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 - 我們的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位在國際航運頻繁地帶,每個月至少有一千艘以上的船舶,經過台灣附近海域,一旦船舶偷排廢油,政府沒能立即反應,逃逸之後恐怕很難追咎責任。

2005年7月,蘭嶼西南方一 ... JumptoNavigation JumptoMaincontent 您在這裡首頁 海洋污染 黑油‧綠島 2017/03/20 黑油‧綠島 顯示之日期 201703/20 摘要 3月9日,綠島北岸的珊瑚碎屑海灘和礁岩潮間帶,被大量油污沾染,就連海底都沉積著厚重油塊,潛水教授俞明宏潛入海底觀察,發現油泥呈長條狀,像蟒蛇一樣盤踞海底,一些底棲類、移動速度較慢的海洋生物,受到的影響最大,有些螺貝類身上有油污的痕跡,甚至有海蛞蝓、海參,受困油堆之中。

綠島見油污的消息,在臉書曝光,環保署展開調查,這些油從哪裡來?環保署推測,可能是行經綠島附近海域的船舶排放重油,這些油隨著海流漂散,污染了綠島的海洋。

從綠島燈塔到睡美人岩將近八公里,等於是綠島三分之一的海岸線,許多區域陸續出現塊狀油污染,環保單位緊急動員,投入六十多名人力,以區域分工的方式,進行油污清理。

在珊瑚礁岩區,先是用湯匙、刮除厚重油泥,再用高壓水柱沖洗遭到廢油污染的礁石,只希望能讓海洋生物重要的棲息地,免除油污覆蓋,其實油污一旦上了岸,清理費工費時,沙灘上還有不斷隨著潮浪而來的焦油塊。

在綠島著名的星砂海岸,有孔蟲、貝殼、珊瑚碎屑構成的美麗沙灘中,也有零星污油塊夾雜其中,海巡署的弟兄沿著海岸搜尋,逐一挑揀出來。

為了加速讓綠島的海灘恢復原貌,環保單位聘請當地婦女加入清理行列,拿出以往在潮間帶採集螺貝類的好身手,阿姨兵團一字排開,眼尖手快地在珊瑚碎屑中,挑出一團團的污油塊。

然而只要海洋裡的油污沒有清除,污染還是會繼續發生,生態危機就不會解除。

擔心綠島的珊瑚礁生態持續受到油污染,綠島多位潛水教練與海洋志工,等不及政府行動,自發性的開始清除海底油污。

受到海流流向影響,大量油塊幾乎都集中沉積在中寮漁港內,由於從來沒有水下除油的經驗,大家都是第一次嘗試,只能想方設法,一切土法煉鋼。

民間靠著自己的力量,短短三天,就將海底大塊的油塊清除乾淨,不過還有許多零星的小油塊,漂浮或沉積在海洋裡難以處理,一旦慢慢分解,被海洋生物誤食吸收,可能對海洋生物及食物鏈,造成深遠影響,俞明宏教練就觀察到,有些珊瑚礁魚類行動變得相當遲緩。

油污發生的第五天,天候轉壞風浪轉大,在燕子洞附近的潮間帶,仍然可以發現新的油污持續被潮浪拍打上岸。

其實綠島油污染事件,不是第一次了,許多綠島居民都知道,只要東北季風到來,綠島就有可能出現黑海岸,顯示船舶偷排廢油的情況,早已行之多年。

而這次讓綠島變黑油島的兇手到底是誰?海洋大學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的張淑淨教授,根據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追蹤到3月9日有五十艘以上的船舶,經過綠島附近,再交叉比對污染時間及海流流向,鎖定一艘四萬噸的散裝貨輪,不過這艘貨輪在當天下午五點以前,已經離開台灣領海。

目前環保署只能透過外交部送達公文給該船公司,若對方不釐清相關事實,不排除依照證據判讀,提出跨國索賠。

台灣位在國際航運頻繁地帶,每個月至少有一千艘以上的船舶,經過台灣附近海域,一旦船舶偷排廢油,政府沒能立即反應,逃逸之後恐怕很難追咎責任。

2005年7月,蘭嶼西南方一公里的海岸線,同樣遭到不明油污染,至今找不到肇事禍首,學者建議應該建立更完整的監測系統,才能確實掌握台灣周遭船舶的動態。

另外,依照現行的《海洋污染防治法》,污染者罰款是30萬到150萬元,罰則過輕,若不修法,可能無法有效遏止違法事件。

當油污入海,要面對漫長的復原過程,這次綠島油污事件,從發現油污到海洋志工自行清理海底油塊,民間行動跑在政府前頭,如果政府不能加強執法與監測能力,在第一時間立即緝凶,未來類似的污染事件可能再度上演,從源頭防堵,才能讓台灣的海洋,不要淪為國際船舶的垃圾場。

熱門事件 漏油污染 學科 海洋,公害 縣市 台東縣 綠島鄉 關鍵字 海洋污染,海洋監測 3月9日,綠島北岸的珊瑚碎屑海灘和礁岩潮間帶,被大量油污沾染,就連海底都沉積著厚重油塊,潛水教授俞明宏潛入海底觀察,發現油泥呈長條狀,像蟒蛇一樣盤踞海底,一些底棲類、移動速度較慢的海洋生物,受到的影響最大,有些螺貝類身上有油污的痕跡,甚至有海蛞蝓、海參,受困油堆之中。

相關議題連結 石門黑海岸 重返龍坑現場 致命的海洋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于立平 攝影賴冠丞柯金源陳慶鍾,剪輯賴冠丞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公害 閱讀更多關於黑油‧綠島 油染西子灣 2016/09/26 油染西子灣 顯示之日期 201609/26 摘要 9月14號凌晨,莫蘭蒂颱風開始發威,台東和南部地區首當其衝。

富岡和綠島漁港的燈塔,被颱風掃進海中,台東延平紅葉村,發生嚴重土石流,村子裡有十分之一的住戶,家園全毀。

同時間,屏東恆春的大樹,被吹得東倒西歪、民宅屋頂被強風吹翻,最大陣風16級,創下當地120年來的最高紀錄。

果然,號稱2016年地表上最強的颱風,莫蘭蒂的實力非常驚人。

到了14號晚上,莫蘭蒂在高雄港造成重大災害。

停泊在港內前鎮漁港的四艘美式大型圍網漁船,因為繫纜在一起,被颱風一路由南往北吹,漂流了八公里,擱淺在西子灣北側堤防。

天色昏暗、風強雨大、海浪洶湧,使救援行動很困難。

在消防隊全力搶救下,四艘船上的二十二名漁民,一人死亡,其他人安全獲救。

只是,災難並沒有停止,太陽出來後,海面上一大片一大片的黑色油污,成了西子灣的惡夢。

高雄市柴山會總幹事楊娉育,一聽到消息馬上趕到現場,當時海面漂浮著油污,還沒有任何攔油索避免擴大。

隔天,9月16日下午,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親自到場關心漏油狀況。

這四艘擱淺的遠洋漁船,分別是富冠606、707,還有順天606、永興發168。

富冠707受損較輕微,沒有漏油無須抽油,其餘三艘漁船的油料,根據港務公司評估,需要抽完525公秉的柴油和75公秉的航空用油。

針對現場搶救的工作程序,台灣港務高雄分公司勞安處長張展榮解釋,優先順序是把船上殘油先抽掉,岸際也同步進行除油工作,最後會進行船體扶正、堵漏,再拖離現場,恢復西子灣面貌。

人員安全,是港務公司的第一優先,處理油污需要等海象穩定才能進行。

15號下午,第一批清潔人員進駐事發現場,以吸油棉、吸油棉索和汲油器等方式,清除水面浮油。

也用攔油索把漏油區域,限制在一公頃左右海面上。

還好這四艘船上的油料,並非重油或原油,大部分是柴油和少量航空用油。

只是事發地點是高雄市的重要景點,不只市民關心,更引來許多好奇遊客圍觀拍照。

為了盡快恢復港都門面,港務公司積極投入,一共花了350人次人力,在9月20號前清除海域、岸際、消波塊和礁石上的油污。

然而,雖然海面恢復正常水色,可是水下的情況,卻讓環保團體和學者憂心忡忡。

高雄市柴山會總幹事楊娉育表示,很擔心柴山多杯孔珊瑚,因為這種台灣特有種珊瑚的模式地點,也就是第一次被發現的地方,正是這次漏油的礁石水域。

而且柴山多杯孔珊瑚在今年8月1號,才由農委會預告列為一級保育類物種。

楊娉育也進一步說明,柴山多杯孔珊瑚被發現在海平面以下一到三公尺間,多沙混濁的地區,是少數生存在比較淺海地帶的珊瑚,是非常重要的生態指標。

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在中山大學的門口外頭,當年竟然出現柴山多杯孔珊瑚,而且是台灣特有種,全世界只有柴山才有。

1988年,還在中山大學求學的陳昭倫,是全世界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的第一人。

只是他沒想到,2010年3月,高雄市政府竟然在這裡,開挖礁石興建停車場,雖然後來市府變更設計,縮減停車場範圍,可是依然大大衝擊柴山多杯孔珊瑚的生存環境。

柴山多杯孔珊瑚群體不到五十個,數量稀少,棲地又在高雄發展觀光區位,除了受到人為擾動外,這次還被漏油事件波及。

在消波塊上除油,非常危險,一個不小心,很可能會掉到消波塊縫隙中。

清潔人員要加速除油,又要顧及珊瑚棲地。

麻煩的是,現在根本沒人知道,多杯孔珊瑚的確切位置和復原現況。

對此,楊娉育抨擊高雄市政府,早在2010年就已經知道柴山多杯孔珊瑚的重要性,但拖到現在都沒有任何調查或保育動作。

西子灣是柴山西海岸最南側的海域,柴山西海岸,又是台灣西部沿海重要的生態指標。

陳昭倫和鄭明修在這裡發現非常多元的生態資源。

光下海一次,中研院的研究團隊,就能紀錄到許多豐富的浮游生物、孵化中的頭足類動物、多種海棉、海葵、海膽與貝類,還有海龍、獅子魚和多樣的珊瑚礁魚類。

觀光客來到西子灣,看海、看船、看夕陽,享受高雄特有港市風情。

誰也沒想到,一場莫蘭蒂颱風,搞得西子灣人仰馬翻,也掀開了柴山西岸獨一無二的水下世界,更讓外界看清這片美好海域,卻無人保護的窘境。

到了9月16號,西子灣海域恢復平靜,搶救擱淺漁船與除污進度,往前跨一大步。

富冠606、707船身回正,已經被拖回前鎮漁港。

而順天606、永興發168,因為擱淺嚴重、船身傾倒,為避免油料污染擴大,只好就地處理,繼續抽油和除油,由於這四艘船都有變形情況,必須派潛水人員,一再下水確認油孔位置,並檢查船身是否繼續漏油。

回到前鎮漁港的富冠606,全船傷痕累累,外觀殘破不堪,船體龍骨結構被撞歪。

光是眼前景象,就足以讓人想像當天深夜颱風的威力。

不過,四艘船是不是應該綁在一起?繫纜的強度是否足夠?卻都是人為控制的因素。

遠洋漁船上,應該是威武的船桅,失去了原有的英姿,不只損失慘重,也重挫高雄港形象。

平靜的海上,夕陽風光無限美好,雖然不見水面油污,但是傾斜的船身,卻透露著一絲詭異氣氛。

漁船擱淺漏油與珊瑚生態保育,並非兩個單獨議題。

莫蘭蒂颱風不只帶來災害,也吹出台灣海域發展與管理,各行其是的老問題。

學科 海洋,公害 縣市 高雄市 鼓山區 關鍵字 漏油,颱風,莫蘭蒂,保育類珊瑚,海洋污染,鄭明修,陳昭倫 9月14號凌晨,莫蘭蒂颱風開始發威,台東和南部地區首當其衝。

富岡和綠島漁港的燈塔,被颱風掃進海中,台東延平紅葉村,發生嚴重土石流,村子裡有十分之一的住戶,家園全毀。

同時間,屏東恆春的大樹,被吹得東倒西歪、民宅屋頂被強風吹翻,最大陣風16級,創下當地120年來的最高紀錄。

果然,號稱2016年地表上最強的颱風,莫蘭蒂的實力非常驚人。

相關議題連結 漏油危機 油海風暴 重返龍坑現場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李慧宜于立平,撰稿李慧宜 攝影/剪輯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公害 閱讀更多關於油染西子灣 金門黑潮:莫蘭蒂颱風來襲 2016/09/26 金門黑潮 顯示之日期 20160926 摘要 颱風走了,金門海岸的災難還在。

擱淺的大船,讓金黃的沙灘,壯麗的礁石,染上刺鼻的黏稠黑油。

這場環境危機,該如何化解? 9月15日凌晨,莫蘭蒂颱風為金門帶來破紀錄的17級陣風,一夜的狂風暴雨,掃斷了許多樹木,國軍和民眾紛紛忙著清除倒樹,整理家園。

古崗村的居民,一早醒來卻赫然發現一艘十層樓高的巨大貨輪,擱淺在岸邊。

透過空拍機觀測,居民的擔心果然發生了,9月16日下午,他們發現船隻左舷出現黑油,立刻向金門縣環保局通報。

看到故鄉的海岸變色,在地居民心痛又心急。

9月17日,環保局開始啟動緊急應變機制,但油污已經擴散。

這艘四萬兩千噸的中國籍貨輪「港泰台州」,原本停泊在廈門港,遭到莫蘭蒂帶來的強風吹襲,才意外漂出港口,擱淺在金門西南角的古崗海岸,露出的油污隨著海流往料羅灣的方向擴散。

充氣式攔油索難以阻擋風浪,9月20日,發生漏油的第五天,昨天才放置的攔油索,經過一晚,再度斷裂。

潛水人員試圖靠近船隻,找出破洞的確切位置,由於海水濁度高,能見度低,填補破洞的作業,遲遲無法進行。

船身破洞補起來之後,才能進行抽油作業。

在這之前,殘油不斷隨著潮水漲退,持續被掏洗出船艙外。

就在我們紀錄清潔人員作業情形的同時,又目擊一波油污,漂入海面。

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裡,海面跟沙灘上,滿是斑駁的塊狀油泥。

油污持續洩漏,讓頂著烈日奮力清理礁岩的清潔人員,也感到有些無奈。

為了避免受到油污的毒性影響,十幾位清潔人員全身穿著防護衣,戴上雙層手套,先用湯匙刮掉厚厚的一層油,再用吸油棉賣力擦拭。

沙灘上的油水,和沾到油污的沙子,則必須用人力一匙一匙的撈除。

卡在岩縫深處的油污,則是幾乎無法清除。

不只人受不了油污的刺鼻味,古崗潮間帶的各種生物,也難逃威脅。

根據金門高中退休教師莊西進在今年六月所進行的調查,這裡有海羊齒、紫海膽、海綿、軟珊瑚等數十種生物。

沾滿油污的沙蟹,在岩縫中竄逃。

逃不走的海羊齒、海葵等附著性生物,泡在油水中,奄奄一息,失去了活力和原本美麗的色彩。

同樣逃不走的,還有住在沙裡的花蛤,和附著在礁岩上的珠螺、蚵岩螺等螺貝類,這些都是金門民眾常常會採集食用的海產。

為了了解油污對水質的影響,環保局每天進行海水採樣檢測,金門水試所的研究人員也到潮間帶採集生物,做進一步化驗。

化驗報告必須兩到三週之後,才會出爐,但油污持續洩漏,民間團體擔心民眾誤食受污染的螺貝,持續透過社群網站發出警訊。

海洋生態受到影響程度的狀況不明,油污也還沒有完全清除乾淨,民眾持續暴露在未知的風險,金門縣政府處理油污慢半拍,9月16日更透過金門日報發布新聞指稱船隻已經拖回廈門,引發民間團體不滿。

9月22日,兩艘來自廈門海事局的作業船開始進行抽油作業。

由於擁有這艘貨輪的船東已經倒閉,航港局表示,已經聯繫到債權人,請對方提出清運計畫,預計10月初大潮期間,就可以將船拖離。

當交通部,環保署和金門縣政府動員救災時,貨輪擱淺的古崗海岸,雖然位在金門國家公園的特別景觀區,金管處卻認為只有高潮線以上的陸域範圍才受其管轄,而在這次的救援行動中缺席了。

政府機關有權責之分,海洋污染卻沒有國境之別。

和中國為鄰的金門,長期承受來自對岸的無妄之災,莫蘭蒂不只吹來擱淺的貨輪和油污危機,還帶來了大量海漂垃圾,靜靜躺在沙灘上,無人聞問。

從小金門上最接近廈門的雙口海岸,往西邊看,可以看到海峽中線的檳榔嶼週邊,延伸出一條白色的線,透過空拍畫面,更可以看到一整片的保麗龍浮球。

這些都是海岸上廢棄保麗龍的來源之一。

缺乏清除人力,兩岸協商也沒有明顯進度的狀況下,這些被颱風從中國帶來的海漂垃圾,仍然是無解的難題。

莫蘭蒂走了,救災工作還在進行中,下一個颱風梅姬,又朝著台灣來勢洶洶,如何從這次的油污危機中,記取經驗,預防下一次的災變,和中國為鄰的金門,得有更多的準備和智慧。

熱門事件 漏油污染 學科 海洋,公害 縣市 金門縣 金城鎮 關鍵字 颱風,漏油,海洋污染,離島,莫蘭蒂 颱風走了,金門海岸的災難還在。

擱淺的大船,讓金黃的沙灘,壯麗的礁石,染上刺鼻的黏稠黑油。

這場環境危機,該如何化解? 相關議題連結 石門黑海岸 又見油污 油海風暴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陳寧 攝影/剪輯陳添寶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災害 閱讀更多關於金門黑潮:莫蘭蒂颱風來襲 告別微塑時代 2016/07/18 告別微塑時代 顯示之日期 201607/18 摘要 每天的卸妝、洗臉,例行的刷牙、沐浴,臉上擦的,身上洗的,都可能添加了塑膠微粒,你相信嗎? 所謂的塑膠微粒,指的是低於5mm的塑膠,來源可分為從大型塑膠分解而來,以及被生產製造出來。

像這些細小塑膠顆粒,就是業者提供給弘光大學王曉芬老師,作為產品研發的樣本。

自從1972年有業者添加塑膠柔珠到產品後,從此改變全球化妝品產業。

廣告行銷的推波助瀾,更讓小小柔珠,成為人們追求美白柔嫩肌膚的最佳利器。

這些在人們皮膚上搓揉的小圓珠並不會消失,沖洗後的柔珠去了哪裡?讓人好奇。

目前的污水處理廠,是否能有效阻絕1mm以下的塑膠柔珠?而這些又將帶來什麼影響? 營建署下水道工程處長於望聖表示,要設置能完全阻攔塑膠柔珠的污水處理廠,必須做到薄膜系統,但建造和維護成本高昂,不符效益。

而全台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率平均不到三成,根本無法有效阻絕塑膠微粒流向大海,有學者就發現,海洋生態的確會受到影響。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湯森林副研究員實驗室的楊姍樺博士,在不少國外文獻都看到塑膠微粒存留在生物體內的記錄,而最新的國外研究也發現,攝食塑膠微粒的牡蠣,需要耗費更大的能量來覓食,生殖能力也會下降。

為了瞭解刺絲胞生物像是珊瑚、海葵,是否受到塑膠微粒影響,楊姍樺曾經以海葵進行實驗,發現牠的確會攝食塑膠微粒,而且會留存在體內。

而受到影響的不光是海洋生態,可能還會進到我們的食物鏈。

這些瓶瓶罐罐,是看守台灣協會從2015年8月到2016年6月收集到的個人清潔用品,他們利用簡單實驗,發現所收集到的468種清潔用品中,有196種,也就是將近四成,含有塑膠柔珠。

琳瑯滿目的商品,到底哪些含有塑膠柔珠?大部分消費者其實很難清楚分辨。

於是看守台灣協會和荷蘭的環保團體合作建立資料庫,提供民眾查詢,但總趕不上推陳出新的商品,環保團體認為要徹底杜絕含有塑膠微粒的清潔用品,還是得從法規做起。

美國在2015年底通過「無微粒水域法」,分階段禁止塑膠微粒的使用,加拿大也在2015年,將塑膠微粒列入毒性物質清單,禁止使用,環保團體和立委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該加快腳步,禁用含有塑膠微粒的清潔用品。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吳盛忠承諾,明年將會完成法案。

在法案尚未完備前,有什麼可以取代塑膠柔珠?利用澱粉、玉米等含醣物質聚合而成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會不會是種選擇?傳統塑膠能做的,它們幾乎都能辦到,唯一差異在於可分解塑膠,受到空氣裡水分和熱能的自然催化,兩年就會腐化。

過去,生物可分解塑膠都用在包裝、一次性產品等用途,如果添加到清潔用品裡,對生物分解塑膠屬性很熟悉的黃建銘博士認為,要很快在水中分解,又要能長時間儲放,在研發上仍是兩難。

弘光大學的王曉芬老師認為,回過頭尋找天然材料,像是杏仁果殼、絲瓜絡等等,來取代塑膠柔珠,才是比較好的方式。

有業者乾脆選擇不添加柔珠顆粒,製作同樣能達到去角質效果的產品。

這幾年,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提升,相對也提高環保產品的接受度,成為新的消費趨勢。

選擇,往往扮演扭轉市場的關鍵角色,只有當消費者力量展現,我們才能真的告別微塑時代… 學科 海洋,公害 縣市 台灣 關鍵字 塑膠柔珠,海洋污染,化妝品,塑膠微粒 每天的卸妝、洗臉,例行的刷牙、沐浴,臉上擦的,身上洗的,都可能添加了塑膠微粒,你相信嗎?   相關議題連結 廢塑膠的春天 限塑一年 少用一個塑膠袋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林燕如 攝影/剪輯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海洋 閱讀更多關於告別微塑時代 石門黑海岸 2016/04/04   石門黑海岸 顯示之日期 201604/04 摘要 在黑色油污裡掙扎,海洋生物面臨生態劫難。

一艘艘巨輪,一再發生擱淺事件,一再重創生態。

染黑的海岸,糾結著社會人心,究竟該如何避免下一場災難的到來… 2月25日,紐埃籍耘海號客輪,在澎湖小白沙嶼海域,發生擱淺事件,船上約有一百四十噸柴油,當地居民與環保團體擔心發生油污事件,搭船出海觀察,海面上發現零星油花。

澎湖縣政府緊急進行搶救,等待天氣轉好,就開始展開抽油作業,避免油污危機。

就在澎湖擱淺事件還在搶救中,3月10日,再度發生全重八千噸的德翔台北貨輪,因為故障失去動力,擱淺在石門海域的礁岩上,距離岸邊大約三百公尺。

在救出船員後隔天,發現船身已有裂縫,零星油污外洩,造成沿岸點狀性重油污染,岸邊可見大量刺豚等魚類死亡,政府緊急動員石門區清潔人員,在岸邊清除油污。

3月11日,氣候不良,風浪過高,政府派出空勤直升機,搭載人員登船查看,卻發生墜機,造成兩人死亡憾事。

風浪讓抽油作業一直無法展開,只能在岸邊布下攔油索。

直到3月16日,風浪較為平緩,才能派出抽油平台船前往抽油,但是平台船噸位小,抽油速度相當緩慢。

3月24日,政府監控發現,貨輪後半部不斷傾斜,造成裂縫加大,評估將發生大量漏油。

25日早上,漏油已經布滿石門海岸,形成一道長約二公里的油污帶。

船公司與政府部門加派人力,分區進行清理。

石門知名的觀光景點-石門洞,也遭到重油污染,綠色潮間帶布滿彩色油漬,潔白沙灘也抹上黑色油污。

連原本在當地採集潮間帶食物的婦女,都受雇來清理油污。

環境團體前來海岸做污染紀錄,發現近八成的螃蟹,都遭到污染,形成生態危機。

海洋大學何平合教授表示,每當發生海岸油污事件,岸上的螺貝、螃蟹,都是受害最重的生物族群。

專攻海洋污染的鄭學淵教授指出,海洋油污不只發生在岸上,海中更有許多看不見的環境污染,將影響食物鏈。

沾上重油的螃蟹動彈不得,人類疏失讓動物無辜受到牽連。

  重油污染海岸之時,更讓人擔憂的是,船上八個裝有甲苯等化學品的貨櫃,一旦落海破裂,將造成另一波污染災害。

擱淺事件造成環境危害,引發社會關注,行政院長張善政來到現場,了解搶救進度。

擱淺事件發生後,石門鄉公所設置搶救應變中心,不時召開會議,船公司人員針對貨櫃搶救,提出應變方式。

2008年石門發生晨曦號擱淺事件,2011年萬里發生瑞興號擱淺事件,今年又發生德翔台北號擱淺,對於北海岸一再發生擱淺,造成油污事件,地方漁會與當地居民憤怒質疑,如何彌補漁民與環境的損失。

面對外界質疑政府處理慢半拍,行政院長張善政表示,搶救已經造成人命犧牲,實在不能講這種話。

鄰近油污區的富基漁港,餐廳業者表示魚貨未受污染,卻因為油污事件,觀光客明顯減少,損失不知該找誰賠?當地里長表示,因為冬季氣候加上地形因素,北海岸成為擱淺熱區,政府應該加強船舶檢查與管制,不要老是故障擱淺。

海洋大學鄭學淵教授,進行海域污染調查,透過採集水質,分析污染數據,也希望未來能建立生態損失的評估方式,作為求償參考依據。

海洋大學何平合教授,以國外油污事件為例,表示根據調查,油污事件發生三十年後,沉降土底的油污,都還對生物生態有影響,影響時間相當久遠。

台灣不斷發生海洋油污事件,政府也不斷進行搶救SOP演練,但是事前的船隻安全檢查,以及故障時的及時拖離,事後搶救時效的掌握,還有除油機具的精進,都是可以再加強的地方,避免油污發生,造成讓人驚心的黑海岸,傷害生計,也危害生態。

學科 海洋,公害 縣市 新北市 石門區 澎湖縣 關鍵字 漏油,船舶污染,海洋污染,油污,抽油,重油污染,擱淺 在黑色油污裡掙扎,海洋生物面臨生態劫難。

一艘艘巨輪,一再發生擱淺事件,一再重創生態。

染黑的海岸,糾結著社會人心,究竟該如何避免下一場災難的到來… 相關議題連結 頭崙污染這些年 對抗黑心污染 桃園紅海污染事件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郭志榮 攝影/剪輯陳志昌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公害 閱讀更多關於石門黑海岸 保麗龍的難題 2015/06/01 保麗龍的難題 顯示之日期 201506/01 摘要 每個月,台南社大都會號召一群志工,一起到台南南區海岸,清除沙灘上的垃圾。

寶特瓶、玻璃罐、鋁箔包是家常便飯。

對志工們來說,最頭痛的,是這一塊又一塊的保麗龍,尤其是當它們碎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時候… 保麗龍的碎屑,不管用什麼方法,都無法百分之百清乾淨,因為它們已經小到完全跟沙混在一起。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觀察,每年五月中開始,一直到六、七月這段時間,是沙灘上保麗龍最多的時候。

這些保麗龍究竟從哪裡來?跟著有二十年養蚵經驗的林清泉來到安平外海,可以看到許多蚵棚漂浮在海面上。

台南南區、安平區和安南區外海,因為海水較深,必須使用這種漂浮式蚵架來養殖。

蚵棚要承受幾百串蚵仔,加上一個大人在上面行走、採蚵的重量,還不會沉下去,靠的就是一大塊一大塊保麗龍的浮力支撐。

每個蚵棚平均要用到十二到十六塊保麗龍,以台南外海目前放養近萬蚵棚來說,等於同時間有十幾萬塊保麗龍在海上漂浮,只要有一部分沒有妥善收回岸上,或被海浪拍打、掉落,就可能沖到海上,造成髒亂。

2014年台南市政府開始宣導蚵農,回收養蚵用的保麗龍,每回收一塊就給予三十元補助。

台南市漁港及近海管理所組長吳國霖表示,希望第一年至少能達到兩成的回收率。

然而養蚵利潤不高,加上一塊保麗龍平均有兩到三年壽命,蚵農本來就會回收還堪用的保麗龍,隔年再使用,已經腐蝕、浮力太差的才會淘汰。

在蚵農作業的港邊就可以看到,許多新、舊保麗龍,分別堆放在岸上。

這些已經不能使用的保麗龍,被市政府運走之後,卻因為雜質、泥沙過多,沒辦法像一般用來包裝電子材料、蔬果、魚貨的保麗龍,進到回收再利用的體系,只能送進焚化爐。

在目前的回收技術,還沒辦法處理這些養蚵用的保麗龍之前,市政府除了繼續宣導蚵農,不要再把保麗龍丟棄在海上,也正努力研發可以包覆保麗龍塊的材質,希望至少延長保麗龍的壽命,減少保麗龍容易碎裂、不易清理的問題。

  如何才能養出一顆兼具美味和環境永續的蚵仔?什麼時候,海灘才能恢復它原本美麗的樣貌?保麗龍的難題,需要更多人集思廣益,一起來解決… 熱門事件 廢棄物管理 學科 漁業 縣市 台南市 關鍵字 台南社大,晁瑞光,保麗龍,養殖,海岸線,蚵,海洋污染,海洋生態 每個月,台南社大都會號召一群志工,一起到台南南區海岸,清除沙灘上的垃圾。

寶特瓶、玻璃罐、鋁箔包是家常便飯。

對志工們來說,最頭痛的,是這一塊又一塊的保麗龍,尤其是當它們碎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時候… 相關議題連結 漂流地圖 今晚跟你說石化_上篇:毒化人生 生命的龜期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陳寧 攝影/剪輯陳添寶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漁業 閱讀更多關於保麗龍的難題 淨灘狂想曲 2014/09/01 淨灘狂想曲 顯示之日期 201409/01 摘要 如果有兩小時空檔可以親近海灘,你會做些什麼?日光浴…戲水…還是彎腰淨灘?一個暑假,十一個沙灘,一群熱血青年+愛上台灣的外國人+無數淨灘志工,還給海灘短暫清淨,推動重新思考的生活革命… 藍天大海,龜山島就在眼前,海浪靜靜拍打深灰色的沙灘。

不遠處的鎮安宮,一群互不相識的人,在傍晚集結。

他們參加的是臉書社團RE-THINK所發起的淨灘活動。

RE-THINK發起人黃之揚說,以淨灘作為形式,環保是核心價值,希望大家實際看見這麼多垃圾,思考生活中應該減少製造、減少使用,垃圾循環的大問題,才會解決。

去年夏天,黃之揚認識了來自美國的丹尼爾,他們在環島過程中,發現海灘有太多垃圾,怎麼清也清不完,兩個人突發奇想,用臉書找人來幫忙,因為動手做,夢想不再是夢想。

透過發文,去年他們號召兩千多位志工,幫助了十個沙灘,清出四千公斤的垃圾,宜蘭這片沙灘,是今年的第一場,「這邊很多大型浮球、保麗龍。

」黃之揚說。

每場淨灘,他們都會設置一個臨時回收站,今天丹尼爾就負責回收站工作,將垃圾進行分類,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玻璃、大型垃圾,分門別類,方便清潔隊後續處理。

「有很多塑膠垃圾,這不只是台灣的問題,是全球性的。

回收很重要,減量更重要!」丹尼爾說。

愛護環境的單純心意,影響了黃之揚,連帶影響許多台灣人,舉手之勞,讓世界更好。

散落沙灘的垃圾,被志工收成一袋一袋,再慢慢搬運到回收站。

短短一個半小時,清除了八百公斤的垃圾。

志工,靜靜離去,沙灘,找回難得清爽。

在RE-THINK經驗中,最髒的一片無名沙灘,在新北市的萬里橋下,戲水遊客多,垃圾也跟著多,垃圾並非都是現場丟棄,隨著洋流,也會有其他國家的垃圾被帶過來。

這天來了三百多位志工,互不相識卻很有默契,各自選定區域,開始撿起垃圾。

提著麻布袋、拿著夾子的志工,靜靜經過戲水的人們,同一時間,不同的選擇,有人享受沙灘、有人疼惜沙灘,他們都快樂,但付出後的獲得,更深刻。

夕陽光芒,灑落潔淨的金黃沙灘上。

單純付出的善念像磁鐵,吸引更多力量。

今年有十多位國防醫學院學生,將課程的志工周服務,結合RE-THINK理念,騎車環島淨灘。

來到宜蘭內埤,這是國防醫學院學生淨灘的最後一站。

這堂實踐生命倫理的課程,關愛擴及到其他生命。

垃圾,不只是沙灘問題,更造成海洋生物的危機。

海龜、海鳥因為誤食塑膠而喪命,時有所聞,淨灘背後,有疼惜生命的溫柔。

平凡人,就能成為守護環境的一份子,彎下腰,是思考人與環境的一堂課。

淨灘之後,黃之揚也會將生活中發生的事,畫成小漫畫與網友分享,不用塑膠袋,是他最堅持的一件事。

年輕人的狂想、網路社群的力量,帶動心靈革命。

實際行動,還給海灘短暫清淨,今年十一個沙灘,清除的不只是五千公斤的垃圾。

源頭減量、重新思考,減少的垃圾量,勢必更多。

學科 海洋,生活 縣市 宜蘭縣 頭城鎮 新北市 萬里區 關鍵字 淨灘,海洋垃圾,廢棄物,回收,垃圾減量,海洋污染 如果有兩小時空檔可以親近海灘,你會做些什麼?日光浴…戲水…還是彎腰淨灘?一個暑假,十一個沙灘,一群熱血青年+愛上台灣的外國人+無數淨灘志工,還給海灘短暫清淨,推動重新思考的生活革命… 相關議題連結 西表島故事-垃圾與山貓 小琉球垃圾的旅程 填害造島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陳佳利 攝影/剪輯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生活 閱讀更多關於淨灘狂想曲 吉尼號油污事件 2007/01/05 吉尼號油污事件 顯示之日期 200701/05 摘要 暮色中,一艘失去動力的貨輪,擱淺在蘇澳岸邊的礁岩上,在聖誕夜的前夕,一場環境風暴即將產生。

2006年12月24日清晨,一艘二萬三千噸重的散裝貨輪吉尼號,發出通報在蘇澳岸邊擱淺。

吉尼號巨大的船身,距離岸邊不到一百公尺的海面,觸礁擱淺,從高聳懸崖下望,船體不斷流出重油,將周遭海域染成黑色,油污並向外海漂散。

吉尼號流出的重油,第一天隨著洋流向北漂,海巡署官兵在蘇澳北濱公園,建立一道防線,防止油污上岸。

海巡官兵及除污人員,穿著標準的防護衣,在沙灘上清理油污,一條條沾滿重油的吸油棉,總計回收二十噸油污。

這些黑色濃稠的重油,一般是大型貨輪的主要燃料油,具有低揮發性,不易分解,一旦油料外洩污染海域,有害物質溶解水中,傷害海洋生物,如果油污隨浪上岸,黏稠的特性,加重清除工作的難度,也造成海岸生態的重大危害。

根據水下探查畫面發現,吉尼號船底多處破裂,第四、第五艙間遭到礁石穿透,在海浪作用下,加劇船底破損,一旦未能即時搶救,大量油污洩漏,將會造成生態巨災。

緊急應變中心成立,由政府各部門會同船東代表組成專案處理小組,根據海洋污染防治法,清除污染責任在於船東,政府各部門負起督導與協助之責,但是船東一旦無所做為,政府部門就必須強力介入。

其實污染事件的發生,第一時間的搶救行動,實際都是落在政府身上,因為出事的船東,很難在第一時間迅速回應,必須有時間調度搶救資源。

污染防治的緊急應變,考驗政府部門的反應能力,船隻油料外洩,最佳應變策略是將油污圍堵在海上,再以船舶迅速汲油回收,等到向海洋擴散,或是隨浪上岸,都將會造成海洋生態的嚴重破壞。

油污除了毒性物質,直接傷害海洋生物,大量油污阻擋藻類生存,連帶珊瑚將會死亡,重要生物棲地遭到破壞。

於是形成生態巨災。

在事件發生第二天後,油污隨著洋流轉向南方擴散,海面上一層層黑色浮油,漂向台灣重要的海洋牧場,那是費盡多年心血,復育回來的生物棲地。

油污事件發生後的第三天,漏油污染依舊無法有效控制。

這些在海面上,進行除污作業的小船,成為污染防治的主力,但是面對廣大的油污海域,能夠回收的油污,實在有限,許多油污依然漂向海洋。

在污染事件發生的第三天,估計吉尼號已經洩漏120噸的原油,但是回收的油污總重不到40噸,這還不包括混著海水的重量。

無法在第一時間,將攔油索佈置在船身週遭,形成一到防線,有效圍堵油污擴散,成為問題的癥結。

環保署在事件發生第一天,就展開佈置攔油索工作,但是因為風浪過大,行動宣告失敗。

到了第三天下午,攔油索以橡皮小艇佈妥,但是已經喪失黃金時間,讓大量油污流入海域。

油污無法圍堵,除污效率過低,讓污染不斷擴大,適當的器材運用,成為污染防治的問題。

但是根據海巡署發佈的新聞資料,2005年花費九千萬,訂製三艘除污船,標榜能在風力五級,浪高二公尺,進行佈置攔油索,並且配置二十噸的污油櫃,在風光的成軍典禮後,卻未見在這次油污事件中動用,產生搶救資源未能善用的問題。

搶救行動的缺失,反映在第一時間的動員能量不足,但是回到緊急應變會議之中,卻是事件處理程序出現瑕疵。

過去許多污染事件發生,部分船東的不負責任,讓後續賠償事誼面臨困境,也讓污染事件發生後,賠償成為一個注目焦點,但是在應變會議之中,卻是太急於討論賠償事宜,忽略掉討論船東提出的搶救計畫。

船東提出的船隻移除計畫,並未獲得深入討論,船東希望即早移船,以免油污持續擴大,但是環保署堅持先行抽油,以免移船過程中,造成更大漏油污染。

二十八日晚間,在漲潮的情形下,吉尼號違反環保署的要求,夜晚將船拖行,到白天已泊在外海,引發重大爭議,政府部門認定觸犯法律,但是船東認為是因時制宜。

在政府核發的文件中,港務局在事發後的第三天,就已經同意驗船機構所提計畫,同意拖救行動,在環保署口頭要求抽油,港務局公文同意移船下,凸顯搶救事權未能統一的問題。

巨大的吉尼號拖進蘇澳港,並未發生船體破損,大量洩油的憂慮,當船泊進碼頭,象徵一場危機解除。

但是台灣台灣海洋油污危機,並未因此安然過關。

在台灣,海上航運密佈,不易管理航行船隻的船體狀況,也無法預知船員的人為疏失,在航線上更難以做出不同規劃,根本無力事先預防,彷彿只能等著船災發生,一再考驗台灣的緊急應變能力。

從阿瑪斯事件到蘭嶼油污,應對海洋污染的能力確實有所提升,但是面對突發的事件,險峻的海象,甚至法律的談判,在人員、物力與組織的提昇上,依舊有著改進的空間。

當巨大的貨輪擱淺岸邊,重油污染海域,守望海洋的心情,不該隨著一場事件終結,而告鬆懈,永遠必須自問,在下一場環境巨災之前,我們可是做好了準備? 學科 海洋,公害 縣市 宜蘭縣 蘇澳鎮 關鍵字 油污,漏油,海洋污染,海洋生態,海洋污染防治法,污染防治 暮色中,一艘失去動力的貨輪,擱淺在蘇澳岸邊的礁岩上,在聖誕夜的前夕,一場環境風暴即將產生。

相關議題連結 重返龍坑現場 客雅溪油污劫 東莒之夢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郭志榮 攝影陳慶鍾張光宗,剪輯張光宗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公害 閱讀更多關於吉尼號油污事件 2005環境事件簿 2005/12/26 2005環境事件簿 顯示之日期 200512/26 摘要 2005年底將屆,「我們的島」與「環境資訊電子報」合作,檢視這一年來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環境事件,舉辦2005十大環境新聞票選活動,希望能喚起大家對環境事件的重視。

這次總共有一千多人參與網路投票,票選結果如下: 第1名彰化戴奧辛毒鴨蛋事件 第2名水患來了又缺水凸顯河川上游水保問題 第3名禽流感疫情緊張 第4名台灣捕鮪魚配額被砍 第5名北宜高坪林行控中心管制爭議 第6名垃圾強制分類今年開始實施 第7名桃園外海蘭嶼岸邊皆有事海事頻傳污染海洋 第8名因應京都議定書全國能源會議無共識 第9名十三億補償中石化污染受害者 第10名海棠颱風侵台嘉南平原大淹水 今年票選出的環境新聞在議題涵蓋各個層面,包括「公害處理」-十三億補償中石化污染受害者﹔「食品安全」-戴奧辛毒鴨蛋事件﹔「水土保持與國土復育」-西南沿海水患、桃園水荒;「水源保護與交通便捷之間的衝突」-坪林行控管制爭議﹔「海洋污染」-桃園外海與蘭嶼油污污染;「全球性的議題」—京都議定書生效、台灣鮪魚配額被砍﹔「防疫問題」-禽流感疫情緊張﹔「環境政策」-垃圾強制分類等等。

在十大環境新聞中,西南沿海水患、桃園水荒等延續已久的老問題年年入選,顯示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大環境下,大家對於國土復育問題的關注。

西南沿海低窪地區幾十年來逢雨必淹,除了區域排水工程的問題之外,問題的癥結還是地層下陷,仰賴地下水生存的農漁產業無法轉型,地層下陷持續惡化,就算有八年八百億的治水工程,恐怕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而桃園水荒持續邁入第二年,近百萬居民面臨無水可用的危機,水庫上游集水區的管理問題仍然呈現多頭馬車的亂象,這問題高居十大新聞的第二名。

在今年三月份,世界銀行組織針對世界各國天然災害風險做了一項評估,台灣被評為最危險的地區之一,70%的人同時面對三種以上天然災害的威脅。

今後天然災害的衝擊,勢必是我們要面臨最重大的課題。

不管是綠牡蠣、鎘米、含有孔雀石綠的石斑魚、到戴奧辛毒鴨蛋,食品安全亮起紅燈,讓民眾不禁要問:到底我們還可以吃什麼?這樣的憂慮也反映在票選結果上,今年六月初在彰化爆發的戴奧辛毒鴨蛋事件,突顯大家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

毒鴨蛋事件爆發至今,已耗費的成本包括環保署的調查報告一億一千多萬、農委會補貼鴨農的八千多萬,將近兩億元都由人民買單,更不用提未來鴨農申請國家賠償可能付出的巨大金額。

這些用金錢與健康換來的教訓,突顯出過去對於戴奧辛這些毒物管制上的漏洞,也突顯出我們農業生產的敏感區暴露在工業污染下,沒有完善的環境監測與預警機制。

安心吃飯是基本的人權。

冀望在毒鴨蛋事件後,政府的相關法規與政策別再原地踏步,真正做到為人民的健康把關。

京都議定書今年二月生效,政府也在今年六月召開第二次全國能源會議,但此次能源會議做出的結論比起七年前第一次能源會議還要更寬鬆,取消了二氧化碳減量的基準年,而八輕與大煉鋼廠等計畫也持續進行,讓環保團體感到相當失望。

雖然台灣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但忽視京都議定書的結果,對於我國進出口貿易勢必產生重大影響。

台灣一直努力積極參與國際組織,但卻忽略做為國際公民的責任與義務,在大西洋鮪魚配額上被砍一事也是如此。

政府單位積極加入世界五個主要的漁業保育委員會,但是漁業主管機關志在參加、疏於管理,而業者也沒有體認到漁業資源是全人類共享,過度捕撈以致於遭到被制裁的命運。

在眾多的負面消息之中,唯一一件值得欣慰的,就是環保署宣布,從今年開始包括台北市等十個縣市實施強制垃圾分類,並且從明年一月一日起擴及全台灣實施,違者將處以新台幣1200到6000元的罰鍰。

這項措施有超過九成以上的民眾支持。

跟四年前相比,在垃圾強制分類實施後,清運垃圾中資源垃圾的比例從44%降到3%,廚餘則從23%下降到13%,顯示垃圾強制分類雖然有成效,但還是有少數民眾將廚餘當成一般垃圾,必須再加強宣導。

2005年每一個環境新聞事件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在2006年,我們的島將繼續扮演好看守環境的角色,發掘環境的警訊,也傳遞充滿希望的訊息。

學科 水文,漁業,能源,災害,公害,生活 縣市 台灣 關鍵字 環境事件回顧,戴奧辛,水患,禽流感,鮪魚,北宜高,垃圾分類,海洋污染,京都議定書,石化,颱風 2005年底將屆,「我們的島」與「環境資訊電子報」合作,檢視這一年來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環境事件,舉辦2005十大環境新聞票選活動,希望能喚起大家對環境事件的重視。

這次總共有一千多人參與網路投票,票選結果如下: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張岱屏陳錦彪/整理報導 閱讀更多關於2005環境事件簿 蘭嶼油污事件簿 2005/07/11 蘭嶼油污事件簿 顯示之日期 200507/11 摘要 2005年,海洋的七月,蘭嶼已經等不到飛魚前來,卻漂來整片的廢油,讓這座極富人文與生態價值的島嶼,遭到最深的傷害。

礁岩上濃稠的污油,如同陰暗的墨漬,在海洋生態的蔚藍筆記上,註記一筆讓人驚心的惡劣記錄。

藍的海,青翠的山,豐富的生態,以及純樸的居民,構成蘭嶼迷人的樣貌,那是吸引全球目光的珍貴島嶼。

每年夏天,成為度假者的天堂,或是生態家的聖地,但是橫來的災禍,開啟蘭嶼油污事件的扉頁。

七月三日,蘭嶼西南方的海岸上,漂來大片的油污,岸外浮潛的遊客,發出第一道警訊,但是急湧的潮浪,加上疏忽掉的警覺,錯失海外攔油的先機,黏稠的污油大軍群湧上岸。

在潮汐的作用下,汙油侵蝕礁岩岸際,從椰油部落到紅頭村一公里的海岸線,全遭污油污染,其中漁人村前的泊船區,成為受害最深的地區。

傳統的獨木舟泊在灘地上,千百年在狂浪中征戰捕魚,如今卻被黃色封鎖線攔阻,海洋成為被隔絕的禁地。

蘭嶼人相信獨木舟有靈魂,他們看著海,應該會感到悲傷。

七月四日,海巡署東巡局官兵渡海搶救,在人員先到、裝備未齊的情形下,近二十位官兵頂著烈日,在充滿刺鼻氣味的空氣中,赤著手就和油污開始奮戰。

除污如同作戰,近二十位官兵在沙灘奮戰,滿身污黑的油漬,清出一桶桶的污染物,但是污染面積廣大,如此單薄的人力、物力,如何殲除油污於灘岸? 烈日下,疲憊的身影在礁岩中奮戰,近二十位官兵為油污事件,註記精神感人卻後援不繼的灘岸搶救行動。

以少數的人力面對分秒隨浪擴散的污染,事情顯得急迫。

三天的時間,未能投入更多搶救人力,也未見專業技術人員到來,難道不便的離島交通,就阻絕所有後援希望。

但是轟隆的巨響,破除交通不便的假設。

七月五日下午,一架直升機在海邊來回盤旋,空中查看海岸的污染情形,但是依然未見帶來更多的人力後援。

七月六日終於開始召集當地居民搶救,但是裝備的簡陋,村民赤腳踏在油污之中,用毫無安全保護的方式搶救,讓人看了觸目驚心。

環保署長張國龍下午搭直升機前來蘭嶼,進入災害現場勘查,現場瞭解污染的危害情形,針對污油的來源,他懷疑是貨輪在海上偷排廢油。

在署長的指示下,陪同前來的環保專業人員,打算只招募五十多名當地居民進行搶救,但是情形並非想像的順利,混亂的狀態,讓搶救時程延緩,組織動員當地居民,成為一種挑戰,沒有專設的搶救團隊,讓搶救行動失去效率,人類組織可以無盡爭論,但是環境生態卻無法等待。

生態學者邱郁文,成為第一個趕到現場勘查的生態保育人士,深入現場評估油污對生態環境的危害。

針對蘭嶼油污事件,邱郁文認為從人文生態的角度思考,它的損害性比龍坑油污事件嚴重。

污染造成的不只是海洋生態的滅絕,連帶也讓台灣珍貴的部落文化,面臨最大的傷害。

在搶救行動困難重重下,關心油污事件的人,都思考著同一個問題,究竟是誰闖的禍? 在電腦螢幕前,專業人員從衛星圖追蹤禍首,但是精密的追蹤技術,仍是有它的侷限性,面對資料的不足,茫茫大海中要找出闖禍元凶,成為一種高度的挑戰。

台灣四面環海,離島眾多,海洋污染事件風暴不斷,如何提升危害海洋生態事件的偵察能力,也成為海域管制的重要工作。

2001年龍坑油污事件,造成台灣海洋生態史上的最大浩劫,當時搶救人力高達千餘人,許多參與救援的學者,不斷呼籲重視海洋生態的保護。

在龍坑油污事件之後,專家學者要求建立一套搶救機制,一旦發生海洋污染事件,能夠迅速的處理。

但是蘭嶼油污事件,在連續五日的搶救行動中,人員稀少、裝備缺乏,不僅毫無效率,也喪失最佳搶救的第一時間,讓生態危害不斷擴散。

至今,在龍坑保護區內,遊客高興的接觸自然生態,多年前的生態浩劫,已經漸漸被人們淡忘,或是在幽暗的地方早已滅亡,但是在浩劫之後,我們究竟學到什麼教訓?與龍坑相隔不遠的蘭嶼,同樣具有珍貴的海洋生態資源,在現今又面臨新的生態浩劫,但是受到的關注,卻是極度稀少,沒人知道這樣的心態,會讓這座珍貴之島,危害變化到多深多廣? 蘭嶼人以海維生,海是資源,也是生命,面對海域的污染,他們無力嘶喊還我淨土,卻只能在家園污染的悲傷中,拼著勞力想要掙些所得。

當赤足踏上油污,海岸不再是淨土,一個外來的災禍中,是否聽見一個民族最深的控訴。

學科 海洋,公害 縣市 台東縣 蘭嶼鄉 關鍵字 漏油,油污,海洋生態,汙染,邱郁文,海洋污染,保護區 2005年,海洋的七月,蘭嶼已經等不到飛魚前來,卻漂來整片的廢油,讓這座極富人文與生態價值的島嶼,遭到最深的傷害。

礁岩上濃稠的污油,如同陰暗的墨漬,在海洋生態的蔚藍筆記上,註記一筆讓人驚心的惡劣記錄。

相關議題連結 澎湖魚群死亡事件 深海探祕 桃園紅海污染事件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郭志榮于立平楊蕙萍,撰稿郭志榮 攝影陳添寶陳忠峰陳志昌郭志榮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公害 閱讀更多關於蘭嶼油污事件簿 頁面1 2 下一頁› 最後一頁» 每週一晚間十點 搜尋 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