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穎而出」的故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翻譯) - 樵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譯文: 平原君說:「假使能通過客氣的外交談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

如果外交談判不能取得成功,那 ... 【忘路之遠近】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跳到主文 歡迎您的到訪。

除了為掌燈引路者致敬,也歡迎您一同悠游於文學、哲學、藝術、教育的海洋 部落格全站分類:圖文創作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Sep23Sun201808:29 △「毛遂自薦、脫穎而出」的故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翻譯) 上圖:平原君(劇照) 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 (一)平原君 平原君趙勝者,趙之諸公子也。

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

譯文: 平原君趙勝,在趙國諸多公子中最為賢德有才,好客養士,門下的賓客約有幾千人。

(編按:根據《史記.魏公子列傳》,平原君為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信陵君為魏安釐王之弟。

而平原君之妻為信陵君魏無忌之姊,故在親屬稱謂上,平原君稱信陵君為妻舅,信陵君稱平原君為姊夫。

) 平原君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復位,封於東武城。

譯文: 平原君曾任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的相,曾三次離開相位,又三次官復原職,封地在東武城。

  平原君家樓臨民家。

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

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

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門,請曰:「臣聞君之喜士,士不遠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貴士而賤妾也。

臣不幸有罷癃之病,而君之後宮臨而笑臣,臣願得笑臣者頭。

」平原君笑應曰:「諾。

」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觀此豎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殺吾美人,不亦甚乎!」終不殺。

譯文: 平原君家有座高樓面對著下邊的民宅。

民宅中有個跛腳的人,總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

平原君有一位美麗的愛妾住在樓上,她從樓上往下看見跛子打水的樣子,就大聲嘻笑起來(編按:平原君第一個過失,是沒有教導好自己的愛妾。

)。

第二天,這位跛腳的人找上平原君的家門,說:「我聽說您喜愛賢士,賢士之所以不遠千里投奔於您,就是因為您看重賢士而卑視女色啊!我不幸身成殘廢,可是您的姬妾卻在高樓之上公然恥笑我,我希望得到恥笑我的那個人的頭。

」平原君笑著答道:「好吧。

」等那個跛子離開後,平原君又笑著說:「看這小子,竟因一笑的緣故就要殺我的愛妾,不也太過分了嗎?」終歸沒殺他的美妾。

(編按:平原君第二個過失,是面對合理的勸諫心存敷衍,大傷士人之心。

論語言「賢賢易色」,由此可知平原君愛「美色」更勝於愛「賢士」。

) 居歲餘,賓客門下舍人稍稍引去者過半。

平原君怪之,曰:「勝所以待諸君者未嘗敢失禮,而去者何多也?」門下一人前對曰:「以君之不殺笑躄者,以君為愛色而賤士,士即去耳。

」於是平原君乃斬笑躄者美人頭,自造門進躄者,因謝焉。

其後門下乃復稍稍來。

譯文: 過了一年多,賓客及門下供事的食客陸陸續續地離開了一半多。

平原君對此不解,說:「我趙勝對待各位先生的方方面面不曾敢有失禮的地方,可是離開我的人為什麼這麼多呢?」一個門客走上前去回答說:「因為您不殺恥笑那跛者的美妾,大家認為您喜好美色而輕視賢士,所以賢士就紛紛離去了。

」於是平原君就命人砍下那恥笑跛者愛妾的頭,親自登門獻給跛子,並藉此機會向他道歉。

從此以後,原來離去的賓客又陸續地回來了。

是時齊有孟嘗,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爭相傾以待士。

譯文: 當時,齊國有孟嘗君,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他們都好客養士(編按:四人以養士聞名,世稱「戰國四公子」。

),因史記此爭相禮遇士人,以使自己招納更多的人才。

  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譯文: 秦國圍攻趙國首都邯鄲(編按:戰國末年重大戰役「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趙降卒四十萬,趙國幾乎亡國,次年秦乘勝追擊,再圍趙國邯鄲。

),趙王派平原君出使去向各國求援,擬推楚國為盟主,聯兵同抗強秦。

平原君約定跟門下智勇雙全、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國。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

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

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

」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

譯文: 平原君說:「假使能通過客氣的外交談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

如果外交談判不能取得成功,那也要用武力挾制楚王,在大庭廣眾之下逼他把盟約確定下來,一定要確定了合縱盟約才回國。

同去的文武之士不必到外面去尋找,就從我門下的食客中選取就夠了。

」結果選得十九人,剩下的人沒有選得上的,仍無法湊滿二十人。

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 譯文: 這時門下食客中有個叫毛遂的人,徑自走到前面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我聽說您要出使楚國,讓楚國做盟主訂下合縱盟約,並且約定與門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去,人員不到外面尋找,就在您門下挑選。

現在還差一人,希望您就拿我充個數一起去吧。

」 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 譯文: 平原君問道:「先生寄居在我趙勝的門下幾年了?」 毛遂曰:「三年於此矣。

」 譯文: 毛遂回答說:「至今已整整三年了。

」 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 譯文: 平原君說:「有才能的賢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錐子放在口袋裡,它的鋒尖立即就會顯露出來。

如今先生寄居在我的門下至今已達三年,我的左右近臣們從沒有稱讚推薦過你,我也從來沒聽說過你,這是先生沒有什麼專長啊!先生不能去,還是請先生留下來好了。

」(編按:毛遂居平原君門下三年而平君君未曾發現,可知平原君實無識人之明。

) 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

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 譯文: 毛遂答道:「我就算是今天請求放在口袋裡吧。

假使我早就被您放在口袋裡,是會整個錐鋒都脫露出來的,豈只露出一點鋒尖呢?」(編按:成語「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典故出處。

) 平原君竟與毛遂偕。

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

 譯文: 平原君於是同意讓毛遂一道,那十九個人互相使眼色示意,暗暗嘲笑毛遂,只是沒有發出聲音來。

  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

譯文: 等到毛遂抵達楚國時,跟那十九個人談論、爭議天下局勢,十九個人個個佩服他。

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

譯文: 平原君與楚王談判訂立盟約一事,再三陳述利害關係,從早晨談判起,談判到中午尚未決定下來。

(編按:由此可知平原君在外交談判上,與春申君相比略遜一籌。

) 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

」 譯文: 那十九個人就鼓動毛遂說:「先生登堂試試!」 毛遂按劍歷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

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 譯文: 於是毛遂握緊劍柄,順著台階走到殿堂上,對平原君說:「談合縱不是『利』就是『害』,只兩句話就可說明白。

現在從早晨就談判合縱,到了中午還決定不下來,是什麼緣故?」 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 譯文: 楚王(編按:此楚王為楚頃襄王之子「楚考烈王」。

)見毛遂握劍登堂就問平原君:「這個人是做什麼的?」 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

」 譯文: 平原君告訴他:「這是我趙勝的隨從家臣。

」 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 譯文: 楚王厲聲呵叱道:「還不給我下去!我是跟你的主人談判,你來幹什麼?」 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

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於遂手。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

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

以楚之彊,天下弗能當。

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

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

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譯文: 毛遂握緊劍柄走向前去說:「大王敢呵叱我,不過是依仗楚國人多勢眾。

現在我與您只有十步,十步之內大王是依仗不了楚國的人多勢眾的,大王的性命就控制在我的手中(編按:類似的脅迫,亦可見於春秋之曹沫、戰國之藺相如。

)。

我的主人就在面前,當著他的面您為什麼這樣呵叱我?況且我聽說,商湯曾憑著七十里方圓的小地方就統治了天下,周文王憑著百里大小的土地使天下諸侯臣服,難道是因為他們的士兵多嗎?實際上是由於他們善握時勢而全力發揚自己的威力。

如今楚國領土縱橫五千里,士兵百萬,這是爭王稱霸的資本。

憑著楚國的強大,天下誰也不能擋住它的威勢。

秦國的猛將白起,不過是黃毛小孩而已。

他帶著幾萬人的軍隊,與楚國交戰,第一戰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戰燒毀了夷陵,第三戰便使大王您的先祖受到極大凌辱。

這是楚國百世不解的怨仇,連趙王都感到羞恥,可是大王卻不覺得羞愧。

合縱盟約是為了楚國,不是為了趙國。

我的主人就在面前,您憑什麼呵叱我?」(編按:秦昭襄王詐以公主許配給楚頃襄王,屈原長跪城外力諫不果,二度流放屈原於湘南。

秦軍趁頃襄王開城迎親,白起長驅直進,攻入楚都郢,楚國西北領土盡失,屈原投河自盡。

戰國四公子「春申君」為楚頃襄王之弟,楚考烈王之叔。

) 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

」 譯文: 聽了毛遂的指責,楚王嚇得立即改變態度說:「是!是!的確像先生所說的那樣,我一定竭盡全楚國的力量履行合縱盟約。

」 毛遂曰:「從定乎?」 譯文: 毛遂進一步逼問道:「合縱盟約算是確立了嗎?」 楚王曰:「定矣。

」 譯文: 楚王回答說:「確立了。

」 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

」 譯文: 於是毛遂用帶著命令式的口吻對楚王的左右近臣說:「把雞、狗、馬的血取來。

」 毛遂奉銅槃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

」遂定從於殿上。

譯文: 毛遂雙手捧著銅盤跪下把它進獻到楚王面前說:「大王應先吮血以表示確立合縱盟約的誠意,下一個是我的主人,再下一個是我。

」就這樣,在楚國的殿堂上訂立了合縱盟約。

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

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 譯文: 這時毛遂左手托起一盤血,右手招呼那十九個人說:「各位在堂下也一塊兒吮盤中的血,各位雖然平庸,可也算完成了任務,這就是所說的依賴別人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任務吧。

」 平原君已定從而歸。

譯文: 平原君訂立了合縱盟約便返回趙國。

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士。

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於百萬之師。

勝不敢復相士。

」遂以為上客。

譯文: 回到趙國後,平原君說:「我不敢再以知士、識士自居了。

我趙勝觀察識別的人才多說上千,少說也有幾百,自認為不會遺漏天下的賢能之士,現在竟然把毛遂先生給漏下了。

毛遂先生第一次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地位比九鼎大呂的傳國之寶還尊貴。

毛遂先生憑著他那一張善言能辯的嘴,竟比百萬大軍的威力還要強大。

我趙勝不敢再說自己知士、識士了。

」從此把毛遂尊為上等賓客。

  平原君既返趙,楚使春申君將兵赴救趙,魏信陵君亦矯奪晉鄙軍往救趙,皆未至。

秦急圍邯鄲,邯鄲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

譯文: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楚國派春申君帶兵趕赴救援趙國,魏國的信陵君也假託君命,奪了晉鄙軍權帶兵前去救援趙國(編按:長平之戰次年,秦圍邯鄲,信陵君救趙,此事詳見《史記.魏公子列傳》。

),可是援軍都還沒有趕到。

這時秦國急速圍攻邯鄲,邯鄲告急,將要投降,平原君極為焦慮。

邯鄲傳舍吏子李同說平原君曰:「君不憂趙亡邪?」 譯文: 邯鄲驛館官吏的兒子李同勸說平原君道:「您不擔心趙國亡國嗎?」 平原君曰:「趙亡則勝為虜,何為不憂乎?」 譯文: 平原君答:「趙國滅亡那我就要做階下囚,怎會不擔憂呢?」 李同曰:「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謂急矣,而君之後宮以百數,婢妾被綺縠,餘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厭。

民困兵盡,或剡木為矛矢,而君器物鐘磬自若。

使秦破趙,君安得有此?使趙得全,君何患無有?今君誠能令夫人以下編於士卒之閒,分功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士方其危苦之時,易德耳。

」 譯文: 李同說:「邯鄲的百姓,拿人骨當柴燒,交換孩子當飯吃,可以說是危急至極了,可是您的后宮姬妾侍女數以百計,侍女穿著絲綢繡衣,精美飯菜吃不完,而百姓卻粗布短衣難以遮體,連酒渣谷皮也吃不飽。

百姓困乏,兵器用盡,有的人削尖木頭當長矛箭矢,而您的珍寶玩器銅鍾玉鼎照舊無損。

假使秦軍攻破趙國,您怎麼能照舊擁有這些東西呢?假使趙國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沒有這些東西呢?現在您果真能命令夫人以下的全體成員編到士兵隊伍中,分別承擔守城勞役,把家裡所有的東西全都分發下去供士兵享用,士兵正在危急困苦的時候,是很容易對您感激不盡的。

」 於是平原君從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

譯文: 於是平原君採納了李同的意見,得到敢於冒死的士兵三千人。

李同遂與三千人赴秦軍,秦軍為之卻三十里。

亦會楚、魏救至,秦兵遂罷,邯鄲復存。

李同戰死,封其父為李侯。

譯文: 李同就加入了三千人的隊伍奔赴秦軍決一死戰,秦軍因此而被擊退了三十里。

這時也湊巧楚、魏兩國的救兵到了,秦軍便撤走了,邯鄲得以保存下來。

李同在與秦軍交戰中陣亡,他的父親被賜封為李侯。

(編按:平原君回國時,楚國和魏國援軍尚未到,但秦國加緊攻擊邯鄲,邯鄲告急。

平原君李同建議,散盡家財犒賞,募得死士三千,由李談率領攻擊秦軍,秦軍退卻三十里,李同在此役中戰死。

楚魏的援軍隨後趕來,解邯鄲之圍。

)   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鄲為平原君請封。

譯文: 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趙保存了邯鄲為理由,替平原君請求增加封邑。

公孫龍聞之,夜駕見平原君曰:「龍聞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鄲為君請封,有之乎?」 譯文: 公孫龍得知此訊,就連夜乘車來見平原君,說:「我聽說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趙保存了邯鄲為理由替您請求增加封邑,有這回事嗎?」 平原君曰:「然。

」 譯文: 平原君回答說:「有的。

」 龍曰:「此甚不可。

且王舉君而相趙者,非以君之智能為趙國無有也。

割東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為有功也,而以國人無勳,乃以君為親戚故也。

君受相印不辭無能,割地不言無功者,亦自以為親戚故也。

今信陵君存邯鄲而請封,是親戚受城而國人計功也。

此甚不可。

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事不成,以虛名德君。

君必勿聽也。

」平原君遂不聽虞卿。

譯文: 公孫龍說:「這是很不合適的。

說來趙王任用您擔任趙國之相,並不是因為您的智慧才能是趙國獨一無二的;劃出東武城賜封您,也不是因為您做出了有功勞的事情,只是由於您是趙王近親的緣故啊。

如今信陵君出兵保存了邯鄲而您要求增加封邑,這是無功時作為近親接受了封邑,而有功時又要求按照普通人來論功行賞啊。

這顯然是很不合適的。

況且虞卿掌握著辦事成功與不成功的兩方面的主動權。

事情成功了,就要史記像拿著索債的契券一樣來索取報償;事情未辦成,又可拿著為您爭功求封的虛名來讓您感激他。

您一定不要聽從他的主張。

」平原君於是拒絕了虞卿的提議。

(編按:虞卿在邯鄲之圍解除了之後,曾欲向趙王以說服信陵君魏無忌出兵為由,為平原君請封。

公孫龍連夜入見平原君,認為平原君在戰事中並無功勞,不應以此為由請封,平原君最終不聽從虞卿建議。

)   平原君以趙孝成王十五年卒。

子孫代,後竟與趙俱亡。

譯文: 平原君在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去世。

平原君的子孫世代承襲他的封爵,他的後嗣終於在趙國滅亡的同時斷絕了。

  平原君厚待公孫龍。

公孫龍善為堅白之辯,及鄒衍過趙言至道,乃絀公孫龍。

譯文: 平原君對公孫龍很優厚。

公孫龍善於進行「離堅白」命題的論辯(編按:公孫龍,先秦九流十家「名家」代表人物,提出著名的「白馬非馬」說,著《公孫龍子》,曾為平原君門下食客。

),到了鄒衍訪問趙國時,縱論至高無尚的正大道理,駁斥公孫龍的名辯命題,此後平原君便辭退了公孫龍。

(編按:鄒衍,先秦九流十家「陰陽家」代表人物,提出著名的「五德終始」說。

因鄒衍反對名家,平原君遂疏遠公孫龍。

) (二)虞卿 虞卿者,游說之士也。

躡蹻檐簦說趙孝成王。

一見,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故號為虞卿。

譯文: 虞卿,是個善於遊說的有識之士。

他腳蹬草鞋,肩掛雨傘,遠道而來遊說趙孝成王。

第一次拜見趙王,趙王便賜給他黃金百鎰,白璧一對;第二次拜見趙王,就當上了趙國的上卿,所以稱他為虞卿。

  秦趙戰於長平,趙不勝,亡一都尉。

趙王召樓昌與虞卿曰:「軍戰不勝,尉復死,寡人使束甲而趨之,何如?」 譯文: 秦、趙兩國在長平交戰,趙國沒有取勝,損失了一名都尉。

趙王召見樓昌與虞卿說:「我軍在戰場上不能取勝,都尉也陣亡了,我要捲甲赴敵與秦軍決戰,你們看怎麼樣?」 樓昌曰:「無益也,不如發重使為媾。

」 譯文: 樓昌說:「沒有好處,不如派重要使臣去求和。

」(編按:趙國內部對於秦國態度不一,樓昌為「主和派」。

) 虞卿曰:「昌言媾者,以為不媾軍必破也。

而制媾者在秦。

且王之論秦也,欲破趙之軍乎,不邪?」 譯文: 虞卿說:「樓昌主張求和的原因,是認為不求和我軍必敗。

可是控制和談主動權的在秦國一方。

而且大王您估計一下秦國的作戰意圖,是要擊敗趙軍,還是只是嚇唬一下呢?」 王曰:「秦不遺餘力矣,必且欲破趙軍。

」 譯文: 趙王回答說:「秦國已經竭盡全力毫不保留了,必定要擊敗趙軍。

」 虞卿曰:「王聽臣,發使出重寶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寶,必內吾使。

趙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從,且必恐。

如此,則媾乃可為也。

」 譯文: 虞卿接著說:「大王聽從我的話,派出使臣拿上貴重的珍寶去聯合楚、魏兩國,楚、魏兩國想得到大王貴重的珍寶,一定會接納我國的使臣。

趙國使臣進入楚、魏兩國,秦國必定懷疑天下諸侯聯合抗秦,而且必定恐慌。

這樣,與秦和談才能進行。

」(編按:虞卿為「主戰派」。

) 趙王不聽,與平陽君為媾,發鄭朱入秦。

秦內之。

譯文: 趙王沒有採納虞卿的主張,與平陽君趙豹議妥求和,就派出鄭朱先到秦國聯繫。

秦國接納了鄭朱。

(編按:趙孝成王最後接受樓昌「主和派」,不接納虞卿「主戰派」,導致長平大敗。

) 趙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陽君(編按:平陽君趙豹,平原君之弟。

)為媾於秦,秦已內鄭朱矣,卿之為奚如?」 譯文: 趙王又召見虞卿說:「我派平陽君到秦國求和,秦國已經接納鄭朱了,你認為這事怎麼樣?」 虞卿對曰:「王不得媾,軍必破矣。

天下賀戰者皆在秦矣。

鄭朱,貴人也,入秦,秦王與應侯必顯重以示天下。

楚、魏以趙為媾,必不救王。

秦知天下不救王,則媾不可得成也。

」 譯文: 虞卿回答說:「大王的和談不能成功,趙軍必定被擊敗。

天下諸侯祝賀秦國獲勝的使臣都在秦國了。

鄭朱是個顯貴,他進入秦國,秦王和應侯(編按:指范雎)一定把鄭朱來秦一事大肆宣揚給天下諸侯看。

楚、魏兩國一見趙國到秦國求和,必定不會援救大王。

秦國知道天下諸侯不援救大王,那麼和談就不可能成功。

」 應侯果顯鄭朱以示天下賀戰勝者,終不肯媾。

長平大敗,遂圍邯鄲,為天下笑。

譯文: 應侯果然把鄭朱來秦求和一事大加宣揚,給天下諸侯派來祝賀秦國獲勝的使臣們看,不肯和談。

趙軍在長平大敗,於是邯鄲被圍困,遭到天下人恥笑。

(編按:趙王最後用樓昌的建議,派使者到秦國求和,結果求和不成,楚魏又不肯援手,趙國在長平大敗。

) 秦既解邯鄲圍,而趙王入朝,使趙郝約事於秦,割六縣而媾。

譯文: 秦國解除了邯鄲的包圍之後,而趙王卻準備到秦國拜訪秦王,就派趙郝到秦國去訂約結交,割出六個縣求和。

  虞卿謂趙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弗攻乎?」 譯文: 虞卿對趙王說:「大王,您看,秦國進攻趙國,是因為打得疲憊了才撤回呢?還是它能夠進攻,卻因為憐惜大王而停止進攻呢?」 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

」 譯文: 趙王答道:「秦國進攻我,是毫不保留竭盡全力了,一定是打得疲憊了才撤回的。

」 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

來年秦復攻王,王無救矣。

」 譯文: 虞卿說:「秦國用它的全部力量進攻它所不能奪取的土地,結果打得疲頓而回,可是大王又把秦國兵力所不能奪取的土地白白送給秦國,這等於幫助秦國侵略自己啊。

明年秦國再進攻趙國,大王您就無法自救了。

」(編按:虞卿建議勿再割讓土地予秦國,因秦軍已疲,不應把秦國無力搶奪的土地再送秦國。

) 王以虞卿之言趙郝。

趙郝曰:「虞卿誠能盡秦力之所至乎?誠知秦力之所不能進,此彈丸之地弗予,令秦來年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 譯文: 趙王把虞卿的話告訴了趙郝。

趙郝說:「虞卿真能摸清秦國兵力的底細嗎?果真知道秦國兵力今年不能進攻了,這麼一塊彈丸之地不給它,讓秦國明年再來進攻大王,那時大王豈不是要割讓腹地來給秦國求和嗎?」 王曰:「請聽子割,子能必使來年秦之不復攻我乎?」 譯文: 趙王說:「我聽從您的建議割讓六縣,你能保證秦國明年不再進攻我嗎?」 趙郝對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他日三晉之交於秦,相善也。

今秦善韓、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韓、魏也。

今臣為足下解負親之攻,開關通幣,齊交韓、魏,至來年而王獨取饱於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韓、魏之後也。

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 譯文: 趙郝回答道:「這個我可不敢擔保。

從前韓、趙、魏三國與秦國交往,互相親善。

現在秦國對韓、魏兩國親善而攻打大王,看來大王事奉秦國的誠意一定不如韓、魏兩國了。

現在我替您解除因背棄與秦國親善關係而招致的攻擊,開啟關卡,互通貿易,與秦國交好的程度同韓、魏兩國一樣,若到了明年大王獨自招來秦國的攻打,這一定又是大王事奉秦國的心意又落在韓、魏兩國的後面了。

所以說,這不是我所敢承擔的事情。

」 王以告虞卿。

虞卿對曰:「郝言『不媾,來年秦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

今媾,郝又以不能必秦之不復攻也。

今雖割六城,何益!來年復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此自盡之術也,不如無媾。

秦雖善攻,不能取六縣;趙雖不能守,終不失六城。

秦倦而歸,兵必罷。

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罷秦,是我失之於天下而取償於秦也。

吾國尚利,孰與坐而割地,自弱以彊秦哉?今郝曰『秦善韓、魏而攻趙者,必(以為韓魏不救趙也而王之軍必孤有以)王之事秦不如韓、魏也』,是使王歲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城盡。

來年秦復求割地,王將與之乎?弗與,是棄前功而挑秦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

語曰『彊者善攻,弱者不能守』。

今坐而聽秦,秦兵不獘而多得地,是彊秦而弱趙也。

以益彊之秦而割愈弱之趙,其計故不止矣。

且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而給無已之求,其勢必無趙矣。

」 譯文: 趙王把趙郝的話告訴了虞卿。

虞卿回答說:「趙郝說『不講和,明年秦國再來攻打大王,大王豈不是要割讓腹地給它來求和嗎?』現在講和,趙郝又覺得不能保證秦國不再進犯。

那麼現在即使割讓六個城邑,又有什麼好處!明年再來進攻,又把它的兵力所不能奪取的土地割讓給它來求和。

這是自取滅亡的做法,所以不如不求和。

秦國即使善於進攻,也不能輕易地奪取六個縣;趙國即使不能防守,終歸也不會喪失六座城。

秦國疲頓而撤兵,軍隊必然疲弱。

我用六座城來收攏天下諸侯去進攻疲弱的秦軍,這是我在天下諸侯那裡失去六座城而在秦國那裡得到補償。

我國還可從中獲利,這與白白割讓土地,使自己變弱而使秦國強大相比,哪樣好呢?現在趙郝說『秦國與韓、魏兩國親善而進攻趙國的原因,一定是大王事奉秦國的心意不如韓、魏兩國』,這是讓大王每年拿出六座城來事奉秦國,也就是白白地把城邑送光。

明年秦國又要求割地,大王將給它嗎?不給,這是拋棄了原先割地所換取的成果而挑起秦國進攻的兵禍;給它,也就無地可給了。

俗話說,『強大的善於進攻,弱小的不能防守。

』現在平白地聽任秦國擺佈,秦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可多得土地,這無異於強秦弱趙啊!讓越來越強大的秦國割取越來越弱小的趙國,秦國年年謀取趙國土地的打算因而就不會停止了。

況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國的貪欲無限,拿有限的土地去應付無限的秦國要求,那勢必不會再有趙國了。

」   趙王計未定,樓緩從秦來,趙王與樓緩計之,曰:「予秦地(何)如毋予,孰吉?」 譯文: 趙王的主意還沒定,樓緩從秦國回到了趙國,趙王與樓緩商議這個問題,說:「給秦國土地與不給秦國土地,哪種做法好?」 緩辭讓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

」 譯文: 樓緩推讓說:「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 王曰:「雖然,試言公之私。

」 譯文: 趙王說:「話雖然這麼講,也不妨談談你個人的意見。

」 樓緩對曰:「王亦聞夫公甫文伯母乎?公甫文伯仕於魯,病死,女子為自殺於房中者二人。

其母聞之,弗哭也。

其相室曰:『焉有子死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賢人也,逐於魯,而是人不隨也。

今死而婦人為之自殺者二人,若是者必其於長者薄而於婦人厚也。

』故從母言之,是為賢母;從妻言之,是必不免為妒妻。

故其言一也,言者異則人心變矣。

今臣新從秦來而言勿予,則非計也;言予之,恐王以臣為為秦也:故不敢對。

使臣得為大王計,不如予之。

」 譯文: 樓緩便說:「大王聽說過公甫文伯母親的事嗎?公甫文伯在魯國做官,病死了,姬妾中有兩個為他在臥室中自殺。

他的母親聽到此事,居然不哭一聲。

公甫文伯家的保姆說:『哪裡有兒子死了母親不哭的呢?』他的母親說:『孔子是大賢士,被魯國驅逐了,可是他這個人卻不追隨孔子。

現在他死了而姬妾為他自殺的有兩人。

像這樣的情況一定是他對尊長的人情義淡薄而與姬妾的情義深厚。

』所以由母親說出這樣的話來,就是個賢良的母親,若由妻子說出這樣的話,就免不了落個嫉妒之名。

所以說的話雖然都一樣,但由於說話人的立場不同,人的用意也就跟著變化了。

現在我剛剛從秦國來,如果說不給秦國土地,那不是上策;如果說給它土地,又怕大王會認為我是替秦國幫忙;所以我不敢回答。

假使我能夠替大王著想,不如給秦國土地好。

」(編按:樓緩極力勸說趙王割地。

) 王曰:「諾。

」 譯文: 趙王聽後說:「嗯。

」   虞卿聞之,入見王曰:「此飾說也,王慎勿予!」 譯文: 虞卿聽說此事,就入宮拜見趙王說:「這是虛假的託辭,大王切切不可給秦國六個縣!」 樓緩聞之,往見王。

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樓緩。

譯文: 樓緩聽說了,也去拜見趙王。

趙王把虞卿的話告訴了樓緩。

樓緩對曰:「不然。

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

夫秦趙構難而天下皆說,何也?曰『吾且因彊而乘弱矣』。

今趙兵困於秦,天下之賀戰勝者則必盡在於秦矣。

故不如亟割地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不然,天下將因秦之(彊)怒,乘趙之獘,瓜分之。

趙且亡,何秦之圖乎?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

願王以此決之,勿復計也。

」 譯文: 樓緩說:「不對,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秦、趙兩國結下怨仇引起戰事,天下諸侯對此都很高興,原因何在?是『我們將藉強國來欺弱國』。

如今趙國軍隊被秦國圍困,天下諸侯祝賀獲勝的人必定都在秦國了。

所以不如趕快割讓土地講和,來使天下諸侯懷疑秦、趙已經交好而又能撫慰秦國。

不然的話,天下諸侯將藉秦國的怨怒,趁著趙國的困頓來瓜分趙國。

趙國就會滅亡,還圖謀秦國什麼呢?所以說虞卿知其一,不知其二。

希望大王從這些方面考慮決定給秦國吧,不要再盤算了。

」   虞卿聞之,往見王曰:「危哉樓子之所以為秦者,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獨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

秦索六城於王,而王以六城賂齊。

齊,秦之深讎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擊秦,齊之聽王,不待辭之畢也。

則是王失之於齊而取償於秦也。

而齊、趙之深讎可以報矣,而示天下有能為也。

王以此發聲,兵未窺於境,臣見秦之重賂至趙而反媾於王也。

從秦為媾,韓、魏聞之,必盡重王;重王,必出重寶以先於王。

則是王一舉而結三國之親,而與秦易道也。

」 譯文: 虞卿聽到樓緩的意見後,去拜見趙王說:「危險了,樓緩就是為秦國幫忙的,又怎能交好秦國呢?他為什麼偏偏不說這麼做就是向天下諸侯昭示趙國軟弱可欺呢?再說我主張不給秦國土地,並不只是堅決不割土地就完事的。

秦國向大王索取六個城邑,而大王則把這六個城邑送給齊國,齊國是秦國的死對頭,它得到大王的六個城邑,就會與我們合力攻打秦國。

齊王耳聽大王的計謀,不等你話說完,就會同意你的作法。

這就是大王雖然把六個城邑交給齊國,卻在秦國得到了補償。

這樣做,齊、趙兩國的深仇大恨就可以消泯了,而且又向天下諸侯表明了趙王是有作為的。

大王把齊、趙兩國結盟的事聲揚出去,我們的軍隊不必到邊境察看,我就可看到秦國送貴重財禮到趙國來求和了。

一旦跟秦王講和,韓、魏兩國聽到消息,必定盡力敬重大王;既要敬重大王,就必定拿出珍貴的寶物爭先向大王致意。

這樣大王的一個舉動就可以與韓、魏、齊交好,從而與秦國改換了處事的位置。

」(編按:虞卿指出樓緩之說,根本已為秦國說客。

) 趙王曰:「善。

」則使虞卿東見齊王,與之謀秦。

譯文: 趙王聽後說:「好極了。

」就派虞卿向東去拜見齊王,與齊王商議攻打秦國的問題。

(編按:趙孝成王此次學得教訓,改接受虞卿「主戰派」,不接納樓昌「主和派」。

) 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趙矣。

樓緩聞之,亡去。

趙於是封虞卿以一城。

譯文: 虞卿還沒返回趙國,秦國派來的使臣已經在趙國了。

樓緩得知此訊,立即逃走了。

趙王於是封了一座城邑給虞卿。

(編按:最後趙王聽從虞卿建議,將六城割給齊國,秦國得知,亦馬上派使者到趙國講和。

)   居頃之,而魏請為從。

趙孝成王召虞卿謀。

譯文: 過了不久,魏國請求與趙國訂立合縱盟約。

趙孝成王召虞卿商議此事。

過平原君,平原君曰:「願卿之論從也。

」 譯文: 虞卿先去拜訪平原君,平原君說:「我希望聽您談一下合縱之道。

」 虞卿入見王。

王曰:「魏請為從。

」 譯文: 虞卿進宮拜見趙王,趙王說:「魏國請求訂立合縱盟約。

」 對曰:「魏過。

」 譯文: 虞卿說:「魏國錯了。

」 王曰:「寡人固未之許。

」 譯文: 趙王說:「我本來也沒答應它。

」 對曰:「王過。

」 譯文: 虞卿說:「大王錯了。

」 王曰:「魏請從,卿曰魏過,寡人未之許,又曰寡人過,然則從終不可乎?」 譯文: 趙王說:「魏國請求合縱,你說魏國錯了;我沒有答應,你又說我錯了。

既如此,那麼合縱盟約是不行的嗎?」    對曰:「臣聞小國之與大國從事也,有利則大國受其福,有敗則小國受其禍。

今魏以小國請其禍,而王以大國辭其福,臣故曰王過,魏亦過。

竊以為從便。

」 譯文: 虞卿回答說:「我聽說小國跟大國一起辦事,有好處就由大國享用成果,有壞處就由小國承擔災禍。

現在的情況是魏國作為小國願意承擔災禍,而你居於大國的地位卻享用成果。

我所以說大王錯了,魏國也錯了。

我私下認為訂立合縱盟約有利。

」 王曰:「善。

」乃合魏為從。

譯文: 趙王說:「好。

」於是就同魏國訂立合縱盟約。

  虞卿既以魏齊之故,不重萬戶侯卿相之印,與魏齊閒行,卒去趙,困於梁。

譯文: 虞卿因為魏國宰相魏齊的緣故,拋棄了萬戶侯的爵位和卿相大印,與魏齊從小路逃走,最後離開了趙國,在魏國大梁遭到困厄。

(編按:根據《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記載,秦昭襄王任范睢為相,范睢未發跡前曾受魏國宰相魏齊所辱,范睢為秦相後逼迫魏國殺魏齊,魏齊遂逃趙國,為平原君所庇護。

秦昭襄王修書邀平原君宴飲,平原君不敢不從。

昭襄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齊,平原君卻回答:「貴而為交者,為賤也;富而為交者,為貧也。

夫魏齊者,勝之友也,在,固不出也,今又不在臣所。

(在富貴時結交的朋友,都是為了貧賤時所預備的;魏齊既然是我的朋友,就算他在,我也不會交出來,何況他現在不在我那裡。

)」拒絕了秦王的請求。

秦王於是扣留平原君,威脅趙孝成王交出魏齊,趙王緊急發兵包圍平原君宅第。

魏齊趁夜逃出,拜訪虞卿,虞卿認為趙王不會聽從,遂帶魏齊逃奔魏國向信陵君無忌求助。

信陵君初不願接見,魏齊得知後自刎身亡;趙王取魏齊頭送到秦國,平原君才得以回國。

) 魏齊已死,不得意,乃著書,上採春秋,下觀近世,曰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凡八篇。

以刺譏國家得失,世傳之曰虞氏春秋。

譯文: 魏齊死後,虞卿不得志,就著書立說,參考《春秋》,觀察近代的世情,寫下了〈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共八篇。

用來評議國家政治的成敗,世傳之為《虞氏春秋》。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

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然虞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於後世云。

」 譯文: 太史公評論說:「平原君,是亂世中風采翩翩有才氣的公子,但卻不能識大局,俗話說『貪圖利益,便會喪失理智。

』平原君相信馮亭的邪說,使趙國兵敗長平(編按:韓國無力抗秦,欲割上黨之地乞和,上黨居民不願歸秦,上黨太守馮亭將獻地予趙,意圖成為趙國領地。

趙國內部對是否要接受上黨意見紛歧,以平原君為首一派主張接受,後趙王接收上黨,惹怒秦國,秦派兵伐趙丟失上黨,也激化秦趙矛盾,間接引發長平之戰。

),趙軍四十多萬兵卒被坑殺,趙國幾乎亡國。

虞卿分析事理,推測情勢,為趙國出謀劃策,相比之下多麼周密巧妙,到後來不忍看到魏齊被人追殺,最終在大梁遭受困厄,平常人尚且知道不能這麼做,何況賢能的人呢!但是虞卿若不是窮困憂愁,也就不能著書立說,而使自己表露於世,流傳後代了。

」(編按:蘇轍《古史》認為:平原君趙勝僅是一時竊得名聲之人,不能為國計慮。

在拒燕之事上不用趙將廉頗、趙奢,反而割地與齊,借來不為趙所用的田單。

馮亭獻上黨之事,平原君亦不知避開禍患,貪取土地而引起趙國長平之禍。

因此平原君難以輔佐危殆的趙國,自然無法抗拒強秦。

) 完整的平原君傳記另請參見: 「利令智昏、毀譽參半」的貴公子----戰國四公子之平原君趙勝 【文章出處】 《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 原作者:司馬遷 【資料整理】 本站。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樵客 【忘路之遠近】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藝文評論個人分類:史記此分類上一篇:平原君的性格與長平之戰 此分類下一篇:「利令智昏、毀譽參半」的貴公子----戰國四公子之平原君趙勝 上一篇:平原君的性格與長平之戰 下一篇:「利令智昏、毀譽參半」的貴公子----戰國四公子之平原君趙勝 歷史上的今天 2021:▲面試被問「你有什麼缺點」,可以誠實回答!但要懂得多做這一步 2021:▲藏書編目:國寶(29) 2020:▲從「浣紗民女」變為「間諜王妃」----四大美女之首:西施 2020:▲心目中的理想另一半----馬經義:現代視覺下的「金陵十二釵」 2019:鄭慈靜:競爭與合作 2018:平原君的性格與長平之戰 2018:郭勝宗:平原君列傳析論----期之深,責之切 2017:林奕含:關於《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想對讀者說的事情 2017:蔣勳:池上日記5 2017:盧希鵬:人生問題,你的答案就是標準答案 2017:蔣勳:微笑----吳哥之美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文章分類 網站導覽(2) 網站導覽(9)網站管理(1) 主編的窩(7) 育我師友(7)塗鴉寫作(21)發言隨筆(5)自我省思(5)教學點滴(19)國文學科中心(4)工作計畫(0) 國文教學(18) 國文教室(30)寫作教室(30)文學意象(10)文法修辭(10)應用文(4)國語文競賽(21)國文題庫(32)大考國文(82)大考國寫(29)大考趨勢(6)國中會考(3)統測國文(14)教甄國文(1)文白之爭(語文改革派)(74)文白之爭(經典傳統派)(32)文白之爭(持平中立派)(15)國文教學省思(36)中國文學系(7) 音樂.電影.多媒體教學(17) 古典音樂(1)英文老歌(3)大音希聲(古代樂曲)(3)民族音樂(2)國語老歌(5)台語老歌(4)影視配樂(10)古典詩詞譜曲(7)現代詩譜曲(5)古典風流行歌曲(8)流行音樂(6)卡通動畫(5)認識電影(1)電影劇本(26)現代舞蹈(1)多媒體教學(66)遠距線上教學(8) 閱讀書房(8) 藏書家(4)圖書館(1)閱讀之旅:經典書單(14)閱讀悅讀(18)研究方法(3)學問人生(4)治學地圖:參考工具書(0)藏書目錄(277) 人物生平(5) 古代作家(51)古代女性(13)現代作家(72)當代學人(28)名人傳記(5) 文學史(4) 文學史方法(1)中國現代文學史(3)中國文學史(1)台灣文學史(1) 神話概論、中國神話傳說(4) 神話概論(3)四靈神獸(7)神話傳說(4)山海經(3) 外國神話傳說(2) 希臘神話(3)印度神話(3) 中國古典小說概論(2) 古典小說(5)魯迅:《中國小說史略》(2) 漢魏六朝筆記小說(3) 六朝志怪(9)列仙傳(3)世說新語(8) 唐代傳奇小說(2) 唐人傳奇(37)太平廣記(1) 宋明筆記小說及話本小說(2) 夷堅志(1)三言二拍(4) 元明清章回小說(9) 水滸傳(8)西遊記(6)三國演義(6)金瓶梅(8)儒林外史(4)紅樓夢(115)蔣勳說紅樓夢(21)老殘遊記(9)章回小說(2) 清代筆記小說(2) 聊齋志異(25)閱微草堂筆記(1) 武俠小說(3) 武俠評論(8)俠的文化(8)武俠小說(3) 小說概論、現代小說(9) 現代小說(19)台灣早期小說(5)小說概論(13)魯迅小說(19)張愛玲小說(16)白先勇小說(24)鍾肇政小說(3)黃春明小說(4)台灣鄉土小說(3) 外國小說(7) 英國小說(1)法國小說(15)美國小說(1)愛爾蘭小說(2)德國小說(2)拉丁美洲小說(8)日本小說(15) 中國古典詩概論、詩經、樂府詩、古詩、近體詩、詩話(20) 古典詩概論(15)詩經(37)歷代詩論詩話(3)樂府民歌(16)文人擬樂府、新樂府(37)漢魏六朝古詩(17)近體詩格律(5)唐代詩歌綜論(6)唐代古詩(22)唐代絕句(18)唐代律詩(21)唐宋詩比較(2)宋代古詩(3)宋代絕句(9)宋代律詩(6)宋代詩歌(10)元明清代詩歌(4)論詩絕句(1)其他詩歌(1)閨怨愛情(3) 外國詩歌及地方詩歌(4) 倉央嘉措(5)紀伯侖(6)泰戈爾(2)西洋詩歌(6) 現代詩學、現代詩(31) 現代詩概論(23)現代詩.方旗(1)現代詩.陳黎(3)現代詩.林泠(2)現代詩.胡適(1)現代詩.余光中(26)現代詩:白萩(4)現代詩.向陽(1)現代詩.吳晟(1)現代詩.蕭蕭(3)現代詩.卞之琳(2)現代詩.杜十三(1)現代詩.非馬(6)現代詩.紀弦(8)現代詩.周夢蝶(14)現代詩.洛夫(16)現代詩.徐志摩(1)現代詩.席慕蓉(7)現代詩.商禽(11)現代詩.張錯(1)現代詩.張默(0)現代詩.覃子豪(1)現代詩.焦桐(1)現代詩.瘂弦(10)現代詩.楊牧(15)現代詩.鄭愁予(11)現代詩.夐虹(2)現代詩.蔣勳(4)現代詩.羅青(1)其他現代詩人(5)新詩賞析(1) 詞、詞話(9) 「詞」綜論(10)晚唐詞(2)五代詞(4)北宋詞(29)南宋詞(11)金元詞(1)明清詞(8)現代詞(2)王國維.人間詞話(8) 曲、曲論(1) 元代散曲(12) 講唱文學(2) 彈詞(1)諸宮調(1) 中國古典戲曲、元雜劇、明清傳奇(4) 京劇(7)雜劇(13)傳奇(戲曲)(23)傳統戲曲概說(5) 戲劇概說、電影劇本、現代戲劇、外國戲劇(3) 外國戲劇(4)希臘悲劇(6)戲劇概說(7) 古文(10) 古文概說(5)先秦古文(28)漢魏古文(15)六朝古文(29)北朝古文(3)唐代古文(39)宋代古文(51)元代古文(3)明代古文(29)清代古文(23) 駢文(1) 歷代駢文(11) 現代散文(25) 親情(21)醫學(1)環保(17)懷舊(3)生活(5)愛情(7)人性(3)散文評論(6)友情(1)性別(1)光陰(5)生老病死(5)自我存在(3)生活隨筆(2)原住民(12)台灣鄉土(2)社會寫實(2)教育(3)飲食(20)青春(4)流浪(3)自然(20)旅行(37)傳記(5)佛教(8) 楚辭(離騷、九歌、天問......)(3) 屈原楚辭(8)楚辭綜論(2)屈原以外楚辭(3) 短賦、漢賦、駢賦、散文賦(3) 漢代大賦(1)六朝駢賦(5)唐宋散文賦(7) 寓言(韓非子、柳宗元、郁離子......)(13) 寓言啟示(7)晏子春秋寓言(3)戰國策寓言(0)列子寓言(4)韓非子寓言(16)說苑新序寓言(3)韓詩外傳寓言(2)柳宗元寓言(6)郁離子寓言(13)其他寓言(3)現代寓言(10)西方寓言(1)幽默小品(2) 生活哲學(6) 生命領悟(32)唐君毅《人生之體驗》(10)格言語錄(20)EQ管理(6)勵志奮進(10)談情說愛(0) 文學理論(4) 文學創作(5)文學批評(9)文學桂冠(4)中國文學概論(1) 藝術、美學(12) 蔣勳談美(17)流商刻羽(10)舞出雲門(2)中國藝術史(8)古蹟風華(2)故宮國寶(12)當代藝術(1)西洋藝術史(1)流行樂壇(1)美的沉思(3)書法之美(30)博物館學(9) 非文學類古代文本(夢溪筆談、天工開物、本草綱目)(3) 夢溪筆談(7)天工開物(4)本草綱目(1) 文字意義(1) 文字意義(5) 史記、二十五史、歷史、史學(14) 史記(107)漢書(6)三國志(5)晉書(2)南史(1)新舊唐書(1)新舊五代史(1)資治通鑑(3)宋史(2)中國歷史(27)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35)史學史識(4)歷史教學(9)實用歷史(12) 中國思想史(1) 中國思想史(8) 儒家思想、論語、禮記、易經(8) 易經(6)論語(4)生活論語(30)禮記(10)中庸(4)孔門氣象(12)孝道(2)幼學蒙書(4) 孟子、荀子(9) 孟子概說(6)孟子.梁惠王(8)孟子.公孫丑(14)孟子.滕文公(3)孟子.離婁(9)孟子.萬章(1)孟子.告子(8)孟子.盡心(8)荀子(4) 道家思想、老子、莊子、列子(4) 道家思想(6)老子(5)莊子(43)列子(3) 先秦諸子、墨家思想、法家思想(4) 先秦諸子(2)墨家思想(7)法家思想(4)呂氏春秋(2) 佛家哲學、禪宗思想(1) 禪宗思想(3) 宋明理學(1) 宋明理學(4) 傳統文化、比較文化學(9) 古人食衣住行生活(16)東西文化交流(2)傳統技藝(6)文化傳統(17)觀人於微(2)晚清民初思潮(8)新儒家(7)比較文化(6)比較文化(1) 鯤島尋源(台灣相關)(9) 台灣歷史(18)近代台灣(3)台灣古文(40)台灣古詩(5)台灣文學(3)台灣新文學(2)民俗信仰(7)地方風土(6)兩岸交流(1) 教育省思(23) 教育省思(56)成長掙扎(1)翻轉教學(17)高等教育(23)兩岸教育(8)教師之路(5)教師甄選(2)教專試題(0)親子教育(27)外國教育(15)教專發展評鑑(10)學子心聲(13)偏鄉教育(5)教師成長(6)學習留白(4)處罰管教(21)教育政策(16)班級經營(6)大學考招(6)性平教育(8)學習熱情(2)教材課本(5)技職教育(3) 哲學概論、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西洋哲學史(10) 思考練功房(19)倫理學(3)知識論(1)西洋哲學史(3)科學哲學(1)印度哲學(1)形上學(5)比較哲學(1)古希臘哲學(1)人生哲學(1) 當代思潮(11) 後現代主義(2)社會主義(1)意識流(2)魔幻寫實主義(1)象徵主義(2)韋伯社會學(3)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5)女權運動(3)人權價值(2)法律公義(3)自由主義(2) 科學、科普閱讀(6) 數學(1)科普教育(6)天文學(1)科普文學(4)心理學(3)生物學(7) 生涯規劃、自傳、面試(6) 面試技巧(3)校系迷思(1)高中生活(1)自傳書寫(5)生涯規劃(6)大學生活(1) 社會觀察、人際職場、組織管理、媒體傳播(8) 性別平等(8)社會評論(10)生活新知(4)職場歷練(16)未來趨勢(13)溝通互動(10)媒體傳播(5)組織管理(3) 宗教、比較宗教學(6) 佛經法句(21)基督宗教(7)佛法如海(9)宗教哲學(2)梵音佛曲(5)佛教史(4) 生死學(3) 死亡省思(3)遺囑墓誌銘(8)敬悼逝者(2) 網海摭拾(2) 網路暫存(16)網站連結(1) 隱藏草稿(0) 西洋文學典故(1)未分類文章(4) 題目內容關鍵字搜尋 喜愛的音樂連結 古琴.廣陵散(古曲)古琴.流水(古曲)古琴.水仙操(古曲)古琴.普庵咒(古曲)古琴.憶故人(古曲)古琴.陽關三疊(古曲)古琴.瀟湘水雲(古曲)古琴.雲的呼吸帕赫貝爾.卡農(鋼琴版)帕赫貝爾.卡農(小提琴版)巴哈.聖母頌(馬友友大提琴)巴哈.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巴哈.G弦上的詠嘆調巴哈.G大調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前奏曲貝多芬.第六號田園交響曲貝多芬.第九號合唱交響曲(歡樂頌46分.56分)聖桑:天鵝(馬友友大提琴)柴可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第六號悲愴交響曲英國民謠.綠袖子披頭四.LetItBe順其自然(英文)西城男孩.YouRaiseMeUp你鼓舞了我(英文)凱文柯恩.綠鋼琴凱文柯恩.日晷之夢JohnBarry.遠離非洲(電影配樂)JohnWilliams.辛德勒的名單(電影配樂)EnnioMorricone.新天堂樂園(電影配樂)電影配樂大師EnnioMorricone立川直樹.悲情城市(電影配樂)唐麥克林.Vincent(英文)席琳狄翁.MyHeartWillGoOn(英文)喜多郎.絲綢之路梅艷芳.胭脂扣(粵語)黃鶯鶯.天使之戀黃鶯鶯.哭砂歐陽菲菲.感恩的心蔡琴.被遺忘的時光蔡琴.不了情萬芳.新不了情陳淑樺.滾滾紅塵陳淑樺.聰明糊塗心鄭怡.海上花曾淑勤.魯冰花辛曉琪.領悟潘越雲.浮生千山路張國榮.倩女幽魂(粵語)林子祥.男兒當自強(粵語)黃霑、羅大佑、徐克.滄海一聲笑(國語)羅大佑.戀人1990李宗盛.凡人歌蔡藍欽.這個世界五月天.乾杯周杰倫.青花瓷周杰倫.蘭亭序周杰倫.菊花台(音樂)范逸臣.IBelieve(國語)胡夏.那些年盧廣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陳明章.下午的一齣戲(臺語)江蕙.多明哥.雨夜花(臺語)江蕙.家後(臺語)林志炫.家後(臺語)蕭煌奇.阿嬤的話(臺語)1985年合唱版.明天會更好1986年合唱版.快樂天堂紅葉部落八部合音.小米祈禱之歌齊豫.奇異恩典(國語)基督教聖歌.慈光歌(英文管風琴)蔣勳.恭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懺悔偈懺悔偈(台語)佛教梵唄.叩鐘偈(晨鐘偈)佛教梵唄.叩鐘偈(暮鐘偈)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每月文章統計 每月文章統計 所有文章列表 最新留言 月曆 « 六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相簿幻燈片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新聞交換(RSS)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