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到院前腦中風新指標( 腦中風2.0)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西元1995 年美國1 項大規模研究,證實缺血性腦中風如果能在治療「黃金時間」 ... G-FAST 指標簡單地說就是「辛辛那提到院前腦中風指標+ 眼睛歪斜測試( ... 消防月刊查詢系統 107年8月號/工作研討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到院前腦中風新指標(腦中風2.0) NewIndicatorsofPre-hospitalBrainStrokebyTaipeiCityFireDepartment(BrainStroke2.0) 小 中 大 2018-08-01 陳柏翰 一、緣起腦中風是造成1個正常成年人失能的常見原因之一,而中風依病理機轉可分為缺血性腦中風與出血性腦中風,其臨床特徵為突發性之中樞神經功能障礙,其中缺血性腦中風約占所有腦中風的8成左右。

西元1995年美國1項大規模研究,證實缺血性腦中風如果能在治療「黃金時間」內送至「腦中風中心」進行「血栓溶解劑」的治療,可以有效地改善病患預後的神經症狀及功能,而目前「黃金時間」一般定義為「腦中風發作時刻後的3小時內」。

近幾年,由於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腦中風之血管內侵入性治療新型器材的導入,執行所謂的動脈內取栓術(Intra-arterialthrombectomy,IAT),簡單地說就是透過機器將顱內動脈的栓塞取出後恢復腦部的灌流。

NewIndicatorsofPre-hospitalBrainStrokebyTaipeiCityFireDepartment(BrainStroke2.0)自西元2015年年初起許多跨國中心大型臨床試驗所發表的研究結果,亦顯示出對於特定顱內大動脈血管阻塞的病患,如果使用血栓溶解劑治療再合併加上動脈內取栓術,與單純使用血栓溶解劑相比,都有較良好的治療效果與預後,並且不會增加額外出血風險;不僅如此,研究結果也指出,動脈內取栓術可改善發生腦中風症候後的6小時內,且符合特定顱內大動脈血管阻塞病患的預後,因此有些缺血性腦中風儘管已超過血栓溶解劑的治療時限(3小時),在不能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情形下,仍可接受動脈內取栓術並有較好的預後。

以上這2點研究結果都證明了動脈內取栓術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也因為這項技術,缺血性腦中風的黃金時間可以說是延長至發作時刻後的6小時內,同時臺北市的各醫學中心亦陸續開始進行動脈內取栓術的治療服務,而健保也有相關補助規定,鑑此,過往的到院前腦中風指標只針對辨識發作3小時內的急性腦中風病患儘速送往可以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急救責任醫院已不符合時宜,現今除了考量腦中風發作3小時內的病患除了可能可以施打血栓溶解劑外,甚至可能可以接受動脈內取栓術的治療,同時也還必須考慮腦中風發作3至6小時內的病患,在不能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情況下,由救護人員在到院前辨識是否可能為特定顱內大動脈血管阻塞,如果符合的話則應儘速送往可以執行動脈內取栓術治療的急救責任醫院,主要就是為了改善腦中風病患的預後,避免失能,所以臺北市政府消防局便著手進行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的到院前腦中風新指標(腦中風2.0)。

二、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原本的到院前腦中風指標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原本的到院前腦中風指標在符合下列4點後,由救護人員回報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的救災救護指揮中心相關病情及準備將病患送往可以施打血栓溶解劑的臺北市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室,然後再由救災救護指揮中心聯絡通報該醫院急診室準備急救,啟動院端的腦中風小組。

一、辛辛那提到院前腦中風指標陽性(代表不正常):下表1理學檢查項目如有任何1項不正常(陽性)且是新的發作時,病患為腦中風的可能性達72%,若3項均不正常則腦中風可能性達85%。

二、症狀發作時間小於3小時:目前「黃金時間」一般定義為「腦中風發作時刻後的3小時內」,若疑似為腦中風,應詢問狀況發生時間是否<3小時。

三、血糖值大於60mg/dL:主要因為低血糖的病患表現很像腦中風,所以如果病患血糖小於60mg/dL,便會先依低血糖流程處理,由靜脈給予葡萄糖溶液,若無法建立靜脈路徑,協助病患口服含糖飲料(吞嚥正常)、糖粉或糖膠(吞嚥不正常)。

四、本次症狀發作的同時,並沒有出現癲癇發作的情形:因為癲癇發作後常合併有中樞神經功能障礙,此時也會表現的很像腦中風,所以為了避免癲癇被誤認為是腦中風而通報的情形,所以有了此項規定。

◎表1辛辛那提到院前腦中風指標理學檢查三、意識不清的病患也能測辛辛那提到院前腦中風指標辛辛那提到院前腦中風指標並非只能針對意識清楚的病患,這是不少救護人員的誤解,其實在對於意識不清但未達到完全無反應的病患,除了語言異常無法測試外,其他2項皆能測試,其測試方式及正常與否如表2: ◎表2:辛辛那提到院前腦中風指標理學檢查(對於意識不清但未達到完全無反應的病患測試方式),但語言異常無法測試。

四、急性顱內大動脈血管阻塞辨識指標(G-FAST指標)因為動脈內取栓術的緣故,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參考國外文獻引進了急性顱內大動脈血管阻塞辨識指標(G-FAST指標),主要是先針對腦中風症狀發作時間介於3小時後至6小時間的病患使用,因為病患已超過施打血栓溶解劑的黃金時間3小時,所以無法施打,但病患如果是顱內急性大動脈血管阻塞的病患,就可能可以接受動脈內取栓術的治療來改善預後,所以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就以G-FAST指標來讓救護人員於到院前辨識病患是否可能為急性顱內大動脈血管阻塞。

G-FAST指標簡單地說就是「辛辛那提到院前腦中風指標+眼睛歪斜測試(動眼測試)」共4項測試,而G-FAST所代表5個英文單字的縮寫,G(Gazing)是眼睛歪斜測試(動眼測試)、F(face)是嘴角上揚測試、A(Arm)是手臂支撐測試、S(Speech)是語言異常測試、T(Test)則是測試的意思,測試結果4項有3項以上不正常,即為G-FAST陽性(不正常);由於除了眼睛歪斜測試(動眼測試)之外,其他3項的測試方式在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原本的到院前腦中風測試指標就已經有包含了,所以在此便只介紹如何為病患執行眼睛歪斜測試(動眼測試),當然不只是針對意識清楚的病患,意識不清的病患也可以測試眼睛歪斜測試(動眼測試),其方式及測試結果如下:一、意識清楚的病患眼睛歪斜測試(動眼測試):先提醒病患頭部保持中立不要移動,透過請病患睜眼看著水平左右移動的瞳孔筆,引導病患移動眼球觀看來測試眼球的運動,正常與否如下:(一)正常:病患左右眼球運動沒有任何侷限(如圖1)。

(二)不正常:1、病患1邊眼球運動正常,但無法移動到另1邊(如圖2)。

2、病患眼球一直偏向1邊,完全無法移動眼球,但可能有稍微嘗試移動眼球的感覺(如圖3)。

◎圖1:意識清楚的病患眼睛歪斜測試(動眼測試),正常的病患左右眼球運動沒有任何侷限。

◎圖2:意識清楚的病患眼睛歪斜測試(動眼測試),不正常的病患1邊眼球運動正常,但無法移動到另1邊。

◎圖3:意識清楚的病患眼睛歪斜測試(動眼測試),不正常的病患眼球一直偏向1邊,完全無法移動眼球,但可能有稍微嘗試移動眼球的感覺。

二、意識不清的病患眼睛歪斜測試(動眼測試):此時進行所謂的洋娃娃眼測試,透過打開病患眼瞼,左右轉動病患頭部測試眼球的運動反射反應,正常與否如下:(一)正常:病患兩眼眼球會一直朝相反方向轉動(如圖4)。

(二)不正常:1、病患兩眼眼球固定不動,一直在中間(如圖5)。

2、病患眼球一直偏向1邊(如圖6)。

由於在意識不清的病患無法進行言語異常測試,所以在G-FAST中便視為沒有不正常,也就是說,意識不清的病患在言語異常無法測試的情形下,必須其他3項皆有不正常情形,此時才代表G-FAST為陽性(不正常),病患疑似為急性顱內大動脈血管阻塞。

◎圖4:意識不清的病患眼睛歪斜測試(動眼測試),正常的病患2眼眼球會一直朝相反方向轉動。

◎圖5:意識不清的病患眼睛歪斜測試(動眼測試),不正常的病患2眼眼球固定不動,一直在中間。

◎圖6:意識不清的病患眼睛歪斜測試(動眼測試),不正常的病患眼球一直偏向1邊。

◎圖7: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到院前腦中風新指標(腦中風2.0)五、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局到院前腦中風新指標(腦中風2.0)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到院前腦中風新指標(腦中風2.0)即加入G-FAST指標,分成腦中風3小時指標及腦中風3-6小時指標(如圖7),而3小時指標就是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原本的到院前腦中風指標,都沒有改變,只是新增了3-6小時指標,因為雖然研究結果顯示使用血栓溶解劑治療再合併加上動脈內取栓術,與單純使用血栓溶解劑相比,都有較良好的治療效果與預後,但考量目前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才剛推行新指標初期、臺北市動脈內取栓術的合作急救責任醫院的數量、醫院也才剛開始執行此項治療技術及後送醫院的距離及時間等種種因素下,3小時指標仍先維持原本的方式,但有建議是可以在相同的送醫距離及時間下,救護人員可以考慮優先將符合3小時指標的病患送往臺北市具有可以施打血栓溶解劑及執行動脈內取栓術治療能力的急救責任醫院,因為病患可能在特定顱內大動脈血管阻塞的情形下,如果可以都能接受這2項治療下,會有較好的預後。

六、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首例將疑似大動脈血管阻塞的腦中風病患直送醫院進行動脈內取栓術治療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到院前腦中風新指標(腦中風2.0)由擔任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醫療指導的臺大醫院急診醫師謝明儒至臺北市政府消防局4個高級救護分隊(忠孝、永吉、建國、後港)辦理相關的教育訓練後,正式開始試辦新指標的時間為106年7月1日,率先由4個高級救護分隊搭配臺北市5家具24小時執行動脈內取栓術治療能力之急救責任醫院,進行合作試辦作業。

106年9月3日晚間約6時30分許,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接獲報案,臺北市信義區松隆路1名年約85歲女性,疑似腦中風,立刻派遣就近之永吉高級救護分隊出勤,救護車到達現場後,救護人員評估發現病患疑似為大動脈血管阻塞的腦中風(G-FAST陽性),回報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準備將病患送往就近可以24小時執行動脈內取栓術之急救責任醫院,並由救災救護指揮中心通報醫院急診室啟動院端腦中風小組做好急救準備,成功為病人爭取寶貴的黃金治療時間,且後續追蹤病患於接受動脈內取栓術治療後,確實有助於良好的預後品質。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過去7年努力成功整合「到院前」和「到院後」的中風生存康復之鏈,透過該局救護車送醫的腦中風病人,血栓溶解劑的施打率約15-20%,是全國醫院急診室平均值的1.5倍以上,但是如果病患的中風是來自較大管徑的主要動脈血管阻塞,血栓溶解劑的打通率則普偏下降,此時便需要動脈內取栓術的幫助來打通血管,恢復顱內的灌流以改善預後。

七、結論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到院前腦中風新指標(腦中風2.0)的G-FAST指標測試,也如同辛辛那提到院前腦中風指標一樣,到底G-FAST指標辨識顱內大動脈血管阻塞的可能性為多少,都有待實證醫學的相關數據統計;而動脈內取栓術的治療也如同施打血栓溶解劑一樣,在醫院也需要透過檢查來評估病患是否符合施做的要件,像是頭部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須沒有出血,且如有相關的禁忌症狀就不能接受治療,但是,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的新指標目前能做的就是讓救護人員在到院前辨識腦中風病患,將有機會接受血栓溶解劑或動脈內取栓術的腦中風病患送往可以有此急救能力的急救責任醫院,努力讓腦中風病患有較好的預後,避免失能,而這是各縣市消防局可以一起學習努力的,讓到院前緊急救護品質精益求精,使每位市民的生命健康都可以得到最佳保障!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於106年9月4日至11月15日辦理25梯次,每梯次2日共計16小時(每日8小時)的中級救護技術員的繼續教育課程,總計訓練人數共約1,000人;各梯次的課程有2小時是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到院前腦中風新指標(腦中風2.0)的教育訓練,其內容有新版的腦中風測試指標及動脈內取栓術等相關介紹,所以在107年1月起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所有分隊已開始全面推行到院前腦中風新指標(腦中風2.0),且至107年5月止所搭配的臺北市具有24小時執行動脈內取栓術治療能力之急救責任醫院也已由原本的5家增加1家至目前的6家,期透過消防與醫療充分合作,將急性腦中風治療推向新境界,創造市民福祉。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再三呼籲民眾,當身體突然不適,臉部表情不對稱、單側手腳無力、突然說話口齒不清或昏迷叫不醒時,出現任何1項異常,都應儘快撥打119求助,也請民眾尊重救護人員專業建議,送往就近且適當的醫院進行治療。

內政部消防署 電話:02-8195-9119 地址:23143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3段200號8樓 網址:https://www.nfa.gov.tw 消防月刊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所有©內政部消防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