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戰國四公子傳中人物形象分析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到了戰國時期以孟嘗君、平原君、魏公子、春申君四人養士最為聞名,門下食客皆在三千人左右,並稱為戰國四公子,在《史記》的記載下這四公子的養士風格與目的皆各有各的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5.22.106.144)您好!臺灣時間:2022/06/2520:22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郭蕙娟研究生(外文):KUO,HUI-CHUAN論文名稱:《史記》戰國四公子傳中人物形象分析論文名稱(外文):AnAnalysisontheDescriptionofFourLordsoftheWarringStatesinShiji指導教授:鄭憲仁指導教授(外文):ZHENG,XIAN-REN口試委員:陳昭吟、許文獻口試委員(外文):Chen,Chao-Yin、HSU,WEN-HSIEN口試日期:2018-01-18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系所名稱:國語文學系中國文學碩士在職專班學門:人文學門學類:中國語文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8畢業學年度:106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45中文關鍵詞:史記、戰國四公子、門下食客、養士外文關鍵詞:Shiji、FourLordsoftheWarringStates、Retainer、Maintainingschalors相關次數: 被引用:0點閱:873評分:下載:0書目收藏:0 春秋戰國是一個戰爭頻繁的世代,許多原屬於上層的士人因為諸侯之間的兼併而流落民間,因此把知識帶給了百姓,使得更多的平民得以接受教育。

而此時的諸侯各自培植自己的勢力,以求在國際之間的生存,故春秋戰國時期漸漸形成一股養士之風,上位者利用養士來達到增強自己實力的目的,而擁有知識、能力的讀書人也藉由食客這個身分,讓自己可以取得仕途的機會。

到了戰國時期以孟嘗君、平原君、魏公子、春申君四人養士最為聞名,門下食客皆在三千人左右,並稱為戰國四公子,在《史記》的記載下這四公子的養士風格與目的皆各有各的風貌,孟嘗君養士是為了鞏固自己在國際之間的政治勢力,並非為了齊國﹔平原君雖然養士,但個人政治能力平庸,判斷國際情勢失誤,使得趙國在長平之戰折損四十萬士兵,使得趙國國力大傷﹔魏公子養士是做到了真正的禮賢下士,且魏公子一心為國,不為個人利益而養士﹔春申君養士風格是較為豪奢的,春申君個人的政治長才在游說秦軍退兵保全楚國這件事上表露無遺。

楚頃襄王三十六年,楚王病情加重,春申君以計策讓在秦國擔任人質的太子完得以回到楚國繼承王位,春申君表現了其不凡的智慧與不畏犧牲性命的勇氣。

在司馬遷的筆下,戰國四公子與門下食客的互動更是引人入勝,如同一幅歷史人物的卷軸呈現在讀者面前。

馮驩剛開始在孟嘗君門下當食客時,感覺像是一位欲望無窮的無賴,但孟嘗君在被齊湣王罷相後,因馮驩之力,得以在罷相之後重返齊相之位,可見馮驩具有極佳的游說能力以及政治謀略的才能﹔平原君欲帶二十位門下食客前往楚國,缺乏一人時,毛遂以自薦方式讓平原君帶上自己,到了楚國面見楚王,以毛遂一人之力取得楚王答應給予援軍,讓趙國在邯鄲之戰中得以保全﹔魏公子因姐夫平原君在邯鄲之戰中請求支援,本來欲以犧牲個人及門下食客之性命前往救援,後來得到侯嬴的指點及朱亥的幫忙,取得魏軍的兵權,幫助了趙國在邯鄲之戰中擊退了秦軍,這是魏公子以真心禮賢下士的結果﹔春申君因被政治權力欲望淹沒,加上過於信任自己的食客李園,使得自己最後被李園所暗殺,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戰國四公子以及門下食客皆各有其自己獨特的一生,在《史記》中留下其璀璨的一生。

InSpringandAutumnandtheWarringStatesPeriods,warsoccurredfrequrently,whichmademanyupperscholarsstrandedinthefolk.Therefore,knowledgewasbroughttotheciviliansandmoreandmoreordinarypeoplehadthechancetogeteducated.Maintainingscholarswasanactivityinthepoliticsofthisera.Itwasformedforthenoblestoenhancetheirpowerandstrenghth.Ontheotherhand,bybeingretainers,theintellectualsgottheopportunitiestostarttheirofficialcareers.FourlordsoftheWarringStateswerethetypicalandwell-knowncharactersatthattime.TheywererespectivelyLordMengchangofQi,LordPingyuanofZhao,LordXinlingofWei,andLordChunshenofChu.ThefourlordswereparalleledintheRecordsoftheGrandHistorian,alsocalledShiji;however,theymaintainedscholarsfordifferentpurposesandinvariousways.Notonlytheirinteractionswiththeretainersbutalsotheirdestinctiveliveswerefullydescribledinthebook. 目次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研究範圍…………………………2第三節研究方法…………………………4第四節文獻探討…………………………6第五節司馬遷的生命經驗與《史記》創作的背景……13第二章戰國養士之風形成的背景第一節游士興起的時代背景……………17一、政治環境的改變……………………17二、社會環境的變………………………20第二節養士之風形成背景………………24一、養士之風的興起………………………………24二、士階層的改變……………………………………26三、民間學術的興盛………………………………27第三節上位者招攬賢才之政治需求……………28一、上位者求才若渴……………………28二、士合則留,不合則離………………31第三章〈孟嘗君列傳〉人物形象分析第一節孟嘗君的生平與形象分析…………………36一、孟嘗君的身世………………………………36二、孟嘗君之易怒個性………………………37三、有仇必報的個性…………………………40四、看重個人利益………………………………41五、孟嘗君的納諫氣度與雅量………………………42第二節孟嘗君的養士態度及評價……………………44一、孟嘗君之養士態度…………………………44二、孟嘗君養士的評價…………………………45第三節孟嘗君在《戰國策》的形象分析…………52第四節〈孟嘗君列傳〉中其他人物的形象分析………57一、深謀遠慮的馮驩…………………………57二、能言善道的蘇代…………………………62三、雞鳴狗盜者…………………………64第五節〈孟嘗君列傳〉結論…………………………65第四章〈平原君虞卿列傳〉人物形象分析第一節平原君的生平與形象分析…………………………67一、平原君的生平…………………………68二、平原君的才能與個性…………………………68第二節平原君養士態度與評價…………………………75一、平原君的養士態度…………………………75二、平原君養士的評價…………………………77第三節平原君在《戰國策》的形象分析…………………………80第四節〈平原君虞卿列傳〉中其他人物的之形象分析…………83一、毛遂的形象分析…………………………83二、李同的形象分析…………………………85三、公孫龍的形象分析………………………85第五節虞卿的形象分析…………………86一、虞卿的口才……………………………86二、對虞卿之評價…………………………89第六節〈平原君虞卿列傳〉結論…………91第五章〈魏公子列傳〉人物形象分析第一節魏公子的生平與形象分析…………………………93一、魏公子的個人背景…………………………93二、魏公子的才能…………………………93三、魏公子淒涼之晚年…………………………101第二節魏公子的養士態度及評價…………………………102一、魏公子的養士態度…………………………102二、魏公子養士的評價…………………………106第三節魏公子在《戰國策》的形象分析…………………………112第四節〈魏公子列傳〉中侯嬴與朱亥的形象分析…………114一、侯嬴…………………………114二、朱亥…………………………119第五節〈魏公子列傳〉結論…………………………120第六章〈春申君列傳〉人物形象分析第一節春申君的生平與形象分析…………………………123一、春申君生平事蹟與封地…………………………123二、春申君的納諫…………………………123三、春申君之愚昧貪心…………………………124四、春申君的游說能力…………………………125五、春申君的智勇…………………………127第二節春申君養士態度與評價…………………………127一、春申君的養士態度…………………………127二、春申君的整體評價及形象…………………………129第三節《戰國策》中的春申君形象…………………………132第四節〈春申君列傳〉中朱英與李園的形象分析……133一、朱英…………………………133二、李園…………………………134第五節〈春申君列傳〉結論…………………………135第七章結論…………………………137參考書目…………………………141 一、文本(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魏公子列傳》,高雄:麗文文化,2000年,9月。

二、古籍(依時代先後排序)《論語注疏•季氏篇》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

(周)左丘明原著,楊伯峻著作:《春秋左傳注》,臺北:源流文化事業,1982年3月。

(周)左丘明原著,黃永堂譯注:《國語•齊語》,臺北:臺灣古籍,1997年4月。

(戰國)荀況著,王天海校釋:《荀子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西漢)劉向:《說苑•尊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西漢)劉向原著,王守謙、喻芳葵、王鳳春、李燁等譯注:《戰國策》,臺北:古籍出版,1996年。

(西漢)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戰國策箋證•楚策四•楚考烈王無子》冊下,上海:上海古籍,2006年12月。

(西漢)劉向撰,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尊賢》,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3月。

(西漢)司馬遷撰,(明)凌雅隆輯校,有井範平補標:《補標史記評林》卷之七十五〈孟嘗君列傳〉,臺北:地球,1992年。

(劉宋)裴駰:《史記集解》,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五南圖書,1991年10月。

《全唐詩》第11冊卷728,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月。

(唐)魏徵等撰,楊家駱主編:《隋書附索引二》,臺北:鼎文,1983年。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唐)張守節:《史記正義》,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宋)蘇軾:《蘇東坡全集下•論養士》,臺北:河洛出版社,1975年。

(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鑑卷二•周紀二顯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3年。

(宋)黃震撰:《黃氏日抄》,臺北:大化書局,1984年12月。

(明)茅坤:《史記抄•讀史記法》,臺南:莊嚴出版社,1996年。

(明)王夫之:《讀通鑑論•宋論》四部刊要/史部•史評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7月。

(明)李贄評纂:《史記綱要》,臺北:里仁,1983年。

(清)吳楚材等評注,(清)吳留村鑑定:《評註古文觀止》卷4〈秦文〉,臺北,廣文,1981年。

(清)焦循撰:《孟子正義》,臺北:文津,1988年。

(清)顧炎武撰,黃珅等編:《顧炎武全集18》,上海:上海古籍,2011年12月。

四庫未收書輯刊編纂委員會編:《四庫未收書輯刊》,(清)李笠撰:《史記補訂》八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史鈔類》,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三、現代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王夢鷗:《禮記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1984年1月。

王齊:《中國古代遊俠》,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2月。

左海倫:《司馬遷與史記》,臺北:臺灣商務,2003年2月。

可永雪:《《史記》文學成就論說》,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朱靖華,顧建華等著:《史記名篇賞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1990年8月。

朱榮智校注:《新編法言》,臺北:臺灣古籍出版,2000年10月。

汪惠敏:《史記政治人物述評》,臺北:師大書苑,1991年4月。

李定一:《中華史綱》,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6年8月。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4月。

李景星:《史記評議》,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4月。

何世華:《史記美學論》,臺北:水牛出版社,1992年4月。

吳見思評點:《史記論文》,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7年10月。

周才珠、齊瑞瑞譯注:《墨子》,臺北:臺灣古籍,2000年4月。

周先民:《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臺北,文津出版,1995年10月。

周虎林:《司馬遷與其史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林聰舜:《《史記》的世界─人性與理念的競逐》,臺北:國立編譯館,2009年4月。

施丁主編:《漢書新注》,中國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

姚苧田選評,司馬遷原著:《史記菁華錄》,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2月。

陶希聖:《辯士與游俠》,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11月。

張高評主編,丁原基副主編:《民國時期文學研究叢書》第一編,臺中:文听閣圖書有限公司,2011年2月。

張新科、高益榮、高一農主編:《史記研究資料萃編》,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年8月。

楊寬:《戰國史》,臺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9月。

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臺北:臺北商務,2002年。

楊樹增:《史記藝術研究》,北京市:學苑,2004年。

楊樹增、陳桐生、王傳飛:《絕代風華―漢代文人的生命感嘆》,臺北:雲龍出版社,2003年。

楊燕起、陳可青、賴長揚編:《歷代名家評史記》,北京:北京通縣,1986年3月。

陳桐生:《中國史官文化與史記》,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1月。

黃繩:《史記人物畫廊》,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84年。

逯耀東:《抑鬱與超越》,臺北:東大,2007年。

錢穆:《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4月。

遲嘯川,謝哲夫作:《古文觀止》,臺北:漢湘文化出版,1995年10月。

韓兆琦編注:《史記選注匯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4月。

韓兆琦注譯:《新譯史記》,臺北:三民書局,2012年。

韓兆琦:《史記博議》,臺北:文津出版,1995年11月。

鄺士元:《國史論衡》,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2月。

四、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石曉博、楊美璽:〈戰國四公子風範及其性格探微〉,《唐都學刊》第30卷第5期(2014年9月),頁88-94。

朱會華:〈孟嘗君食客層次考〉,《語文學刊》(2008年12月),頁106-107。

李秋蘭:〈從〈報任安書〉看司馬遷對生命的終極關懷〉,《台北大學中文學報》第14期(2013年9月),頁99-118。

李國棟:〈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質疑〉,《成都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1期(2003年7月),頁56。

李家勛,哈余慶,蘇希圣:〈春申君〈上秦王書〉及晚楚時期春申君的歷史貢獻〉,《皖西學院學報》第28卷4期(2012年8月),頁19-20。

周勝敏:〈從〈馮諼客孟嘗君〉論戰國士的精神〉,《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33卷第9期(2013年9月),頁67-68。

陳陽:〈談〈馮諼客孟嘗君〉行文的遞進技巧〉,《理論界》第1期(2004年7月),頁103。



陳永紅:〈簡析王安石〈讀孟嘗君傳〉〉,《商情》第51期(2012年8月),頁279。

程二行:〈官學下移與遊士之風──先秦士人文化的發展道路〉,《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54卷第3期(2001年5月),頁330-337。

黃馨霈:〈《史記》敘事之抒情性─以〈刺客列傳〉為核心之探討〉,《東吳中文學報》第26期(2013年11月),頁33-60。

楊睿:〈「愛奇」─司馬遷獨特的審美情趣〉,《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4期(2005年7月),頁71-73。

劉宴斌:〈孟嘗君狹隘的一面〉,《各界》第5期(2014年7月),頁3。

蔡先金,張林明:〈司馬遷筆下的孟嘗君:《史記》對《戰國策》的取舍與改造〉,《理論學刊》第3期(2007年3月),頁108-110。

關山:〈論對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誤讀〉,《社科縱橫》第25卷第11期(2010年7月),頁109-110。

鐘雲星:〈從「養士」的異質看司馬遷的人文關懷〉,《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0卷第2期(2008年6月),頁35-37。

鄢景妮:〈春申君受賜淮北十二縣論證〉,《人間》第20期(2016年7月14),頁51。

五、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一)博士論文金苑:《史記列傳義法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年6月。

(二)碩士論文吳峰宗:《史記列傳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7月。

李素珍:《史記列傳人物人格特質之探討》,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2003年10月。

林珊湘:《《史記》「太史公曰」之義法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陳天生:《《史記》戰國四公子列傳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7月。

陳淑貞:《戰國四公子及其養士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6月。

陳月麗:《從《史記》探討戰國時代的社會變化與政治運作》,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6月。

陳思蓉:《戰國秦、齊、楚三強爭勝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許愷容:《《史記》「于序事中寓論斷」之研究──以秦漢以來史事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1月。

黃郁芸:《《史記》典範人物研究─以建業型、超越型、悲劇型為範圍》,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楊椀清:《《戰國縱橫家書》彙釋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臺南: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雷嘉彤:《《戰國策》人物形象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褚錦婷:《戰國游士的興起─中國傳統知識份子出現的社會史考察》,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劉憶銘:《《史記》信陵君列傳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7月。

劉雅惠:《戰國策策士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蔡雅惠:《《史記》悲劇人物與悲劇精神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2001年。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30129)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史記列傳》之研究 2. 史記列傳義法研究 3. 《史記》「太史公曰」之義法研究 4. 史記列傳人物人格特質之探討 5. 戰國策策士研究 6. 《史記》典範人物類型研究——以建業型、超越型、悲劇型為範圍 7. 戰國游士的興起:中國傳統知識份子出現的社會史考察 8. 從《史記》探討戰國時代的社會變化與政治運作 9. 《史記》「于序事中寓論斷」之研究——以秦漢以來史事為例 10. 戰國縱橫家書彙釋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11. 戰國秦、齊、楚三強爭勝研究 12. 戰國策人物形象研究 13. 戰國四公子及其養士研究 14. 《史記》信陵君列傳研究   1. 黃馨霈:〈《史記》敘事之抒情性─以〈刺客列傳〉為核心之探討〉,《東吳中文學報》第26期(2013年11月),頁33-60。

  1. 戰國四公子及其養士研究 2. 《史記》信陵君列傳研究 3. 漢初高祖、呂后人物形象研究──以《史記》、《漢書》為中心 4. 《史記》漢丞相人物書寫研究 5. 「經」「史」辨析──論《史記》「以史為經」的表現手法 6. 《史記》「當代史意識」之研究 7. 《史記‧荊軻傳》與電影改編之研究-以《荊軻刺秦王》、《英雄》為主 8. 戰國時代古史記憶的初步研究──以虞夏之際的古史記憶與秦吳二族的族源記憶為例 9. 戰國策人物形象研究 10. 《史記》諸將列傳研究-以先秦所見兵書中戰爭、戰術、兵法、統御為觀察核心 11. 唐傳奇霍小玉與步飛煙人物形象研究 12. 《史記》典範人物類型研究——以建業型、超越型、悲劇型為範圍 13. 「表」與「統」:《史記》中的〈六國年表〉與〈秦楚之際月表〉 14. 「滑稽」研究——以《史記‧滑稽列傳》為核心 15. 論《史記》中的庶民意識與階級流動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