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認識強迫症嗎? - PanSci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而大多數人對這項疾患的認知普遍為「有些奇怪」、「懶得理他」、或「緊張兮兮的」。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指的是腦中常會出現不斷重複、大量占據 ... 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繁|简000活得科學精神心理你真的認識強迫症嗎?莊博安・2015/12/08・2778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SR值515・六年級+追蹤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文/莊博安(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強迫症?就我男朋友啊,他都喜歡把東西收得整整齊齊。

」「我有個朋友只要坐上捷運,他就要到各車廂走一走看一看,超怪癖的。

」「我妹就超奇怪又超好笑的啊,每次出門都要帶著她的晴天娃娃,走到哪都要捏它頭兩下。

」我詢問周遭親戚朋友,他們對於強迫症的了解有多少?而大多數人對這項疾患的認知普遍為「有些奇怪」、「懶得理他」、或「緊張兮兮的」。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指的是腦中常會出現不斷重複、大量占據心思的侵入性想法、與隨之補償性的強迫行為。

通常這兩者會循環出現,並佔據你一天當中所有的時間。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科學紀錄片節目BBCHorizon日前播放的一個單元:「強迫症:我心中的一頭怪物」(1)。

他們使用容易理解的語言、統整性地介紹強迫症概況,與患者的真實生活樣貌。

Source:cdsoso「過於挑剔的、怪異的、逗趣的」這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UtaFrith教授,用來描述社會大眾對強迫症的詞語。

但她接著說:「事實比這更加嚴重、與嚴肅的多。

」一個小時的紀錄片中,他們訪問了數名患有強迫症的人,讓他們用幾個字描述自己的狀況,結果想當然是與社會大眾的認知差距甚大:「恐懼」、「焦慮與心碎」、「極度的無助」、與「死亡」。

Sophie腦中不斷出現自己殺了人的感覺,那讓他感到罪惡與恐懼。

所以不管她走到哪邊,都要不斷尋找是否有屍體,才能確定自己沒有殺人。

Nanda擔心任何東西掉到他身上或衣服上,她覺得那會讓自己看起來很奇怪、或聞起來很糟。

他也極度擔心有食物卡在牙齒間、擔心眉毛是否整齊劃一,光是檢查這些事情會花上半天時間。

十四年間,她被逼得放棄夢想、無法工作、甚至連照顧自己孩子的能力都沒有。

Richard很害怕細菌汙染,在整個家中鋪滿床單,若是有蒼蠅飛進來意外停在上面,床單必須馬上換新、且若他有碰到床單也要全身衣服換掉。

他做一個三明治需要洗手無數次。

他害怕骯髒、垃圾桶,如果有一點點被汙染的可能,他就索性不吃了。

這期間的情緒充滿焦慮、擔心──而這是每天的生活。

你可以想像為什麼強迫症發作時,他會變成非常惡劣、粗暴、與崩潰的樣子。

他哽咽地說:「這是我的生活。

這是地獄。

如果我更堅強一些,我早就會殺了我自己。

」Source:radiotimes強迫症在所有人口當中大約佔1-2%(2)。

症狀千奇百樣,與任何事情想法都可能產生強迫的意念與行為,且不只是像Richard極為外顯的例子,遮掩隱微到看不出來的類型也都有(3)。

但他們都共通的特點都是──過著極為焦慮困擾、極為負擔沉重的日常生活。

想像如果你像影片中的Sophie戴著耳機,裡面的聲音無時無刻告訴你「你最害怕的事情即將發生」,每一分每一秒都侵入腦中逼你思考著:「如果不邊眨眼邊數數會發生可怕的災難。

」、「看到門把會發生槍擊案,我要盡量避免看到它。

」、「為什麼那裏有一張木頭椅子,我應該要碰它嗎?我碰它幹嘛?不我應該要碰它,而且要碰剛好三次,如果不碰剛好三次的話全家會死光……」強迫症也許和你想的不一樣。

隨著科學進展,現代精神醫學、認知神經科學也對強迫症有越來越多認識與治療出現。

影片後半部介紹兩種關於強迫症的治療方式。

一個是心理治療普遍使用的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簡稱CBT)。

其結合認知治療的方式,駁斥一個人所產生不合邏輯的想法,幫助使用理性思考化解那些自己都覺得荒謬但仍被迫受影響的念頭。

再加上行為治療的種種技術,像是暴露/不反應法,練習看著不去對強迫意念物體做出強迫行為,以驗證並不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並等待焦慮的浪潮逐漸退去(4)。

透過搭配數十次練習的心理治療後,一部分人能對強迫症得到妥善的控制。

影片中另一種比較極端的方法稱為深腦刺激術(Deepbrainstimulation,DBS)。

目前主要用來治療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disease),但這個技術國內外也逐漸嘗試用在其他精神疾病的治療上(5)。

這個手術聽起來一點都不可怕,首先,需要將頭蓋骨鑽一個洞,然後植入一根細長的電極導線至腦中特定區塊,這根導線再經由皮下一路連到胸前,再把胸前肉切開塞一塊脈衝產生器(pulsegenerator)進去,兩者相連後基本上就完成了。

等待數天後,再去找醫生調整刺激腦中特定區域的電量,待調到適合的水平,即可讓強迫症狀得到改善。

雖然可能要花數個月才找的到精確的電量水平,還可能有許多副作用產生(6)。

但不管是心理治療或腦部手術,你可以看到有人願意花費大量時間金錢、或切開腦袋瓜,就為了減緩腦中侵入性的念頭和停不下來的行為,也多少知道嚴重的強迫症是多麼干擾患者的生活了。

Source:pixabay「心理學除了研究腦、研究心,更多目的,其實在研究我們究竟是誰。

」UtaFrith教授說。

以我自己十幾年強迫症患者的身分,我經常思考,這些包含了害怕細菌,擔憂疾病、焦慮於發生意外與慘案的想法,總結起來,似乎都逃不出「死亡」的議題。

而這個死亡不一定就是實質的身體死亡,也可能是意識形態的死亡,比如像Nanda擔心自己口臭再也沒有人理他、或從此不再被重要的人尊敬重視、或有人擔心根本從這個世界上被遺忘。

心靈層面上,那也跟「死亡」或「不存在」的意義相去不遠了。

心理治療大師Yalom曾在經典著作《凝視太陽》(7)中寫道:「死亡的確會搔得人發癢。

它不時在我們內在蠢動,在心門上搔刮,微微發出嘎吱聲,就在意識的表層底下,不仔細聽幾乎聽不出來。

它會藏匿和偽裝,透過形形色色的症狀洩露形跡,它是我們諸多憂慮、壓力和衝突的根源。

」會不會、有沒有可能,是我們過於害怕面對這頭巨大的野獸,而改由面對心中自己創造的另一頭小一點的、好對付一點的怪物,才得以不會瞬間被那個曾經留下傷痛、變得極度害怕的「死亡」給打倒在地呢?此部分只是我的假設,仍在尋找更多資料佐證,歡迎更多討論與分享。

更多相關資訊可參考作者粉絲頁標註自由–寫給自己的心理筆記。

參考資料:BBCHorizon–OCD:AMonsterinmyMind(2015)Kessler,R.C.,Berglund,P.,Demler,O.,Jin,R.,Merikangas,K.R.,&Walters,E.E.(2005).Lifetimeprevalenceandage-of-onsetdistributionsofDSM-IVdisordersintheNationalComorbiditySurveyReplication.Archivesofgeneralpsychiatry, 62(6),593-602.DuFrene,T.,&Hyman,B.M.(2008). CopingwithOCD:PracticalStrategiesforLivingWellwith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NewHarbingerPublications.Beck,J.S.(2011).Cognitivebehaviortherapy:Basicsandbeyond.GuilfordPress.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2012年10月59期《巴金森病與深腦刺激治療》美敦力官方網站:效益和風險—DBS療法Yalom,I.(2008).Staringatthesun.Britain:PiatkusBooks.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

台北:心靈工坊。

 相關標籤:OCD強迫症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莊博安15篇文章・ 3位粉絲+追蹤諮商心理師。

純粹透過寫作,想了解複雜的自己、生活、和世界。

更多文章歡迎至臉書專頁:標註自由-寫給自己的心理筆記https://goo.gl/JGMlL6。

RELATED相關文章海邊戲水要小心!一次帶你認識刺毒魚類,與被刺傷後的自救方法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研究的樂趣來自於「不知道答案」——專訪林淑端一見如故,其實是一「聞」如故?「氣味」相投有科學根據,原來我們會用嗅覺交朋友!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來自姊姊的愛:約兒力氣要多大,才能把弟弟的肋骨抱斷?12小時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26小時前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11天前什麼是「可逆電轉氣儲能系統」?臺灣有機會發展嗎?22天前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65天前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3天前一切都是時臣的錯?同情心讓你先把拳頭放下來──「私刑正義」的心理學22022/07/05如何選擇「基因交友軟體」?——影集《真愛基因》的現實22022/06/29131文字分享友善列印131人體解析專欄生命奧祕編輯精選萬物之理醫療健康電影中的科學來自姊姊的愛:約兒力氣要多大,才能把弟弟的肋骨抱斷?linjunJR・2022/07/13・2833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追蹤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話題新番SPYXFAMILY中的媽媽約兒,是武功高強的職業殺手。

力大無窮的她曾因為不小心抱得太用力,導致弟弟的肋骨不幸斷裂。

約兒的力量究竟要多大,才能靠抱抱折斷別人的肋骨呢?約兒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才能靠抱抱折斷別人的肋骨呢?圖/IMDb肋骨雖然是保護軀幹內重要器官的鎧甲,但比起粗壯的大腿骨等等其實是相對容易發生骨折的區域。

除了一些激烈的競技運動可能會導致肋骨出事之外,CPR過程中的壓胸動作也有一定機率會造成胸骨或肋骨骨折。

這樣看來,單靠人力要把肋骨折斷好像並非不可能。

除了安妮亞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之外,清楚地知道「東西什麼時候會斷掉」也是許多工程師每天會遇到的挑戰。

然而這類實驗每做一次就要毀掉一塊材料,大多時候更完全沒有做實驗的可能(例如大型建築結構,或是無辜人類的肋骨)。

接下來我們便可以用一些簡單的估計,來探討人類肋骨究竟會不會在擁抱過程中意外斷裂。

安妮亞擔心跟媽媽抱抱時,肋骨可能會斷掉的這個問題。

圖/IMDb關心安妮亞的肋骨之前,我們先了解什麼是斷裂力學一般而言,固態材料受到外力時首先會產生正比於外力大小的彈性形變,外力停止之後便能恢復原狀。

硬度(Stiffness)描述的是彈性形變和外力的正比關係,也就是「外力=硬度*形變量」。

在相同的外力之下,硬度越大的材料形變越小。

外力大到某個程度時,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塑性形變,此時材料內部的微觀結構通常已經遭到破壞;外力再大一些便會造成巨觀的斷裂。

材料在斷裂前能承受的最大應力就是其強度(Strength)。

玻璃這類硬而脆的材料硬度大但強度小,也就是說它不容易形變,但應力一大就裂開;金屬類則通常有較好的強度和較大的彈性範圍,因此彈簧通常以金屬製成。

硬度跟強度是相關但獨立的概念,下面關於斷裂的討論會著重在強度的部分。

作為複雜的有機結構,骨骼的力學性質並不如上述的如此簡單。

骨骼遭受外力衝擊時可以透過局部的塑性形變來分散能量,使裂痕不易蔓延。

也就是說,是否骨折不只和力的大小有關,也和施力的速度有關。

瞬間的重擊會讓能量來不及耗散,材料因此更容易斷裂。

用吸管插手搖杯封膜時一定要快狠準便是這個道理,如果慢慢加壓只會讓塑膠封膜凹一個洞(也就是塑性形變),那不是因為力氣不夠,而是因為施力不夠快。

用吸管插手搖杯封膜,如果慢慢加壓只會讓塑膠封膜凹一個洞。

那不是因為力氣不夠,而是因為施力不夠快。

圖/Pexels但骨骼的塑性性質實在不好估計,所以先別管那麼多。

一般在實驗室中若要測量骨骼的斷裂強度,應該就是緩慢地對材料加壓直到斷裂,這樣才能獲得完整的「彈性─塑性─斷裂」過程的資料。

我們暫且假設內心溫柔的約兒擁抱親人的動作(相較於出拳攻擊)是緩慢的,只是力氣的高峰值出奇地大,所以肋骨在經歷了充分的塑性形變後才最終斷裂。

對於這類相對緩慢的擁抱,我們便可以安心地套用現有的一些測量數據。

一般人擁抱的力量和約兒有什麼不同?骨頭的部分接下來只要交給谷歌就可以了,那擁抱的力量該有多大呢?一般人抱的動作大概不會把雙臂交疊在一起,而是分別放在對方的肋骨上。

所以我們只要考慮一隻手的力氣就好,兩隻手就只是斷掉的肋骨數量乘以二而已。

如果健身房有一台以擁抱動作為發想的訓練器材,一般人用一隻手能拉起的槓片數量應該不多,可能最多十五公斤。

約兒提到她當時抱斷了弟弟的三根肋骨,意即兩隻手的力量差不多由三根肋骨扛起,也就是一根肋骨要承擔十公斤重的力。

換成物理學家用的單位,就是差不多100牛頓。

有這樣的姐姐,尤利還能順利活下來也絕非凡人。

圖/IMDb但是知道力的大小還不夠。

直覺會認為,較薄的材料比較容易折斷,同樣的材料在斷裂前能承受的力應該跟截面積呈正比。

換句話說,真正衡量斷裂強度的是單位截面積所受的力,也就是應力(壓力)的概念。

把一根肋骨的截面簡單當成一公分見方的正方形,壓力便等於:100牛頓/1公分2=106牛頓/公尺2=1百萬帕(最右邊的百萬帕是材料力學常用的應力單位。

)不過彎曲應力不只和截面積有關,還得考慮材料受力的整體結構。

肋骨下方的胸腔相對沒有什麼支撐力,所以肋骨比較像是一根兩端固定,中間懸空的橋樑,如下圖所示。

從日常經驗可以知道,這種結構中間懸空的部分L越長,或是厚度d越薄,彎曲的越嚴重。

肋骨下方的胸腔相對沒有什麼支撐力,所以肋骨比較像是一根兩端固定,中間懸空的橋樑。

圖/作者所以剛剛的應力還要再乘上一個長度對厚度的比值,才是肋骨在結構中承受的彎曲應力。

假設肋骨大約10公分長,最後的答案就是10百萬帕。

約兒有「全力」擁抱弟弟嗎?人類骨骼的彎曲強度取決於年齡、性別、個體發展差異等等,但是普遍的值落在100到200百萬帕的範圍,一比下來差了十倍以上。

雖然我們在計算中做了很多誇張的簡化,可是過程中不太可能有估計的失誤會讓最後結果差到十倍。

因此可以放心地說,一般人的擁抱不太可能將你的肋骨折斷。

可以放心地說,一般人的擁抱不太可能將你的肋骨折斷。

圖/IMDb根據維基百科上沒有來源的資料:「第1到3根肋骨斷裂前能承受大約180KG的重量,第4根到第9根相對脆弱些」。

這和我們的粗略估計大致相符,也就是每根肋骨10公斤重的擁抱力道距離肋骨骨折大約有十倍的差距。

不過別忘了,上面講的都是一般人的情況。

約兒可不是一般人。

想要對她的怪力有些概念,我們發現第十集躲避球大戰的特訓畫面中,約兒丟出的躲避球發出了明顯的音爆,表示她的球速至少來到音速340m/s。

一般人的躲避球速最快不過120km/h,也就是33m/s左右。

考慮到手臂長度差不多,手臂力量大致和球的動能成正比,也就是和球速平方成正比。

約兒的球速大約是常人的十倍,代表她的力量是驚人的百倍以上。

由此可知,約兒對親愛的弟弟已經相當手下留情了。

參考資料MartinGrigorAbrahamyan.(2017). OnthePhysicsoftheBoneFracture.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MedicalSciences,3(36):74-77.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1489340_On_the_Physics_of_the_Bone_Fracture相關標籤:SPYXFAMILY力學擁抱間諜家家酒骨折骨頭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1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1lsi376702022/07/20回覆犀利士官網犀利士5mg一次可以吃二顆嗎?犀利士5mg方法和其他劑量犀利士5mg網購有保證嗎?認準犀利士官網linjunJR28篇文章・ 438位粉絲+追蹤清大理工男。

不喜歡算數學。

喜歡電影、龐克、和翻譯小說。

不知道該把科普當興趣還是專長,但總之先做再說。

RELATED相關文章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一見如故,其實是一「聞」如故?「氣味」相投有科學根據,原來我們會用嗅覺交朋友!無敵星星並非真的無敵!關鍵在於:有沒有接種疫苗國殤之後:集體哀慟的調適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來自姊姊的愛:約兒力氣要多大,才能把弟弟的肋骨抱斷?12小時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26小時前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11天前什麼是「可逆電轉氣儲能系統」?臺灣有機會發展嗎?22天前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65天前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3天前一切都是時臣的錯?同情心讓你先把拳頭放下來──「私刑正義」的心理學22022/07/05如何選擇「基因交友軟體」?——影集《真愛基因》的現實22022/06/2901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10動物世界專欄活得科學環境生態生命奧祕科學傳播自然/科學攝影護生保育海邊戲水要小心!一次帶你認識刺毒魚類,與被刺傷後的自救方法自然保育季刊・2022/07/20・4667字・閱讀時間約9分鐘+追蹤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刺毒魚類是什麼?有刺的魚≠刺毒魚類海洋是生命的發源地,其環境複雜多樣,孕育出多種多樣的海洋生物。

在漫長的演化過程魚類發展出多樣適應環境的機制,包括物理性、化學性及生物性的調適,其中刺毒(venoms)屬於較為複雜的化學性防禦機制。

然而具有尖刺的魚類就等於是刺毒魚類嗎?答案是「否」的。

刺毒魚類的硬棘上附有毒腺,除了能為掠食者帶來物理性(刺傷)傷害以外,並會造成化學性(毒液)的二次傷害,毒腺所分泌的毒液會使傷口產生更為強烈的疼痛感,是一種特殊的防禦機制。

可能比你想像中多:世界上的刺毒魚類有多少?全世界的魚類約有30,000多種,曾被報導過的刺毒魚類約有2,500多種(表1),約占所有魚類的8%,其主要可分為四大類,分別為:軟骨魚類中的銀鮫目(Chimaeriformes)、異齒鯊科(Heterodontidae)、角鯊科(Squalidae)、燕魟亞目(Myliobatoidei)硬骨魚類中的鯰形目(Siluriformes)、鰭棘魚類(Acanthomorphs)(SmithandWheeler2006;邵廣昭2021)表1各類群刺毒魚類種類數量及毒刺部位。

表/自然保育季刊第一類刺毒軟骨魚類的毒刺主要分布於背鰭上,數量1至2根。

第二類為魟類,現生種類約200多種,毒刺分布於尾柄上(Nelsonetal.2016),當其尾柄上的毒刺擊中掠食者後,毒液會經由外皮鞘(integumentarysheath)的破壞而全數釋出(Fenner2004)。

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鱷魚先生SteveIrwin就是被大型魟類尾部的毒刺傷及心臟而喪命的。

黑線銀鮫(Chimaeraphantasma)。

箭頭標示處為其毒刺。

圖/自然保育季刊第三類為鯰形目魚類,大多為淡水種類,其中有毒的種類大約為1,500種,毒刺分布於胸鰭及背鰭(Wright2009),其毒刺外緣具鋸齒(圖1A)。

鯰形目魚類在美洲具較高的多樣性,占所有種類的60%(Nelson2006)。

臺灣產12種;淡水的種類有:鈍頭鮠科(Amblycipitidae)1種鯰科(Siluridae)1種鬍鯰科(Clariidae)2種鱨科(Bagridae)2種,鱨科的種類因背鰭(1根毒刺)、胸鰭(2根毒刺)具毒刺,故俗稱為三角姑。

海水的種類有:鰻鯰科(Plotosidae)1種海鯰科(Ariidae)5種,兩者的俗稱分別為沙毛及成仔丁,毒刺的位置與鱨科一致。

圖1刺毒魚類毒刺形態之一。

圖/自然保育季刊A.線紋鰻鯰(Plotosuslineatus)胸鰭硬棘。

B.瞻星魚(Uranoscopussp.)匙骨上的棘。

C.褐臭肚魚(Siganusfuscescens)背鰭硬棘。

D.托爾逆鈎鰺(Scomberoidestol)背鰭硬棘。

縮寫:gr,groove溝槽。

第四類為鰭棘魚類,由六個類群所組成,分別為:蟾魚目(Batrachoidiformes)鮋亞目(Scorpaenoidei)刺尾魚亞目(Acanthuroidei)䲁亞目(Blennioidei)逆溝鰺亞科(Scomeroidinae)鱷亞目(Trachinoidei)雖然僅有585至650種,但相對於前面的三個大類群,毒刺的形態則顯得更為多樣化,毒腺可發現於牙齒、主鰓蓋骨(opercle)、匙骨(cleithrum)(圖1B)、背鰭、腹鰭和臀鰭多個部位(SmithandWheeler2006)。

圖2刺毒魚類毒刺形態之二。

圖/自然保育季刊A.中華鬼鮋(Inimicussinensis)背鰭硬棘。

B.魔鬼簑鮋(Pteroisvolitans)背鰭硬棘。

C.眉鬚鱗頭鮋(Sebastapistes strongia)背鰭硬棘。

D.眉鬚鱗頭鮋頭部的棘。

縮寫:gr,groove溝槽;vg,venomgland毒腺。

雙斑櫛齒刺尾鯛(Ctenochaetusbinotatus)。

圖/自然保育季刊臺語有云:「一魟、二虎、三沙毛」在海岸活動頻繁的臺灣,亦不乏關於刺毒魚類的諺語:一魟、二虎、三沙毛、四斑五、五象耳、六倒吊,或者是四臭肚、五變身苦;四變身苦、五成仔丁。

不管何種版本,「魟、虎、沙毛」均是刺毒危險程度的前三名。

線紋刺尾鯛(Acanthuruslineatus)。

圖/自然保育季刊線紋鰻鯰(Plotosuslineatus)。

箭頭標示處為其毒刺。

圖/自然保育季刊諺語中的魟,是泛指所有尾部具有毒刺結構的燕魟亞目魚類,身體呈圓盤形,大部分種類尾巴為細長的鞭狀,依不同種類尾部毒刺的數量可達2根或以上,大部分漁民在捕獲後,均會把尾部的毒刺去除。

多數的魟類為底棲性魚類,部分種類更具潛藏於沙中的習性,因此在沙灘嬉水遊玩時,須多加注意腳下情況以免誤踩而被其刺傷。

沙毛指的是線紋鰻鯰(Plotosuslineatus),廣泛分布於臺灣沿海並常被釣獲,其體表光滑無鱗不易被抓住,故處理時須多加注意以免被刺傷;其幼魚常成聚集成群,被稱為鯰球。

黑帶稀棘䲁(Meiacanthusgrammiste)。

其毒腺位於下頜兩顆大型犬齒中。

圖/自然保育季刊二虎:多樣性豐富的刺毒魚類大家族虎魚泛指臺灣產鮋亞目(Scorpaenoidei)的種類,其英文俗名有scorpionfishes、stonefishes、waspfishes等,有關scorpionfishes名稱的由來,或許命名者對其毒刺如蝎子螫到的觸感有著很深刻的體會。

除了虎魚這俗名外,石狗公、石頭魚亦為牠們常見的中文俗稱,因其偽裝(camouflage,一些種類會利用特化的皮瓣偽裝成礁石及表面的生物)或保護色,致使體態、體色與棲地環境極為相似而得名。

該類群是著名且危險的刺毒魚類,毒刺十分發達(圖2),雖然鮋亞目魚類的頭部具有不少的棘(圖2D),但具毒腺的部位僅為背鰭、腹鰭及臀鰭之硬棘(圖2A-C)(Nelsonetal.2016),為海洋刺毒魚類的最大宗(Lowetal.1993;ChurchandHodgson2002;Vetranoetal.2002;Fenner2004),臺灣大約有42屬100種(邵廣昭2021)。

多數種類為底棲性魚類,棲息於沿海岩礁地形,行動緩慢並常靜止於礁石上,即使靠近之亦不動如山,其體色與環境十分相似不易被察覺,因此在潮間帶或岩礁海岸活動時,稍一不慎則有可能誤踩而遭其刺傷。

目前被刺傷的個案僅國外有報導,被刺傷者大部分為漁業從事人員(Haddadetal. 2003),臺灣雖暫無相關學術文章報導,但大部分地區的海洋活動亦相對頻繁,相信有不少被刺傷的個案。

金圓鱗鮋(Parascorpaenaaurita)。

鮋科魚類多具備良好的偽裝能力,其體色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

圖/自然保育季刊鮋亞目魚類毒素均為蛋白質(Kiriakeetal.2013),結構並不穩定,遇熱後因蛋白質變性而失去毒性(伍漢霖2006),亦有研究顯示斑點鮋(Scorpaenaguttata)的毒素在50°C的條件下處理,短期內即失去活性(Schaefferetal.1971),表示魚肉在加熱煮熟後可食用。

俗稱獅子魚(Lionfish,Turkeyfish)的危險刺毒魚類亦同屬於鮋亞目家族的成員(簑鮋類Pteroini),但與石狗公、石頭魚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十分花枝招展的外觀,平常毫不躲藏、並徐徐地遊弋於礁石間。

因其華麗的外觀而常見於觀賞魚市場,亦因此經由水族觀賞魚途徑被棄養放生(Hamneretal.2007;Betancuretal.2011;Johnsonetal.2016),魔鬼簑鮋(Pteroisvolitans)自1980年起現踪於佛羅里達(Florida)(Freshwateretal.2009),延長及發達的毒刺使其在當地幾乎沒有天敵,並逐漸擴張遍布整個大西洋西岸形成穩定的族群(Betancuretal.2011;Ferreiraetal.2015;Johnsonetal.2016),而其驚人的食量對當地魚類族群造成極大的威脅,與另一種獅子魚—斑鰭簑鮋(P.miles)為知名的入侵物種。

毒擬鮋(Scorpaenopsisdiabolus)。

具備良好偽裝能力的鮋科魚類之一,喜靜止於礁石上伺機捕食路過之獵物。

圖/自然保育季刊毒刺的部位、結構及釋出毒液的機制刺毒魚類的毒刺結構可發現於胸鰭、腹鰭、背鰭、臀鰭、尾柄、牙齒、主鰓蓋骨、肩帶上的匙骨等部位。

大部分毒刺均由硬棘(spine)、溝槽(groove)及毒腺(venomgland)所組成。

刺毒魚類這類用毒動物不同於河魨,其毒素由自體產生(河魨毒素由食物累積於體內),經毒腺分泌,藉由硬棘導引或注射到防禦對象身上(Bulajetal.2003;Fenner2004;SmithandWheeler2006)。

毒腺附著於硬棘上,硬棘具溝槽。

毒液的釋放是一種被動形式,並不能主動發射,當毒腺受壓迫時,毒液釋出並沿著溝槽導流至防禦對象的傷口上。

被刺後傷口附近立刻產生劇烈疼痛感,隨後延伸擴散,會伴隨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伍漢霖2006)。

疼痛感可持續數小時之久,過敏體質者更會休克、甚至死亡。

波氏擬鮋(Scorpaenopsispossi)。

具備良好偽裝能力的鮋科魚類之一,體表具備海藻狀之皮瓣。

圖/自然保育季刊如何預防刺傷,刺傷後應該如何處理?刺毒魚類並不會主動利用毒刺進行攻擊,因此進行海岸活動或沿海作業時,應注意隨時週遭環境並穿戴相關保護措施(如手套、涉水鞋等)避免身體裸露、降低被刺傷的機會;若在必要情況下須接觸具尖刺且種類不明的魚類時,應避免徒手直接捕捉並藉由工具謹慎處理之。

刺毒魚類另一個對人類造成危害的地方,在於其造成的傷口可能會因為細菌感染而產生二次傷害,嚴重者會導致局部組織壞死、敗血症,甚至感染創傷弧菌(Vibriovulnificus),而創傷弧菌感染後惡化快速,其所引致的併發症通常具較高的死亡率。

輻紋簑鮋(Pteroisradiata)。

獅子魚在遭遇威脅時,胸鰭及背鰭會展開,並以腹部朝著礁石、背部朝外的方式抵禦掠食者。

圖/自然保育季刊刺毒魚類的毒性依種類及釋放量而有所不同,而毒素主要為蛋白質,其結構不穩定,易受熱、酸鹼所破壞而失去毒性。

遭刺傷後應盡快移除毒刺,在適當的條件下擠出毒液,使用熱、酸、鹼條件處理傷口,破壞毒素的活性,並做好傷口的清潔及消毒的工作,防止細菌的感染。

刺毒魚類所造成的傷害反應因人而異,經過現場初步處理後,應盡早送醫處理。

野外活動時要注意刺毒魚類約占所有魚類的8%。

牠們形態多樣,彼此並非姐妹群關係,亦即起源於多個祖先,換言之,刺毒機制是多次獨立演化出來的,刺毒魚類一共可分為四個大類群,軟骨魚和硬骨魚各占兩大類,包括:軟骨魚:銀鮫目、異齒鯊科、角鯊科燕魟亞目硬骨魚:鯰形目鰭棘魚類毒刺結構可發現於多個部位,如胸鰭、腹鰭、背鰭、臀鰭、尾柄、牙齒、主鰓蓋骨、肩帶上的匙骨等。

因為臺灣為海島地形,海岸線曲折漫長,周邊海域均有刺毒魚類的分布,民眾於海域進行經濟或休閒活動時均有機會接觸到刺毒魚類。

雖然刺毒多為被動的防禦機制,並不是主動攻擊的手段,但部分刺毒魚類具備十分良好的偽裝能力,在靜止的狀態下難以被察覺,因此在野外活動時應隨時注意周遭環境是否存在刺毒魚類,並穿戴相關防護衣物、鞋子,避免誤觸而受傷,增加海域活動的安全性。

若不幸被刺毒魚類刺傷,在現場進行緊急處理後,應盡早求醫,以策安全。

斑馬短鰭簑鮋(Dendrochiruszebra)。

胸鰭內側顏色鮮艷,具警戒作用。

圖/自然保育季刊相關標籤:刺毒魚沙毛河豚毒素海洋海洋生物燕魟亞目獅子魚環境生態保育異齒鯊科石狗公石頭魚硬骨魚虎虎魚角鯊科軟骨魚銀鮫目魟鯰形目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自然保育季刊13篇文章・ 10位粉絲+追蹤自然保育季刊為推廣性刊物,以推廣自然教育為宗旨,收錄相關之資源調查研究、保育政策、經營管理及生態教育等成果,希望傳達自然科普知識並和大家一起關注自然!RELATED相關文章海邊戲水要小心!一次帶你認識刺毒魚類,與被刺傷後的自救方法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是吞船大魚,還是海裡的「豬」?從古人的眼中,跨時空探索「鯨豚文化史」故人具雞黍?從田邊到餐桌,野雞的馴化之路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來自姊姊的愛:約兒力氣要多大,才能把弟弟的肋骨抱斷?12小時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26小時前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11天前什麼是「可逆電轉氣儲能系統」?臺灣有機會發展嗎?22天前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65天前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3天前一切都是時臣的錯?同情心讓你先把拳頭放下來──「私刑正義」的心理學22022/07/05如何選擇「基因交友軟體」?——影集《真愛基因》的現實22022/06/2911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110人體解析活得科學醫療健康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careonline・2022/07/19・2340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追蹤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作者/劉育志醫師本文轉載自CareOnline照護線上《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要追求腸道黏膜癒合,別讓發炎持續危害,專科醫師圖文解說》,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加入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林醫師好!」老先生中氣十足地打招呼。

「你是…」醫師回過頭,愣了一會兒才認出來,「哇!你變好多啊!」「是啊,我現在都吃得下,身體狀況好很多了。

」那是一位克隆氏症的病患,常常因為腹瀉、腹痛而住院,體重也減輕很多。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胃腸科林毅軒醫師分享,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期間,他的白血球一度降到只剩100顆/ul,遠低於正常值,狀況不甚樂觀。

由於腸道有狹窄的狀況,建議手術治療,林毅軒醫師說,為了控制病情,當時有使用生物製劑治療,讓腸道更加穩定。

經過半年多,患者的體重回升了20公斤,整體狀況大幅改善,讓人非常開心!什麼是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腸道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林毅軒醫師指出,可能是因為環境、感染而誘發身體免疫反應,使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腸道組織,甚至全身器官,而造成一連串併發症。

發炎性腸道疾病大致分為兩大類,潰瘍性大腸炎以及克隆氏症。

林毅軒醫師解釋,潰瘍性大腸炎病患主要會有腹瀉、血便等狀況,可能因為裡急後重而坐立難安。

在腸道慢性發炎下,患者可能有貧血的情形,容易感到倦怠,恐影響學業、工作及生活品質。

克隆氏症可能對所有消化道造成影響,包括食道、胃、小腸、大腸等,林毅軒醫師說,克隆氏症會產生腹痛、腹瀉,並使吸收功能變差,導致體重減輕,由於整層腸壁發炎,病患可能出現瘻管、穿孔、腸道狹窄等嚴重併發症。

綜合評估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嚴重程度我們可以從病患的主觀症狀,包含腹瀉腹痛次數、嚴重程度,以及病患生活品質做評估。

林毅軒醫師說,從客觀的角度,可以抽血觀察發炎指數、檢驗糞便鈣衛蛋白(Fecalcalprotectin),另外也可藉由內視鏡,包含大腸鏡、小腸鏡以及膠囊內視鏡,觀察腸道黏膜紅腫、出血、潰瘍的分布範圍及嚴重程度。

除此之外,還能運用影像檢查,如小腸攝影、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等,綜合各項資訊可以評估發炎性腸道的嚴重程度。

臨床上會依據主觀和客觀的證據,將發炎性腸道疾病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林毅軒醫師解釋,如果以廚師做料理來比喻腸道的發炎程度,輕度是小火燉煮,中度到重度則是大火快炒。

輕度到中度發炎性腸道疾病可以使用傳統的5-ASA藥物、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把小火控制住。

林毅軒醫師說,若是中度到重度發炎性腸道疾病,使用傳統藥物可能緩不濟急,因此除了使用類固醇,也會盡快以生物製劑介入,減少月亮臉、水牛肩、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的發生。

生物製劑屬於單株抗體藥物,作用機轉較精準,治療成效優於傳統藥物。

林毅軒醫師分析,若有皮膚、關節、眼睛等腸道外症狀,可以選擇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若以腸道表現為主,可以使用淋巴球遷徙阻斷劑,因為專門作用於腸道,所以安全性較高,有較少感染風險、較少癌症風險。

「生物製劑能夠改善臨床症狀,有助達到腸道黏膜癒合,」林毅軒醫師說,「腸道黏膜癒合可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降低後續需要手術治療的機會。

若是病患出現腸道狹窄需要開刀,使用生物製劑也可以讓腸道在手術前後維持在較穩定的狀態。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重點是腸道黏膜癒合經過治療後,腹瀉、血便等主觀症狀改善,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逐漸受到控制,但不代表腸道沒有發炎反應,林毅軒醫師提醒,我們需要透過各種客觀證據來評估,包含抽血、糞便鈣衛蛋白、內視鏡檢查等。

「腸黏膜癒合」是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時非常重要的目標,林毅軒醫師強調,在治療前我們會用大腸鏡、小腸鏡觀察腸道黏膜狀況,看看是否有紅腫、潰瘍;而在治療期間,更需要用內視鏡檢查,觀察腸道黏膜紅腫是否改善,黏膜的血管紋路是否明顯。

如果可以達到腸黏膜癒合,看起來跟一般人無異的狀態,可以減少嚴重併發症的發生,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持續接受治療,維持在腸道黏膜癒合的狀態,能夠減少病情反覆發作的機會,降低使用類固醇的機會,生活品質能獲得顯著改善,未來較不會因為嚴重併發症而開刀,罹患腸胃道腫瘤的風險也能夠下降。

貼心小提醒發炎性腸道疾病會讓人出現腹痛、腹瀉、血便、體重減輕等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炎,往往需要至腸胃科就診,進行完整的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經過治療,症狀改善後,患者仍要定期追蹤治療,林毅軒醫師叮嚀,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目標是腸黏膜癒合,保持腸黏膜癒合,能有較好的預後,對於課業、工作、生活品質都有正面的幫助!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加入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相關標籤: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發炎性腸道疾病腸道黏膜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所有討論 1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1fierycloud2022/07/19回覆自從疫情期間突然發覺,除了早期有納入一些腸胃症狀也是範圍內,以及其實相關介紹的可用受體,ACE2跟TMPRSS2,其實在小腸,都比在肺,表達多?就突然覺得,那,究竟目前常見的,比如說每周全國呼吸道病毒分離情形會關注的Adenovirus Parainfluenza HSV CMV RSV Influenza SARS-CoV-2,那些其實也能感染腸道等?有可能各種腸躁症之類的,其實是一堆不同的、其實很常見、也會感染腸道受體的、只是其他部位,比如說呼吸道更明顯的病原體的可能?https://www.ncbi.nlm.nih.gov/gene/7113https://http://www.ncbi.nlm.nih.gov/gene/59272https://nidss.cdc.gov.tw/careonline300篇文章・ 249位粉絲+追蹤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相關文章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一見如故,其實是一「聞」如故?「氣味」相投有科學根據,原來我們會用嗅覺交朋友!無敵星星並非真的無敵!關鍵在於:有沒有接種疫苗國殤之後:集體哀慟的調適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來自姊姊的愛:約兒力氣要多大,才能把弟弟的肋骨抱斷?12小時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26小時前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11天前什麼是「可逆電轉氣儲能系統」?臺灣有機會發展嗎?22天前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65天前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3天前一切都是時臣的錯?同情心讓你先把拳頭放下來──「私刑正義」的心理學22022/07/05如何選擇「基因交友軟體」?——影集《真愛基因》的現實22022/06/29繁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