有4%,在台灣兩千企業中還有52%業者沒有開始數位轉型。

比較瑞士與瑞典,則有超過12%企業轉型成功,差距雖然明顯,但達標率其實都不算高,顯然數位轉型仍在起步階段,做為2021年的目標並不算太遲。

轉型決勝點在策略數位工具只是輔助若看台灣個別產業的轉型樣貌,可發現金融業似乎走得又快又猛,而且有11%金融業者認為自己的企業已經數位轉型達標。

不過,由於調查結果是由企業自行填答,究竟對於「數位轉型」的定義與標準是否存在歧義,應該要進行更深入訪談。

江逸之特別提出,值得注意的是,高科技製造、民生製造與傳統製造業,目前超過一半的公司還沒有啟動數位轉型,似乎必須再重新對焦思考數位轉型策略,「一流企業講策略藍圖與用戶體驗、二流企業強調產品數位化、三流企業常常只是買數位工具,」江逸之主跑台灣科技線多年,他觀察到的是「策略」才是決勝負關鍵。

調查結果也明顯看到,是否有完整的數位轉型策略,直接影響到轉型成效。

完整的數位轉型策略會直接影響企業改變策略思考模式,並提升團隊數位能力。

有35%台灣企業已經把數位轉型成為公司的整體策略,但這比例仍落後於瑞士(77.7%)與瑞典(80.4%)企業。

提高效率是轉型目的?手段?至於轉型的目的為何?台灣兩千大企業最想要「提高效率」「發展新商業模式」,瑞士與瑞典則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居首。

從產業別分析,服務業則是最想發展「新商業模式」。

「提高效率是轉型的目標,還是過程?」江逸之拋出這個問題,建議企業不妨重新思考,若只是提高效率但獲利並沒有增加,這是轉型的真正目標嗎?在AIF訪問產業專家時,多位專家也提醒,如果一直陷在提高效率與降低成本的思維裡,並不能讓企業發展出真正的成長及競爭力,新工具只是拿來做舊事,失去了真正的價值。

在2020年的調查裡,變化最大的是台灣企業決策模式,已經開始把大數據分析,納入決策參考。

2019年四成台灣企業靠「高層指示」為主,比例最高;2020年,則轉向為「經驗為主,大數據分析為輔」。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已經有50%金融業、41%民生製造業、36%一般服務業是「大數據分析與經驗並行」做決策。

隱憂:具備數位營運經驗團隊比例低在調查中進一步分析,決策模式與面對變局的反應能力。

發現企業的決策愈偏向「大數據分析」時,在2020年更能面對疫情的衝擊。

採「大數據分析與經驗並行」決策模式企業有42.9%預期疫情將對經營產生正面效益,似乎數位力不只能夠做為企業面對變局的應變力,更能加強疫後的復原能力。

但從這個結果延伸出另一個問題是,決策階層是否了解,該如何以數據與經驗做為決策依據?這跟決策階層是否有數位經驗高度相關。

但可惜的是,高達85.9%台灣企業經營團隊成員的數位營運經驗比重低於1/4。

因此,雖然從調查結果中看到有台灣七成企業加強數位投資,但下一個課題應該重視數位人才團隊的建立。

延伸閱讀:(金融業)李維斌:數位轉型不是名詞,是產業追求永續的動態過程(製造業)李昌鴻:數位化是第一步決勝關鍵在組織重整(科技業)簡立峰:跳脫規模大小限制,「獨特」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傳統產業)陳來助:傳統產業成功方程式翻轉,TP值將取代CP值(一般服務業)顏漏有:新創為成熟企業注入活水掌握轉型成功機會(專業服務業)郭昶甫:科技只是輔助醫病關係才是智慧醫療關鍵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後疫情時代 數位轉型如何強化企業復原力:台灣兩千大企業數位轉型大調查白皮書》購買連結 溫怡玲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IC之音科技行腳主持人。

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曾任職電視、雜誌與網路多家媒體。

積極推動台灣產業AI化,並經營科技及經濟知識社群。

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故陳昇瑋執行長合著《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與台經院孫明德主任合著《孫主任的經濟筆記:景氣預測權威的12堂總經課》。

推薦閱讀 2022/04/9|閱讀時間‧約6分鐘 2022/04/3|閱讀時間‧約6分鐘 2022/04/3|閱讀時間‧約4分鐘 2022/03/28|閱讀時間‧約5分鐘 2022/03/26|閱讀時間‧約6分鐘 更多推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