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血淚斑斑、家長無所不用其極的「中國高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亦即俗稱的「高考」,在不久前正式閉幕。
今年共計有1,071 萬名考生步入考場,進入這個血淚斑斑、足以決定人生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CrossingCampus
教育
考生血淚斑斑、家長無所不用其極的「中國高考」
MarkLin/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2020/08/13
5197
PhotoCredit:Shutterstock
隨著中國政府投入的高教預算逐年攀升,高等教育也逐漸邁向「商品化」的過程──由於中國個人、家庭、區域與城鄉之間的所得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儘管仍採用「統一考試」的制度,但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卻越來越沒有所謂的「公平」可言。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亦即俗稱的「高考」,在不久前正式閉幕。
今年共計有1,071萬名考生步入考場,進入這個血淚斑斑、足以決定人生命運的試煉場。
本次高考也是自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官方舉辦的最大規模集體活動,考場四周戒備森嚴。
今年參加高考的學子更可謂要接受「雙倍考驗」,應考前受疫情影響程度不一之外,考試全程亦需戴上口罩,恐會影響部分考生發揮。
事實上,中國高考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一個孩子自呱呱墜地始,靠讀書博取功名利祿,絕非僅是個人的事情──無數中國家庭為此付出全部資源,從事這場終極戰役的「後勤支援」。
因高考導致「學區房」的房價高不可攀,即為一例。
因成功取得了「好」學歷、在社會上成為新興中產階級的中國父母們,如今拼死拼活也要搶購「好」學區的房子,並宣稱:「我們為上一代打贏了高考這一仗,現在也要為下一代站穩高考先機,不可以輸在起跑線上。
」
北京海淀區家長時常在網路上開玩笑:「目前在北京念小學的競爭程度更甚於大學,家長關注自己小學孩子的學業成績,更甚於自己念大學時的成績。
」家長們幫孩子寫小學作業博取好成績的「軍備競賽」傳言,在北京海淀區這類競爭激烈的「好學區」中早已是半公開的秘密,甚至有家長一路「護送」到孩子念人大附中和清華附中等「明星中學」為止。
隨著中國政府近年來投入高等教育的預算及品質逐年攀升,高等教育也逐漸邁向「商品化」的過程──由於中國家庭、個人及區域之間的所得收入差距不斷拉大,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也因此越來越沒有所謂的「公平」可言。
較有經濟能力者,甚至可以用金錢鑽高考制度漏洞,以取得更多優勢。
例如,就在今年高考前夕,中國媒體竟爆出山東高考兩年242人遭集體「冒名頂替」的弊端,背後更反映出「中國特色的高考移民」現狀。
圖/Shutterstock
當代孟母三遷:中國的「高考移民」
所謂中國「高考移民」,出現於上世紀90年代,迄今愈演愈烈。
和許多國家皆有的所謂「遷居好學區」概念有所不同,高考移民指的是中國考生(家長)依據各省市的「高考分數線」(即錄取標準),及隨之而來的錄取率高低差異,透過遷移戶口或轉學等辦法,到高考分數線相對較低、錄取率相對較高的地區應考。
此種現象的發生,也與中國「戶籍制度」的鬆綁有關。
簡單來說,由於中國各省的錄取成績標準、名額不同,造成較有經濟能力的「高考移民」家庭能利用制度漏洞,實質上「用金錢來購買分數」,形成更不公平的競爭狀況。
為什麼中國各省市的「高考分數線」(錄取各校標準)會有所不同?政策的原意,應是基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下,所做出的「補救手段」:眾所皆知,「教育資源」向來存在著極大的城鄉差距,在中國更是自古以來便如此。
柳宗元在《送辛生下第序略》中曾言:「京兆尹歲貢秀才,常與百郡相抗。
」意思是說首都地區的「高考」(科舉)錄取率非常高,一個長安城「考上進士」(取中)的人數,竟然跟一整個大省的人數差不多,可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程度。
然而,如今的高考移民們,卻等於是自小在「京城」等教育資源豐沛的地區唸書;等到快要高考了,父母再透過「投奔親友」或「購買當地房產」等方式,將考生戶口遷移到平均錄取分數較低的地區,取得對當地學生的相對優勢,爭取更好高校錄取的升學機會。
對於相對缺乏資源的家庭而言,外地來的高考移民等於為他們本已艱辛的高考路「雪上加霜」;而對於高考移民家庭本身來說,先拼了命買下「好學區」的戶籍」、再拼了命買下「好考上」的戶籍,這種為了一場入學考試,進行「現代孟母三遷」的怪象,亦造成無數金錢與資源的消耗。
考上中國名校的「終南捷徑」,與一些「例外」
中國近年來,更興起一股「港澳台外」入學熱:擁有香港、澳門、台灣或外籍身份的考生,由於錄取標準完全不同,亦被視為一種考上中國名校的「終南捷徑」。
圖/Shutterstock
當然,能夠取得上述身份的中國家庭,其經濟實力恐怕更在一般的高考移民之上。
至於原本就屬上述身份的港澳台外學生,會不會因為「特權」入學會而被當地學生私下恥笑或鄙視?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每個人的經驗也不同,在此暫且略過不提。
而儘管眾多中國網民都對這樣的「兩套標準」詬病多年,畢竟北京政府有「統戰業績」的政治壓力,相關規定繼續沿用至今。
「魔都」上海是比較特殊的例子:擁有上海戶籍的同學,普遍上有著「離不開上海」的情結。
他們就算高考分數可以進入排名更前端的大學,泰半寧可選擇在上海當地的大學就讀;若要赴外地唸書,則寧可出國留學──有位上海出身的同學告訴我,會選擇去「帝都」北京唸大學,代表你「上海的血統不純」。
「唯有讀書高」的單一價值,諸多教育亂象的根本肇因
高考移民的現象,主因還是中國的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有能力的家長選擇「用腳投票」只是結果。
尤其在社會長期灌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下,今日中國,高考移民甚至已被無數中產家庭視為一種「不做就會輸給別人」的必要之舉,成為一種集體的「理性」。
由於上述種種因素,如今「出身決定命運」的案例,在中國高教體系中自是屢見不鮮。
例如擁有北京戶籍(但未必在北京應考)的學生考上北大的機率,是河南省學生的28倍、是安徽省學生的41倍。
至於相對沒有資源的家庭怎麼辦?考生只能加倍苦讀、成為所謂萬中選一的「真學霸」,外加有幸運之神眷顧(例如該年報考科別沒有太多學霸級的高考移民),才有機會進入名校窄門。
筆者留學「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期間,不乏聽聞外省市學子考入清華、北大等名校之困難艱辛。
個人觀察在學習態度上,這些「學友」們也普遍比北京戶籍的學生更為上進。
例如,筆者在參加某年度的「兩岸知識大賽」期間,認識人民大學一位程度非常好的四川女同學,這位女同學敘述自己其實是靠「複讀」(重考)一年才進入人大的:她第一年在四川的高考,考進全省文科前200名,成績好到可以進入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但仍無法考入自己理想中的北京各學府,所以選擇了複讀。
「複讀」一年的壓力很大,三不五時會有成績無法進步或考試失常的壓力;所幸她在寒窗苦讀又一年後,第二次高考時成為四川文科前100名,終於如願擠進人民大學的窄門。
圖/Shutterstock
白居易也曾「以身試法」
最後,聊聊相對輕鬆點的話題:其實「高考移民」的現象,根據中國媒體的說法,在數千年的歷史中,早有許多「前例」可循。
北宋年間,歐陽修曾經上書給宋英宗謂:「東南州軍進士取解者,二三千人處之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
西北州軍取解至多處不過百人,而所解至十於人,是十人取一人。
」大意就是因為區域的差別,導致「高考錄取率」大為不同──北宋時江南考生多而錄取比率低,很難考中;北方考生少而錄取比例高,容易考中。
明朝開國之際,因科舉錄取之「人中龍鳳」大半來自南方,甚至引發北人學問不及南人的政治風暴──於是朝廷將科舉分為「南北二區」減輕爭議,清朝則繼續沿用明朝舊制。
接著到了清朝中葉之後,台灣仍被「消極統治」時,大批來自福建的讀書人,更選擇以台灣作為「邊疆考場」,就為了謀求一個上榜光宗耀祖的機會。
又如《對酒吟》一詩:「公門衙退掩,妓席客來鋪。
履舄從相近,謳吟任所須」。
唐朝官員流連妓院風氣甚烈,白居易自然也不例外。
但沒想到,香山居士竟然也是「高考移民」的代表之一:
白居易的祖籍山西,生在河南,「戶口」則隨他祖父,屬於陝西省渭南縣下邽鎮的居民──按照唐朝的科舉制度,理論上白居易應該去陝西渭南投考才對。
但白居易鄉試那年沒去渭南,而是遠赴安徽宣城報考。
白居易此舉在唐朝可是「違法行為」:因為按照史載唐朝法律規定,所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都必須在其戶口所在地報考。
飽受高考制度之苦的中國網友們,於是黑色幽默地紛紛猜測:一定是因為當時安徽的「高考錄取率」更高,或者「白家的政治後台很硬」。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張翔一
中國
高考
北京
教育
考試
關聯閱讀
從中國人資對「80後」的刻板印象,談那些比「戰世代」、「貼標籤」更重要的事
「恐怖女神節」:北京頂大校園內的搞笑傳統,為何一夜之間完全變調、再不復見?
作品推薦
中國網友大舉「出征」海參崴,官媒為何悶不吭聲?看懂俄羅斯「征服東方市」的百年發家史
中印邊境衝突再起:「一個印度」與「一個中國」分庭抗禮,誰會是最後贏家?
參考資料
TOP
MarkLin/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台北出生、高雄長大、北京委身。
專長為私募股權基金研究,曾任職政府產經智庫及外商顧問諮詢,就讀過台大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北大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台大國企所博士班,兼讀過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博士班。
有感華人世界仍無法擺脫製造業思維的包袱,重視有形財富,忽視無形價值,宜自主建立一套世界觀及哲學觀。
此外,體悟到凡事不能囿於兩岸關係的利益,台灣青年必須要培養全球化競爭的能力。
看更多
上一篇
還在「唯有讀書高」?二十一世紀,加國政府將技職專業人才視為「高價值移民」
下一篇
不預設立場、不歌功頌德,認真看看「德國的技職教育」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學習Learning
一位台灣高中生對「到中國大陸念書」的看法:別讓媒體炒作、輿論爭議,決定了你自己的前程
歷史History
學測指考好討厭?看看袁世凱如何「考不過科舉,就把它給廢了」!
教育Education
當升學不再只重成績:追隨國際教育趨勢的「108課綱」,為何反突顯社會不公?
教育Education
【技職潮人夢系列】臺科大建築系專任副教授暨副總務長陳彥廷:喜歡這份工作,就要蹲得比別人深!
熱門文章
1
【海產流言終結者】龍蝦篇:「非洲人再窮也不吃、台灣買爆南非近9成龍蝦」是真是假?
2
「旅英18年,你的英文一定很好吧?」──回答前,請先聽聽我「從挫敗到頓悟」的英文學習之旅
3
不准外國人買房、禁止「盲標」房產⋯⋯加拿大「打房四大手段」能解決購屋困境嗎?
4
戰勝瘟疫的代價,是百萬美元的帳單──美國趁火打劫的醫療系統vs.台灣全民健保的震撼
5
去美國讀書就能留下來工作嗎?數據帶你看「鉅額學費」之後的「殘酷簽證窄門」
6
矽谷職場生存三部曲:愛拚不會贏,愛說才會!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_百度百科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 2大陸高考有多可怕?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永生難忘的記憶 - Blink ...
當年我們班里也有好幾個重考生,但重考代價真的很大,這麼辛苦的一年,我相信沒有人想再經歷一次。 高考那天是什麼狀況?崩潰大哭後是喜悅. 在學校裡,考 ...
- 3中國的高考如何改變許多人的命運?
“在中國高校招生考試史上,1952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它成為新舊招生制度的分水嶺,標志著'高考時代'的開始。”劉海峰說,“中國在世界上率先走上大學 ...
- 4看似公平的中國高考,北京、上海的權貴考生卻能得到格外的 ...
先介紹中國的高考制度,高考分文科和理科,文理科都要考試語文、數學、英語加綜合,文科綜合是政治、地理、歷史,理科綜合是生物、化學、物理。最近幾年 ...
- 5考生血淚斑斑、家長無所不用其極的「中國高考」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亦即俗稱的「高考」,在不久前正式閉幕。今年共計有1,071 萬名考生步入考場,進入這個血淚斑斑、足以決定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