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不在中不在庸,在於適度,在於恰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
」儒家中庸的含義不是平庸的意思,而是適中,無過無不及的意思。
... 後來朱熹又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中庸之道,不在中不在庸,在於適度,在於恰當
2020-12-04靜讀三五分鐘
昨天簡單寫了一下大學的一些看法,通過評論看出有人有著很大的不同意見,甚至以爲孔孟之道已經過時,更有甚者認爲儒家之道是帝王之工具,對於這點各位有何見解?今天看一下四書之中庸。
《中庸》是孔子之孫子思所著,論述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庸。
《中庸》寫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
」儒家中庸的含義不是平庸的意思,而是適中,無過無不及的意思。
《三字經》對中庸進行了論述爲:「中不偏,庸不易。
」程頤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是適中的意思,不易是不改變的意思。
即中庸就是堅持適中,不偏不倚。
中庸二字並不是字面上理解的我們做人要平庸,不要太高不要太低要在中間做事;中庸二字其實更是說讓我們做事要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我們不是簡單的折中,而是要做到適度、做到恰當、做到精確。
要做到這一些其實也都是要以修身爲本,只有我們自己做好了那麼心中才會有這麼一把衡量的標準尺,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有做好,何談做事?中庸有三個主要原則,一個是慎獨修身,是對自己而言。
《中庸》寫道:「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意思是說品德高尚的人在一個人的時候也是謹慎的。
二是忠恕寬容,是如何對待他人的方式。
《中庸》寫道:「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意思是說自己不願意的事情,也不要強加於他人。
三是至誠盡性,是中庸的完美境界,是對整體而言的。
《中庸》寫道:「唯天下至誠,爲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極端真誠的人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本性,從而發揮衆人和萬物的本性,使整體繁榮。
凡事都是有兩面性的,它也是要遵循能量守恆的定律。
當我們正確認識到這些思想文化中的可取之處我們就可以把它拿出來當自己的糧食去食用,當然如果我們覺得中庸之道有悖於我們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觀,那麼便可以不去理它,走自己的思想之路即可。
取之精華,棄之糟粕,把正確的東西用在正確的地方,我們這麼去做便是正確的。
相關焦點
淺談《中庸》:中庸之道
《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是對「中」的解釋。
但是,縱覽全文,它並未對「庸」進行釋義。
後來,北宋程頤說「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朱熹則在《四章集注》中注爲「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庸,平常也」,從此之後,這兩種釋義廣爲流傳。
這首歌含41個「半」字,寫盡「中庸之道」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這首歌含41個「半」字,寫盡「中庸之道」。
《中庸》是中國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爲戰國時期孔伋(子思)所作。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主要思想之一。
不左不右,不偏不倚謂之「中」,比如中介、中正、中間……;平常、平庸謂之「庸」。
這本書的思想包含本體論、宇宙論和方法論三個層面。
第一層理論:中不偏,庸不易。
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
別再說中庸之道是儒家的糟粕了,它才是中國人的大智慧!
「庸」是普通,平平常常。
不偏不倚而又平平常常,是說人生行事,應該把握一個「度」,既不過分,也無不及,不好高騖遠,平常人平常心。
東漢的鄭玄認爲,「中」指「中和」,「庸」即「用」,「中庸」就是「中和之爲用」,不偏激,不走極端,不浮躁冒進,以中爲貴,以和爲美,和和美美,這就是心平氣和的人生,這就是心平氣和的世界。
其實這兩種解釋產差不多。
都是講要中,要和。
如何正確理解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爲人處世、待人接物的的處世哲學,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
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中庸之道呢?宋代程頤這樣解釋「中庸」:「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後來朱熹又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
在這個浮躁的世界更需要「中庸之道」
當金錢變成尺度,當名利成爲標杆,當競爭越加激烈,他們放棄了原則,放棄了自己的精神家園,所以當我看完《論語》時,內心對「中庸之道」產生了共鳴,所以在此我想談談論語中的中庸之道。
孔子「中庸」在《論語》說:「子曰:『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下言篇名均出《論語》《中庸》中,標明「子曰」的「中庸「共六見。
這七見中,孔子均未就其內涵作具體闡釋。
何謂「中庸之道」
中庸,儒家指待人接物不過分也無不及。
道,即道理,指處世哲學。
後用「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的處世態度。
「中庸」既是一種倫理學說,同時也代表了一種思想方法,強調內心之「中」與外在之「節」的準確契合,以達到「和」的大功用;而「中」的基本原則是適度、無過不及、恰到好處。
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最早提出來的。
讀書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在於細
讀書不在於多,而在於精,把所讀之書能運用到工作生活中,細細的品味才是有價值的,如果只是追求數量而不求甚解,那將大打折扣。
宋朝開國丞相趙普靠半部論語治天下,他曾說讀書不在多而在於精,論語中的內容如果能運用到治國當中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讀書,靜下心來,一頁一頁的看,看完一本再看另一本,而不是囫圇吞棗只追求數量而不追求質量,這樣往往自己以爲讀了很多書,卻往往什麼也記不住,更不用說咱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了。
中庸之道與待人處事
中庸之道的真諦就是「不爲拘泥,不爲偏激,尋求適度、適當」。
在《論語》中記載,有一次子貢問孔子如何評價另外兩個弟子。
孔子說,這兩個人,一個太過,另一個不及。
子貢又問,過比不及好一些吧?孔子回答說「過猶不及」。
就是說,過與不及這兩個極端的後果和失誤都是一樣的。
只有脫去極端,以「適度」的準則,既無「過」又無「不及」,方爲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說起來順口,做起來難,你可知中庸之道的理解難點在哪兒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避免偏執、不走極端並非意在盲目折中。
一味去折中不僅不是中庸之道所提倡的做法,相反還是中庸之道十分反對的做法,孔子甚至將一味折中的人稱爲「鄉愿」,並稱這種人是德之賊。
從中我們不難得出,在孔子的心裡,「太過」和「不足」都是不好的,都不符合「中庸」思想。
也就是說,所謂的「中庸」思想的精華處,就在於對不偏不倚之不走極端、避免偏執的度之把握。
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庸之道的核心,在於過猶不及,要注意避免偏執,不走極端。
家,不在於富有,而在於……
,不知道家有多好;不受磨難,不知道家是塊寶。
一個家,不在於富有,而在於……男人是一個家庭中的頂樑柱,是主心骨;而女人,便是這個家的風水,也是這個家的氣數。
家,不在於富有,而在於父慈子孝。
一個優秀的家庭不在於留給孩子多少財產,而是能留下多少人生的智慧。
家風正,再窮也能發家;家風不正,再富也會敗光。
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不是財產,不是人脈,而是擁有一個良好的家風!
感悟人生——中庸之道
我一直都非常喜歡孔子的中庸之道,常常拿他來作爲自己的行為準則,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現在的人老是把一樣東西掛在嘴邊,卻對他包含的深層次的含義又知之甚少。
毫不誇張的說我就是這類人!偶然的一件小事讓我產生了要深刻的去了解它——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爲人處世的智慧!
中庸之道,出自《論語·庸也》,字面意思是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事態度。
不是妥協退讓,不是無欲無求,不是無能逃避。
而是通過個人不斷的修行,擺脫社會紛雜中不利的影響,做一個適應社會法則;了解自己內心,通過實踐檢驗真知的人。
什麼是「中庸之道」?
提起儒家的「中庸之道」,現在知道的人可能不是很多,屬於冷門問題。
但喜愛傳統文化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因爲儒家經典中的四書五經之一就是《中庸》。
宋儒程伊川和朱熹這樣解釋「中庸」:「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
何爲「中庸之道」,《中庸》之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現在作何理解?
本文由作者金錢還可以掙創作,何爲「中庸之道」,《中庸》之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現在作何理解「中庸」作爲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種思想,很多人對「中庸」的理解不是太透徹,很多人在一看到中庸這個詞的時候,很容易的就斷章取義,認爲所謂的「中庸之道」,就是保持一種中立的態度
「中庸之道」的個人理解
中庸之道,出自《論語·庸也》:「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就是不偏不倚,中正平和,無過不及的處世哲學。
那麼中庸之道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奉爲處世之經典。
現學現用,真的是這樣嗎?現實中的「老好人」爲人處世就是中庸之道嗎?
持戒不在表面行爲,而在於戒心
正因爲如此,般若波羅蜜多也被形容爲諸佛之母,諸佛由此孕育而生,同時諸佛之間又彼此聯通,所以這個形容詞再恰當不過!般若波羅蜜多是大乘佛教的般若教法,關於修行,佛教最初有「三無漏學」的修行路徑。
就是修戒—修定—修慧。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運動,而在於戰鬥
—讀《狼圖騰》《孫子兵法》有感思想家伏爾泰提出「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似乎都覺得完全正確,並不斷努力實踐著。
30歲,而立之年,生活的經驗卻不斷告訴我,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運動,而在於戰鬥。
高中時候,學習生物,明白了生命的起源—精子與卵子的結合,感覺非常美妙。
當時,老師說的是:億萬個精子沖向卵子,然後有一個精子與卵子幸福的結合在一起,然後細胞分裂,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形成胚胎,最後成爲一個可愛的嬰兒。
漯河的未來不在於主城區,而在於臨潁
漯河是河南的下游城市,這些年在發展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想要更好的突破是非常困難的。
因爲全省的發展資源不在自己身上,而且漯河本身發展的也不太平衡。
臨穎能夠和主城區在發展中形成雙引擎的發展格局,打破彼此之間的經濟障礙,開闢更多的經濟通道,開啓一個更加繁華的發展局面。
而且臨穎能夠分擔主城區的資源壓力,將主城區的發展人口進一步轉移到自己身上,形成一個更加平衡穩定的發展格局。
廣東的未來不在於廣州,而在於茂名
在下一步的發展過程中廣東要打破這種不平衡的發展模式。
這樣才能促進整體的發展,才能在複雜多變的發展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保持競爭力。
茂名是廣東的上游城市,長期以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想要取得突破,還是比較困難的。
王陽明:學不在於專精,而在於明誠
王陽明後來寫了《送宗伯喬白岩序》一文,提到了雙方就學習如何得道的話題展開討論,得出的結論是學不在於專精,而在於明誠。
這篇序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是故非專則不能以精,非精則不能以明,非明則不能以誠,故日「惟精惟一」。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庸章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全文 - 课外书
中庸章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正文:中庸章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 ...
- 2不偏不移無過不及的意思 - 嘟油儂
是不偏zhi. 不倚dao. 【解釋】:倚:偏。不版偏向任何一方。 權表示中立或公正。 【出自】:宋·朱熹《中庸章句》題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
- 3中庸之道,不在中不在庸,在於適度,在於恰當
... 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儒家中庸的含義不是平庸的意思,而是適中,無過無不及的意思。 ... 後來朱熹又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
- 4四書章句集註/中庸章句-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中庸章句〈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5為人中正不偏不倚:用「中庸」觀照現實 - 每日頭條
中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基因東漢鄭玄說:「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 ... 南宋朱熹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