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溪流生態的生機與危機/2008年六月號 - 臺灣國家公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主要研究範疇為溪流、沿岸與海洋系統生態學,近年來致力於整合性的溪流沿岸生態系模式建構與分析,強調以宏觀角度和科學方式探討水域生態與環境因子的互動機制,進而達到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保育與研究自然與人文資源保育成果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知識學習全球暖化生物多樣性生態旅遊生態工程無痕運動(LNT)休閒遊憩墾丁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高雄都會公園台中都會公園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創新遊憩公園新聞最新消息活動快報活動報名RSS聯播關於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簡介發展史大事紀年度成果統計資料熱門點閱率排行榜關於國家自然公園
入園入山線上申請
關於都會公園出版品微旅行護照書籍出版品影音出版品國家公園季刊國家公園學報電子報出版品購買資訊著作權聲明公園專欄主題報導他山之石愛戀公園誌公園萬象私房景點部落社區保育新知志工心語社區參與公園風情藝廊影音專區國土之美特展回顧重大事件
:::
出版品
熱門景點新中橫塔塔加遊憩區[玉山]雪見遊憩區[雪霸]武陵遊客中心[雪霸]七星山[陽明山]龍鑾潭自然中心[墾丁]熱門步道瓦拉米步道[玉山]南仁山自然步道[墾丁]雪劍線[雪霸]大屯主峰、連峰步道[陽明山]雪山西稜線[雪霸]
:::
首頁
/
出版品
/
國家公園季刊
/
2008年六月號
國家公園季刊
2008年六月號
字級:
回本期目錄
封面故事
台灣溪流生態的生機與危機 - 專訪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林幸助教授
第4頁,共4頁
河川整治的迷思 曾經,台灣的溪流是充滿野性的,它從陡峭高山上疾衝而下,彷彿急著回歸大海的懷抱。
但是人類卻總想著要馴服它們,要「整治」它們。
水庫、攔沙壩、堤防,都是「人定勝天」思維下的水泥產物。
然而,溪流並不只屬於人類。
這些水泥建物或許暫時對人們有所幫助,卻是其他生物畢生難以跨越的障礙,甚至成為牠們的囚籠。
水庫和攔沙壩對生態系的影響最為巨大,這些厚重高聳的水泥牆將溪流的上下游分隔開來,將流水生態系變成了靜水生態系,導致需要洄游的生物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上下游物種的基因交流也完全被阻絕。
林幸助教授的研究團隊曾經在武陵地區的高山溪,研究攔沙壩拆除對於櫻花鉤吻鮭的影響。
結果發現拆壩之後,溪中的櫻花鉤尾鮭數量明顯增加。
這是因為拆壩後泥沙慢慢流掉,露出底下的大石頭,而鮭魚很喜歡住在大石頭附近,尤其當夏天颱風季節水流湍急,大石頭底下就成為鮭魚的避難所,因而提高了它們的存活率。
其實台灣的攔沙壩功能很有限,壽命也很短。
許多攔沙壩僅在一個颱風過後,一夕之間就被填滿。
而破碎棄置的攔沙壩,已經變成台灣山林中最令人不忍卒睹的景觀。
「現在國外流行把攔沙壩拆掉,尤其是已經不具功能的攔沙壩。
」林幸助教授認為,台灣這些失效的攔沙壩應早日改善拆除,還給溪流生物一個健康的生存環境。
河川整治工程中常見的溪岸與溪床水泥化,也對水中生物造成極大威脅。
許多水生生物都居住在溪床的石礫孔隙中,但鋼筋混凝土則毫無縫隙可讓這些生物居住,讓溪流徹頭徹尾變成了排水溝。
而水泥的比熱小,吸熱散熱快速,使得水溫變化更為劇烈,也深深影響溪流生態環境的穩定性。
林幸助教授提到「洪水脈衝理論」,這個理論認為河川下游原本就有一些該氾濫的地方,這些區塊其實也是生產力最旺盛的地方。
定期的洪水氾濫帶來了有機物,分解成為土地的養分,因而更加生機蓬勃。
但人類偏偏要與水爭地,想盡辦法圍堵控制水的路線,卻從未能真正擺脫洪水的夢魘。
讓溪流「淨一淨」 如何才能還給後代子孫美麗清澈的溪流?林幸助教授認為,當務之急就是污水處理,即加速污水下水道建設,先把污水截掉,處理得乾淨一點再排進河川,減少後續傷害。
另外,土地利用方式的再檢討,溪流沿岸的植被復育,也都是恢復溪流生命力的首要之務。
「治水時要以宏觀角度看整個流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林幸助教授舉例,下游淹水就加建堤防,也許根本於事無補,因為問題可能出在上游森林砍伐太嚴重,真正該做的是復育上游植被。
其實溪流有所謂的「自淨作用」,只要我們能給予溪流充裕的時間和空間,不再繼續污染干擾,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後,溪水會自動變得澄清,生態也會慢慢恢復平衡。
林幸助教授認為,如何讓溪流的自淨功能發揮到極致,將是未來生態工程研究的重點。
溪流是上天的賜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資產。
人類不該獨占這項寶貴的水資源,而應該把其他生物看作共享資源的夥伴,尊重牠們的生存權利。
否則一旦溪流的生命力不再,人類的生活與文明也將難以為繼。
林幸助教授授小檔案 美國羅德島大學海洋學博士,現任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曾榮獲國科會甲等研究獎、國立中興大學青年教師研究獎、中國生物學會研究成就獎。
主要研究範疇為溪流、沿岸與海洋系統生態學,近年來致力於整合性的溪流沿岸生態系模式建構與分析,強調以宏觀角度和科學方式探討水域生態與環境因子的互動機制,進而達到生物復育與環境保護的目標。
左上圖:林教授及助理在高山溪檢測水質/林幸助提供右上圖:溪流雕塑出台灣l凹凸有致的地貌,圖為白楊瀑布/太管處提供,黃雯鈺攝
上一頁-最末頁
回本期目錄
回上一頁
延伸文章資訊
- 1水域生態系- 台灣生態 - Google Sites
流動水域包括江河和溪流,因各種物理、化學條件的不同,使得生存期間的生物也不同:. 溪流上游,坡度大,水流湍急、水溫低、溶氧量高、pH值高,偏鹼性、有機質含量低。
- 2河流生態系 - 我們的島
當大氣層的水氣凝結成雨,降落地表,生命的形式就開始變得豐富而多變。在河川生態系的詭譎多變中,我們看到地球生命繁衍的精密與嚴謹,河床無論堅硬或 ...
- 3溪流生態系- 翰林雲端學院
同稱:「溪流生態系」、「溪流」。 消費者食物主要來自河岸兩旁的落葉和斷枝。 生物的適應方式: (1)具扁平身體,棲息於石塊、樹幹下方,例:蜻蜓的幼蟲等。
- 47-3-2 台灣的水域生態系 - 生物課程設計
河口生態系由源源不絕的淡水河川與海水潮汐匯流而成,鹽度變化大,水位定期升降,生物需有特殊適應方式才能生存。因此常有生物種類少而數量多的現象。河口附近的沼澤通常可 ...
- 5生態系統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下列為地球主要擁有的幾個生态系统:. 目录. 1 海洋生態系統. 1.1 位置; 1.2 特性; 1.3 種類. 2 沼澤生態系統; 3 湖泊生態系統; 4 溪流生態系統 ... 沼澤生態系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