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鳴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奏鳴曲奏鳴曲的起源是經過長期的發展及演變而成的。

在十六世紀末,隨著器樂的發展,奏鳴曲(sonata)這個詞開始被普遍使用。

它從義大利語「sonare」一詞派生而來,意思 ... 奏鳴曲奏鳴曲奏鳴曲的起源是經過長期的發展及演變而成的。

在十六世紀末,隨著器樂的發展,奏鳴曲(sonata)這個詞開始被普遍使用。

它從義大利語「sonare」一詞派生而來,意思為「奏出來的內容」,泛指當代所有的器樂曲。

發展到十七世紀,終於逐步獲得了更加精確的定義,多指小型樂器組合演奏的樂曲,大致上分為教會奏鳴曲及室內奏鳴曲兩種。

發展到十八世紀,經過海頓、莫札特、貝多芬,現在我們所熟悉的奏鳴曲終於完全成型、結果,並發揚光大。

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多以快板為主。

由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三個固定結構組成。

呈示部呈示樂章的主題,由兩個對比的主題呈現,是整個樂章的基礎。

有時候作曲家會加上終止樂句,通常結束在屬調。

發展部則是取用兩個主題或是終止樂句等任何已呈現過的素材,使用各種技巧進一步得發展兩個主題。

再現部則是將兩個主題再回到原調再現,某些段落會被縮減、或是加入更豐富的變化。

第二樂章通常是慢板,會轉到對比性的調性,大多以下屬調會屬調為主。

比其他樂章更具抒情性質,使用的曲式是三段式、主題變奏曲、奏鳴曲式等。

第三樂章通常被稱為小步舞曲,三拍子中庸快板,全曲結構屬三段體。

海頓後期所作的奏鳴曲會將第三樂章的小步舞曲改成詼諧曲,帶動了後來的作曲家也做此改變。

第四樂章的調性是主調,拍子大多活潑、快速,常用奏鳴曲式或迴旋曲式。

撰稿者:蔡慈玫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參考資料:1劉志明《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全音樂譜,2004 2王沛綸《音樂辭典》,台北:文星書局,196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