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生態系 - 我們的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食蟲植物, 淡水生態系. 看起來晶瑩剔透的露珠,其實是個甜蜜陷阱,小昆蟲一旦沾黏上,就難以脫身,為了在貧瘠環境獲得更多養分,食蟲植物透過演化, ...
JumptoNavigation
JumptoMaincontent
您在這裡首頁
淡水生態系
守住食蟲植物
2018/07/09
守住食蟲植物
顯示之日期
201807/09
摘要
看起來晶瑩剔透的露珠,其實是個甜蜜陷阱,小昆蟲一旦沾黏上,就難以脫身,為了在貧瘠環境獲得更多養分,食蟲植物透過演化,發展出各種巧妙構造,然而,它們在台灣過得好嗎?(照片提供陳英佐)
多雨潮濕的新北市汐止山區,是許多食蟲植物的重要棲地,光是道路旁看似不起眼的野地,就可以見到好幾種,其中數量稀少的黃花狸藻,汐止的新山夢湖擁有全台最大的野生族群。
可惜大多數的人來到這裡,只注意到湖光山色,卻不清楚水底下的豐富生態。
甚至少數遊客的任意放生,還曾讓黃花狸藻面臨危機,人們對食蟲植物的不瞭解,往往在無意間傷害到它們。
照片提供林智謀
趙怡珊是台灣少數研究食蟲植物的人,只要在野外看到可能棲地,就會湊近前仔細觀察。
在大片綠意中想找尋個頭嬌小的食蟲植物,並不容易,有時候因為棲地環境變化,個體型態上的差異也很大。
台灣的食蟲植物分為狸藻科和茅膏菜科,目前記錄到的有十多種,大多數都被列入情況危急的紅皮書。
它們的威脅,主要來自除草劑的使用、山壁環境的水泥化和開發破壞等因素,讓適合它們生長的地方,越來越少。
然而,這在土地利用密集的台灣一向是個難題,新竹竹北蓮花寺濕地屬於軍方用地,多年來在軍管之下,留下了自然風貌。
這裡的河谷地形,造就豐富的食蟲植物棲地,寬葉毛氈苔、小毛氈苔、長距挖耳草,還有現在野外也很難看到的濕地植物,桃園草、點頭飄拂草等等,都棲身在此。
這裡還是瀕危的長葉茅膏菜,已知的最後一塊野外棲地。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看著棲地環境逐年劣化,除了自然災害的土石崩落,影響最大的就是攔砂壩興建後導致的陸化。
他們招攬志工,用人工除草的方式,減少食蟲植物的競爭壓力,也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食蟲植物;同時也利用人工培育的方式,把物種擴散出去。
對環境挑剔的食蟲植物,棲地一旦消失,要重新找到適合棲地並不容易。
目前荒野新竹分會正爭取將蓮花寺濕地劃設為重要濕地或保留區。
不只山邊、水邊、身邊角落或鄉間田邊,都有可能成為食蟲植物的家園,要怎麼樣讓它們活得好、住得開心,趙怡珊認為友善農業的方式,能讓水生植物甚至食蟲植物擁有更多生活空間。
喜歡吃蟲的食蟲植物,透過一代代演化,莖和葉特化成各種型態,努力在地球上生活,有人看見食蟲植物的價值,不想跟它們說再見,一次次努力創造不同可能。
盼望著有機會在野外,守住這些珍貴的食蟲植物。
學科
植物
縣市
台北市
大安區
新北市
汐止區
關鍵字
食蟲植物,淡水生態系
看起來晶瑩剔透的露珠,其實是個甜蜜陷阱,小昆蟲一旦沾黏上,就難以脫身,為了在貧瘠環境獲得更多養分,食蟲植物透過演化,發展出各種巧妙構造,然而,它們在台灣過得好嗎?
相關議題連結
留給水雉一個家
找尋五溝水的春天
有草為伴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林燕如
攝影/剪輯葉鎮中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植物
閱讀更多關於守住食蟲植物
魚之道|打造一條魚安心的道路
2015/06/01
魚之道
顯示之日期
201506/01
摘要
遇到艱難險阻時,任何人都想要一條康莊大道,魚兒也是。
全台灣有數不清的攔砂壩與攔河堰,這些工程阻斷了水中生物洄游的途徑,幸好,有一些關心水族的人們,努力為魚兒守護回家的路…
這裡是新竹頭前溪,和許多河流一樣,被工程切成一段一段,這個河段為了重建被洪水沖壞的中正橋,在河床上覆蓋了厚厚的水泥,打造固床工。
因為水泥結構物,出現了兩層樓以上的落差,再厲害的魚也跳不過,可惜目前並沒有設置魚梯,幫助水族突破這個大障礙。
根據調查,頭前溪有將近三十種魚類和好幾種淡水蝦蟹生活著,在清大生命科學系任教的曾晴賢教授,不但是淡水魚類專家,也一直努力從魚的角度思考,希望打造好魚梯。
在中正橋下游,為了取水而設的隆恩壩,就有曾教授的心血結晶。
隆恩壩有主壩與副壩,副壩左右兩側,是他與日本專家合作設計的魚梯,從出口到入口、坡度與寬度,都經過縝密計算。
因為連日大雨,水量湍急,魚梯中看不見魚,但這座六年前完工的魚梯,已經成功幫助許多魚類與蟹類。
台灣最早的魚梯,出現在1908年日本人在新店溪開發水利時,為香魚而設置。
近年來,隨著保育意識抬頭,許多水壩也附設魚梯,不過因為設計不良或大水沖毀,成功的魚梯不到十分之一。
曾晴賢教授說,台灣現在大概有三百多座魚梯,相較之下,國土面積比我們大上十倍的日本,魚梯數量超過一萬座,算起來台灣的魚梯是很少的。
宜蘭縣龍潭湖有座成功的魚道,幫助了只分布在北部的淡水河與宜蘭地區的圓吻鯝魚。
民國七十九年時,這種魚曾經被認定絕種,後來學者在龍潭湖發現,引起居民重視。
住在湖底的圓吻鯝魚,有一項特殊行為,每年清明節到端午節之間,會上溯湖畔野溪去產卵。
居民觀察到,圓吻鯝魚會利用湖畔的四條野溪,但其中只有一條終年有水,其餘三條有時會因天候而缺水。
終年有水的這條,又因為大雨沖刷而發生崩塌,於是居民自己設計動工,量身打造圓吻鯝魚需要的魚道。
魚道與魚梯功能雷同,只是沒有明顯的階梯狀,魚道坡度平緩,寬度順應原本的野溪。
另外就像高速公路需要休息站,魚道也設計了幾個水池,讓魚能稍作休息。
魚道完成後,五月中旬,第一批圓吻鯝魚來使用了,一米寬的河道擠滿了魚。
龍潭村長李志文表示,一次來產卵的數量在五到十萬條左右,如果巔峰期會高達幾十萬條,一次溯溪時間大概是兩到三天 ,三天之後孵化。
圓吻鯝魚是雌雄同體的生物,產卵前夕,會在湖畔聚集,依據族群狀況發展公母比例,當時機成熟,就往岸上衝。
龍潭湖是宜蘭地區最大的天然湖泊,水來自地底湧泉,周圍沒有污染,魚類資源豐富,不但是重要的灌溉水源,也是居民的魚田。
近幾年因為環湖道路的完成,成為有名的觀光景點,平均每天有兩千人來訪,假日甚至有上萬人,最近每天都有人來關心鯝魚,根據村長的經驗,每一梯次相隔大約十天,五月下旬,魚該上來的日子,卻遇上連日大雨,只能苦等。
鋒面過後,太陽終於露臉,居民比魚還急,一大早就守在魚道旁。
七十多歲的勇伯,是當地最了解鯝魚的長輩,最資深的解說員。
「等在湖畔的吳郭魚就是要來吃卵,小魚三天孵化後,也會被吳郭魚吃, 一百尾剩不到一尾,所以這種鯝魚很珍貴。
」
龍潭湖擁有穩定的圓吻鯝魚族群,在居民守護下,幫助水族傳宗接代的魚道,也成為連結人與自然的通道。
台灣是一座海島,有超過一半的生物來自海洋,有洄游習性,當大部分的河流飽受污染與工程之苦,如何有效的幫助水族,不但是政府的責任,在地居民也可以是最好的幫手。
學科
動物,水文,開發
縣市
新竹市
宜蘭縣
礁溪鄉
關鍵字
魚梯,魚道,頭前溪,淡水生態系,曾晴賢,隆恩壩,淡水魚,生態復育,圓吻鯝魚
遇到艱難險阻時,任何人都想要一條康莊大道,魚兒也是。
全台灣有數不清的攔砂壩與攔河堰,這些工程阻斷了水中生物洄游的途徑,幸好,有一些關心水族的人們,努力為魚兒守護回家的路…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陳佳利
攝影/剪輯張光宗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動物
閱讀更多關於魚之道|打造一條魚安心的道路
每週一晚間十點
搜尋
關閉
延伸文章資訊
- 1淡水生態系
- 2淡水生態系- 翰林雲端學院
含鹽度低於1% 的水域生態系。 包括:溪流、湖泊、池塘等生態系。
- 3淡水河生態系
淡水河生態系. 本組成員:林修如. 蔡詩謹.陳羿涵.林佩樺. 淡水生態系. 昆蟲幼蟲(如浮游、蜻蜓)、螺、渦蟲、 ... 湖泊 池塘生態系. 定 義: 靜止水域包括池塘及湖泊等, ...
- 4淡水生態系 - 教育百科
淡水生態系(freshwater ecosystem). 1. 地球表面有7/10的面積為水給覆蓋,地球上主要的水域生態系可分為海洋生態系、淡水生態系和沼澤生態系三大類。
- 57-3-2 台灣的水域生態系 - 生物課程設計
臺灣的淡水沼澤多發生在河流下游兩岸,因為受到夏季颱風帶來豪雨的影響,經常受到沖刷而消失不見,而以位於河流出海口的鹹水沼澤較常見,形成特殊的河口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