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半紅樹林植物(Minor mangroves): 能在潮間帶生長亦能延伸到陸生生態系之植物,因此許多海岸植物均可列入。

例如行道樹常選用的 ... 紅樹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關於前蘇聯車諾比核事故輻射導致死亡的樹林,請見「紅色森林」。

  關於臺北捷運淡水線的一站,請見「紅樹林站」。

世界紅樹林分佈 台灣紅樹林開花 紅樹林(英語:Mangrove),由一群水生的木本植物組成,全世界紅樹林樹種共有24科30屬83種。

目次 1定義[1] 2生長條件 3特性[2] 3.1根部特性 3.2葉的特性 3.3胎生現象 4物種 4.1真正紅樹林植物 4.2半紅樹林植物和紅樹林伴生植物 5重要性與經濟價值 6保育 7各地的紅樹林 7.1亞洲 7.1.1台灣 7.1.2香港 7.1.3日本 8參考資料 9外部連結 10外部連結 定義[1][編輯] 「紅樹林」中文名稱源自於紅樹科植物體內含大量單寧,當單寧在空氣中氧化,其附著的枝幹呈紅褐色,故得名。

東南亞常將紅樹的樹皮提煉紅色染料,馬來人於是稱它的樹皮為「紅樹皮」,而中文名稱則叫做紅樹。

英文則以「Mangrove」來通稱所有的紅樹林植物,該字是由西班牙文中的樹(Mangle)和英文中的樹叢(Grove)所組成。

而現在所指的紅樹林僅侷限於生長在熱帶海岸最高潮線以下,及平均高潮線以上之灌木或喬木,真正紅樹林植物是指「只生活在河口潮間帶之木本植物,而且具有為適應環境而演化出的氣生根及胎生現象」。

世界紅樹林的種類約有10科16屬55種。

國際紅樹林組織(InternationalSocietyforMangroveEcosystem)依其生育型可以分為: 真紅樹林植物(Truemangroves) 半紅樹林植物(Minormangroves) 紅樹林伴生植物(Mangroveassociates) 真紅樹林植物(Truemangrove): 只出現在河口潮間帶之木本植物,具有為適應環境而演化出之氣生根及胎生現象等,以紅樹科(Rhizophoraceae)的18種植物為代表,全世界約有60種。

半紅樹林植物(Minormangroves): 能在潮間帶生長亦能延伸到陸生生態系之植物,因此許多海岸植物均可列入。

例如行道樹常選用的黃槿、海檬果等都是可以在潮間帶及陸地生長的半紅樹林植物。

紅樹林伴生植物(Mangroveassociates): 伴隨紅樹林生長的草本、蔓藤及灌木,通常生長在紅樹林的邊緣地帶。

馬鞍藤、冬青菊、苦林盤等都是紅樹林常見伴生植物。

生長條件[編輯] 紅樹林的水上和水下部分 紅樹林開花 主要分布於25∘N和25∘S間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

西半球最北限可至32∘N的百慕達,南限可至30∘S的巴西南部海岸;東半球最北可至32∘N的日本南部,南可至33∘S的東非海岸和38∘S的紐澳地區。

[2] 適合紅樹林生長的環境,大致需具備下列五個條件: 熱帶型的溫度:最冷月份的平均溫度需高於20℃,年平均溫差需小於5℃。

細粒沖積扇:在河口或三角洲地區的沖積平原,由細緻的坋粒及黏土所形成的軟泥,是最適合紅樹林的生長。

不過在東南亞地區也有一些紅樹林是生長在海岸岩礁之上。

海浪(潮汐)的作用力要小:要浪潮小,沙泥才能夠沉積,紅樹林幼苗也才能夠著床生長。

巨大海浪不但會帶走沙泥,也會沖刷幼苗,使紅樹林難以形成。

海水:含鹽份的水對紅樹林本身並非必要條件,但可能因紅樹林具備耐鹽的特性,含鹽分的水會排除其它陸生植物,使紅樹林成為海岸、河口的優勢植物。

寬廣的潮間帶:寬廣平坦的潮間帶,可提供大面積的紅樹林棲地,讓紅樹林可拓展生長。

[2] 從紅樹林對環境的適應和演化,很有啟發。

沿著海岸線生長的植物,必須克服很多苛刻的條件,例如海水鹽度、泥土層不夠厚和穩定、潮汐、海風等。

但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紅樹林的相應演化為:有的長出氣根,幫助呼吸;有的長出板根,幫助支撐;還有的有胚軸(種子先在裡面培育一段時間,能從母體吸收營養),有的種子也有漂浮組織,方便漂流及插入沙地。

特性[2][編輯] 根部特性[編輯] 美國紅樹 紅樹林生育地的土質鬆軟、受潮水沖刷、缺氧,因此紅樹林植物的根系多分佈很淺但很廣,得以支撐樹體並利於進行呼吸。

根部內並有通氣道,在缺氧的土壤中,更利於氣體交換。

紅樹林的根系可大別為氣根和地下根兩類。

氣根由主幹或較低的分枝長出,懸垂向下生長,進入土壤後形成支持根,可進行呼吸並具有支撐植株作用。

水筆仔、紅海欖屬於此類。

水筆仔的氣根還可向側方延伸,最後形成板狀的支持根,有更佳的支撐作用。

地下根有由支持根長出的,也有在地下形成縱走根後,由此向上長出散生的呼吸根,直立露出土面。

海茄苳即有分佈很廣的呼吸根。

葉的特性[編輯] 佈滿鹽結晶的海茄苳葉片 紅樹林植物葉片的表皮角質層厚,具儲水組織、排水器和栓質層,氣孔凹陷或為密毛狀體所包圍,以減少水分喪失。

有的葉片則具有鹽腺,以調節組織的鹽份。

水筆仔可藉由老葉的脫落來排除多餘的鹽份。

胎生現象[編輯] 紅樹林的胎生苗 紅樹林的胎生苗 有些紅樹林植物,其果實仍在母樹上時,胚即自種子長出且伸出果實,最後而形成具胚莖和根的胎生苗。

幼苗垂掛在枝條上,可自母株吸取養份。

胚莖上有多數皮孔,可進行氣體交換。

當幼苗脫離母株時,有些可插入泥中,側根再長出,再長成幼樹。

有些幼苗縱使沒有順利插入泥中,由於胎生苗的細胞間隙大,富含漂浮組織,所以能隨波逐流,再定著在適當地點。

在鹽度高、土質鬆軟、缺氧及水中含氯量高的環境下,胎生現象正是最有利的適應方法了。

物種[編輯] 根據Tomlinson在1986年的統計,全世界的「真紅樹」約有5科9屬34種,所謂「真紅樹」,必須有胎生現象、特殊的呼吸根,並且能夠適應淡、鹹水(半淡鹹水)交會的環境。

至於到底有多少種類,則因為分類學家的觀點不同,而或多或少有所差異。

[3] 紅樹林 真正紅樹林植物[編輯] 科 屬,物種數量 俗名 爵床科 海茄冬屬,9 黑皮紅樹 使君子科 鈕仔樹屬,1;假紅樹屬,11;欖李屬,2 白皮紅樹 棕櫚科 水椰,1 亞答樹 紅樹科   紅茄苳屬,6;細蕊紅樹屬,2;水筆仔屬,2;紅樹屬,8 真紅樹 千屈菜科 海桑屬,5 海桑 半紅樹林植物和紅樹林伴生植物[編輯] 科 屬,物種數量 爵床科 刺爵床屬,1;Bravaisia,2 木棉科 彎蕊木屬,2 莎草科 飄拂草屬,1 大戟科 海漆屬,2 玉蕊科 玉蕊屬,6 千屈菜科 水芫花屬,1 棟科 砲丸紅樹屬,2 紫金牛科 羊角木屬,2 桃金孃科 Osbornia,1 假紅樹科 假紅樹屬,1 藍雪科 Aegialitis,2 鳳尾蕨科 鹵蕨屬,3 茜草科 稜果紅樹屬,1 梧桐科 銀葉樹屬,3 重要性與經濟價值[編輯] 紅樹以凋落物的方式,通過食物鏈轉換,為海洋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同時,由於紅樹林區內潮溝發達,吸引深水區的動物來到紅樹林區內覓食棲息,生產繁殖。

此外,紅樹林生長於亞熱帶和溫帶,並擁有豐富的鳥類食物資源,所以紅樹林區是候鳥的越冬場和遷徙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的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的場所。

紅樹林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無機環境構成了濕地生態系統,對人類有很高的間接利用價值。

紅樹林另一重要生態效益是它的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淨化海水和空氣的功能。

盤根錯節的發達根系能有效地滯留陸地來沙,減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體宛如一道道綠色長城,有效抵禦風浪襲擊。

紅樹林的工業、藥用等經濟價值也很高。

保育[編輯] 由於工業和地產開發、海水養殖等原因,近40年來,世界各地紅樹林濕地的面積大幅度地減少了,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各地的紅樹林[編輯] 全球紅樹林面積約為137,760km2[4] 亞洲[編輯] 中國的紅樹林共有37種,分屬20科、25屬(另有資料為16科20屬31種)。

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

其中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紅樹林資源量最豐富,其紅樹林面積占中國紅樹林面積的三分之一。

中國設有五個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別是:廣西山口紅樹林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深圳市福田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廣東江門市台山鎮海灣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及海南海口海南東寨港國際自然保護區。

台灣[編輯] 台灣的紅樹林原有6種,現存4種;主要分布在西部各沿海河口附近。

由於高度的開發,使得紅樹林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

淡水河沿岸(新北市淡水區)、中港溪出海口(苗栗縣竹南鎮)及台中市大安區溫仔寮河口,四草(台南市安南區)等地有較集中之族群。

水筆仔(紅樹科):數量多,耐寒性較高,主要分布於台灣中北部、四草則有觀光用途的人工栽育種。

為知名度最高的一種。

紅海欖(紅樹科):數量不多,只分布於四草一帶之潟湖,五梨跤為以前鑑種錯誤之稱。

海茄苳(馬鞭草科):分布廣,主要分布於台灣中南部。

欖李(使君子科):數量不多,只分布於台南市安南區的四草潟湖。

紅茄苳與細蕊紅樹(紅樹科):在台灣已絕種。

原分佈於高雄市的潟湖,1969年高雄港進行第二港口修建時遭清除。

台灣在1990年代晚期有民間公司向國外引進這兩種紅樹林的幼苗進行復育中。

其中淡水紅樹林曾是全世界緯度最北的紅樹林自然分佈地點,但此紀錄為日本琉球及九州南部發現的水筆仔所打破;水筆仔是紅樹林自然分佈緯度最高的種類。

而臺南四草是唯一有前述4種紅樹林共存的區域。

香港[編輯] 由於人為的干擾,香港的原有紅樹林已經逐漸消失。

現時香港大約有170處地區有紅樹林紀錄,包括后海灣、大埔汀角路、沙頭角附近如鹽灶下、鹿頸,還有大嶼山,馬鞍山等沿海地帶。

其中以后海灣的面積最大(約85平方公里),是全中國第六大的紅樹林,並於1995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中。

香港紅樹林一般高度約四米以下,較大型或成熟的紅樹林品種如銀葉樹(Heritieralittoralis)可在少受干擾的海灣內找到。

香港大澳的紅樹林,圖左為大澳龍巖寺 日本[編輯] 沖繩本島漫湖的紅樹林 因氣候因素,日本的自然紅樹林分布於九州之鹿兒島縣與沖繩,以種子島為極北;近年來在本州亦有人工栽培。

樹種均為水筆仔。

日本也是目前全球所發現的紅樹林自然分布最北界。

參考資料[編輯] ^台灣紅樹林(PDF).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11-10-08]. Authors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幫助) ^2.02.12.2台灣的紅樹林(PDF).[2011-10-08]. [永久失效連結] ^胎苗漂啊漂基因流啊流(PDF).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11-10-08]. Authors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幫助)[永久失效連結] ^Giri,C.,E.Ochieng,L.L.Tieszen,Z.Zhu,A.Singh,T.Loveland,J.Masek,andN.Duke.2010.Statusanddistributionofmangroveforestsoftheworldusingearthobservationsatellitedata.GlobalEcologyandBiogeography20:154-159. 外部連結[編輯] 《香港海岸植物》,朱惠玲(MabelW.L.Chu),野外動向出版社, Kuenzer,C.,BluemelA.,Gebhardt,S.,VoQuoc,T.,andS.Dech.2011."RemoteSensingofMangroveEcosystems:AReview".RemoteSensing3:878-928;doi:10.3390/rs3050878 VoQuoc,T.,Kuenzer,C.,VoQuang,M.,Moder,F.,andN.Oppelt,2012."ReviewofValuationMethodsforMangroveEcosystemServices".JournalofEcologicalIndicators,23:431-446 外部連結[編輯] 四草生態旅遊資訊 拉姆薩爾濕地保育及宣傳教育計劃[永久失效連結] 國際紅樹林組織 國際熱帶木材組織 閱論編生物群系和生物地理分布區(生物地理學)生物群系陸地生物群系極地/山地 凍原 北方針葉林 山地草地和疏灌叢(英語:Montanegrasslandsandshrublands) 溫帶 溫帶針葉林 溫帶闊葉混交林 溫帶落葉林 溫帶草原、稀樹草原和疏灌叢 熱帶 熱帶和亞熱帶針葉林 熱帶亞熱帶濕潤闊葉林(英語:Tropicalandsubtropicalmoistbroadleafforests) 熱帶亞熱帶乾闊葉林(英語:Tropicalandsubtropicaldrybroadleafforests) 熱帶亞熱帶草地、稀樹草原和疏灌叢 乾燥 地中海森林、疏林和灌叢 荒漠和乾燥疏灌叢(英語:Desertsandxericshrublands) 潮濕 氾濫草甸和氾濫稀林 河岸帶 濕地 紅樹林 水生生物群系 池塘 沿岸帶(英語:Littoralzone) 潮間帶 紅樹林 海藻林 珊瑚礁 淺海帶 遠洋帶 海底生物界 海底熱泉 冷泉 底層區 其他生物群系 岩生帶(英語:Endolith) 生物地理分布區陸地分佈區 衣索比亞界 南極界 澳新界 東洋界 新北界 新熱帶界 大洋界(英語:Oceanianrealm) 古北界 海洋分佈區 北極界(英語:Arcticrealm) 印度洋-太平洋中部(英語:CentralIndo-Pacific) 印度洋-太平洋東部(英語:EasternIndo-Pacific) 南冰洋 澳大拉西亞溫帶(英語:TemperateAustralasia) 北大西洋溫帶(英語:TemperateNorthernAtlantic) 北太平洋溫帶(英語:TemperateNorthernPacific) 南美溫帶(英語:TemperateSouthAmerica) 非洲南部溫帶(英語:TemperateSouthernAfrica) 大西洋熱帶(英語:TropicalAtlantic) 東太平洋熱帶(英語:TropicalEasternPacific) 印度洋-太平洋西部(英語:WesternIndo-Pacific) 細分 生物地理區列表(英語:Listofbiogeographicprovinces) 生物區(英語:Bioregion) 生態區域 生態區域列表(英語:Listsofecoregions) 「全球200」生態區域(英語:Global200) 另見 生態土地分類(英語:Ecologicallandclassification) 植物區系 植被 動物地理學 規範控制 AAT:300375032 GND:4217650-5 LCCN:sh85080527 NDL:0056744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红树林&oldid=68878204」 分類:紅樹林隱藏分類:引文格式1錯誤:缺少作者或編者自2018年4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BikolCentral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osanskiCatalà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ދިވެހިބަސް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NordfriiskFryskGaeilgeGalegoBahasaHulontaloGaelg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한국어LatinaLietuviųLatviešuമലയാളം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Иронਪੰਜਾਬੀ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संस्कृतम्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ייִדישVahcuengh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