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丹麥[編輯] ; 靠右行駛 · +45 · DK ·.dk. 丹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注意:本頁面含有Unihan擴充C區漢字:「𪡏」。

有關字元可能會錯誤顯示,詳見Unicode擴充漢字。

  此條目介紹的是丹麥本土。

關於丹麥本土、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組成的政治共同體,請見「丹麥王國」。

丹麥Danmark(丹麥語) 國旗 國徽 國歌:"Dereretyndigtland"《有一處好地方》 "KongChristianstodvedhøjenmast(英語:KongChristianstodvedhøjenmast)"[注1]《國王克里斯蒂安站在高聳桅杆上》丹麥[a](深綠色)在歐洲(深灰色)和歐盟(淺綠色)的位置丹麥王國的位置: 格陵蘭、 法羅群島(圈內)及 丹麥。

王國邦聯(丹麥語:Rigsfællesskabet) 丹麥本土(丹麥語:Danmark) 法羅群島(丹麥語:Færøerne/法羅語:Føroyar) 格陵蘭(丹麥語:Grønland/格陵蘭語:KalaallitNunaat) 首都及最大城市哥本哈根55°40′34″N12°34′08″E/55.67611°N12.56889°E/55.67611;12.56889官方語言丹麥語認可的地方語言法羅語格陵蘭語德語[注2]宗教丹麥教會政府單一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君主瑪格麗特二世• 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 立法機構丹麥議會歷史• 立國8世紀• 憲政法令1849年6月5日• 丹麥王國1948年3月24日[注3] 面積• 丹麥42,923.53平方公里[3](第133名)• 格陵蘭2,166,086 km2(836,330 sq mi)• 法羅群島1,399 km2(540.16 sq mi)人口• 2021年估計5,850,189• 格陵蘭56,114[4]• 法羅群島49,079[5]• 密度(丹麥)137.65/平方公里GDP(PPP)2018年估計• 總計2,990億美元(第52名)• 人均51,643美元(第19名)GDP(國際匯率)2018年估計• 總計3,700億美元(第34名)• 人均63,829美元(第6名)吉尼係數▼ 0.273[6](2020年)低 人類發展指數▲ 0.940[7](2019年)極高 · 第10名 貨幣丹麥克朗[注4](DKK)時區UTC+1(CET)• 夏令時UTC+2(CEST)行駛方位靠右行駛電話區號+45[注5]ISO3166碼DK網際網路頂級域.dk[注6]網站www.denmark.dk 丹麥(丹麥語:Danmark,丹麥語發音:[ˈtænmɑk]( 聆聽)),北歐國家和主權國家丹麥王國(丹麥語:KongerigetDanmark)下的主要構成國[b],政體為君主立憲制下的議會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與丹麥王國架構下的兩個構成國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組成丹麥王國,是全球最北端的國家。

由於丹麥和挪威、瑞典有著相近的語言、文化和歷史,合稱為斯堪地那維亞國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國家,貧富差距極小,為世界高度已開發國家。

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麥現任君主是瑪格麗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擁有相當大的權力,並負責屬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的部分事務。

目次 1詞源 2歷史 3政治 3.1外交與軍事 3.2行政區劃 4地理 4.1氣候 4.2植被 5人口 5.1宗教 5.2教育 5.3名人 6體育 6.1羽毛球 6.2足球 7醫療 8經濟 9文化 10注釋 11參考來源 12外部連結 詞源[編輯] 丹麥(Danmark)一詞的來源,尤其是丹麥、丹人與丹麥統一為單一王國之間的關係存在爭議[8][9]。

這些爭議集中在丹麥一詞的前綴Dan究竟指一個名為丹的日耳曼部落還是名為丹的國王,和後綴mark的確切意義。

一些書目和中世紀文學對丹人所在地的描述各不相同,使得丹麥詞源爭議更加複雜。

中文譯名中,最早由《瀛寰志略》收錄為嗹國,亦有嗹馬、領墨、吝因、丁抹、大尼、丹麻爾、大馬爾齊、雪際亞、蘇厄祭、盈黎馬祿加,低鈉馬爾加、黃旗國等。

歷史[編輯] 主條目:丹麥歷史 從8世紀到10世紀,丹麥人與挪威人、瑞典人一起,被稱作維京人,他們的殖民、襲擊、貿易活動遍布整個歐洲。

他們在不列顛和西歐最為活躍,征服了英格蘭、愛爾蘭和法國。

根據耶靈石記載,哈拉爾一世在公元965年統一了丹麥,並皈依基督教。

11世紀早期,卡紐特大王統一了丹麥、英格蘭和挪威長達30年。

中世紀中期和晚期,丹麥領土還包括斯科納地區,勢力範圍東至愛沙尼亞,南至什列斯威和霍爾斯坦公國。

1397年,丹麥與瑞典和挪威組成共主聯邦(卡爾馬聯盟),擁戴瑪格麗特一世為王,三個構成國在聯邦內享有平等地位。

但瑪格麗特女王並未能如實行事[10]。

在聯邦成立後的125年裡,斯堪地納維亞地區的歷史始終圍繞這個聯合展開,瑞典多次獲得獨立,但隨即又被丹麥征服。

1523年7月,瑞典國王攻陷斯德哥爾摩,瑞典獲得獨立,隨後丹麥與挪威組成丹麥-挪威聯合。

1530年代,斯堪地納維亞地區爆發了伯爵戰爭,隨後宗教改革影響到該地區,導致丹麥國教改為路德宗。

在瑞典獨立後,丹麥曾兩次嘗試重新控制瑞典,第一次為北方七年戰爭,第二次為卡爾馬戰爭。

兩次戰爭沒能讓丹麥重新統治瑞典,但瑞典被迫為戰事賠款[11]。

在這段時間裡,丹麥曾效仿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了丹麥公司,計劃殖民斯里蘭卡,但實際控制區域僅為印度特蘭奎巴。

在三十年戰爭(1618-1648)中,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試圖成為路德宗國家的首領,卻在1626年盧特戰役中慘敗[12];1627年,阿爾布雷赫特·馮·華倫斯坦領導天主教軍隊入侵掠奪了日得蘭半島,迫使丹麥退出這場戰爭[13]。

丹麥在戰爭中的失敗導致軍力衰退,此時瑞典在戰爭中崛起。

1643年,瑞典入侵日得蘭半島,第二年宣布斯科納成為瑞典領土。

由於被瑞典占領導致的首都地區糧食短缺,加上境內糧食欠收和黑死病流行,丹麥人口銳減20%[14],不得不與瑞典簽定布勒姆瑟布魯條約,將哈蘭、哥得蘭、丹屬愛沙尼亞和一部分挪威省份割讓給瑞典。

1657年,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三世向瑞典宣戰,並遠征不來梅-費爾登,可惜在這場戰爭中又遭慘敗,將斯科納、布來金厄、特倫德拉格和博恩霍姆島割讓予瑞典。

兩年後,丹麥奪回特倫德拉格和博恩霍姆島。

在拿破崙戰爭期間,丹麥試圖在英國和法國之間保持中立。

但英國視丹麥加入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為威脅,因而兩次攻擊哥本哈根,史稱炮艦戰爭。

在英國圍攻哥本哈根期間,挪威獲得獨立,丹麥-挪威同盟解體。

丹麥的民主化進程在1830年代取得里程碑式的進展,1849年6月5日,丹麥由君主專制和平過渡到君主立憲制。

1864年,丹麥在普丹戰爭中戰敗,被迫將什列斯威-霍爾斯坦省割讓給普魯士。

1876年丹麥工業區 1922年趣伏里公園 哥本哈根湖濱住宅 Tycho劇院 厄勒海峽大橋 1888年成立至今的史拉格屠肉舖 彼得·宇斯特森總公司 阿美琳堡王宮 瑪斯金閣百貨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丹麥保持中立,但凡爾賽條約將割讓給普魯士的地區歸還給丹麥。

由於擔心德國境內的領土收復主義,丹麥決定讓該地區的公民自行決定歸屬。

最終北部回歸丹麥,南部繼續留在德國。

1939年,丹麥與納粹德國簽定了互不侵犯條約,但納粹德國在1940年4月9日入侵丹麥。

丹麥僅抵抗了兩小時即投降。

丹麥與納粹德國的經濟合作持續到1943年,隨後丹麥拒絕繼續合作,摧毀了大部分丹麥皇家海軍的船隻,並儘量將官員送往瑞典。

在二戰期間,丹麥幫助其境內的猶太人前往瑞典,以躲避納粹德國針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行動。

為了抵抗蘇聯,丹麥公民組成丹麥志願軍與德國合作[15]。

1944年,冰島趁丹麥被佔,宣布切斷與其共主邦聯的關係,成立共和國。

1948年,法羅群島獲得部分自治權。

二戰後,丹麥參與了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聯合國的建立,因此丹麥是這些組織的創始會員國。

1973年,在經過公民投票後,丹麥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

1993年,丹麥通過公投批准馬斯垂克條約,加入歐盟,參與到歐洲一體化進程中。

2000年,丹麥公民投票否決加入歐元區。

丹麥的兩個屬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出於保護本地漁業的考慮拒絕加入歐盟。

此外,丹麥曾在不同時期分別統治過所有北歐國家。

政治[編輯] 主條目:丹麥政治 丹麥議會 丹麥在1849年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亦是歐洲較少有由君主專政過渡君主立憲且並不經歷任何流血事件的國家。

瑪格麗特女王二世為國家元首,但是其權力僅有象徵意義。

丹麥政治系統在丹麥憲法的框架下動作,修憲需要議會同意,且在全民投票中得到不少於40%的支持票。

根據丹麥憲法,國家權力三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各部互不隸屬。

丹麥議會為一院制,稱為Folketing(共179席)。

179席中2席屬格陵蘭自治政府,2席屬法羅群島自治政府。

議會的最大黨提名首相人選,再由女王正式任命,首相以及內閣大臣們負責政府行政部門的工作。

議會一般每4年選舉一次,但是首相有權宣布提前舉行大選。

自1982年來丹麥的聯合政府一直是少數政府,政府獲部分黨派在閣外支持執政,維持議會多數。

另外,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國防、外交等事務由丹麥本土負責,而丹麥本土亦常予兩地經濟援助。

其他事務則具完全自治權,並各自設放權議會。

女王同樣根據獲議會最多支持的人選分別任命兩地的首相。

外交與軍事[編輯] 丹麥的外交政策通常基於其主權國家及歐盟成員國身份制定。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丹麥加入北約,結束了其長達200年的中立國身份。

丹麥國防力量被稱為國防軍(Forsvaret)。

在和平時期,丹麥國防部維持33,000名左右的士兵,最主要的軍事力量擁有27,000名士兵,15,460名屬於丹麥皇家陸軍,5,300名屬於丹麥皇家海軍,6,050名屬於丹麥皇家空軍。

丹麥也是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主要支持者之一。

除在NATOSNMCMG1執行任務的軍人外,丹麥有1,400名軍人在執行國際任務[16]。

丹麥參與的規模最大的三次和平行動分別在阿富汗、科索沃和黎巴嫩。

2003年至2007年,丹麥派出450名軍人參與伊拉克戰爭[17]。

2014年進行規模最大的外交部門改革,關閉七處駐歐洲國家的大使館,在緬甸、奈及利亞、菲律賓等地新設大使館。

[18] 行政區劃[編輯] 主條目:丹麥行政區劃 2007年1月起丹麥行政區劃改制,將過去13縣(amter)270自治市(Kommuner)縮減為5區域(regioner)、98個自治市。

合併後的自治市人數須達到兩萬人(部份例外)。

各區沒有權力自訂稅收,其最主要的任務為醫療服務,開銷來自於中央和地方政府撥款。

自治市和區的選舉為直選,最近的一次選舉已於2009年11月舉行。

丹麥王國是單一制國家,但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分別在1948年和1979年獲得自治地位[19]。

丹麥議會將部分立法權下放給兩個自治區以處理各自內部事務。

但是兩個自治區的立法議會屬於丹麥議會的一部分,兩個自治區在丹麥議會各有兩個席位。

丹麥也派有高級專員駐兩個自治區代表政府行使權力。

區 自治市 區名 丹麥語名 首府 最大城市 人口(截至2017年1月) 面積(km²) 人口密度(每km²) 自治市數量 首都大區 RegionHovedstaden 希勒勒 哥本哈根 1,807,404 2,568 703.8 29 中日德蘭大區 RegionMidtjylland 維堡 奧胡斯 1,304,253 13,142 99.2 19 北日德蘭大區 RegionNordjylland 奧爾堡 奧爾堡 587,335 7,927 74.1 11 西蘭大區 RegionSjælland 索勒 羅斯基勒 832,553 7,273 114.5 17 南丹麥大區 RegionSyddanmark 瓦埃勒 奧登斯 1,217,224 12,132 100.3 22 地理[編輯] 主條目:丹麥地理 歐蘭之戰(1676) 趣伏里公園 哥本哈根 丹麥位於北歐,三面環海,北部隔大西洋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南部與德國接壤,本土包括日德蘭半島、菲因島、西蘭島及附近島嶼以及周圍443個已命名島嶼(全國共有1419個島嶼面積大於100平方公尺),其中有72個島嶼無人居住[20],本土面積為43,094平方公里。

丹麥另有兩個自治領地:北大西洋上的法羅群島和位於北美洲的屬地格陵蘭島(面積為217.5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一大島)。

丹麥本土最大島嶼且最重要的是菲英島和西蘭島。

博恩霍爾姆島位於國家的東部較遠的波羅的海。

很多島嶼都用橋梁連接,厄勒海峽大橋連接了西蘭島的哥本哈根和瑞典的馬爾摩,而大貝爾特橋連接菲英島與西蘭島,小貝爾特橋連接日德蘭半島和菲英島。

其它小島間有渡輪和飛機通航。

丹麥海岸線長達7314公里,南面與德國共享68公里的邊境線,最北端為旅遊聖地斯卡根,最南端為蓋瑟(英語:Gedser),最西端為Blåvandshuk,最東端為Østerskær。

丹麥全境地勢平緩,平均海拔為31公尺,若不計法羅群島和格陵蘭,丹麥本土的自然最高峰為莫來山,海拔170.86公尺。

氣候[編輯] 丹麥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冬季溫和,一月和二月平均溫度達0攝氏度;夏季氣候涼爽,八月平均溫度為15攝氏度[21];秋季濕潤而春天乾燥。

全年有121日降雨天,年降水量600~800公釐。

由於丹麥地處北方,不同季節時長變化極大。

冬季時長最短時太陽可晚至8:45升起,早至下午3:45日落;夏季時長最長時太陽早至4:30升起,晚至11點日落。

植被[編輯]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資料,丹麥的領土可以分為兩個植被帶:位於大西洋附近的混合林帶和波羅的海附近的混交林帶。

法羅群島由北法羅群島草帶覆蓋,而格陵蘭則覆蓋著格陵蘭島北極高苔原以及低北極苔原。

人口[編輯] 主條目:丹麥人口 根據2012年丹麥統計局(英語:StatisticsDenmark)數據,丹麥總人口為5,580,516,其中89.6%為丹麥人後裔,其餘10.4%為移民或移民後裔。

移民的主要來源為亞洲國家,譬如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以及非洲國家,譬如索馬利亞;還有東南歐巴爾幹國家,譬如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移民中的34%(約20萬人)有西方國家背景,66%(約39萬人)沒有西方國家背景[22]。

丹麥人口年齡的中位數為39.8歲,男女比例為0.98:1。

15歲以上的丹麥人識字率為98.2%。

出生率為每名婦女生育為1.74名孩子。

儘管出生率偏低,丹麥人口每年增長率仍有0.33%。

丹麥語為丹麥的官方語言,也是最常用的語言。

德語在與德國接壤的南日得蘭縣(英語:NanzhidlanCounty)(已廢除)有官方少數族群語言的地位。

英語和德語是丹麥最常用的外語[23]。

與周圍國家相比,丹麥人的平均壽命較短,但丹麥經常在各種國際排名中被列為最幸福的國家[24][25][26]。

宗教[編輯] 至2013年1月,79.1%的丹麥人為丹麥國教——路德宗信徒[27][28][29],相較2012年下降了0.7%,相較2011年下降了1.3%。

儘管丹麥國教有著眾多信徒,但每周末都去教堂的人不足總人口3%[30][31]。

丹麥憲法規定皇室成員至少有一名信仰丹麥國教,其他成員可以自由信仰其它宗教[32][33][34]。

1682年,丹麥賦予羅馬天主教、改革宗和猶太教有限的認可[34],但改變信仰仍然非法。

直到1970年代,改宗才得到丹麥官方認可。

現在,宗教團體不需要丹麥政府的認定即可主持婚禮與其它慶典活動[34]。

丹麥穆斯林占總人口的3%,為第二大的宗教群體,因此伊斯蘭教成為丹麥最大的少數宗教[30][35]。

至2009年,丹麥共有19個受認可的穆斯林社區[35][36]。

除丹麥國教與伊斯蘭教外,其它宗教的信徒占總人口的2%,但沒有一個宗教的信徒超過總人口的1%[37]。

根據2010年Eurobarometer民意調查顯示,28%的丹麥公民相信上帝的存在,47%表示相信有某種精神或生命力量,24%表示不相信任何精神、上帝或生命力量[38]。

教育[編輯] 主條目:丹麥教育和丹麥大學列表 教育事業發達。

1973年起實行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

著名的高等學府有哥本哈根大學(建於1479年)、丹麥技術大學(建於1829年)、南丹麥大學、奧胡斯大學(建於1928年)。

名人[編輯] 主條目:丹麥人列表 安徒生 尼爾斯·玻爾 卡羅琳·沃茲尼亞奇 邁克學搖滾 拉斯·馮·提爾 麥斯·米科爾森 體育[編輯] 主條目:丹麥體育 羽毛球[編輯] 丹麥被列為五大羽毛球強國之一,經常都會出現羽壇名將。

有些更在奧運會賽場上曾奪得冠軍,如波爾-埃里克·赫耶爾·拉爾森、維克托·阿薩爾森(中文名:安賽龍),以及多位世界冠軍,如卡米拉·馬爾廷、卡米拉·呂特·尤爾等名將。

此外,在團體賽方面,丹麥國家羽毛球隊在2016年湯姆斯盃決賽中,打敗同為五大強國的亞洲強隊印度尼西亞國家羽毛球隊,首次奪得該項目的男子團體冠軍。

足球[編輯] 丹麥超級足球聯賽、丹麥國家隊都是丹麥人會看的足球比賽。

丹麥現今有不少超級球星,例如:比夫韋治、基斯甸艾歷臣等。

醫療[編輯] 與挪威和瑞典一樣,丹麥建立了由稅收支撐的醫療保險系統。

該系統的運營主要依靠本地市政稅收與大區財政撥款。

丹麥每年在醫療上的花費占GDP總額的9.8%。

丹麥人平均壽命為78.6歲,平均每名醫生服務294人。

經濟[編輯] 此段落可能包含原創研究或未查證內容。

請協助補充參考資料以改善這篇條目。

詳細情況請參見討論頁。

主條目:丹麥經濟 丹麥是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體,擁有高科技農業、現代化的小規模企業化工業、寬鬆的政府福利制度、舒適的生活水準、穩定的貨幣,同時對國際貿易高度倚賴。

有人認為丹麥是社會主義的褔利國家,其實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因為丹麥絕大多數生產資料都掌握在私人手中[來源請求]。

在丹麥,一般收入者的個人所得稅率約為36%。

丹麥是世界上風力發電最發達的國家,另擁有全球知名企業包括: 馬士基:海運企業(全球最大) 樂高:玩具(2014上半年全球最大玩具商) 嘉士伯:啤酒 B&O(鉑傲):音響 GeorgJensen(喬治·傑生):珠寶 Pandora:珠寶 皇家哥本哈根瓷器:瓷器 Vestas(維斯塔斯):風力發電機 Orsted(沃旭):能源公司 ecco(愛步):鞋履 Skagen:鐘錶 ISS集團:設施管理及保安服務 STlMONAL:司迪麥口香糖 丹麥是食品以及能源出口大國以及全球最大的貂皮生產國[39][40][41]。

雖然丹麥的經濟水準遠高於歐洲中央銀行體系所制訂的標準,但2000年9月舉行的全民公決最後決定丹麥將不使用歐元區國家的統一貨幣歐元。

2015年調查發現,近40%丹麥人都不用紙幣和硬幣,而使用電子貨幣付款,例如:MobilePay等。

2016年,丹麥基本服務如醫院、藥房、郵局等改以電子貨幣取代現金付款。

[42] 文化[編輯] 主條目:丹麥文化 丹麥文化是西方文化之一,它在藝術上成就頗高,與丹麥社會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謙遜、守時和社會平等是丹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

[43]在丹麥,試圖將某人與眾人彼此區分就可能引起敵意,這違反了已經幾乎是斯堪地那維亞非官方代碼的鐵則詹代法則。

丹麥政府為文化和藝術創作提供了大量的基金,其中很多是由地方政府來管理的,因此丹麥平民也直接參與到了其中。

[44] 丹麥有著豐富的文化和知識遺產。

科學領域有第谷·布拉赫、路德維格·A·柯丁、尼爾斯·玻爾,文學領域有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索倫·奧貝·基爾克果、凱倫·白烈森(筆名伊莎·丹尼森)、路德維格·霍爾伯格、亨利克·蓬托皮丹、皮亞特·海恩、赫爾曼·邦,音樂界有卡爾·尼爾森、MichaelLearnstoRock等,卡爾·希歐多爾·德萊葉和拉斯·馮·提爾等導演的電影也都是國際知名的。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也有諸多經典與名勝,例如趣伏里公園、阿馬林堡宮、克里斯欽堡宮、聖母教堂、羅森堡宮、哥本哈根歌劇院、腓特列教堂、托瓦爾森博物館、圓塔和美人魚雕像等。

[45] 假日 日期 中文名 當地名 備註 1月1日 元旦 Nytarsdag   復活節前的星期四 設立聖餐日 Skærtorsdag   復活節前的星期五 耶穌受難日 Langfredag   3月/4月 復活節 Påskesøndag 丹麥人慶祝3天復活節 復活節後的第一天 復活節翌日 2.Påskedag   5月1日 勞動節 Arbejderneskampdag 不是所有的人都放假 6月5日 憲法日 Grundlovsdag 1849年的這一天丹麥憲法正式簽署。

不定   St.Bededag 將一些小的基督教節日放在一起過 復活節後40天 耶穌升天節 Kr.Himmelfartsdag   復活節後7周 聖靈降臨節 Pinse 丹麥人慶祝2天聖靈降臨節 12月24日 平安夜 Juleaften 孩子們在聖誕夜獲得聖誕禮物 12月25日 聖誕節 Juledag 聖誕節放假3天 12月26日 聖誕節翌日 2.Juledag   丹麥人喜歡用花做禮物,以表示感謝。

逢婚、喪送白花,其他時候忌送白花。

喜歡自行車,常用作交通工具,平均不到2人擁有1輛自行車。

丹麥人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習慣升國旗。

足球是丹麥的國民運動。

丹麥國家足球隊在1984到2004年間曾6次進入歐洲足球錦標賽決賽圈,並在1992年獲得冠軍。

丹麥歷史上曾出現過大量的世界級運動員,包括米歇爾·勞德魯普和布萊恩·勞德魯普兄弟,世界最佳門將之一的舒梅切爾,丹尼爾·阿格,容·達爾·托馬森,尼克拉斯·本特納和托馬斯·赫爾維格等。

近年丹麥在自行車比賽中表現突出。

丹麥自行車運動員比雅尼里斯曾獲得1996年環法大賽冠軍,邁克拉斯姆森在2005年和2006年兩度獲得山地之王稱號。

丹麥國家隊在2006年和2008年奪得自行車競速世界盃冠軍。

國旗 1219年,丹麥國王曾經為教宗遠征愛沙尼亞的異教徒,國王克里斯帝安·卡瑪德帶領在戰況不利下祈禱勝利,一面紅白十字的旗幟從天而降,頓時丹軍士氣大增,戰況亦大為好轉,這面旗子成為了丹麥國旗。

據說這面國旗是世界上最早的第一面國旗,後來歐洲各信仰基督教的國家制定國旗都是依據丹麥國旗的原則,今天的斯堪地納維亞國家仍然沿用。

世界上最早的國旗,丹麥國旗 注釋[編輯] ^本條目使用「丹麥」一詞時,所指範圍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

丹麥本土(丹麥語:egentligDanmark)即指丹麥[2] ^在某些段落中,「丹麥」指的只是王國之下的這個主要構成國,在大多數時候,它指的是整個王國本身。

^《國王克里斯蒂安站在高聳桅杆上》亦為國歌,但通常只在王室和軍事場合使用。

[1] ^在法羅群島法羅語和丹麥語同為官方語言。

在格陵蘭,格陵蘭語為唯一官方語言。

德語在丹麥南日德蘭地區為受官方保護的少數語言。

^1948年3月24日,法羅群島成為首個自治領地。

1979年5月1日,格陵蘭亦獲得自治。

^法羅群島有自己的設計,稱法羅群島克朗,但仍為丹麥克朗的一種版本。

^法羅群島(+298)和格陵蘭(+299)各有其電話號碼。

^頂級域名.eu亦為其他歐盟國家使用。

格陵蘭(.gl)和法羅群島(.fo)有其各自頂級域名。

參考來源[編輯] ^Notonebuttwonationalanthems.Denmark.dk.MinistryofForeignAffairs(Denmark).[2014-05-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9).  ^Administrativedivisions–Denmar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tatistikbanken.[2013-08-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8-28).  ^2015Population1stJuly.Stat.gl.StatisticsGreenland.[2016-01-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Population,births,deathsandmigrationsbysex,village/city,monthly(1985-2015).Hagstova.fo.HagstovaFøroya.[2016-01-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Ginicoefficientofequivaliseddisposableincome(source:SILC).EurostatDataExplorer.[2015-12-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6).  ^HumanDevelopmentReport2019(PDF).UNITEDNATIONSDEVELOPMENTPROGRAMME.[2019-12-21].(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9-12-09).  ^KristianAndersenNyrup,MiddelalderstudierBogIX.KongGormsSag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entØstergaard.IndvandrerneiDanmarkshistorie.SyddanskUniversitetsforlag.2007:19–24.ISBN 978-87-7674-204-1.  ^PalleLauring,AHistoryoftheKingdomofDenmark(Host&SonCo.:Copenhagen,1960)p.108. ^Kalmarkriget1611–1613.SvensktMilitärhistorisktBibliotek.[2007-05-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1).  ^Parker,pp.69–70. ^Parker,p.70. ^GeoffreyParker(2001)."Europeincrisis,1598–1648".Wiley-Blackwell.p.205.ISBN978-0-631-22028-2 ^Rugg,Andy.TraitorDanes:mostsoldiersreturnheroes,butthislotcamehometotalzeroes.CophenagenPost.[2013-01-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30).  ^ForsvarsministerensVerdenskort.Web.archive.org.2007-12-27[2009-08-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7).  ^DenmarkfollowsUKIraqpullout.AlJazeeraEnglish.2007-02-21[2009-08-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1).  ^丹麥外交大改革在緬菲設使館.中央通訊社.2014-01-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1).  ^ConstitutionofDenmarkCh1Sec1.[2013-08-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8).  ^Landetital –Størsteøer.NationalSurveyandCadastreofDenmark.2003-09-23[2007-07-14]. [永久失效連結] ^ClimateNormalsforDenmark.DanishMeteorologicalInstitute.[2008-10-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04). Figures,labeledinDanish:Firstplotisthewholecountry;Nedbør=Precipitation,Nedbørdage=Precipitationdays(>1mm),(Dag/Middel/Nat)temp.=(Daytime/Average/Nighttime)temperature,Solskinstimer=Hoursofsunshine. ^Immigrantsandtheirdescendan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tatistcsDenmark.Published:1January2012.Accessed:25August2012. ^Lewis,M.Paul(編).Ethnologue:LanguagesoftheWorld16th.Dallas,Tex.:SILInternational.2009[2012-08-27].ISBN 978-1-55671-216-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3).  ^FrancescaLevy,"TheWorld'sHappiestCountries",Forbes14July2010 ^FrancescaLevy,"Table:TheWorld'sHappiestCountries",Forbes14July2010 ^MichaelB.SauterTheHappiestCountriesintheWorl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Yahoo!Finance.May22,2012. ^Churchmembership201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3.1.2013Kyrkanstidning(丹麥文) ^StatisticsDenmar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tatistikbanken.dk ^Denmark–Constitu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artI–Section4[StateChurch]:"TheEvangelicalLutheranChurchshallbetheEstablishedChurchofDenmark,and,assuch,itshallbesupportedbytheState." ^30.030.1Denmark–BureauofDemocracy,HumanRights,andLabor.InternationalReligiousFreedomReport2009.U.S.DepartmentofState.2009[2012-08-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4).  ^Manchin,Robert.ReligioninEurope:TrustNotFillingthePews.GallupPoll.TheGallupOrganization.2004-09-21[2012-08-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9).  ^Denmark–Constitu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artII–Section6. ^Denmark–Constitu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artVII–Section70:"Nopersonshallforreasonsofhiscreedordescentbedeprivedofaccesstocompleteenjoymentofhiscivicandpoliticalrights,norshallheforsuchreasonsevadecompliancewithanycommoncivicduty." ^34.034.134.2FreedomofreligionandreligiouscommunitiesinDenmar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MinistryofEcclesiasticalAffairs–May2006.km.dk ^35.035.1Denmarkcountryprofi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uro-Isalm.info]andMuslimpopulation.com–Retrieved8June2012. ^FactsaboutIslaminDenmark[失效連結]–MinistryofForeignAffairsofDenmark.Published/Lastedited10May2009.Retrieved24March2012.www.ambdhaka.um.dk ^ReligioninDenmark–FromtheDanishForeignMinistry.Archiveretrievedon3January2012. ^SpecialEurobarometer,biotechnology,page204(PDF).Fieldwork:Jan-Feb2010[2013-08-06].(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6-06-24).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丹麦:新冠时期的一场“貂难”.www.xinhuanet.com.[2021-05-31].  ^Welle(www.dw.com),Deutsche.DW|17.01.2021.DW.COM.[2021-05-31](中文(中國大陸)).  ^Welle(www.dw.com),Deutsche.DW|10.11.2020.DW.COM.[2021-05-31](中文(中國大陸)).  ^全球首個無紙幣國家2016年到這裏旅行不用兌錢啦!.UTravel.[2015-06-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中文(香港)).  ^Denmark-Language,Culture,CustomsandEtiquette.FromKwintessenti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trieved4December2008. ^"Kommunerbrugerflerepengepåkultu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Dr.dk.(丹麥文) ^CopenhagenWalkingTours-Danskeautoriseredeguider.2007-05-25[2012-09-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丹麥 丹麥政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挪威斯卡格拉克海峽 卡特加特海峽 瑞典 北海 厄勒海峽 瑞典   丹麥   德國·基爾灣 波羅的海 波蘭 閱論編歐洲西歐不列顛群島 英國 英格蘭 蘇格蘭 威爾斯 北愛爾蘭 愛爾蘭 法語圈 法國 摩納哥 低地國家群 荷蘭 比利時 盧森堡 南歐亞平寧半島 義大利 梵蒂岡(屬聖座) 馬爾他騎士團 聖馬利諾 伊比利半島 葡萄牙 西班牙 安道爾 地中海諸國 希臘 賽普勒斯 馬爾他 中歐德語圈 德國 奧地利 瑞士 列支敦斯登 馬扎兒語圈 匈牙利 西斯拉夫國家 波蘭 捷克 斯洛伐克 北歐斯堪地那維亞 丹麥 挪威 瑞典 芬蘭 冰島 波羅的海三國 立陶宛 拉脫維亞 愛沙尼亞 東歐東斯拉夫國家 俄羅斯(歐洲部分) 白俄羅斯 烏克蘭 巴爾幹半島 斯洛維尼亞 克羅埃西亞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塞爾維亞 蒙特內哥羅 北馬其頓 科索沃 阿爾巴尼亞 保加利亞 羅馬尼亞 摩爾多瓦 跨歐亞地區(部分領土位於歐洲) 俄羅斯(歐洲部分) 土耳其(色雷斯) 喬治亞(高加索地區) 亞塞拜然(高加索地區) 哈薩克(烏拉爾河以西) 海外屬地與其他特殊政區 英國 直布羅陀 格恩西 曼島 澤西 挪威 揚馬延島 斯瓦巴群島 丹麥 法羅群島 格陵蘭 參見:世界政區索引 非洲 美洲 南極洲 亞洲 大洋洲 各國首都列表 閱論編歐洲各國家和地區聯合國會員國 阿爾巴尼亞 安道爾 亞美尼亞 奧地利 亞塞拜然 白俄羅斯 比利時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保加利亞 克羅埃西亞 賽普勒斯 捷克 丹麥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喬治亞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冰島 愛爾蘭 義大利 哈薩克 拉脫維亞 列支敦斯登 立陶宛 盧森堡 馬爾他 摩爾多瓦 摩納哥 蒙特內哥羅 荷蘭 北馬其頓 挪威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俄羅斯 聖馬利諾 塞爾維亞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烏克蘭 英國 公認主權實體 馬爾他騎士團 梵蒂岡(聖座) 歐洲聯盟 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阿布哈茲 阿爾察赫 科索沃 北賽普勒斯 頓內次克 盧干斯克 南奧塞提亞 聶斯特河沿岸 屬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 奧蘭 法羅群島 直布羅陀 揚馬延 根西 澤西 曼島 斯瓦爾巴  國際組織成員閱論編北歐理事會成員國  丹麥  芬蘭  冰島  挪威  瑞典 準會員  奧蘭  法羅群島  格陵蘭 觀察員  薩米  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  立陶宛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 閱論編歐洲聯盟成員國  奧地利  比利時  保加利亞  賽普勒斯  捷克  丹麥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克羅埃西亞  義大利  愛爾蘭  拉脫維亞  立陶宛  盧森堡  馬爾他  荷蘭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西班牙  瑞典 閱論編地中海聯盟成員國  奧地利  比利時  保加利亞  賽普勒斯  捷克  丹麥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義大利  愛爾蘭  拉脫維亞  立陶宛  盧森堡  馬爾他  荷蘭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西班牙  瑞典  英國  摩洛哥  茅利塔尼亞  突尼西亞  阿爾及利亞  埃及  以色列  約旦  土耳其  阿爾巴尼亞  蒙特內哥羅  北馬其頓  克羅埃西亞  黎巴嫩 觀察員國  利比亞 閱論編 北約歷史 《北大西洋公約》 峰會 軍事行動(英語:NATOOperations) 擴張 組織 理事會 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 盟軍轉型司令部(英語:AlliedCommandTransformation) 議會大會(英語:NATOParliamentaryAssembly) 人物 秘書長 軍事委員會主席(英語:ChairmanoftheNATOMilitaryCommittee) 歐洲盟軍最高司令 盟軍轉型最高司令(英語:SupremeAlliedCommanderTransformation) 成員國 阿爾巴尼亞 比利時 保加利亞 加拿大 克羅埃西亞 捷克(英語:ArmyoftheCzechRepublic) 丹麥 愛沙尼亞 法國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冰島 義大利 拉托維亞(英語:LatvianNationalArmedForces) 立陶宛 盧森堡 蒙特內哥羅(英語:MilitaryofMontenegro) 荷蘭 北馬其頓(英語:ArmyoftheRepublicofNorthMacedonia) 挪威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英語:SlovenianArmedForces) 西班牙 土耳其 英國 美國 多邊關係(英語:ForeignrelationsofNATO) 大西洋公約協會(英語:AtlanticTreatyAssociation) 歐洲-大西洋夥伴理事會(英語:Euro-AtlanticPartnershipCouncil) 主要非北約盟友 地中海對話(英語:MediterraneanDialogue) 伊斯坦堡協作倡議(英語:IstanbulCooperationInitiative) 和平夥伴關係計劃 制度與法律規章 NATO軍事標準標誌 閱論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 澳洲 奧地利 比利時 加拿大 智利 哥倫比亞 哥斯大黎加 捷克 丹麥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冰島 以色列 愛爾蘭 義大利 日本 南韓 拉脫維亞 立陶宛 盧森堡 墨西哥 荷蘭 紐西蘭 挪威 波蘭 葡萄牙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英國 美國 候選成員 俄羅斯 哥倫比亞 哥斯大黎加 立陶宛 委員會觀察員或參與者 中國香港 中華臺北 新加坡 等25個國家或地區 歐盟委員會 強化合作夥伴 巴西 中國 印度 印度尼西亞 南非 刪除線代表經合組織終結俄羅斯的入會進程 閱論編歐洲各國及其首都西歐北歐南歐中歐東歐東南歐 法國-巴黎 英國-倫敦 德國-柏林 荷蘭-阿姆斯特丹 比利時-布魯塞爾 盧森堡-盧森堡市 愛爾蘭-都柏林 摩納哥(城邦國) 丹麥-哥本哈根 挪威-奧斯陸 瑞典-斯德哥爾摩 芬蘭-赫爾辛基 冰島-雷克雅維克 西班牙-馬德里 葡萄牙-里斯本 義大利-羅馬 希臘-雅典 土耳其-安卡拉 賽普勒斯-尼柯西亞 梵蒂岡(城邦國) 聖馬利諾-聖馬利諾市 馬爾他-法勒他 安道爾-老安道爾 德國-柏林 奧地利-維也納 瑞士-伯恩 列支敦斯登-瓦都茲 波蘭-華沙 捷克-布拉格 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 匈牙利-布達佩斯 斯洛維尼亞-盧比安納 愛沙尼亞-塔林 拉脫維亞-里加 立陶宛-維爾紐斯 烏克蘭-基輔 白俄羅斯-明斯克 摩爾多瓦-奇西瑙 俄羅斯-莫斯科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保加利亞-索菲亞 蒙特內哥羅-波德里查 科索沃-普里斯提納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塞拉耶佛 北馬其頓-史高比耶 阿爾巴尼亞-地拉那 塞爾維亞-貝爾格勒 克羅埃西亞-札格瑞布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1863400r(data) FAST:1204558 GND:4010877-6 HDS:003351 LCCN:n79021597 NARA:10035775 NDL:00561386 NKC:ge129115 SUDOC:026374196 VIAF:150081023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丹麦&oldid=70598106」 分類:​地中海聯盟成員國OECD成員經濟體丹麥歐洲國家王國君主立憲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成員國聯合國創始會員國聯合國會員國隱藏分類:​含有非數字formatnum參數的頁面含有丹麥語的條目自2017年11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自2012年6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使用Unicode擴展漢字的條目嵌入hAudio微格式的條目可能帶有原創研究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HD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導遊 其他語言 АԥсшәаAcèhАдыгабзэ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PangcahAragonésÆngliscالعربيةܐܪܡܝܐالدارجةمصرىAsturianuАварKotavaAymarar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asaBaliBoarischŽemaitėškaBikolCentral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Bislamaবাংলাབོད་ཡིགবিষ্ণুপ্রিয়ামণিপুরীBrezhonegBosanskiБуряадCatalàChavacanodeZamboanga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CebuanoChamoruᏣᎳᎩکوردیCorsuQırımtatarcaČeštinaKaszëbscziСловѣньскъ/ⰔⰎⰑⰂⰡⰐⰠⰔⰍⰟ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Dolnoserbskiडोटेलीދިވެހިބަސްཇོང་ཁEʋegbeΕλληνικάEmiliànerumagnòl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EstremeñuفارسیFulfuldeSuomiVõroFøroysktFrançaisArpetanNordfriiskFurlanFryskGaeilgeGagauz贛語KriyòlgwiyannenGàidhligGalegoAvañe'ẽगोंयचीकोंकणी/GõychiKonknni𐌲𐌿𐍄𐌹𐍃𐌺ગુજરાતીGaelgHausa客家語/Hak-kâ-ngîHawaiʻiעבריתहिन्दीFijiHindiHrvatskiHornjoserbsce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IgboIlokano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PatoisLa.lojban.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QaraqalpaqshaTaqbaylitАдыгэбзэKabɩyɛKongoGĩkũyũҚазақшаKalaallisutភាសាខ្មែរಕನ್ನಡ한국어ПеремкомиКъарачай-малкъарRipoarischKurdîКоми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LadinoLëtzebuergeschЛаккуЛезгиLinguaFrancaNovaLugandaLimburgsLigureLadinLombardLingálaລາວLietuviųLatgaļuLatviešuMadhurâमैथिलीBasaBanyumasanМокшеньMalagasyОлыкмарийMāori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ꯃꯤꯇꯩꯂꯣꯟဘာသာမန်मराठीBahasaMelayuMaltiမြန်မာဘာသာЭрзяньمازِرونیDorerinNaoeroNapulitanoPlattdüütschNedersaksiesनेपाली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vialNouormandDinébizaadOccitanLivvinkarjalaOromooИронਪੰਜਾਬੀPangasinanKapampanganPapiamentuPicardDeitschपालिNorfuk/Pitkern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ΠοντιακάپښتوPortuguêsRunaSimiRumantschRomaničhibIkirundiRomânăArmãneashtiTarandíne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Ikinyarwandaसंस्कृतम्СахатылаSarduSicilianuScotsسنڌيDavvisámegiellaSängö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Taclḥitၽႃႇသႃႇတႆး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GaganaSamoaAnarâškielâChiShona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ranantongoSiSwatiSesothoSeelterskSunda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Sakizayaதமிழ்TayalతెలుగుTetun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TokPisinTürkçeSeediqXitsongaТатарча/tatarçaChiTumbukaTwiТывадылУдмурт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Vepsänkel’TiếngViệtWest-VlamsVolapükWalonWinarayWolof吴语Хальмг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YorùbáVahcuenghZeêuws文言Bân-lâm-gú粵語IsiZulu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